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五

關燈
宋通直郎辨驗藥材寇宗奭編撰 宋太醫助教辨驗藥材許洪校正 草部中品之下#1 蒟音矩醬 味辛,溫,無毒。

    主下氣溫中,破痰積。

    生巴蜀。

     《唐本》注雲:《蜀都賦》所謂流味于番禺者。

    蔓生,葉似王瓜而厚大,味辛香,實似桑椹,皮黑肉白。

    西戎亦時将來,細而辛烈。

    或謂二種。

    交州、愛州人雲:蒟醬,人家多種,蔓生。

    子長大,謂苗為浮留藤。

    取葉合槟榔食之,辛而香也。

    又有荜撥,叢生,子細,味辛,烈于蒟醬。

    此當信也。

     今注:渝、泸等州出焉。

    唐本先附。

     《圖經》曰:蒟醬,生巴蜀,今夔州、嶺南皆有之。

    昔漢武使唐蒙曉谕南越,南越食蒙以蒟醬,蒙問所從何來。

    答曰:西北牂牁江廣數裡,出番禺城下。

    武帝感之,于是開牂牁、越巂也。

    劉淵林注《蜀都賦》雲:蒟醬,緣木而生。

    其子如桑椹,熟時正青,長二三寸。

    以蜜藏而食之,辛香,調五髒。

    今雲蔓生,葉似王瓜而厚大,實皮黑肉白,其苗為浮留藤。

    取葉合槟榔食之,辛而香也。

    兩說大同小異,然則淵林所雲乃蜀種。

    如此今說是海南所傳耳。

    今惟貴荜撥而不尚蒟醬,故鮮有用者。

     《海藥》雲:謹按《廣州記》雲:波斯國文,實狀如桑椹,紫褐色者為上,黑者是老不堪。

    黔中亦有,形狀相似,滋味一般。

    主咳逆上氣,心腹蟲痛,胃弱虛瀉,霍亂吐逆,解酒食味。

    近多黑色,少見褐色者也。

     雷公雲:凡使,采得後以刀刮去粗皮便搗,用生姜自然汁拌之,蒸一日了,出,日幹。

    每修事五兩,用生姜汁五兩,蒸幹為度。

     《食療》雲:溫。

    散結氣,治心腹中惡氣。

    亦名土荜撥。

    嶺南荜撥,尤治胃氣疾。

    巴蜀有之。

     《齊民要術》:蒟子下氣消谷。

     蘿摩子 味甘、辛,溫,無毒。

    主虛勞。

    葉食之功同于子。

    陸機雲:一名艽蘭,幽州謂之雀瓢。

     《唐本》注:按雀瓢是女青别名。

    葉蓋相似,以葉似女青,故兼名雀瓢。

     今按:陳藏器《本草》雲:蘿摩條中,白汁主蜘蛛、蠶咬,折取汁點瘡上,此汁爛絲煮食補益。

    按陶注枸杞條雲:傅腫。

    東人呼為白環,藤生籬落間,折有白汁,一名雀瓢。

    此注又雲:雀瓢是女青,然女青終非白環,二物相似,不能分别。

    唐本先附。

     禹錫等按:《爾雅》雲:雚,艽蘭。

    釋曰:雚,一名艽蘭。

    郭璞雲:雚荒蔓生,斷之有白汁,可啖。

    如此注,則似雚艽一名蘭,或傳寫誤。

    艽,衍字。

     《外台秘要》:治白癜風。

    以蘿摩草白汁傅上,揩令破再傅,三度瘥。

     《梅師方》:治火丹毒,遍身赤腫不可忍。

    以蘿摩草搗絞汁傅之,或搗傅上,随手消之。

     青黛 味鹹,寒,無毒。

    主解諸藥毒,小兒諸熱,驚痫發熱,天行頭痛寒熱,并水研服。

    亦摩傅熱瘡惡腫,金瘡,下血,蛇、犬等毒。

    從波斯國來,及太原并廬陵、南康等,染澱亦堪傅熱惡腫,蛇虺螫毒。

    染甕上池沫紫碧色者用之,同青黛功。

    今附。

     禹錫等按:《藥性論》雲:青黛,君,味甘,平。

    能解小兒疳熱消瘦,殺疳蟲。

     陳藏器雲:青黛并雞子白、大黃,傅瘡癰、蛇虺等毒。

     《圖經》曰:文具藍實條下。

     《宮氣方》:疳痢羸瘦毛焦方歌曰:孩兒雜病變成疳,不問強羸女與男。

    恰似脊傍多變動,還如瘦疾困耽耽。

    又歌曰:煩熱毛焦鼻口幹,皮膚枯槁四肢癱。

    腹中時時更下痢,赤黃青白一般般。

    眼澀面黃鼻孔赤,谷道開張不欲看。

