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
關燈
小
中
大
宋通直郎辨驗藥材寇宗奭編撰
宋太醫助教辨驗藥村許洪校正
草部上品之上
牛膝
單州懷州
為君。
味苦、酸,平,無毒。
主寒濕痿痹,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氣,傷熱火爛,堕胎,療傷中少氣,男子陰消,老人失溺,補中續絕,填骨髓,除腦中痛及腰脊痛,婦人月水不通,血結,益精,利陰氣,止發白。
久服輕身耐老。
一名百倍。
生河内川谷及臨朐。
二月、八月采根,陰幹。
惡螢火、陸英、龜甲,畏白前。
《圖經》曰:今江、淮、閩、粵、關中亦有之,然不及懷州者為真。
春生苗,莖高二三尺,青紫色,有節如鶴膝,又如牛膝狀,以此名之。
唐˙崔元亮《海上方》治瘧用水煮牛膝根,未發前服。
今福州人單用土牛膝根,淨洗,切,焙幹,搗,下篩,酒煎,溫服,雲治婦人血塊,立效。
陶隐居雲:今出近道蔡州者最長大,柔潤,其莖有節似牛膝,故以為名也。
乃雲有雌雄,雄者莖紫色而節大為勝爾。
《日華子》雲:懷州者長白,近道蘇州者色紫。
《外台秘要》:治久勞瘧不斷者。
牛膝一握,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未發前服,臨發又服。
《聖惠方》:治氣濕痹腰膝痛。
用牛膝葉一斤切,米三合,于豉汁中相和,煮作粥,和鹽、醬,空心食。
《千金方》:治婦人小便澀痛。
牛膝五兩,酒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作三服。
《肘後方》:口舌生瘡。
牛膝酒漬,含漱之,又治小便不利,莖中痛欲死,兼治婦人血結腹堅痛。
牛膝一大把并葉,不以多少,酒煮飲之,立愈。
又治卒暴症,腹中有如石刺。
《經驗後方》:治消渴不止,下元虛損。
牛膝五兩,細剉為末,生地黃汁五升浸,晝暴夜浸,汁盡為度,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溫酒下三十丸。
久服壯筋骨,駐顔色,黑發,津液自生。
《梅師方》:治胞衣不出。
牛膝八兩,葵子一兩,以水九升,煎取三升,分三服。
《孫真人食忌》雲:治牙齒疼痛,燒牛膝根灰緻牙齒間。
又方:治卒得惡瘡,人不識者。
以牛膝根搗傅之。
《衍義》曰:今西京作畦種,有長三尺者最佳。
與苁蓉浸酒服,益腎。
竹木刺入肉,嚼爛罨之,即出。
柴胡 江甯府 壽州 淄州 為君。
味苦,平、微寒,無毒。
主心腹,去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緻新,除傷寒心下煩熱,諸痰熱結實,胸中邪逆,五髒間遊氣,大腸停積水脹,及濕痹拘攣,亦可作浴湯。
久服輕身,明目,益精。
一名地熏,一名山菜,一名茹草。
葉一名芸蒿,辛香可食。
生洪農川谷及冤句。
二月、八月采根,暴幹。
半夏為之使,惡皂莢,畏女菀、藜蘆。
《圖經》曰:柴胡,生洪農山谷及冤句,今關陝、江湖間近道皆有之,以銀州者為勝。
二月生苗,甚香。
莖青紫,葉似竹葉,稍緊,亦有似斜蒿,亦有似麥門冬而短者。
七月開黃花。
生丹州,結青子,與他處者不類。
根赤色,似前胡而強,蘆頭有赤毛如鼠尾,獨窠長者好。
