卷之二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宋通直郎辨驗藥材寇宗奭編撰
宋太醫助教辨驗藥材許洪校正
木部下品
橡實
味苦,微溫,無毒。
主下痢,厚腸胃,肥健人。
其殼為散煮汁服,亦主痢,并堪染用。
一名杼鬥。
檞、栎皆有鬥,以栎為勝。
所在山谷中皆有。
《圖經》曰:橡實,栎木子也。
《本經》不載所出州土,雲所在山谷皆有,今亦然。
木高二三丈。
三四月開黃花,八九月結實。
其實為皂鬥,檞、栎皆有鬥,而以栎為勝。
不拘時采。
其皮并實用。
《爾雅》雲:栎,其實捄#1。
釋曰:栎,似樗之木也。
捄,盛實之房也。
其實橡也,有捄彙自裹。
《詩˙秦昙雲:山有苞栎。
陸機雲:秦人謂柞栎為栎。
又《唐風》雲:集于苞栩。
陸機雲:今柞栎也。
徐州人謂栎為杼,或謂之栩。
今京洛及河内謂栎亦為杼。
五方通語也。
然則,柞栎也,杼也,栩也,皆橡栎之通名也。
《日華子》雲:栎樹皮,平,無毒。
治水痢,消瘰疬,除惡瘡。
橡鬥子,澀腸止瀉。
煮食,可止饑,禦歉歲。
殼,止腸風,崩中帶下,冷熱瀉痢,并染須發。
入藥并搗,炒焦用。
雷公雲:凡使,去粗皮一重,取橡實蒸,從巳至末出,剉作五片用之。
孫真人《枕中素#2》雲:橡實子非果非谷而最益人,服食未能斷谷,啖之尤佳。
無氣而受氣,無味而受味,消食止痢,令人強健不極。
《衍義》曰:橡實,栎木子也。
葉如栗葉,在處有。
但堅而不堪充材,亦木之性也。
山中以椿人為糧,然澀腸。
木善為炭,他木皆不及。
其殼堪染皂。
若曾經雨水者,其色淡,不若不經雨水者。
檞亦有殼但少,而不及栎木所實者。
益智子 味辛,溫,無毒。
主遺精虛漏,小便餘澀,益氣安神,補不足,安三焦,調諸氣。
夜多小便者,取二十四枚碎,入鹽同煎服,有奇驗。
按《山海經》雲:生昆侖國。
《圖經》曰:益智子,生昆侖國,今嶺南州郡往往有之。
葉似蘘荷,長丈餘。
其根傍生小枝,高七八寸,無葉,花萼作穗生其上,如棗許大。
皮白,中人黑,人細者佳。
含之攝涎唾。
采無時。
盧循為廣州刺史,遺劉裕益智粽,裕答以續命湯,是此也。
禹錫雲:按陳藏器雲:止嘔哕。
《廣志》雲:葉似蘘荷,長丈餘。
其根上有小枝,高八九尺,無葉萼。
子叢生,大如棗。
中瓣黑,皮白,核小者名益智。
含之攝涎穢。
出交趾。
顧微《廣州記》雲:益智,葉如蘘荷,莖如竹箭,子從心出,一枝有十子,子肉白滑。
四破去之,或外皮,蜜煮為粽,味辛。
鼠李 主寒熱,瘰疬瘡。
皮,味苦,微寒,無毒。
主除身皮熱毒。
一名牛李,一名鼠梓,一名椑音卑。
生田野,采無時。
《圖經》曰:鼠李,即烏巢子也。
《本經》不載所出州土,但雲生田野,今蜀川多有之。
枝、葉如李。
子實若五味子,色黳黑,其汁紫色,味甘、苦,實熟時采,日幹。
九蒸,酒漬服,能下血。
其皮采無時。
一名牛李。
《唐本》注雲:此藥一名趙李,一名皂李,一名烏槎。
樹皮主諸瘡,寒熱毒痹。
子主牛馬六畜瘡中蟲,或生搗傅之,或和脂塗,皆效。
《食療》雲:微寒。
主腹脹滿。
其根有毒,煮濃汁含之治?齒。
