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一

關燈
《蜀本圖經》雲:苗似山姜,花黃赤,子赤色,大如棘子,中似豆蔻。

    今出硖州、嶺南者好。

     沙參 歸州淄州 味苦,微寒,無毒。

    主血積驚氣,除寒熱,補中,益肺氣,療胃痹心腹痛,結熱邪氣,頭痛,皮間邪熱,安五髒,補中。

    久服利人。

    一名知母,一名苦心,一名志取,一名虎須,一名白參,一名識美,一名文希。

    生河内川谷及冤句、般陽續山,二月、八月采根,暴幹。

    惡防己,反藜蘆。

     《圖經》曰:今出淄、齊、潞#30、随州,而江、淮、荊、湖州郡或有之。

    苗長一二尺以來,叢生崖壁間,葉似枸杞而有叉牙。

    七月開紫花,根如葵根,筋許大,赤黃色,中正白實者佳。

    二月、八月采根,暴幹。

    古方亦單用。

    葛洪卒得諸疝,小腹及陰中相引痛如絞,白汗出欲死者,搗篩末,酒服方寸匕,立差。

     《藥性論》雲:沙參,臣。

    能去皮肌浮風,疝氣下墜,治常欲眠,養肝氣,宣五髒風氣。

     陶隐居雲:今出近道。

    叢生,葉似枸杞,根白實者佳。

    此沙參并人參是為五參,其形不盡相類,而主療頗同,故皆有參名。

    又有紫參,正名牡蒙,在中品。

     《唐本》注雲:紫參、牡蒙,各是一物,非異名也。

    今沙參出華州為善。

     《日華子》雲:補虛,止驚煩,益心肺,并一切惡瘡疥癬及身癢,排膿,消腫毒。

     徐長卿 泗州淄州 味辛,溫,無毒。

    主鬼物百精,蠱毒疫疾,邪惡氣,溫瘧。

    久服強悍輕身,益氣延年。

    一名鬼督郵。

    生太山山谷及隴西。

    三月采。

     《圖經》曰:徐長卿,生太山山谷及隴西,今淄、齊、淮、泗間亦有之。

    三月生青苗,葉似小桑,兩兩相當,而有光潤。

    七八月着子,似蘿摩而小。

     陶隐居雲:鬼督郵之名甚多。

    今俗用徐長卿者,其根正如細辛,小短扁爾,氣亦相似。

    今狗脊散用鬼督郵,當取其強悍宜腰腳,所以知是徐長卿,而非鬼箭、赤箭。

     《唐本》注雲:此藥葉似柳,兩葉相當,有光澤,所在川澤有之。

    根如細辛,微粗長,而有臊#31氣。

    今俗用代鬼督郵,非也。

    鬼督郵别有本條在下。

     雷公雲:凡采得,粗将#32,拌少蜜令通#33,用甕器皿盛,蒸三伏時,日幹用。

     禹錫雲:按《蜀本圖經》雲:苗似小麥,兩葉相對,三月苗青,七月、八月着子,似蘿摩子而小,九月苗黃,十月凋。

    生下濕川澤之間,今所在有之,八月采,日幹。

     石龍蒭 味苦,微寒,微溫,無毒。

    主心腹邪氣,小便不利,淋閉,風濕,鬼疰惡毒,補内虛不足,痞滿,身無潤澤,出汗,除莖中熱痛,殺鬼疰惡毒氣。

    久服補虛羸,輕身,耳目聰明,延年。

    一名龍須,一名草續斷,一名龍珠,一名龍華,一名懸莞,一名草毒。

    九節多味者良,生梁州山谷濕地。

    五月、七月采莖,暴幹。

     陶隐居雲:莖青細相連,實赤,今出近道水石處,似東陽龍須以作席者,但多節爾。

     陳藏器雲:按龍須作席,彌敗有垢者,取方尺煮汁服之。

    主淋及小便卒不通。

    今出汾州,亦處處有之。

     《唐本》注雲:《别錄》雲,一名方賓。

    主療蛔蟲及不消食爾。

     今按:《别本》注:《别錄》雲:微溫,今之服用能除熱,蓋不溫也。

     禹錫雲:按《蜀本圖經》雲:莖如誕,叢生,俗名龍須草。

    今人以為席,所在有之。

    八月、九月采根,暴幹。

     雲實 瀛州 味辛、苦,溫,無毒。

    主洩痢腸澼,殺蟲蠱毒,去邪惡結氣,止痛,除寒熱,消渴。

    花,主見鬼精物,多食令人狂走,殺精物,下水。

    燒之緻鬼。

    久服輕身通神明,益壽。

    一名員實,一名雲英,一名天豆。

