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

關燈
諸風,百節酸痛不可忍。

    松脂三十斤,煉五十遍。

    不能五十遍,亦可二十遍。

    用以煉酥三升溫和松脂三升熟,攪令極稠。

    旦空腹以酒服方寸匕,日三。

    數食面粥為佳,慎血腥、生冷、鲊物、果子,百瘥。

    又方:松節酒,主曆節風,四肢疼痛。

    松脂二十斤,酒五鬥,漬三七日,服一合,日五六服。

     《千金方》:治腳氣十二風痹,不能行,服更生散數劑及衆療不得力,服此一劑,便能行遠,不過兩劑。

    松葉酒:松葉六十斤,細剉?咀,以水四石,煮取四鬥九升,以釀五鬥米如常法,别煮松葉汁以漬米并饙飯泥釀,封頭七日,發,澄。

    飲之取醉,得此酒力者甚衆。

     《梅師方》:治耳久聾。

    松脂三兩,煉巴豆一兩,和,熟搗可丸,通過以薄綿裹,内耳孔中,日一度易。

     孫尚藥:治腳轉筋,疼痛攣急者。

    松節二兩,細剉如米粒,乳香一錢,右件藥用銀、石器内慢火炒令焦,隻留一分性,出火毒研細。

    每服一錢至二錢,熱木瓜酒調下。

    應是筋病,皆治之。

     《鬼遺方》:治疥癬。

    松膠香研細,入少輕粉,凡疥癬上先用油塗了,錯末一日便幹,頑者三兩度。

     《傷寒類要》:治天行病,辟瘟方:切松葉如末,酒服方寸匕,日三,辟五年瘟。

     《抱樸子》雲:趙瞿病癞曆年,醫不瘥,家乃赍糧棄送于山穴。

    經月有仙人經穴見之,取囊中藥賜之。

    教其服百餘日,瘡愈,顔色悅,肌膚潤。

    仙人再過視之,瞿乞其方。

    仙人曰:此是松脂,汝可煉服之,長服身轉輕,力百倍,登危陸險,終日不困。

    年百歲,齒不堕,發不白。

    夜卧常見有光,大如鏡。

     《野人閑話》雲:伏虎尊師篇煉松脂法:十斤松脂,五度以水煮度#12,令苦味盡,取得後,每一斤煉了松脂,入四兩茯苓末。

    每晨水下一刀圭,即終年不食,而複延齡,身輕清爽。

     槐實 味苦、酸、鹹,寒,無毒。

    主五内邪氣熱,止涎唾,補五#13傷,五痔,火瘡,婦人乳瘕,子髒急痛。

    以七月七日取之,搗取汁,銅器盛之,日煎令可作丸,大如鼠屎,内竅中,三易乃愈。

    又堕胎。

    久服明目,益氣,頭不白,延年。

    枝,主洗瘡,及陰囊下濕癢。

    皮,主爛瘡。

    根,主喉痹,寒熱。

    生河南平澤。

    可作神燭。

    景天為使。

     《圖經》曰:槐實,生河南平澤,今處處有之。

    其木有極高大者。

    謹按:《爾雅》槐有數種,葉大而黑者名櫰,槐晝合夜開者名守宮槐,葉細而青綠者,但謂之槐,其功用不言有别。

    四月、五月開花,六月、七月結實,七月七日采嫩實,搗取汁作煎,十月采老實入藥。

    皮、根采無時。

    今醫家用槐者最多。

    春采嫩枝,煅為黑灰以揩齒去蚛。

    燒青枝取瀝以塗癬。

    取花之陳久者,篩末飲服以洽下血。

    折取嫩房角作湯以當茗中主頭風,明目,補腦。

    煮白皮汁以治口齒及下血,水令#14黑子以變白發。

    木上耳,取末服方寸匕,治大便血及五痔,脫肛等。

    皆常用有以#15效者。

     《藥性論》雲:槐子,臣#16,主治大#17熱,難産。

    皮煮汁,淋陰囊墜腫氣痛。

    又雲:槐白皮,味苦,無毒。

    能主治口齒風熱#18?血。

    以煎漿水煮含之。

    煎淋浴男子陰疝卵腫。

     陶隐居雲:槐子,以相連多者為好,十月前#19采之。

    新盆盛,合泥百日,皮爛為水,核如大豆。

    服之令腦滿,發不白而長生。

    今處處有之。

    雲七月取其子,未堅固,搗絞取汁。

     《日華子》雲:槐子,治丈夫、婦人陰瘡濕癢,催生。

    吞七枚。

    又雲:槐皮,平,治中風皮膚不仁,喉痹,浸洗五痔并一切惡瘡,婦人産門癢痛及湯火瘡。

    煎膏,止痛長肉,消癰腫。

     雷公雲:凡采得後,去單子并五子者,隻取二子、三子。

    以用銅錘捶破,烏牛乳侵一宿,蒸過用。

     《千金方》:療胎赤眼。

    取槐木枝如馬鞭大,長二尺,作二段,齊頭麻油一匙置銅缽中,旦使童子一人以其木研之,全瞑止,令仰卧,以塗向眼眦,日三度,瘥。

     《千金翼方》:療腸痔,每大便常下血。

    槐樹上木耳取末,飲服方寸匕,日三服。

     《百一方》:治中風,身直不得屈伸反複者。

    取槐皮黃白者切之,以酒或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适寒溫,稍稍服之#20。