并疳蟲蝕人脊骨者,可煮濃汁灌之良。
其肉,主脹滿谷脹,和面作餅子,空心食之,少時當瀉。
其煮根汁,亦空心服一盞,治脊骨疳。
椰子皮 味苦,平,無毒。
止血,療鼻衄,吐逆霍亂,煮汁服之。
殼中肉,益氣去風。
漿,服#3之主消渴,塗頭益發令黑。
生安南。
樹如棕榈,子殼可為器。
《交州記》曰:椰子中有漿,飲之得醉。
《海藥》雲:謹按《交州記》雲:生南海,狀若海棕。
實名椰子,大如碗許大,外有粗皮,如大腹子、豆蔻之類。
内有漿似酒,飲之不醉。
主消渴,吐血,水腫,去風熱。
雲南者亦好。
武侯#4讨雲南時,并令将士剪除椰樹,不令小邦有此異物。
多食動氣也。
《衍義》曰:椰子,開之有汁如乳,極甘香,自别是一種氣味。
中又有一塊瓤,形如瓜蒌,上有細壟起,亦白色,但微虛。
紋若婦人裙褶,其味亦如其汁。
又,着殼一重白肉,剮取之,皆可與瓤、糖煎為果汁,色如白酒,其味如瓤,然謂之酒者,好事者當日強名之。
取其殼為酒器,如酒中有毒則酒沸起。
今人皆漆其裡,則全失用椰子之意。
紫荊木 味苦,平,無毒。
主破宿血,下五淋,濃煮服之。
今人多于庭院間種者,花豔可愛。
《圖經》曰:紫荊,舊不着所生州郡,今處處有之,人多于庭院間種植。
木似黃荊,葉小無桠,花豔紫可愛。
或雲田氏之荊也。
至秋子熟,如小珠,名紫珠。
江東林澤間尤多。
禹錫雲:謹按陳藏器雲:紫珠,寒。
主解諸毒物,癰疽喉痹,飛屍蠱毒,腫瘘,蛇虺、蟲、蠶、狂犬等毒,并煮汁服。
亦煮汁洗瘡腫,除血長膚。
一名紫荊。
樹似黃荊,葉小無桠,非田氏之荊也。
至秋子熟,正紫,圓如小珠。
生江東,林澤間有之。
《日華子》雲:紫荊木,通小腸。
皮、梗同用。
花功用亦同。
南藤 味辛,溫,無毒。
主風血,補衰老,起陽,強腰腳,除痹,變白,逐冷氣,排風邪。
亦煮汁服,亦浸酒。
冬月用之。
生依南樹,故号南藤,莖如馬鞭有節,紫褐色。
一名丁公藤。
生南山山谷。
《圖經》日:南藤即丁公藤也。
生南山山谷,今出泉州、榮州。
生依南木,故名南藤。
苗如馬鞭有節,紫褐色,葉如杏葉而尖。
采無時。
此下又有千金藤雲:生北地者根如指,色黑似漆。
生南土者,黃赤如細辛。
又有榼藤子,生廣南山林間。
木如通草藤,三年方熟,紫黑色。
一名象豆。
醫家稀用,故附于其類。
《南史》:解叔謙,雁門人。
母有疾,夜于庭中稽颡祈告,聞空中雲:得丁公藤治即差。
訪醫及本草皆無。
至宜都山中,見一翁伐木,雲是丁公藤,療風。
乃拜泣求得之及漬酒法。
受畢,失翁所在。
母疾遂愈。
杉木 微溫,無毒。
主療漆瘡。
《圖經》曰:杉木,舊不載所出州土,今南中深山中多有之。
木類松而勁直,葉附枝生,若刺針。
《爾雅》雲:柀煔。
郭璞注雲:煔似松,生江南。
可以為船及棺材,作柱埋之不腐也。
又人家常用作桶闆,甚耐水。
醫師取其節煮汁,浸捋腳氣,殊效。
唐˙柳柳州纂《救三死方》雲:元和十二年二月得腳氣,夜半痞絕,脅有塊,大如石,且死,因大寒不知人三日,家人号哭。
榮陽鄭洵美傳杉木湯,服半食頃大下,三下氣通塊散。
取前件杉木節一大升,橘葉切一大升,此地無葉,可以皮代之,大腹槟榔七枚,合子碎之,童子小便三大升,共煮取
