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
關燈
小
中
大
頻服,仍以手摩痛處。
金牙 味鹹,無毒。
主鬼疰,毒蠱,諸疰。
生蜀郡,如金色者良。
《圖經》曰:金牙,生蜀郡,今雍州亦有之。
《本經》以如金色者良,而此物出于溪谷,在蜀漢江岸石間打出者,内即金色,岸摧入水,年久者多黑。
葛洪治風毒厥,有大小金牙酒,但浸其汁而飲之。
古方亦有燒淬去毒入藥者。
孫思邈治風毒及鬼痙,南方瘴氣,傳屍等,各有大小金牙散之類是也。
陶隐居雲:今出蜀漢,似粗金,大小如棋子而方。
又有銅牙亦相似,但外色黑,内色小淺,不入藥。
金牙惟合酒、散。
唐本#7注:打出者,内即金色,岸摧入水,久者皆黑。
近南山溪谷、茂州、維#8州者皆勝。
《日華子》雲:味甘,平。
治一切冷風氣,暖腰膝,補水髒,驚悸,小兒驚痫。
入藥并燒淬去粗汁用。
禹錫雲:謹按《藥性論》雲:金牙石,君。
治一切風,筋骨孿急,腰腳不遂。
燒浸服之良。
《衍義》曰:金牙,今方家絕不用。
以此故,商客無利不販賣,醫者由是委而不用,兼所出惟蜀郡有之,蓋亦不度也。
餘如《經》。
金星石 寒,無毒。
主脾肺壅毒,'及主肺損吐血、嗽血,下熱涎,解衆毒。
今多出濠州。
又有銀星石,主療與金星石大體相似。
《圖經》曰:金星石,生并州、濠州。
寒,無毒。
主脾、肺壅毒及肺損出血,嗽血,下熱涎,解衆毒。
又有一種銀星石,體性亦相似,采無時。
《衍義》曰:金星石、銀星石,治大風疾。
别有法,須燒用。
金星石于蒼石内,外有金色麸片,銀星石有銀色麸片。
又一種深青色,堅潤中有金色如麸片,不入藥,玉人碾為器,或婦人首飾。
餘如《經》。
礞石 治食積不消,留滞在髒腑,宿食症塊久不差及小兄食積羸瘦,婦人積年食症,攻刺心腹。
得硇砂、巴豆、大黃、荊三棱等良。
可作丸服用之,細研為粉。
一名青礞石。
新定。
姜石 味鹹,寒,無毒。
主熱豌豆瘡,丁毒等腫。
生土石間,狀如姜,有五種色,白者最良,所在有之,以爛不碜者好,齊州曆城東者佳。
《外台秘要》:《救急》治乳癰腫如碗大,痛甚。
取白姜石搗末一二升,用雞子白和如?傅腫上,幹易之,此方頻試驗。
如雞子慮罪,取榆白皮和搗傅。
立差。
《衍義》曰:姜石,所在皆有,須不見日色,旋取微白者佳。
治丁#9腫殊效。
井泉石 大寒,無毒。
主諸熱,治眼腫痛,解心髒熱結,消去腫毒及療小兒熱疳,雀目,青盲。
得大黃、栀子,治眼睑腫。
得決明、菊花,療小兒眼疳生翳膜,甚良。
亦治熱嗽。
近道處處有之,以出饒陽郡者為勝,生田野間地中,穿地深丈餘得之。
形如土色,圓方、長短、大小不等,内實而外則重重相疊,采無時。
用之當細研為粉。
不爾使人淋。
又有一種如姜石,時人多指以為井泉石者,非是。
《圖經》曰:井泉石,生深州城西二十裡劇家村地泉内,深一丈許。
其石如土色,圓方、長短、大小不等,内實外圓,作層重疊相交。
其性大寒,無毒。
解心髒熱結,消去腫毒及療小兒熱疳。
不拘時月采。
花乳石 主金瘡止血,又療産婦血暈惡血。
