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四

關燈


     陶隐居雲:今東間處處皆有,葉青新烈者良。

    人用搗以和米,内水中,魚吞即死浮出,人取食之無妨。

    莽草字亦作?字,今俗乎為?草也。

    ?,音罔。

     《日華子》雲;治皮膚麻痹,并濃煎湯淋。

    風蚛牙痛,喉痹,亦濃煎汁含後淨漱口,良。

     雷公雲:凡使,釆得後便取葉細剉,又,生甘草、水蓼二味并細剉,用生稀絹袋盛毒木葉,于甑中,上甘草、水蓼同蒸一日,去諸藥二件,取出曬幹用之。

    勿用尖有孿生者。

     《聖惠方》:治牙齒蚛孔,疼痛及有蟲。

    用?草為末,綿裹内蚛孔中,或于痛處咬之,低頭吐津勿咽之,疼痛便定。

    又方:治療癰發腫堅結成核。

    ?草一兩為末,雞子白和傅于帛上,貼之,日二易之,差。

     《肘後方》:治癰瘡未潰。

    ?草末,雞子白塗紙厚貼上,燥複易,得痛良。

    又風齒疼,頰腫。

    用五兩,水一鬥煮取五升,熱含漱吐之,一日盡。

     《周禮》:前氏掌除蠹物,以?草熏之則死。

     《衍義》曰:莽草,今人呼為?草。

    濃煎湯,淋渫皮膚麻痹。

    《本經》一名春草。

    諸家皆謂為草,今居木部,《圖經》亦然。

    今世所用者,皆木葉也。

    如石南,枝、梗幹則绉,揉之,其嗅如椒。

    《爾雅˙釋草》雲:葞,春草。

    釋曰:今莽草也。

    與《本經》合,今當具言之。

    石南條中,陶隐居注雲:似?草,淩冬不凋。

    誠木無疑。

     黃藥根 味苦,平,無毒。

    主諸惡腫瘡瘘,喉痹,蛇犬咬毒。

    取根研服之,亦含亦塗。

    藤生,高三四尺,根及莖似小桑,生嶺南。

     《圖經》曰:黃藥根,生嶺南,今夔、峽#18州郡及#19明、越、秦、隴州山中亦有之,以忠、萬州者為勝。

    藤生,高三四尺,根及莖似小桑,十月采根。

    秦州出者謂之紅藥子,葉似荞麥,枝梗赤色,七月開白花,其根初采濕時紅赤色,暴幹即黃。

    開州興元府又産一種藥子,大抵與黃#20藥相類。

    主五髒邪氣,治肺壓熱,除煩躁,亦入馬藥用。

    春采根,暴幹。

     《經驗方》:治咯血。

    黃藥、漢防己各一兩,為末。

    每服一錢匕,水一盞,小麥二十粒同煎,食後溫服。

     《簡要濟衆》:治鼻衄不止。

    黃藥子為末。

    每服二錢匕,煎薄荷湯下。

    良久,以新汲水調面末二匙頭服之。

    又方:傅瘡藥。

    黃藥子四兩為末,以冷水調傅瘡上,幹即旋傅之。

     《衍義》曰:黃藥,亦治馬心肺#21熱,有功。

     檞若 味甘、苦,平,無毒。

    主痔,止血,療血痢,止渴。

    取脈炙用之。

    皮,味苦。

    水煎濃汁,除蠱及瘘,俗用甚效。

     《圖經》曰:檞若,《本經》不載所出州土,今處處山林多有之。

    木高丈餘,若即葉也,與栎相類,亦有鬥,但小不中用耳。

    不拘時采。

    其葉并皮用。

    葛洪洗諸敗爛瘡、乳瘡,并用此皮。

     禹錫雲:按《藥性論》雲:斛皮亦可單用。

    主治惡瘡,煎湯洗之良。

     《日華子》雲:檞皮,味澀。

    能吐瘰疬,澀五髒。

     《聖惠方》:治冷淋,小腸不利,莖中急痛。

    用斛葉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蔥白七寸,煎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又方:治蝼蛄咬。