    忽然瀉下成疳澱,又卻濃涕一團團。

    唇焦嘔逆不乳哺,壯熱增寒卧不安。

    腹中有病須醫藥,何須祈禱信神盤。

    此方便是青黛散,孩兒百病服來看。

     初虞世:治諸蟲毒所傷。

    青黛、雄黃等分,同研為末,新汲水調下二錢匕。

     《太平廣記》:青黛,殺惡蟲物,化為水。

     《梅師方》:治傷寒,發豌豆瘡未成膿方。

    以波斯青黛大棗許,冷水研服。

     《衍義》曰:青黛,乃藍為之。

    有一婦人患臍下腹上,連二陰,遍滿生濕瘡,狀如馬瓜瘡。

    他處并無,熱癢而痛,大小便澀,出黃汁,食亦減,身面浮腫。

    醫作惡瘡治,用鳗鯏魚、松脂、黃丹之類。

    塗上,瘡愈熱,痛#2甚。

    治不對,故如此。

    問之,此人嗜酒,貪啖,喜魚蟹發風等物。

    急令用溫水洗,拭去膏藥。

    尋以馬齒苋四兩,爛研細,入青黛一兩,再研勻,塗痛瘡上,實時熱減,痛癢皆去。

    仍服八正散,日三服,分敗客熱。

    每塗藥,得一時久,藥已幹燥,又再塗新濕藥。

    凡如此二日,減三分之一,五日減三分之二,自此二十日愈。

    既愈乃問曰:此瘡何緣至此?曰:中、下焦蓄風熱毒氣,若不出,當作腸癰内痔,仍常須禁酒及發風物。

    然不能禁酒,後果餘患内#3痔。

     郁金 潮州 味辛、苦,寒,無毒。

    主血積下氣,生肌止血,破惡血,血淋尿血,金瘡。

     《唐本》注雲:此藥苗似姜黃,花白質紅,末秋出莖心,無實,根黃赤。

    取四畔一子根,去皮火幹之。

    生蜀地及西戎。

    馬藥用之,破血而補,胡人謂之馬蒁。

    嶺南者有實似小豆蔻,不堪啖。

    唐本先附。

     禹錫等按:《藥性論》雲:郁金,單用亦可。

    治女人宿血氣心痛,冷氣結聚。

    溫醋摩服之。

    亦啖馬藥,用治脹痛。

     《圖經》曰:郁金,《本經》不載所出州土,蘇恭雲:生蜀地及西戎,胡人謂之馬蒁,今廣南、江西州郡亦有之,然不及蜀中者佳。

    四月初生,苗似姜黃,花白質紅,末秋出莖心,無實。

    根黃赤,取四畔子根,去皮火幹之。

    古方稀用。

    今小兒方及馬醫多用之。

    謹按許慎《說文解字》雲:郁,芳草也。

    十葉為貫,百二十貫築以煮之為郁。

    郁;今#4郁林郡也。

    木部中品有郁金香,雲生大秦國。

    二月、三月有花,狀如紅藍,其花即香也。

    陳氏雲:為百草之英,既雲百草之英,乃是草類。

    又與此同名,而在木部,非也。

    今人不複用,亦無辨之者,故但附于此耳。

     《經驗方》:治尿血不定。

    以一兩搗為末,蔥白一握相和,以水一盞,煎至三合,去滓,溫服,日須三服。

     《經驗後方》:治風痰。

    郁金一分,藜蘆十分,各為末,和令勻,每服一字,用溫漿水一盞,先以少漿水調下,餘者水漱口都服,便以食壓之。

     孫用和:治陽毒入胃,下血頻,疼痛不可忍。

    郁金五個大者,牛黃一皂莢子大,别細研二味同為散。

    每服用醋漿水一盞,同煎三沸,溫服。

     《丹房鏡源》雲:灰可用結砂子。

     《說文》曰:郁金,芳草也。

    十葉為貫,百二十貫築以煮之為鬯。

    日郁,鬯草之華。

    遠方所貢芳草,合釀之以降神。

     《周禮》雲:郁人,凡祭祀賓客之裸,和事郁鬯。

     《衍義》曰:郁金不香,今人将染婦人衣最鮮明,然不奈日炙。

    染成衣,則微有郁金之氣。

     盧會 廣州 味苦,寒,無毒。

    主熱風煩悶,胸膈間熱氣,明目鎮心,小兄癫痫驚風,療五疳,殺三蟲及痔病瘡瘘,解巴豆毒。

    一名讷會,一名奴會,俗呼為象膽。

    蓋以味苦如膽故也。

    生波斯國,似黑錫。

    今附。

     禹錫等按:《藥性論》雲:盧會亦可單用。

    殺小兒疳蛔,主吹鼻,殺腦疳,除鼻癢。