    生河間川谷。

    十月采,暴幹。

     《圖經》曰:雲實,生河間川谷。

    高五六尺,葉如槐而狹長,枝上有刺。

    苗名臭草,又名羊石子草。

    花黃白色,實若麻子大,黃黑色,俗名馬豆。

    十月采,暴幹用。

    今三月、四月采苗,五月、六月采實,實過時即枯落。

    治瘧藥中多用之。

     陶隐居雲:今處處有。

    子細如葶苈而小黑,其實亦類莨菪。

    燒之緻鬼,未見其法術。

     《唐本》注雲:雲實大如黍及大麻子等,黃黑似豆,故名天豆。

    叢生澤傍,高五六尺。

    葉如細槐,亦如苜蓿。

    枝間微刺。

    俗謂苗為草雲母。

    陶雲似葶苈,非也。

     雷公雲:凡使,采得後粗搗,相對拌渾顆豫#34實,蒸一日後出用。

     禹錫雲:按《蜀本圖經》雲:葉似細槐,花黃白,其莢如大豆,實青黃色,大若麻子。

    今所在平澤中有。

    五月、六月采實。

     王不留行 成德軍河中府 味苦、甘,平,無毒。

    主金瘡止血,逐痛出刺,除風痹内寒,止心煩,鼻衄,癰疽惡瘡瘘乳,婦人難産。

    久服輕身,耐老增壽。

    生太山山谷,二月、八月采。

     《圖經》曰:王不留行,生太山山谷,今江浙及并河近處皆有之。

    苗莖俱青,高七八寸已來。

    根色黃如荠根,葉尖如小匙頭,亦有似槐葉者。

    四月開花,黃紫色,随莖而生,如菘子狀,又似豬藍花。

    五月内采苗莖,曬幹用。

    俗間亦謂之剪金草。

    河北生者,葉圓花紅,與此小别。

    張仲景治金瘡,八物王不留行散,小瘡粉其中,大瘡但服之,産婦亦服。

    《正元廣利方》療諸風痙,有王不留行湯最好。

     陶隐居雲:今處處有。

    人言是蓼子,亦不爾。

    葉似酸漿,子似菘子。

    而多入癰瘘方用之。

     《日華子》雲:治發背遊風、風疹,婦人血經不勻及難産。

    根、苗、花、子通用,又名禁宮花、剪金花。

     雷公雲:凡采得拌渾蒸,從巳至未,出,卻下漿水浸一宿,至明出,焙幹用之。

     《梅師方》:治竹木針刺在肉中不出,疼痛。

    以王不留行為末,熟水調方寸匕,即出。

     地不容 味苦,大寒,無毒。

    主解蠱毒,止煩熱,辟瘴疠,利喉閉及痰毒。

    一名解毒子。

    生山西谷。

    采無時。

     《圖經》曰:地不容,生戎州。

    味苦,大寒,無毒。

    蔓生,葉青,如杏葉而大,厚硬,淩冬不凋,無花實。

    根黃白色,外皮微粗褐,累累相連,如藥實而圓大。

    能解蠱毒,辟瘴氣,治咽喉閉塞,鄉人亦呼為解毒子也。

     飛廉 味苦,平,無毒。

    主骨節熱,胫重酸疼,頭眩頂重,皮間邪風如蜂螫針刺,魚子細起,熱瘡癰疽痔,濕痹,止風邪咳嗽#35,下乳汁。

    久服令人身輕,益氣,明目,不老,可煮可幹。

    一名漏蘆,一名天荠,一名伏豬,一名飛輕,一名伏兔,一名飛雉,一名木禾。

    生河内川澤。

    正月采根,七月、八月采花,陰幹。

    得烏頭良,惡麻黃。

     陶隐居雲:處處有之,似苦芙,惟葉下附莖,輕有皮起似箭羽,葉又多刻缺,花紫色。

    俗方殆無用,而道家服其枝莖,可得長生,又入視#36枕方。

    今既别有漏蘆,則非此别名爾。

     禹錫雲:按《蜀本圖經》雲:葉似苦芙,莖似軟羽,紫#37花,子毛白。

    今所在平澤皆有,五月、六月采。

     蕭炳雲:小兒疳痢,為散,以漿水下之,大效。

     《千金翼方》:治疳?食口齒及下部。

    飛廉蒿燒灰搗篩,以兩錢匕着痛處,甚痛忍之;若不痛,非疳也。

    下部蟲如馬尾大,相纏出無數。

    十日瘥,二十日平複。

     蘭草 味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