    用斛葉燒灰細研,以泔别浸斛葉,取洗瘡拭之,内少許灰于瘡中,立效。

     《簡要濟衆方》:治吐血。

    斛葉不拘多少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取五七分,和滓服。

     《子母秘錄》:治小兒及大人赤白痢。

    新斛皮一斤,去黑皮,細切,以水一鬥,煎取五升,去滓,更煎如膏,和酒服,立差。

     《衍義》曰:檞若,亦有鬥,但不及栎木,雖堅而不堪充材。

    葉微炙,炒槐花減拼葉之半,同為末,米飲調服,治初得腸風及血痔,熱多者尤佳。

    為炭,但不及栎木。

     桐葉 味苦,寒,無毒。

    主惡蝕瘡着陰。

    皮,主五痔,殺三蟲,療贲豚氣病。

    花#22,主傅豬瘡。

    飼豬,肥大三倍。

    生桐柏山谷。

     《衍義》曰:桐葉,《經》紛注不指定是何桐,緻難執用。

    今具四種桐,各有始嘹,條其狀列于後:一種白桐,可斫琴者,葉三校,二開白花,亦不結子。

     《藥性論》雲:皮能治五淋,沐發,去頭風,生發。

    一種荏桐,早春先開紅花,狀如鼓子花成筒子,子或作桐油。

     《日華子》雲:桐油,冷,微毒。

    一種梧桐,四月開淡黃小花,一如棗花。

    枝頭出絲,堕地成油,沾漬衣履。

    五六月給桐子。

    今人收炒作果,動風氣。

    此是《月令》清明之日,桐始華者。

    一種岡桐,無花,不可作琴,體重。

     無食子 味苦,溫,無毒。

    主赤白痢,腸滑,生肌肉。

    出西戎。

    一名沒石子。

     《唐本》注雲:生沙碛閑。

    樹似柽。

     今注:一名沒石子也。

    出波斯國。

    主小兒疳?,能黑髭發,治陰瘡,陰汗。

    亂中和氣。

    唐本先附。

     禹錫雲:按《藥性論》雲:無食子,使。

    治大人、小兒大腹冷,滑痢不禁。

     《海藥》雲:謹按徐表《南荊記》雲:波斯國,大小如藥子。

    味溫、平,無毒。

    主腸虛冷痢,益血生精,烏髭發,和氣安神,治陰毒痿。

    燒灰用。

    張仲景使治陰汗,取燒灰,先以微溫湯浴了,即以帛微裛後傅灰囊上,甚良。

    波斯每食以代果,番胡呼為沒食子,今人呼墨食子。

    轉謬矣。

     雷公雲:墨石子,凡用勿令犯銅、鐵,并被火驚者。

    顆小、文細,上無杴#23米者妙。

    用漿水于砂盆中,或硬青石上研令盡,卻焙幹研了用,勿搗,能為烏犀色。

     《官氣方》:治小兒久痢不效。

    沒石子二個切,熬令黃色,研作馄饨食之。

     《衍義》曰:無食子,今人合他藥染髭。

     雷丸 味苦、鹹,寒、微寒,有小毒。

    主殺三蟲,逐毒氣,胃中熱。

    利丈夫,不利女子。

    作摩膏,除小兒百病,逐邪氣惡風汗出,除皮中熱結積蠱毒,白蟲、寸白自出不止。

    久服令陰痿。

    一名雷矢,一名雷實。

    赤者殺人。

    生石城山谷及漢中土中。

    八月采根,暴幹。

    荔實、厚樸為之使,惡葛根。

     《藥性論》雲:雷丸,君,惡蓄根,味苦,有小毒。

    能逐風。

    芫花為使。

    主癫痫狂走,殺蛔蟲。

     陶隐居雲:今出#24建平、宜都間。

    累累相連如丸。

    《本經》雲利丈夫,《别錄》雲久服陰痿,于#25事相反也。

     《唐本》注雲:雷丸,竹之苓也。

    無有苗蔓,皆零無相連者。

    今出房州、金州。

     禹錫雲:按範子雲:雷矢出漢中,色白者善。

     吳氏雲:雷丸,神農:苦。

    黃帝、岐伯、桐君:甘,有毒。

    扁鵲:甘,無毒。

    季氏:大寒。

     雷公雲:凡使,用甘草水浸一宿了,銅刀刮上黑皮,破作四五片。

    又用甘草湯浸一宿後蒸,從巳至未,出,日幹。

    卻以酒拌,如前從巳至未蒸,日幹用。

     《經驗前方》:下寸白蟲。

    雷丸一味,水浸軟去皮切,焙幹為末。

    每有病者,五更初,先食炙肉少許,便以一錢匕藥,稀粥調半錢服之,服時須六衙及上半月日,蟲乃下。

     胡椒 味辛,大溫,無毒。

    主下氣溫中去痰,除髒腑中風冷。

    生西戎。

    形如鼠李子,調食用之,味甚辛辣。

     禹錫雲:按《日華子》雲:調五髒,止霍亂,心腹冷痛,壯腎氣,及主冷痢,殺一切魚、肉、鼈、蕈毒。

     《海藥》雲:謹按徐表《南州記》:生南海諸國。

    去胃口氣虛冷,宿食不消,霍亂氣逆,心腹卒痛,冷氣上沖。

    和氣,不宜多服,損肺。

    一雲向陰者澄茄,向陽者胡椒也。

     雷公雲:凡使,隻用内無皺殼者,用力大。

    漢椒使殼,胡椒使子。

    每修事,即于石糟中碾碎成粉。

     《食療》雲:治五髒風冷,冷氣心腹痛,吐清水,酒服之佳。

    亦宜湯服。

    若冷氣,吞三七枚。

     《衍義》曰:去胃中寒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