    《南海藥譜》雲:樹脂也,本草不細婺之,謂象膽者,殊非也。

    兼治小兒諸熱。

     《圖經》曰:盧會,出波斯國,今惟廣州有來者。

    其木生山野中,滴脂淚而成。

    采之不拘時月。

    俗呼為象膽,其味苦而雲耳。

    盧會治濕癢,搔之有黃汁者,劉禹錫着其方雲:餘少年曾患癬,初生頸項間,後延上左耳,遂成濕瘡。

    用斑貓、狗膽、桃根等諸藥,徒令蜇蠚,其瘡轉盛。

    偶于楚州,賣藥人教用盧會一兩研,炙甘草半兩末,相和令勻,先以溫漿水洗癬,乃用舊幹帛子拭幹,便以二味合和傅之,立幹,便瘥,神奇又治?齒。

    崔元亮《海上方》雲:取盧會四兩#5,杵末,先以鹽揩齒令淨,然後傅少末于上,妙。

     雷公雲:凡使,勿用雜膽,其象膽幹了,上有青竹文斑并光膩,微微甘,勿便#6和衆藥搗,此藥先搗成粉,待衆藥末出,然後入藥中。

    此物是胡人殺得白象,取膽幹入漢中是也。

     馬先蒿 味苦,平,無毒。

    主寒熱鬼疰,中風濕痹,女子帶下病,無子。

    一名馬屎蒿。

    生南陽川澤。

     陶隐居雲:方雲一名爛石草。

    主惡瘡。

    方藥亦不複用。

    唐《本草》#7雲:此葉大如茺蔚,花紅白色。

    實八月、九月熟,俗謂之虎麻是也,一名馬新蒿,所在有之。

    茺蔚苗短小,子夏中熟。

    而初生二種相似也。

     今按:《别本》注雲:近#8道處處有。

    三月、八月采莖、葉,陰幹。

     禹錫等按:《爾雅》雲:蔚,牡菣。

    釋曰:蔚,即蒿之雄無子者。

    又曰:蔚,一名牡菣。

    《詩˙蓼莪》雲:匪莪伊蔚。

    陸機雲:牡蒿也。

    三月始生,七月華,葉似胡麻華而紫赤,八月為角,角似小豆角,銳而長。

    一名馬新蒿。

     《圖經》曰:文具第七卷中白蒿條下。

     《聖惠方》:治大風癞疾,骨肉疽敗,百節疼酸,眉鬓堕落,身體習習癢痛。

    以馬先蒿細剉,炒為末。

    每空心及晚食前,溫酒調下三錢匕。

     《外台秘要》:治癞。

    馬先蒿一名馬矢蒿。

    搗末服方寸匕,日三服,如更赤起,一年都瘥。

     延胡索 味辛,溫,無毒。

    主破血,産後諸病因血所為者,婦人月經不調,腹中結塊,崩中淋露,産後血運,暴血沖上,因損下血,或酒摩及煮服。

    生奚國。

    根如半夏,色黃。

    今附。

     禹錫等按:《日華子》雲:除風治氣,暖腰膝,破症癖,撲損瘀血,落胎,及暴腰痛。

     《海藥》雲:生奚國,從安東道來。

    味苦、甘,無毒。

    主腎氣,破産後惡露及兒枕。

    與三棱、鼈甲、大黃為散,能散風通經絡,蛀蚛成末者,使之惟良。

    偏主産後病也。

     《聖惠方》:治産後穢污不盡腹滿方。

    延胡索末,調酒服一錢,立止。

    又方:治堕落車馬,筋骨疼痛不止。

    用延胡索一兩,搗羅為散,不計時候,以豆淋酒調下二錢。

     《勝金方》:治膜肉#9氣及氣塊方。

    延胡索不拘多少為末,豬胰一具切作塊子,炙熟蘸藥末食之。

     《産書》:治産後心悶,手腳煩熱,氣力欲絕,血暈連心頭硬,及寒熱不禁。

    延胡索熬搗為末,酒服一錢匕。

     《拾遺˙序》雲:延胡索,止心痛。

    酒服。

     肉豆蔻 廣州 味辛,溫,無毒。

    主鬼氣,溫中治積冷,心腹脹痛,霍亂中惡,冷疰,嘔沫冷氣,消食止洩,小兒乳霍。

    其形圓小,皮紫緊薄,中肉辛辣。

    生胡國,胡名迦拘勒。

    今附。

     禹錫等按:《藥性論》雲:豆蔻,君,味苦,辛。

    能主小兒吐逆,不下乳,腹痛,治宿食不消,痰飲。

     《日華子》雲:調中下氣,止瀉痢,開胃消食,皮外絡下氣,解酒毒,治霍亂,味珍,力更殊。

     《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