     《經驗方》:治下血。

    槐花、荊芥穗等分為末,酒調下一錢匕。

     《梅師方》:治痔有蟲咬谷道癢,或下膿血多。

    取槐白皮濃煮汁,安盆坐湯之虛其谷道,冷更暖,良久欲大便,當蟲出,不過三度即愈。

    如用末,綿裹内下部。

     《食醫心鏡方》:治野雞痔下血、腸風,明目方,嫩槐葉一斤,蒸如造炙法,取葉碾作末,如茶法煎呷之。

     《廣利方》:治妊娠難産令易方。

    水吞槐子七枚,即出。

     《廣濟方》:療牙齒疼痛。

    取槐樹白皮一握切,以酢一升煮,去滓,用#21鹽少許,适寒溫含之,日三易。

     《子母秘錄》:日月未足而欲産者。

    槐木東枝,令孕婦手把,即易産。

     《産寶方》:療崩中不止,不問年月遠近方:槐耳燒作灰為末,以酒服方寸匕。

     《太清草木方》:槐者,虛星之精,以十月上巳日采子服之。

    去百病,長生通神。

     《衍義》曰:槐實,止言實,今當分為二。

    實本出莢中,若搗莢作煎者,當言莢也。

    莢中子,大如豆,堅而紫色者,實也。

    今本條不析出莢與莢中子,義#22其用各别,皆疏導風熱。

     槐花 味苦,平,無毒。

    治五痔,心痛,眼赤,殺腹髒蟲及熱,治皮膚風并腸風瀉血,赤白痢,并炒服。

    葉,平,無毒煎湯治小兒驚痫,壯熱,疥癬及丁腫。

    皮、莖同用。

     《圖經》曰:見槐實條下。

     《簡要濟衆》:治婦人漏下血不絕。

    槐花鵝不以多少燒作灰,細研。

    食前溫酒服二錢匕。

     枸杞 味苦,寒。

    根大寒,子微寒,無毒。

    主五内邪氣,熱中消渴,周痹,風濕,下胸脅氣,客熱頭痛,補内傷大勞噓吸,堅筋骨,強陰,利大小腸。

    久服堅筋骨,輕身不老,耐寒暑。

    一名杞根,一名地骨,一名枸忌,一名地輔,一名羊乳,一名卻暑,一名仙人杖,一名西王母杖。

    生常山平澤及諸丘陵阪岸。

    冬采根,春夏采葉,秋采莖、實,陰幹。

     《圖經》曰:枸杞,生常山平澤及丘陵阪岸,今處處有之。

    春生苗,葉如石榴葉而軟薄,堪食,俗呼為甜菜。

    其莖?高三五尺,作叢。

    六月、七月生小紅紫花。

    随便結紅實,形微長如棗核。

    其根名地骨。

    春夏采葉,秋采莖、實,冬采根。

    謹按《爾雅》雲:枸杞,檵。

    郭璞雲:今枸杞也。

    《詩˙小雅˙四牡》雲:集于苞杞。

    陸機疏雲:一名苦杞,一名地骨。

    春生,作羹茹微苦。

    其莖似莓。

    子秋熟,正赤。

    莖、葉及子服之,輕身益氣。

     《藥性論》雲:枸杞,臣,子、葉同說,味甘,平。

    能補益精血不足,易顔色,變白,明目,安神,令人長壽。

    葉和羊肉作羹,益人,甚除風,明目。

    若渴,可煮作飲,代茶飲之。

    白色無刺者良。

     陶隐居雲:今出堂邑,而石頭烽大#23樓下最多。

    其葉可作羹,味小苦。

    俗諺雲:去家千裡,勿食蘿摩、枸杞。

    此言其補益精氣,強盛陰道也。

    蘿摩一名苦丸,葉厚大,作藤生,摘亦有白乳汁,人家多種之。

    可生啖,亦蒸煮食也。

    枸杞根、實,為服食家用,其說甚美,仙人之杖,遠有旨乎。

     禹錫雲:按《爾雅疏》雲:杞,一名枸檵。

    郭璞雲:今枸杞也。

    《詩˙四牡》雲:集于苞杞。

    陸機雲:一名苦杞,一名地骨。

    春生作羹茹,微苦,其莖似莓,子秋熟,正赤,莖、葉及子,服之輕身益氣爾。

     《抱樸子》雲:家柴一名托盧,或名天精,或名卻老,又名地骨。

     《日華子》雲:一名地仙苗,除煩益志,補五勞七傷,壯心氣,去皮膚、骨節間風,消熱毒,散瘡腫。

     雷公雲:凡使根,掘得後使東流水浸,以物刷上土了,然後待幹,破去心,用熟甘草湯浸一宿,然後焙幹用。

    其根若似物命形狀者上,春食葉,夏食子,秋冬食根并子也。

     《食療》雲:寒,無毒。

    葉及子并堅筋能老,除風,補益筋骨,能益人去虛勞。

    根主去骨熱,消渴。

    葉和羊肉作羹尤善益人。

    代茶法煮汁飲之,益陽事,能去跟中風癢赤膜,搗葉汁點之良。

     《千金方》:治肝虛或當風眼淚等新病方。

    枸杞子最#24肥者二升搗破,内絹袋置罐中,以酒一鬥浸訖,密封勿洩氣,三七日,每旦開服,任往勿醉#25。

     《經驗方》:金髓煎枸杞子,不計多少。

    逐日旋采摘紅熱者,去嫩蒂子揀令潔淨,便以無灰酒于淨器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