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
關燈
小
中
大
宋通直郎辨驗藥材寇宗奭編撰
宋太醫助教辨驗藥材許洪校正
玉石部下品
白垩
味苦、辛,溫,無毒。
主女子寒熱,症瘕,月閉,積聚,陰腫痛,漏下,無子,洩痢。
不可久服,傷五髒,令人羸瘦。
一名白善。
生邯鄲山谷。
采無時。
《圖經》曰:文具代赭條下。
《藥性論》雲:白垩,使,味甘,平。
主女子血結,月候不通,能澀腸止痢,溫暖。
陶隐居雲:此即今畫用者,甚多而賤,俗方亦稀,《仙經》不須。
《日華子》雲:白善,味甘。
治瀉痢,痔瘘,洩精,女子子宮冷,男子水髒冷,鼻洪,吐血。
名白垩,入藥燒用。
雷公雲:凡使,勿用色青并底白者,先單搗令細,三度篩過了,又入缽中研之。
然後将鹽湯飛過,浪幹。
每修事白垩一兩,白鹽一分,投于清#1水中,用銅器物内,沸十餘沸了,然後用此沸了水飛過白垩,免結澀人腸也。
禹錫雲:按《唐本》雲:胡居士言,始興小桂縣晉陽鄉有白善。
青琅玕 味辛,平,無毒。
主身癢,火瘡,癰傷,白秃,疥瘙,死肌,浸淫在皮膚中。
煮煉服之,起陰氣,可化為丹。
一名石珠,一名青珠。
生蜀郡平澤。
采無時。
殺錫毒,得水銀良,畏雞骨。
《圖經》曰:青琅玕,生蜀郡平澤。
蘇恭注雲:琅玕乃有數種,是琉璃之類,火齊寶也。
琅玕五色,具#2以青者入藥,為勝,出雟州以西烏白蠻中及于阗國也。
今秘書中有《異魚圖》載,琅玕青色,生海中,雲海人于海底以網挂得之,初出水紅色,久而青黑,枝柯似珊瑚而上有孔竅如蟲蛀,擊之有金石之聲,乃與珊瑚相類。
其說不同,人莫能的識。
謹按《尚書˙禹貢》:雍州厥貢璆琳琅玕。
陶隐居雲:此《蜀都賦》所稱青珠黃環也。
黃環乃是草,苟取名類而種族為乖。
琅玕亦是昆山上樹名,又《九真經》中大丹名也。
此石今亦無用,惟以療手足逆胪。
化丹之事,未的見其術。
《唐本》注雲:琅牙乃有數種色,是琉璃之類,火齊寶也。
且琅牙五色,具以青者入藥為勝。
今出隽州以西烏白蠻中及于阗國也。
《日華子》雲:玻璃,冷,無毒。
安心,止驚悸,明目,摩翳障。
禹錫雲:按陳藏器雲:琉璃,主身熱目赤,以水浸令冷熨之。
《韻集》曰:火齊珠也。
《南州異物志》雲:琉璃本是石,以自然灰理之可為器,砗磲、碼碯并玉石類,是西國重寶。
《佛經》雲:七寶者,謂金、銀、琉璃、砗磲、碼碯、玻璃、真珠是也。
或雲珊瑚、琥珀。
今碼碯碗上刻镂為奇工者,皆以自然灰又昆吾刀治之,自然灰,今時以生#3皮膠作假者,非也。
《衍義》曰:青琅玕,《書》曰:三危既宅。
三危,西裔之山也,厥貢推#4球琳琅玕。
孔穎達以謂琅玕石似玉。
《新書》亦謂三苗、西戎。
《西域記》雲:天竺國山#5出此物。
陶隐居謂為本;名大丹名#6既是大丹名,則《本經》豈可更言煮煉服之。
又曰:可化為丹。
陶不合遠引,非此琅玕也。
自然銅 味辛,平,無毒。
療折傷,散血止痛,破積聚。
生邕州山岩中出銅處,于坑中及石間采得,方圓不定,其色青黃如銅,不從礦煉,故号自然銅。