主下痢,厚腸胃,肥健人。
其殼為散煮汁服,亦主痢,并堪染用。
一名杼鬥。
檞、栎皆有鬥,以栎為勝。
所在山谷中皆有。
《圖經》曰:橡實,栎木子也。
《本經》不載所出州土,雲所在山谷皆有,今亦然。
木高二三丈。
三四月開黃花,八九月結實。
其實為皂鬥,檞、栎皆有鬥,而以栎為勝。
不拘時采。
其皮并實用。
《爾雅》雲:栎,其實捄#1。
釋曰:栎,似樗之木也。
捄,盛實之房也。
其實橡也,有捄彙自裹。
《詩˙秦昙雲:山有苞栎。
陸機雲:秦人謂柞栎為栎。
又《唐風》雲:集于苞栩。
陸機雲:今柞栎也。
徐州人謂栎為杼,或謂之栩。
今京洛及河内謂栎亦為杼。
五方通語也。
然則,柞栎也,杼也,栩也,皆橡栎之通名也。
《日華子》雲:栎樹皮,平,無毒。
治水痢,消瘰疬,除惡瘡。
橡鬥子,澀腸止瀉。
煮食,可止饑,禦歉歲。
殼,止腸風,崩中帶下,冷熱瀉痢,并染須發。
入藥并搗,炒焦用。
雷公雲:凡使,去粗皮一重,取橡實蒸,從巳至末出,剉作五片用之。
孫真人《枕中素#2》雲:橡實子非果非谷而最益人,服食未能斷谷,啖之尤佳。
無氣而受氣,無味而受味,消食止痢,令人強健不極。
《衍義》曰:橡實,栎木子也。
葉如栗葉,在處有。
但堅而不堪充材,亦木之性也。
山中以椿人為糧,然澀腸。
木善為炭,他木皆不及。
其殼堪染皂。
若曾經雨水者,其色淡,不若不經雨水者。
檞亦有殼但少,而不及栎木所實者。
益智子 味辛,溫,無毒。
主遺精虛漏,小便餘澀,益氣安神,補不足,安三焦,調諸氣。
夜多小便者,取二十四枚碎,入鹽同煎服,有奇驗。
按《山海經》雲:生昆侖國。
《圖經》曰:益智子,生昆侖國,今嶺南州郡往往有之。
葉似蘘荷,長丈餘。
其根傍生小枝,高七八寸,無葉,花萼作穗生其上,如棗許大。
皮白,中人黑,人細者佳。
含之攝涎唾。
采無時。
盧循為廣州刺史,遺劉裕益智粽,裕答以續命湯,是此也。
禹錫雲:按陳藏器雲:止嘔哕。
《廣志》雲:葉似蘘荷,長丈餘。
其根上有小枝,高八九尺,無葉萼。
子叢生,大如棗。
中瓣黑,皮白,核小者名益智。
含之攝涎穢。
出交趾。
顧微《廣州記》雲:益智,葉如蘘荷,莖如竹箭,子從心出,一枝有十子,子肉白滑。
四破去之,或外皮,蜜煮為粽,味辛。
鼠李 主寒熱,瘰疬瘡。
皮,味苦,微寒,無毒。
主除身皮熱毒。
一名牛李,一名鼠梓,一名椑音卑。
生田野,采無時。
《圖經》曰:鼠李,即烏巢子也。
《本經》不載所出州土,但雲生田野,今蜀川多有之。
枝、葉如李。
子實若五味子,色黳黑,其汁紫色,味甘、苦,實熟時采,日幹。
九蒸,酒漬服,能下血。
其皮采無時。
一名牛李。
《唐本》注雲:此藥一名趙李,一名皂李,一名烏槎。
樹皮主諸瘡,寒熱毒痹。
子主牛馬六畜瘡中蟲,或生搗傅之,或和脂塗,皆效。
《食療》雲:微寒。
主腹脹滿。
其根有毒,煮濃汁含之治?齒。
并疳蟲蝕人脊骨者,可煮濃汁灌之良。
其肉,主脹滿谷脹,和面作餅子,空心食之,少時當瀉。
其煮根汁,亦空心服一盞,治脊骨疳。
椰子皮 味苦,平,無毒。
