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宋通直郎辨驗藥材寇宗奭編撰
宋太醫助教辨驗藥材許洪校正
木部上品
幹漆
味辛,溫,無毒、有毒。
主絕傷,補中,續筋骨,填髓腦,安五髒,五緩六急,風寒濕痹,療咳嗽,消瘀血,痞結,腰痛,女子疝瘕,利小腸,去蛔蟲。
生漆,去長蟲。
久服輕身耐老。
生漢中川谷。
夏至後采,幹之。
半夏為#1之使,畏雞子,今又忌油脂。
《圖經》曰:幹漆、生漆,出漢中川谷,今蜀、漢、金、峽、襄、歙州皆有之。
多高三二丈,皮白,葉似椿,花似槐子一若牛李,木心黃。
六月、七月以竹筒釘入木中取之。
崔豹《古今注》曰:以剛斧斫其皮開,以竹管承之,汁滴則成漆是也。
幹漆,舊雲用漆桶中自然幹者,狀如蜂房,孔孔隔者。
今多用筒子内幹者,以墨如?,堅若鐵石為佳。
《華佗傳》:彭城樊阿,少師事佗,求服食法。
佗授以漆葉青黏散方,雲服之去三蟲,利五髒,輕身益氣,使人頭不白。
阿從其言,年五百餘歲。
漆葉所在有之。
青黏生于豐沛、彭城及朝歌。
一名地節,一名黃芝。
主理五髒,益精氣。
本出于迷人入山者,見仙人服之,以告佗,佗以為佳,語阿,阿秘之。
近者人見阿之壽而氣力強盛,怪之,以問所服食,阿因醉亂誤說,人服多驗。
陶隐居雲:今梁州漆最勝,益州亦有,廣州漆性急易燥。
其諸處漆桶上蓋裡,自然有幹者,狀如蜂房,孔孔隔者為佳。
生漆毒烈,人以雞子和服之去蟲,猶有齧腸胃者。
畏漆人乃故#2死。
外氣亦能使身肉瘡腫,自别有療法。
仙方用蟹消之,為水煉服,長生。
《外台秘要》:療蛔蟲,心痛,惡心吐水。
幹漆熬搗蜜和丸。
服十五丸,一日再服。
《經驗方》:治婦人不曾生長,血氣,髒腑疼痛不可忍,及治丈夫元氣、小腸氣撮痛者。
并宜服二聖丸:幹漆一兩為末,濕漆一兩,先将濕漆入铫子一内,熬如一食飯間已來住火,與幹漆末一處拌和丸如半皂子大。
每服一丸,溫酒吞下,無時。
如元氣、小腸、膀胱氣痛,牙關緊急,但擊開牙關,溫酒化一丸灌下必安。
怕漆人不可服。
《簡要濟衆方》:治九種心痛及腹脅積聚滞氣。
筒子幹漆二兩,搗碎炒煙出,細研,醋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丸至七丸,熱酒下,醋湯亦得,無時服。
《杜壬方》:治小兒胃寒,蟲上諸證,危惡與痫相似。
幹漆搗炒煙盡,白入蕪荑等分,為細末。
米飲調下一字至一錢。
《衍義》曰:幹漆,若濕漆,藥中未見用,凡用者,皆幹漆耳。
其濕者,在燥熱及霜冷時,則難幹。
得陰濕,雖寒月亦易幹。
亦物之性也。
若沾漬人,以油治之。
凡驗漆,惟稀者以物蘸起,細而不斷,斷而急收起。
又塗于幹竹上,蔭之速幹者,并佳。
餘如《經》。
五加皮 味辛、苦,溫、微寒,無毒。
主心腹疝氣,腹痛,益氣,療躄,小兒不能行,疽瘡陰蝕,男子陰痿,囊下濕,小便餘瀝,女人陰癢及腰脊痛,兩腳疼痹風弱,五緩虛羸,補中益精,堅筋骨,強志意。
久服輕身耐老。
一名豺節。
五葉者良。
生漢中及冤句。
五月、七月采莖,十月采根,陰幹。
遠志為之使,畏蛇皮、玄參。
《圖經》曰:五加皮,生漢中及冤句,今江淮、湖南州郡皆有之。
春生苗,莖、葉俱青,作叢。
赤莖又似藤蔓,長三五尺,上有黑刺。
葉生五叉作簇者良。
四葉、三葉者最多,為次。
每一葉下生一刺。
三四月開白花,結細青子,至六月漸黑色。
根若荊根,皮黃黑,肉白,骨堅硬。
五月、七月采莖,十月采根,陰幹用。
《藥性論》雲:五加皮有小毒。
能破逐惡風血,四肢不遂,賊風傷人,軟腳腰,主多年瘀血在皮肌,治痹濕,内不足,主虛羸,小兒二#3歲不能行,用此便行走。
陶隐居雲:今近道處處有,東間彌多。
四葉者亦好。
煮根莖釀酒,主益人。
道家用此作灰,亦以煮石,與地榆并有秘法。
《日華子》雲:明目,下氣,治中風,骨節攣急,補五勞七傷。
葉治皮膚風,可作蔬菜食。
《東華真人煮石經》:舜常登蒼梧山,曰:厥金玉之香草,朕用偃息正道。