《圖經》曰:自然銅,生邕州山岩中出銅處,今信州、火山軍皆有之。
于銅坑中及石間采之,方圓不定,其色青黃如銅,不從礦煉,故号自然銅。
今信州出一種,如亂銅絲狀,雲在銅礦中,山氣熏蒸,自然流出,亦若生銀,如老翁須之類,入藥最好。
火山軍出者,顆塊如銅,而堅重如石,醫家謂之銗石,用之力薄。
采無時。
今南方醫者說,自然銅有兩三體:一體大如麻黍,或多方解,累累相綴,至如鬥大者,色煌煌明爛如黃金、?石,最上;一體成塊,大小不定,亦光明而赤;一體如姜、鐵矢之類。
又雲:今市人多以銗石為自然銅,燒之皆成青焰如硫黃者是也。
此亦有二三種:一種有殼如餘糧,擊破其中光明如鑒,色黃類?石也;一種青黃而有牆壁,或文如束針;一種碎理如團砂者,皆光明如銅,色多青白而赤少者,燒之皆成煙焰,頃刻都盡。
今藥家多誤以此為自然銅,市中所貨往往是此。
自然銅用多須鍛,此乃畏火,不必形色,隻此可辨也。
雷公雲:石髓鉛即自然銅也。
凡使,勿用方金牙,其方金牙真似石髓鉛,若誤餌,吐煞人。
其石髓鉛,色似幹銀泥,味微甘。
如采得,先捶碎,同甘草湯煮一伏時,至明漉出,攤令幹,入臼中搗了,重篩過,以醋浸一宿,至明,用六一泥泥瓷合子,約盛得二升已來,于文武火中養三日夜,才幹便用蓋蓋了,泥用火鍛兩伏時,去土抉蓋,研如粉用。
若修事五兩,以醋兩镒為度。
禹錫雲:按《日華子》雲:自然銅,涼。
排膿消瘀血,續筋骨,治産後血邪,安心,止驚悸,以酒磨服。
《衍義》曰:自然銅,有人飼折翅雁,後遂飛去。
今人打撲損,研極細,水飛過,同當歸、沒藥各半錢,以酒調,
主女子寒熱,症瘕,月閉,積聚,陰腫痛,漏下,無子,洩痢。
不可久服,傷五髒,令人羸瘦。
一名白善。
生邯鄲山谷。
采無時。
《圖經》曰:文具代赭條下。
《藥性論》雲:白垩,使,味甘,平。
主女子血結,月候不通,能澀腸止痢,溫暖。
陶隐居雲:此即今畫用者,甚多而賤,俗方亦稀,《仙經》不須。
《日華子》雲:白善,味甘。
治瀉痢,痔瘘,洩精,女子子宮冷,男子水髒冷,鼻洪,吐血。
名白垩,入藥燒用。
雷公雲:凡使,勿用色青并底白者,先單搗令細,三度篩過了,又入缽中研之。
然後将鹽湯飛過,浪幹。
每修事白垩一兩,白鹽一分,投于清#1水中,用銅器物内,沸十餘沸了,然後用此沸了水飛過白垩,免結澀人腸也。
禹錫雲:按《唐本》雲:胡居士言,始興小桂縣晉陽鄉有白善。
青琅玕 味辛,平,無毒。
主身癢,火瘡,癰傷,白秃,疥瘙,死肌,浸淫在皮膚中。
煮煉服之,起陰氣,可化為丹。
一名石珠,一名青珠。
生蜀郡平澤。
采無時。
殺錫毒,得水銀良,畏雞骨。
《圖經》曰:青琅玕,生蜀郡平澤。
蘇恭注雲:琅玕乃有數種,是琉璃之類,火齊寶也。
琅玕五色,具#2以青者入藥,為勝,出雟州以西烏白蠻中及于阗國也。
今秘書中有《異魚圖》載,琅玕青色,生海中,雲海人于海底以網挂得之,初出水紅色,久而青黑,枝柯似珊瑚而上有孔竅如蟲蛀,擊之有金石之聲,乃與珊瑚相類。
其說不同,人莫能的識。
謹按《尚書˙禹貢》:雍州厥貢璆琳琅玕。