出陝華諸郡。
色正黃,形之大小、方圓無定。
欲服者,當以大火燒之。
金瘡止血,正爾刮末傅之即合,仍不作膿潰。
或名花蕊石。
采無時。
《圖經》曰:花蕊#10石,出陝州阌鄉縣。
體至堅重,色如硫黃,形塊有極大者,人用琢器。
古方未有用者,近世以合硫黃同鍛,研末傅金瘡,其效如神。
又人倉卒中金刃,不及鍛合,但刮石上取細末傅之。
《别說》雲:《圖經》玉石中品有花蕊石一種,主治與此同,是一物。
《衍義》曰:花乳石,其色如硫黃,《本經》第五卷中已着。
今出陝、華間,于黃石中,間有淡白點,以此得花之名。
今惠民局花乳石散者皆是此物。
陝人又能镌為器。
《圖經》第二卷中,易其名為花蕊石,是卻取其色黃也。
更無花乳之名,慮歲久為世所惑,故書之。
不灰木 大寒。
主熱痱瘡,和棗葉、石灰為粉,傅身。
出上黨。
如爛木,燒之不然,石類也。
《圖經》曰:不灰木,出上黨,今澤、潞山中皆有之,蓋石類也。
其色青白如爛木,燒之不然,以此得名。
或雲滑石之根也,出滑石處皆有,亦名無灰木。
采無時。
今處州山中出一種松石,如松幹而實石也,或雲松久化為石,人家多取以飾山亭,及琢為枕。
雖不入藥,然與不灰木相類,故附之。
陳藏器雲:不灰木要燒成灰,即斫破,以牛乳煮了便燒,黃牛糞燒之成灰。
中和二年,于李宗處見傳。
《丹房鏡源》雲:不灰木煮汞。
禹錫雲:大寒,無毒。
蓬砂 味苦、辛,暖,無毒。
消痰止嗽,破症結,喉痹。
及焊金銀用。
或名鵬砂。
新補。
見《日華子》。
《圖經》曰:文具硇砂條
金牙 味鹹,無毒。
主鬼疰,毒蠱,諸疰。
生蜀郡,如金色者良。
《圖經》曰:金牙,生蜀郡,今雍州亦有之。
《本經》以如金色者良,而此物出于溪谷,在蜀漢江岸石間打出者,内即金色,岸摧入水,年久者多黑。
葛洪治風毒厥,有大小金牙酒,但浸其汁而飲之。
古方亦有燒淬去毒入藥者。
孫思邈治風毒及鬼痙,南方瘴氣,傳屍等,各有大小金牙散之類是也。
陶隐居雲:今出蜀漢,似粗金,大小如棋子而方。
又有銅牙亦相似,但外色黑,内色小淺,不入藥。
金牙惟合酒、散。
唐本#7注:打出者,内即金色,岸摧入水,久者皆黑。
近南山溪谷、茂州、維#8州者皆勝。
《日華子》雲:味甘,平。
治一切冷風氣,暖腰膝,補水髒,驚悸,小兒驚痫。
入藥并燒淬去粗汁用。
禹錫雲:謹按《藥性論》雲:金牙石,君。
治一切風,筋骨孿急,腰腳不遂。
燒浸服之良。
《衍義》曰:金牙,今方家絕不用。
以此故,商客無利不販賣,醫者由是委而不用,兼所出惟蜀郡有之,蓋亦不度也。
餘如《經》。
金星石 寒,無毒。
主脾肺壅毒,'及主肺損吐血、嗽血,下熱涎,解衆毒。
今多出濠州。
又有銀星石,主療與金星石大體相似。
《圖經》曰:金星石,生并州、濠州。
寒,無毒。
主脾、肺壅毒及肺損出血,嗽血,下熱涎,解衆毒。
又有一種銀星石,體性亦相似,采無時。
《衍義》曰:金星石、銀星石,治大風疾。
别有法,須燒用。
金星石于蒼石内,外有金色麸片,銀星石有銀色麸片。
又一種深青色,堅潤中有金色如麸片,不入藥,玉人碾為器,或婦人首飾。
