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九

關燈
今按:《别本》注雲:今人作布及索、?麻也。

    實似大麻子,熱結癰腫無頭,之則為頭居穴。

    九月、十月采實,陰幹。

    唐本先附。

     禹錫等按:《蜀本圖經》雲:樹生,高四尺,葉似苎,花黃,實殼如蜀葵,子黑。

    古方用根。

    八月采實。

     《圖經》曰:苘實,舊不載所出州土,今處處有之。

    北人種以績布及打繩索。

    苗高四五尺或六七尺,葉似苎而薄,花黃,實帶殼如蜀葵,中子黑色。

    九月、十月采實,陰幹用。

    古方亦用根。

     《楊氏産乳》:治赤白痢。

    苘麻子一兩,炒令香熟為末,以蜜漿下一錢,不過再服。

     赤車使者 味辛、苦,溫,有毒。

    主風冷邪疰,蠱毒症瘕,五髒積氣。

     《唐本》注雲:苗似香葇、蘭香,葉、莖赤,根紫赤色,生溪谷之陰,出襄州。

    八月、九月采根,日幹。

    唐本先附。

     禹錫等按:《蜀本圖經》雲:根紫如蒨根,生刑州、襄州山谷,二月、八月采。

     《藥性論》雲:赤車使者,有小毒。

    能治惡風冷氣,服之悅澤皮肌,好顔色。

     雷公雲:赤車使者,元名小錦枝。

    凡使并粗搗用,七歲童子小便拌了,蒸令幹,更曬。

    每修事五兩,用小兒溺一益#8為度。

     狼跋子 有小毒。

    主惡瘡蝸疥,殺蟲魚。

     陶隐居雲:出交、廣,形扁扁爾。

    搗以雜米投水中,魚無大小,皆浮出而死。

    人用苦酒摩療疥亦效。

     《唐本》注雲:此今京下呼黃環子為之,亦謂度谷,一名就葛。

    陶雲出交、廣,今交、廣送人太常正是黃環子,非餘物爾。

     今按:《别本》注雲:味苦,寒。

    藤生,花紫色。

     屋遊 味甘,寒。

    主浮熱在皮膚,往來寒熱,利小腸膀胱氣。

    生屋上陰處。

    八月、九月采。

     陶隐居雲:此瓦屋上青苔衣,剝取煮服之。

     今按:《别本》注雲:無毒。

    兒痫熱時氣,煩悶止渴。

     禹錫等按:《蜀本圖經》雲:屋北陰青苔衣也。

     地錦草 滁州 味辛,無毒。

    主通流血脈,亦可用治氣。

    生近道田野,出滁州者尤良。

    莖葉細弱,蔓延于地。

    莖赤,葉青紫色,夏中茂盛。

    六月開紅花,細實。

    取苗、子用之。

    絡石注有地錦,是藤蔓之類,雖與此名同,而其類全别。

    新定。

     《圖經》曰:地錦草,生滁州及近道田野中。

    味辛,無毒。

    主通流血脈,亦治氣。

    其苗葉細弱,蔓遍地。

    莖赤,葉青赤,中夏茂盛。

    六月開紅花,細實。

    今醫家取苗、子用之。

    《本經》絡石條注中有地錦,與此同名,而别是一類也。

     《經驗方》:治髒毒赤白。

    地錦草采得後,洗,暴幹為末,米飲下一錢,立效。

     敗船茹音如 平。

    主婦人崩中,吐痢血不止。

     陶隐居雲:此是大輻步典切除他盍切刮竹茹以捏直萌切漏處者。

    取幹煮之,亦燒作屑服之。

     《千金方》:治婦人遺尿,不知出時。

    船故茹為末,酒調服三錢。

     《子母秘錄》:治無故遺血溺。

    執#9中故竹茹幹末,酒服三錢匕,日三付反。

     燈心草 味甘,寒,無毒。

    根及苗主五淋。

    生煮服之。

    生江南滁州#10,生。

    莖圓,江南#11長直。

    人将為席,席煮服更良。

    今附。

     《經驗方》:治小兒夜啼草燒灰,塗乳上與之。

     《勝金方》:治破傷。

    多用燈心草爛嚼和唾貼之,用#12帛裹,血立止。

    又方:治小蟲蟻入耳,挑不出者。

    以燈心浸油釣出蟲。

     《衍義》曰:燈心草,陝西亦有。

    蒸熟,幹則拆取中心穰然燈者,是謂之熟草;又有不蒸者,但生幹剝取者,名生草。

    入藥宜用生草。

     五毒草 味酸,平,無毒。

    根主癰疽,惡瘡毒腫,赤白遊轸#13,蟲蠶蛇犬咬,并醋摩傅焙#14上,亦搗莖、葉傅之。

    恐毒入腹,亦煮服之。

    生江東平地。

    花、葉如荞麥,根緊硬#15似狗脊。

    一名五蕺,一名蛇罔。

    又别有蠶罔草,如苎麻與蕺同名也。

    新補。

    見陳藏器。

     鼠曲草 味甘,平,無毒。

    調中益氣,止洩除痰,壓時氣,去熱嗽。

    雜米粉作糗,食之甜美。

    生平崗熟地,高尺餘,葉有白毛,黃花。

    《荊楚歲#16時記》雲:三月三日取鼠曲汁,蜜和為粉,謂之龍舌?,以壓時氣。

    山南人呼為香茅,取花雜榉皮染褐,至破猶鮮。

    江西人呼為鼠耳草。

    新補。

    見陳藏器、《日華子》。

     列當 味甘,溫,無毒。

    主男子五勞七傷,補腰腎,令人有子,去風血。

    煮及浸酒服之。

    生山南岩石上,如藕根。

    初生掘取陰幹。

    亦名栗當。

    一名草苁蓉。

    今附。

     《食醫心鏡》:主興陽事。

    栗當二斤,一名列當。

    搗篩末,以酒一鬥浸經宿,随性飲之。

     馬勃 味辛,平,無毒。

    主惡瘡,馬疥。

    一名馬庀。

    生園中久腐處。

     陶隐居雲: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