《藥性論》雲:柴胡,能治熱勞,骨節煩痛,熱氣,肩背疼痛,宣暢血氣,勞乏羸瘦,主下氣消食,主時疾内外熱不解,單煮服食。
陶隐居雲:《博物志》雲:芸蒿,葉似邪蒿,春秋有白蒻,長四五寸,香美可食,長安及河内并有之。
此柴胡療傷寒第一用。
《孫尚藥方》:治黃疸。
柴胡一兩去苗,甘草一分,右都細剉,作一劑,以水一碗,白茅根一握,同煎至七分,絞去滓,任意時時服,一日盡。
《衍義》曰:柴胡,《本經》并無一字治勞,方中鮮有不用者。
嗚呼!凡此誤世甚多嘗原病勞,有一種真髒虛損,複受邪熱,邪因虛而緻勞,故曰勞者牢也。
當須斟的#1用之。
如《經驗方》中,治勞熱青蒿煎丸,用柴胡正合宜耳,服之無不效,熱去即須急已。
若或無熱,得此愈甚,雖至死,人亦不怨,目擊甚多。
麥門冬 陸州 随州 為君。
味甘,平、微寒,無毒。
主心腹結氣,腸中傷飽,胃絡脈絕,羸瘦短氣,身重目黃,心下支滿,虛勞客熱,口幹燥渴,止嘔吐,愈痿蹶,強陰益精,消谷調中,保神,定肺氣,安五髒,令人肥健,美顔色,有子。
久服輕身,不老不饑。
秦名羊韭,齊名愛韭,楚名馬韭,越名羊蓍,一名禹葭,一名禹餘糧。
葉如韭,冬夏長生。
生函谷川谷及堤坂肥土石間久廢處。
二月、三月、八月、十月采,陰幹。
地黃、車前為之使,惡款冬、苦瓠,畏苦參、青蘘。
《圖經》曰:崔元亮《海上方》治消渴丸雲:偶于野人處得,神驗不可言。
《藥性論》雲:麥門冬,使。
惡苦芙,畏木耳。
能治熱毒,止煩渴,主大水,面、目、支節浮腫,下水,治肺痿吐膿,主洩精,療心腹結氣,身黑目黃,心下苦支滿,虛勞客熱。
《日華子》雲:治五勞七傷,安魂定魄,止渴,肥人,時疾熱狂,頭痛,止嗽。
陶隐居雲:函谷即秦關。
而麥門冬異于羊韭之名矣。
處處有,以四月采,冬月作實如青珠,根似穬麥
味苦、酸,平,無毒。
主寒濕痿痹,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氣,傷熱火爛,堕胎,療傷中少氣,男子陰消,老人失溺,補中續絕,填骨髓,除腦中痛及腰脊痛,婦人月水不通,血結,益精,利陰氣,止發白。
久服輕身耐老。
一名百倍。
生河内川谷及臨朐。
二月、八月采根,陰幹。
惡螢火、陸英、龜甲,畏白前。
《圖經》曰:今江、淮、閩、粵、關中亦有之,然不及懷州者為真。
春生苗,莖高二三尺,青紫色,有節如鶴膝,又如牛膝狀,以此名之。
唐˙崔元亮《海上方》治瘧用水煮牛膝根,未發前服。
今福州人單用土牛膝根,淨洗,切,焙幹,搗,下篩,酒煎,溫服,雲治婦人血塊,立效。
陶隐居雲:今出近道蔡州者最長大,柔潤,其莖有節似牛膝,故以為名也。
乃雲有雌雄,雄者莖紫色而節大為勝爾。
《日華子》雲:懷州者長白,近道蘇州者色紫。
《外台秘要》:治久勞瘧不斷者。
牛膝一握,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未發前服,臨發又服。
《聖惠方》:治氣濕痹腰膝痛。
用牛膝葉一斤切,米三合,于豉汁中相和,煮作粥,和鹽、醬,空心食。
《千金方》:治婦人小便澀痛。
牛膝五兩,酒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作三服。
《肘後方》:口舌生瘡。
牛膝酒漬,含漱之,又治小便不利,莖中痛欲死,兼治婦人血結腹堅痛。
牛膝一大把并葉,不以多少,酒煮飲之,立愈。