五加也。
又異名曰金鹽。
昔西域真人王屋山人王常言:何以得長久?何不食石用金鹽。
母何以得長壽?何不食石用玉豉。
玉豉者,即地榆也。
五加、地榆皆是煮石而餌得長生之藥也。
昔尹公度聞孟綽子、童#4士固共相與言曰:甯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滿車。
甯得一斤地榆,安用明月寶珠。
魯定公雲:母單服五加酒,以緻不死,臨隐去佯托死,時人自莫之悟耳。
張子聲、楊建始、王叔才、于出#5彥等,皆服此酒而房室不絕,得壽三百年,有子二十人。
世世有得服五加酒散,而獲延年不死者,不可勝計。
或隻為散以代湯茶而餌之,驗亦然也。
大王君謂五加雲:蓋天有五車之星精也。
金應五胡#6,人應五德,位應五方,物應五車。
故青精入莖,則有東方之液;白氣入節,則有西方之津;赤#7氣入華,則有南方之光;玄精入根,則有北方之饴;黃煙入皮,則有戊己之靈。
五神鎮主,相轉育成。
用之者真仙,服之者反嬰也。
牡荊實 味苦,溫,無毒。
主除骨間寒熱,通利胃氣,止咳逆,下氣。
生河間、南陽、冤句山谷,或平壽、都鄉高岸上及田野中。
八月、九月采實,陰幹。
得朮、柏實、青葙,共療頭風,防風為之使,惡石膏。
《圖經》曰:牡荊,生河間、南陽、冤句山谷,或平壽、都鄉高岸上及田野中。
今眉州、蜀州及近京亦有之,此即作棰杖者,俗名黃荊是也。
枝莖堅勁,作科不為蔓生,故稱牡。
葉如蜱麻,更疏瘦。
花紅作穗。
實細而黃,如麻子大,或雲即小荊也。
八月、九月采實,陰幹。
此有青、赤二種,以青者為佳。
謹按《登真隐訣》雲:荊木之華葉,通神見鬼精。
注雲:尋荊有三種。
直雲荊木,即是今可作棰杖者,葉香,亦有花、子,子不入藥。
方衛則用牡荊,牡荊子入藥,北方人略無識其木者。
崔元亮《集驗方》:治腰腳蒸法:取荊葉不限多少,蒸令熟熱,置于甕中,其下#8着火溫之。
以病人置于葉中,剩着葉蓋,須臾當汗出藥中旋旋吃飯,稍倦即止。
便以綿衣蓋,避風,仍進蔥豉酒及豆酒并得,以差為度。
主絕傷,補中,續筋骨,填髓腦,安五髒,五緩六急,風寒濕痹,療咳嗽,消瘀血,痞結,腰痛,女子疝瘕,利小腸,去蛔蟲。
生漆,去長蟲。
久服輕身耐老。
生漢中川谷。
夏至後采,幹之。
半夏為#1之使,畏雞子,今又忌油脂。
《圖經》曰:幹漆、生漆,出漢中川谷,今蜀、漢、金、峽、襄、歙州皆有之。
多高三二丈,皮白,葉似椿,花似槐子一若牛李,木心黃。
六月、七月以竹筒釘入木中取之。
崔豹《古今注》曰:以剛斧斫其皮開,以竹管承之,汁滴則成漆是也。
幹漆,舊雲用漆桶中自然幹者,狀如蜂房,孔孔隔者。
今多用筒子内幹者,以墨如?,堅若鐵石為佳。
《華佗傳》:彭城樊阿,少師事佗,求服食法。
佗授以漆葉青黏散方,雲服之去三蟲,利五髒,輕身益氣,使人頭不白。
阿從其言,年五百餘歲。
漆葉所在有之。
青黏生于豐沛、彭城及朝歌。
一名地節,一名黃芝。
主理五髒,益精氣。
本出于迷人入山者,見仙人服之,以告佗,佗以為佳,語阿,阿秘之。
近者人見阿之壽而氣力強盛,怪之,以問所服食,阿因醉亂誤說,人服多驗。
陶隐居雲:今梁州漆最勝,益州亦有,廣州漆性急易燥。
其諸處漆桶上蓋裡,自然有幹者,狀如蜂房,孔孔隔者為佳。
生漆毒烈,人以雞子和服之去蟲,猶有齧腸胃者。
畏漆人乃故#2死。
外氣亦能使身肉瘡腫,自别有療法。
仙方用蟹消之,為水煉服,長生。
《外台秘要》:療蛔蟲,心痛,惡心吐水。
幹漆熬搗蜜和丸。
服十五丸,一日再服。
《經驗方》:治婦人不曾生長,血氣,髒腑疼痛不可忍,及治丈夫元氣、小腸氣撮痛者。
并宜服二聖丸:幹漆一兩為末,濕漆一兩,先将濕漆入铫子一内,熬如一食飯間已來住火,與幹漆末一處拌和丸如半皂子大。
每服一丸,溫酒吞下,無時。
如元氣、小腸、膀胱氣痛,牙關緊急,但擊開牙關,溫酒化一丸灌下必安。
怕漆人不可服。
《簡要濟衆方》:治九種心痛及腹脅積聚滞氣。
