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

關燈
為酸棗,更不言棘,徒以世人之意如此,在物則曷若是也。

    其實一本。

    以其不甚為世所須,及礙塞行路,故成大木者少,多#42為人樵去。

    然此物纔及三尺,便開花結子,但窠小者氣味薄,木大者氣味厚,又有此别。

    今陝西臨潼山野所出者,亦好,亦土地所宜也,并可取仁。

    後有白棘條,乃是酸棗未長大時,枝上刺也。

    及至長成,其刺亦少,實亦大。

    故棗取大木,刺取小窠也,亦不必強分别爾。

     檗木 黃檗也。

    味苦,寒,無毒。

    主五髒腸胃中結熱,黃疸,腸痔,止洩痢,女子漏下赤白,陰傷蝕瘡,療驚氣在皮間,肌膚熱赤起,目熱赤痛,口瘡。

    久服通神。

    根,一名檀桓。

    主心腹百病,安魂魄,不饑渴。

    久服輕身延年,通神。

    生漢中山谷及永昌。

    惡幹漆。

     《圖經》曰:檗木,黃檗也。

    生漢中山谷及永昌,今在處有之,以蜀中者為佳。

    木高數丈,葉類茱萸及樁、楸葉,經冬不凋。

    皮外白,裹探黃色。

    根如松下茯苓作結塊。

    五月、六月采皮,去皴粗,暴幹用。

    其根名檀桓。

    别有一種多刺而小,細葉者,名刺檗,不入藥用。

    又下品有小檗條,木如石榴,皮黃,子赤如枸杞,兩頭尖,人對以黃#43,今醫家亦稀用。

     《藥性論》雲:黃檗,使,平。

    主男子陰痿,治下血如雞肝片,及男子莖上瘡。

    屑末傅之。

     陶隐居雲:今出邵陵者,輕薄色深為勝。

    出東山者,厚而色淺.其根于道家入木芝品,今人不知取服之。

    又有小樹,狀如石榴,皮黃而苦,俗呼為子檗,亦主口瘡。

    又小樹多刺,皮亦黃,亦主口瘡。

     《日華子》雲:安心除勞,治骨蒸,洗用明目,多淚,口幹心熱,殺蛔#44蟲,治蛔心痛,疥瘡,蜜炙治鼻洪,腸風瀉血,後分急熱腫痛,身皮力微次于根。

     雷公曰:凡使,用刀削上粗皮子,用生蜜水浸半日,漉出日幹,用蜜塗,文武火炙令蜜盡為度。

    凡修事五兩,用蜜三兩。

     《外台秘要方》:口中及舌生癰爛,剉黃檗含之。

     《千金方》:能治小兒重舌。

    以黃檗、苦竹瀝浸瀝點舌上。

     《肘後方》:咽喉卒腫,食飲不通。

    黃檗薄傅腫上,冷複易之,用苦酒和末佳。

     《葛氏方》:卒喉痹。

    取黃檗片切含之。

    又黃檗一斤?咀,酒一鬥,煮三沸,去滓,恣飲便愈。

     《經驗方》:治嘔血。

    黃檗好者,以蜜塗之。

    幹杵末,用麥門冬熟水調下二錢匕,立瘥。

     《梅師方》:治癰疽發背或發乳房,初起微赤,不急治之,即煞人。

    搗黃檗末,和雞子白塗之。

     《深師方》:療傷寒熱病口瘡。

    黃檗皮削去上粗皮,取裹好處薄削,以崖蜜漬之一宿,唯欲令濃,含其汁良久吐,更含#45。

    若胸中熱,有瘡時,飲之五合尤佳。

    《聖惠方》同。

     《衍義》曰:檗木,今用皮,以蜜勻炙,與青黛各一分,同為末,入生龍腦一字,研勻,治心脾熱。

    舌頭生瘡,當摻瘡上有涎即吐。

    又張仲景檗皮湯,無不驗《傷寒論》中已着。

     楮實 味甘,寒,無毒。

    主陰痿,水腫,益氣充肌膚,明目。

    久服不饑不老,輕身。

    生少室山。

    一名谷實。

    所在有之。

    八月、九月采實,日幹,四十日成。

    葉,味甘,無毒。

    主小兒身熱,食不生肌,可作浴湯。

    又主惡瘡,生肉。

    樹皮,主逐水,利小便。

    莖,主瘾疹癢。

    單煮洗浴。

    皮間白汁,療癬。

     《圖經》曰:楮實,生少室山,今所在有之。

    此有二種:一種皮有斑花文,謂之斑谷,今人用為冠者;一種皮無花,枝葉大相類。

    但取其葉似葡萄葉,作瓣而有子者為佳。

    其實初夏生,如彈大,青綠色,至六七月漸深紅色,乃成熟。

    八月、九月采,水浸去皮、穰,取中子,日幹。

    仙方單服其實。

    正赤時收取中子,陰幹。

    篩末,水服二錢匕,益久乃佳。

    醫方但貴楮實,餘亦稀用。

    俚俗或取其木枝中白汁,塗癬甚效。

     《藥性論》雲:皮木亦可單用。

    味甘,平,無毒。

    能治水腫氣滿。

    葉幹炒末,溲面作?饦食,主水痢。

     陶隐居雲:此即今谷樹也。

    仙方采搗取汁和丹用,亦幹服,使人通神見鬼。

    南人呼谷紙,亦為楮紙,武陵人作谷皮衣,又甚堅好爾。

     《日華子》雲:楮實,壯筋骨,助陽氣,補虛勞,助腰膝,益顔色,皮斑者是楮,皮白者是谷。