陶隐居雲:此《蜀都賦》所稱青珠黃環也。
黃環乃是草,苟取名類而種族為乖。
琅玕亦是昆山上樹名,又《九真經》中大丹名也。
此石今亦無用,惟以療手足逆胪。
化丹之事,未的見其術。
《唐本》注雲:琅牙乃有數種色,是琉璃之類,火齊寶也。
且琅牙五色,具以青者入藥為勝。
今出隽州以西烏白蠻中及于阗國也。
《日華子》雲:玻璃,冷,無毒。
安心,止驚悸,明目,摩翳障。
禹錫雲:按陳藏器雲:琉璃,主身熱目赤,以水浸令冷熨之。
《韻集》曰:火齊珠也。
《南州異物志》雲:琉璃本是石,以自然灰理之可為器,砗磲、碼碯并玉石類,是西國重寶。
《佛經》雲:七寶者,謂金、銀、琉璃、砗磲、碼碯、玻璃、真珠是也。
或雲珊瑚、琥珀。
今碼碯碗上刻镂為奇工者,皆以自然灰又昆吾刀治之,自然灰,今時以生#3皮膠作假者,非也。
《衍義》曰:青琅玕,《書》曰:三危既宅。
三危,西裔之山也,厥貢推#4球琳琅玕。
孔穎達以謂琅玕石似玉。
《新書》亦謂三苗、西戎。
《西域記》雲:天竺國山#5出此物。
陶隐居謂為本;名大丹名#6既是大丹名,則《本經》豈可更言煮煉服之。
又曰:可化為丹。
陶不合遠引,非此琅玕也。
自然銅 味辛,平,無毒。
療折傷,散血止痛,破積聚。
生邕州山岩中出銅處,于坑中及石間采得,方圓不定,其色青黃如銅,不從礦煉,故号自然銅。
《圖經》曰:自然銅,生邕州山岩中出銅處,今信州、火山軍皆有之。
于銅坑中及石間采之,方圓不定,其色青黃如銅,不從礦煉,故号自然銅。
今信州出一種,如亂銅絲狀,雲在銅礦中,山氣熏蒸,自然流出,亦若生銀,如老翁須之類,入藥最好。
火山軍出者,顆塊如銅,而堅重如石,醫家謂之銗石,用之力薄。
采無時。
今南方醫者說,自然銅有兩三體:一體大如麻黍,或多方解,累累相綴,至如鬥大者,色煌煌明爛如黃金、?石,最上;一體成塊,大小不定,亦光明而赤;一體如姜、鐵矢之類。
又雲:今市人多以銗石為自然銅,燒之皆成青焰如硫黃者是也。
此亦有二三種:一種有殼如餘糧,擊破其中光明如鑒,色黃類?石也;一種青黃而有牆壁,或文如束針;一種碎理如團砂者,皆光明如銅,色多青白而赤少者,燒之皆成煙焰,頃刻都盡。
今藥家多誤以此為自然銅,市中所貨往往是此。
自然銅用多須鍛,此乃畏火,不必形色,隻此可辨也。
雷公雲:石髓鉛即自然銅也。
凡使,勿用方金牙,其方金牙真似石髓鉛,若誤餌,吐煞人。
其石髓鉛,色似幹銀泥,味微甘。
如采得,先捶碎,同甘草湯煮一伏時,至明漉出,攤令幹,入臼中搗了,重篩過,以醋浸一宿,至明,用六一泥泥瓷合子,約盛得二升已來,于文武火中養三日夜,才幹便用蓋蓋了,泥用火鍛兩伏時,去土抉蓋,研如粉用。
若修事五兩,以醋兩镒為度。
禹錫雲:按《日華子》雲:自然銅,涼。
排膿消瘀血,續筋骨,治産後血邪,安心,止驚悸,以酒磨服。
《衍義》曰:自然銅,有人飼折翅雁,後遂飛去。
今人打撲損,研極細,水飛過,同當歸、沒藥各半錢,以酒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