筒子幹漆二兩,搗碎炒煙出,細研,醋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丸至七丸,熱酒下,醋湯亦得,無時服。
《杜壬方》:治小兒胃寒,蟲上諸證,危惡與痫相似。
幹漆搗炒煙盡,白入蕪荑等分,為細末。
米飲調下一字至一錢。
《衍義》曰:幹漆,若濕漆,藥中未見用,凡用者,皆幹漆耳。
其濕者,在燥熱及霜冷時,則難幹。
得陰濕,雖寒月亦易幹。
亦物之性也。
若沾漬人,以油治之。
凡驗漆,惟稀者以物蘸起,細而不斷,斷而急收起。
又塗于幹竹上,蔭之速幹者,并佳。
餘如《經》。
五加皮 味辛、苦,溫、微寒,無毒。
主心腹疝氣,腹痛,益氣,療躄,小兒不能行,疽瘡陰蝕,男子陰痿,囊下濕,小便餘瀝,女人陰癢及腰脊痛,兩腳疼痹風弱,五緩虛羸,補中益精,堅筋骨,強志意。
久服輕身耐老。
一名豺節。
五葉者良。
生漢中及冤句。
五月、七月采莖,十月采根,陰幹。
遠志為之使,畏蛇皮、玄參。
《圖經》曰:五加皮,生漢中及冤句,今江淮、湖南州郡皆有之。
春生苗,莖、葉俱青,作叢。
赤莖又似藤蔓,長三五尺,上有黑刺。
葉生五叉作簇者良。
四葉、三葉者最多,為次。
每一葉下生一刺。
三四月開白花,結細青子,至六月漸黑色。
根若荊根,皮黃黑,肉白,骨堅硬。
五月、七月采莖,十月采根,陰幹用。
《藥性論》雲:五加皮有小毒。
能破逐惡風血,四肢不遂,賊風傷人,軟腳腰,主多年瘀血在皮肌,治痹濕,内不足,主虛羸,小兒二#3歲不能行,用此便行走。
陶隐居雲:今近道處處有,東間彌多。
四葉者亦好。
煮根莖釀酒,主益人。
道家用此作灰,亦以煮石,與地榆并有秘法。
《日華子》雲:明目,下氣,治中風,骨節攣急,補五勞七傷。
葉治皮膚風,可作蔬菜食。
《東華真人煮石經》:舜常登蒼梧山,曰:厥金玉之香草,朕用偃息正道。
五加也。
又異名曰金鹽。
昔西域真人王屋山人王常言:何以得長久?何不食石用金鹽。
母何以得長壽?何不食石用玉豉。
玉豉者,即地榆也。
五加、地榆皆是煮石而餌得長生之藥也。
昔尹公度聞孟綽子、童#4士固共相與言曰:甯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滿車。
甯得一斤地榆,安用明月寶珠。
魯定公雲:母單服五加酒,以緻不死,臨隐去佯托死,時人自莫之悟耳。
張子聲、楊建始、王叔才、于出#5彥等,皆服此酒而房室不絕,得壽三百年,有子二十人。
世世有得服五加酒散,而獲延年不死者,不可勝計。
或隻為散以代湯茶而餌之,驗亦然也。
大王君謂五加雲:蓋天有五車之星精也。
金應五胡#6,人應五德,位應五方,物應五車。
故青精入莖,則有東方之液;白氣入節,則有西方之津;赤#7氣入華,則有南方之光;玄精入根,則有北方之饴;黃煙入皮,則有戊己之靈。
五神鎮主,相轉育成。
用之者真仙,服之者反嬰也。
牡荊實 味苦,溫,無毒。
主除骨間寒熱,通利胃氣,止咳逆,下氣。
生河間、南陽、冤句山谷,或平壽、都鄉高岸上及田野中。
八月、九月采實,陰幹。
得朮、柏實、青葙,共療頭風,防風為之使,惡石膏。
《圖經》曰:牡荊,生河間、南陽、冤句山谷,或平壽、都鄉高岸上及田野中。
今眉州、蜀州及近京亦有之,此即作棰杖者,俗名黃荊是也。
枝莖堅勁,作科不為蔓生,故稱牡。
葉如蜱麻,更疏瘦。
花紅作穗。
實細而黃,如麻子大,或雲即小荊也。
八月、九月采實,陰幹。
此有青、赤二種,以青者為佳。
謹按《登真隐訣》雲:荊木之華葉,通神見鬼精。
注雲:尋荊有三種。
直雲荊木,即是今可作棰杖者,葉香,亦有花、子,子不入藥。
方衛則用牡荊,牡荊子入藥,北方人略無識其木者。
崔元亮《集驗方》:治腰腳蒸法:取荊葉不限多少,蒸令熟熱,置于甕中,其下#8着火溫之。
以病人置于葉中,剩着葉蓋,須臾當汗出藥中旋旋吃飯,稍倦即止。
便以綿衣蓋,避風,仍進蔥豉酒及豆酒并得,以差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