    又雲:楮葉,涼,無毒。

    治刺風身癢,此是斑谷樹。

     雷公雲:凡使,采得後用水浸三日,将物攪旋投水,浮者去之,然後日幹,卻用酒浸一伏時了,便蒸,從巳至亥,出,焙令幹用。

     《聖惠方》:治癬濕癢。

    用楮葉半斤,細切搗,封傅癬上。

     《抱樸子》雲:楮實赤者服之,老者成少,令人夜應徹視見鬼神。

    道士梁頓,年七十乃服之,更少壯,到百四十歲,能夜出行及走馬。

     《修真秘旨》曰:服楮實者,轉#46為骨軟矣。

     槐膠 主一切風,化涎,治肝髒風,筋脈抽掣,及急風口噤,或四肢不收,頑痹或毒風,周身如蟲行,或破#47傷風,口眼偏斜,腰脊強硬。

    任作湯散丸煎,雜諸藥用之,亦可水煮和諸藥為丸及作湯下藥。

    新定。

     瑿烏兮切 味甘,平,無毒。

    古來相傳雲:松脂千年為茯苓,又千年為琥珀,又千年為瑿。

    然二物燒之,皆有松氣,為用與琥珀同。

    補心安神,破血尤善。

    狀似玄玉而輕。

    出西戎來,而有茯苓處見無此物。

    今西州南三百裡望碛中得者,大則方尺,黑潤而輕,燒之腥臭。

    高昌人名為木瑿,謂玄玉為石瑿。

    洪州土石間得者,燒作松氣,破血生肌與琥珀同,見風拆破,不堪為器。

    量此二種及琥珀,或非松脂所為也。

    有此差舛,今略論也。

    新見唐本。

     陳藏器雲:蘇于琥珀注後出瑿功狀,按瑿本功外,小兒帶之辟惡,磨滴目翳赤障等。

     《太平廣記》雲:《梁四公子傳》曰:交河之間平漬中,掘深一丈,下有瑿珀,黑逾鈍#48漆,或大如車輪。

    末服之,攻婦人小腸症痻#49諸疾。

     圖經衍義本草卷之二十竟 #1右:晦明軒本作『君』,屬上讀。

     #2土:原作『大』,據晦明軒本改。

     #3心:晦明軒本作『九』。

     #4絹: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5一:晦明軒本作『二』。

     #6拘:晦明軒本作『車』。

     #7八:原作『大』,據晦明軒本改。

     #8有: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9粟:晦明軒本作『栗』。

     #10推:晦明軒本作『惟』。

     #11咬:原作『芠』,據晦明軒本改。

     #12度:晦明軒本作『過』。

     #13五:晦明軒本作『絕』。

     #14令:晦明軒本作『吞』。

     #15以:晦明軒本作『殊』。

     #16臣:原作『目』,據晦明軒本改。

     #17大:原作『之』,據晦明軒本改。

     #18熱:晦明軒本作『疳』。

     #19前:晦明軒本作『巳日』。

     #20适寒溫稍稍服之:此七字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21用:原作『者』,據晦明軒本改。

     #22義:晦明軒本作『蓋』。

     #23大:晦明軒本作『火』。

     #24最:晦明軒本作『取』。

     #25醉:原作『藥』,據晦明軒本改。

     #27石器:晦明軒本作『豉汁』。

     #28行:晦明軒本作『澀』。

     #29鬓:原作『耳』,據晦明軒本改。

     #30武:晦明軒本作『成』。

     #31唾:晦明軒本作『睡』。

     #32之:晦明軒本作『面』。

     #33惟:原作『推』,據晦明軒本改。

     #34濁:原作『獨』,據晦明軒本改。

     #35白:晦明軒本作『并』。

     #36訖:原作『記』,據晦明軒本改。

     #37以:晦明軒本作『亦』。

     #38然:晦明軒本無『然』字。

     #39不宜:此二字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40亦:原作『以』,據晦明軒本改。

     #41子:晦明軒本作『了』。

     #42棘: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43少多:此二字原倒,據晦明軒本乙正。

     #44人對以黃:晦明軒本作『人剉以染黃』。

     #45蛔:晦明軒本作『疳』。

     #46含:原作『令』,據晦明軒本改。

     #47轉:晦明軒本作『辄』。

     #48破:原作『被』,據晦明軒本改。

     #49鈍:晦明軒本作『純』。

     #50痻:晦明軒本作『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