止血,療鼻衄,吐逆霍亂,煮汁服之。
殼中肉,益氣去風。
漿,服#3之主消渴,塗頭益發令黑。
生安南。
樹如棕榈,子殼可為器。
《交州記》曰:椰子中有漿,飲之得醉。
《海藥》雲:謹按《交州記》雲:生南海,狀若海棕。
實名椰子,大如碗許大,外有粗皮,如大腹子、豆蔻之類。
内有漿似酒,飲之不醉。
主消渴,吐血,水腫,去風熱。
雲南者亦好。
武侯#4讨雲南時,并令将士剪除椰樹,不令小邦有此異物。
多食動氣也。
《衍義》曰:椰子,開之有汁如乳,極甘香,自别是一種氣味。
中又有一塊瓤,形如瓜蒌,上有細壟起,亦白色,但微虛。
紋若婦人裙褶,其味亦如其汁。
又,着殼一重白肉,剮取之,皆可與瓤、糖煎為果汁,色如白酒,其味如瓤,然謂之酒者,好事者當日強名之。
取其殼為酒器,如酒中有毒則酒沸起。
今人皆漆其裡,則全失用椰子之意。
紫荊木 味苦,平,無毒。
主破宿血,下五淋,濃煮服之。
今人多于庭院間種者,花豔可愛。
《圖經》曰:紫荊,舊不着所生州郡,今處處有之,人多于庭院間種植。
木似黃荊,葉小無桠,花豔紫可愛。
或雲田氏之荊也。
至秋子熟,如小珠,名紫珠。
江東林澤間尤多。
禹錫雲:謹按陳藏器雲:紫珠,寒。
主解諸毒物,癰疽喉痹,飛屍蠱毒,腫瘘,蛇虺、蟲、蠶、狂犬等毒,并煮汁服。
亦煮汁洗瘡腫,除血長膚。
一名紫荊。
樹似黃荊,葉小無桠,非田氏之荊也。
至秋子熟,正紫,圓如小珠。
生江東,林澤間有之。
《日華子》雲:紫荊木,通小腸。
皮、梗同用。
花功用亦同。
南藤 味辛,溫,無毒。
主風血,補衰老,起陽,強腰腳,除痹,變白,逐冷氣,排風邪。
亦煮汁服,亦浸酒。
冬月用之。
生依南樹,故号南藤,莖如馬鞭有節,紫褐色。
一名丁公藤。
生南山山谷。
《圖經》日:南藤即丁公藤也。
生南山山谷,今出泉州、榮州。
生依南木,故名南藤。
苗如馬鞭有節,紫褐色,葉如杏葉而尖。
采無時。
此下又有千金藤雲:生北地者根如指,色黑似漆。
生南土者,黃赤如細辛。
又有榼藤子,生廣南山林間。
木如通草藤,三年方熟,紫黑色。
一名象豆。
醫家稀用,故附于其類。
《南史》:解叔謙,雁門人。
母有疾,夜于庭中稽颡祈告,聞空中雲:得丁公藤治即差。
訪醫及本草皆無。
至宜都山中,見一翁伐木,雲是丁公藤,療風。
乃拜泣求得之及漬酒法。
受畢,失翁所在。
母疾遂愈。
杉木 微溫,無毒。
主療漆瘡。
《圖經》曰:杉木,舊不載所出州土,今南中深山中多有之。
木類松而勁直,葉附枝生,若刺針。
《爾雅》雲:柀煔。
郭璞注雲:煔似松,生江南。
可以為船及棺材,作柱埋之不腐也。
又人家常用作桶闆,甚耐水。
醫師取其節煮汁,浸捋腳氣,殊效。
唐˙柳柳州纂《救三死方》雲:元和十二年二月得腳氣,夜半痞絕,脅有塊,大如石,且死,因大寒不知人三日,家人号哭。
榮陽鄭洵美傳杉木湯,服半食頃大下,三下氣通塊散。
取前件杉木節一大升,橘葉切一大升,此地無葉,可以皮代之,大腹槟榔七枚,合子碎之,童子小便三大升,共煮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