又治卒暴症,腹中有如石刺。
《經驗後方》:治消渴不止,下元虛損。
牛膝五兩,細剉為末,生地黃汁五升浸,晝暴夜浸,汁盡為度,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溫酒下三十丸。
久服壯筋骨,駐顔色,黑發,津液自生。
《梅師方》:治胞衣不出。
牛膝八兩,葵子一兩,以水九升,煎取三升,分三服。
《孫真人食忌》雲:治牙齒疼痛,燒牛膝根灰緻牙齒間。
又方:治卒得惡瘡,人不識者。
以牛膝根搗傅之。
《衍義》曰:今西京作畦種,有長三尺者最佳。
與苁蓉浸酒服,益腎。
竹木刺入肉,嚼爛罨之,即出。
柴胡 江甯府 壽州 淄州 為君。
味苦,平、微寒,無毒。
主心腹,去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緻新,除傷寒心下煩熱,諸痰熱結實,胸中邪逆,五髒間遊氣,大腸停積水脹,及濕痹拘攣,亦可作浴湯。
久服輕身,明目,益精。
一名地熏,一名山菜,一名茹草。
葉一名芸蒿,辛香可食。
生洪農川谷及冤句。
二月、八月采根,暴幹。
半夏為之使,惡皂莢,畏女菀、藜蘆。
《圖經》曰:柴胡,生洪農山谷及冤句,今關陝、江湖間近道皆有之,以銀州者為勝。
二月生苗,甚香。
莖青紫,葉似竹葉,稍緊,亦有似斜蒿,亦有似麥門冬而短者。
七月開黃花。
生丹州,結青子,與他處者不類。
根赤色,似前胡而強,蘆頭有赤毛如鼠尾,獨窠長者好。
《藥性論》雲:柴胡,能治熱勞,骨節煩痛,熱氣,肩背疼痛,宣暢血氣,勞乏羸瘦,主下氣消食,主時疾内外熱不解,單煮服食。
陶隐居雲:《博物志》雲:芸蒿,葉似邪蒿,春秋有白蒻,長四五寸,香美可食,長安及河内并有之。
此柴胡療傷寒第一用。
《孫尚藥方》:治黃疸。
柴胡一兩去苗,甘草一分,右都細剉,作一劑,以水一碗,白茅根一握,同煎至七分,絞去滓,任意時時服,一日盡。
《衍義》曰:柴胡,《本經》并無一字治勞,方中鮮有不用者。
嗚呼!凡此誤世甚多嘗原病勞,有一種真髒虛損,複受邪熱,邪因虛而緻勞,故曰勞者牢也。
當須斟的#1用之。
如《經驗方》中,治勞熱青蒿煎丸,用柴胡正合宜耳,服之無不效,熱去即須急已。
若或無熱,得此愈甚,雖至死,人亦不怨,目擊甚多。
麥門冬 陸州 随州 為君。
味甘,平、微寒,無毒。
主心腹結氣,腸中傷飽,胃絡脈絕,羸瘦短氣,身重目黃,心下支滿,虛勞客熱,口幹燥渴,止嘔吐,愈痿蹶,強陰益精,消谷調中,保神,定肺氣,安五髒,令人肥健,美顔色,有子。
久服輕身,不老不饑。
秦名羊韭,齊名愛韭,楚名馬韭,越名羊蓍,一名禹葭,一名禹餘糧。
葉如韭,冬夏長生。
生函谷川谷及堤坂肥土石間久廢處。
二月、三月、八月、十月采,陰幹。
地黃、車前為之使,惡款冬、苦瓠,畏苦參、青蘘。
《圖經》曰:崔元亮《海上方》治消渴丸雲:偶于野人處得,神驗不可言。
《藥性論》雲:麥門冬,使。
惡苦芙,畏木耳。
能治熱毒,止煩渴,主大水,面、目、支節浮腫,下水,治肺痿吐膿,主洩精,療心腹結氣,身黑目黃,心下苦支滿,虛勞客熱。
《日華子》雲:治五勞七傷,安魂定魄,止渴,肥人,時疾熱狂,頭痛,止嗽。
陶隐居雲:函谷即秦關。
而麥門冬異于羊韭之名矣。
處處有,以四月采,冬月作實如青珠,根似穬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