餘如《經》。
礞石 治食積不消,留滞在髒腑,宿食症塊久不差及小兄食積羸瘦,婦人積年食症,攻刺心腹。
得硇砂、巴豆、大黃、荊三棱等良。
可作丸服用之,細研為粉。
一名青礞石。
新定。
姜石 味鹹,寒,無毒。
主熱豌豆瘡,丁毒等腫。
生土石間,狀如姜,有五種色,白者最良,所在有之,以爛不碜者好,齊州曆城東者佳。
《外台秘要》:《救急》治乳癰腫如碗大,痛甚。
取白姜石搗末一二升,用雞子白和如?傅腫上,幹易之,此方頻試驗。
如雞子慮罪,取榆白皮和搗傅。
立差。
《衍義》曰:姜石,所在皆有,須不見日色,旋取微白者佳。
治丁#9腫殊效。
井泉石 大寒,無毒。
主諸熱,治眼腫痛,解心髒熱結,消去腫毒及療小兒熱疳,雀目,青盲。
得大黃、栀子,治眼睑腫。
得決明、菊花,療小兒眼疳生翳膜,甚良。
亦治熱嗽。
近道處處有之,以出饒陽郡者為勝,生田野間地中,穿地深丈餘得之。
形如土色,圓方、長短、大小不等,内實而外則重重相疊,采無時。
用之當細研為粉。
不爾使人淋。
又有一種如姜石,時人多指以為井泉石者,非是。
《圖經》曰:井泉石,生深州城西二十裡劇家村地泉内,深一丈許。
其石如土色,圓方、長短、大小不等,内實外圓,作層重疊相交。
其性大寒,無毒。
解心髒熱結,消去腫毒及療小兒熱疳。
不拘時月采。
花乳石 主金瘡止血,又療産婦血暈惡血。
出陝華諸郡。
色正黃,形之大小、方圓無定。
欲服者,當以大火燒之。
金瘡止血,正爾刮末傅之即合,仍不作膿潰。
或名花蕊石。
采無時。
《圖經》曰:花蕊#10石,出陝州阌鄉縣。
體至堅重,色如硫黃,形塊有極大者,人用琢器。
古方未有用者,近世以合硫黃同鍛,研末傅金瘡,其效如神。
又人倉卒中金刃,不及鍛合,但刮石上取細末傅之。
《别說》雲:《圖經》玉石中品有花蕊石一種,主治與此同,是一物。
《衍義》曰:花乳石,其色如硫黃,《本經》第五卷中已着。
今出陝、華間,于黃石中,間有淡白點,以此得花之名。
今惠民局花乳石散者皆是此物。
陝人又能镌為器。
《圖經》第二卷中,易其名為花蕊石,是卻取其色黃也。
更無花乳之名,慮歲久為世所惑,故書之。
不灰木 大寒。
主熱痱瘡,和棗葉、石灰為粉,傅身。
出上黨。
如爛木,燒之不然,石類也。
《圖經》曰:不灰木,出上黨,今澤、潞山中皆有之,蓋石類也。
其色青白如爛木,燒之不然,以此得名。
或雲滑石之根也,出滑石處皆有,亦名無灰木。
采無時。
今處州山中出一種松石,如松幹而實石也,或雲松久化為石,人家多取以飾山亭,及琢為枕。
雖不入藥,然與不灰木相類,故附之。
陳藏器雲:不灰木要燒成灰,即斫破,以牛乳煮了便燒,黃牛糞燒之成灰。
中和二年,于李宗處見傳。
《丹房鏡源》雲:不灰木煮汞。
禹錫雲:大寒,無毒。
蓬砂 味苦、辛,暖,無毒。
消痰止嗽,破症結,喉痹。
及焊金銀用。
或名鵬砂。
新補。
見《日華子》。
《圖經》曰:文具硇砂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