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
關燈
小
中
大
,一日一夕,則解碎可用,療冷結為良。
丹方及黃白衛多用之,此又湘東新甯及零陵皆有。
白礜石能柔金。
《博物志》雲:鹳伏卵時,取礜石周圍繞卵,以助暖氣。
方衛家取鹳巢中礜石為真也。
胡洽:大露宿丸,主寒冷百病方。
礜石煉、幹姜、桂心、皂莢、桔梗各三兩,附子二兩,六物搗篩,蜜丸。
服如梧子五丸,日三,漸增,以知為度。
又有匈奴露宿丸、硫黃丸,并主積聚及飲食不下,心腹堅實,皆用礜石。
近世乃少用者。
《衍義》曰:礜石并特生礜石,《博物志》及陶隐居皆言此二石,鹳取之以擁卵,如此則是一物也。
隐居又言《仙經》不雲特生,則止是前白礜石。
今補注但随文解義,不見特生之意。
蓋二條止是一物,但以特生不特生為異耳。
所謂特生者,不附着他石為特耳。
今用者絕少,惟兩字礜石入藥。
然極須謹#9用,其毒至甚。
及論鹳巢中者,皆無此石,乃曰:鹳常入水,冷,故取以擁卵。
如此則鸬鹚、雁骛之類,皆食于水,亦自繁息生化,複不用此二石。
其說往往取俗士之言,未嘗究其實而窮勾其理也。
砒霜 味苦、酸而有毒。
主諸瘧,風痰在胸膈。
可作吐藥,不可久服,能傷人。
飛煉砒黃而成,造作别有法。
《圖經》曰:砒霜,舊不着所出郡縣,今近銅山處亦有之,惟信州者佳。
其塊甚有大者,色如鵝子黃,明澈不雜。
此類本處自是難得之物,每一兩大塊真者,人競珍之,市之不啻金價。
古服食方中亦或用之,必得此類,乃可入藥。
其市肆所畜,片如細屑,亦挾土石,入藥服之,為害不淺。
誤中,解之用冷水研綠豆漿飲之乃無他。
雷公雲:凡使,用小瓷瓶子盛,後入紫背天葵、石龍芮二味,三件便下火鍛,從巳至申,便用甘草水浸,從申至子,出,拭幹,卻入瓶盛,于火中鍛,别研三萬下用。
禹錫雲:謹按《日華子》雲:砒霜,暖。
治婦人血氣沖心痛,落胎。
又砒黃,暖,亦有毒。
畏綠豆、冷水、醋。
治瘧疾,腎氣帶,辟蚤蟲#10。
入藥以醋煮殺毒,乃用。
《别說》雲:謹按:今信州玉山有砒井,官中封禁甚嚴。
生不夾石者,色赤甚如雄黃,以冷水磨,解熱毒,治痰壅甚效。
近火即殺人,《圖經》所謂不啻金價者,此也。
若今市人通貨者,即取山中夾砂石者,燒煙飛作白霜,乃碎屑而芒刺,其傷火多者,塊大而微黃,則《圖經》所謂如鵝子色明澈者,此也。
古方并不入藥,唯是#11燒煉丹石家用。
近人多以治瘧,然大#12意本以生者能解熱毒。
蓋瘧本傷暑故用。
今俗醫乃不究其理,即以所燒霜用,服之#13必吐下,因此幸有安者,遂為定法,爾後所損極長#14,不可不謹#15也。
初取飛燒霜時,人在上風十餘丈外立,下風所近草木皆死;又見以和飯毒鼠,若貓、犬食死鼠者亦死,其毒過于射罔遠矣,可不察之。
《聖惠方》:治卒中風,昏愦若醉,痰涎壅盛,四肢不收。
方用砒霜如綠豆大,研,以新汲水調下少許,用熟水投,大吐即愈。
若未吐,再服。
《博濟方》:小兒牙宣,常有鮮血不止,牙龈臭爛。
砒黃抄一錢,麝香抄半錢,同研細末,用紙條子以生油塗之,後摻藥末在上,少用末,剪作小片紙棋子大,看大小用,插在爛動處。
《簡要濟衆方》:治瘧神聖丹:砒霜半錢,研黑豆面一錢,右件二味細研,滴水丸小豆大,雄黃為衣。
未發時空心面東,新水下三丸。
青霞子雲:《寶藏論》雲:砒霜,若草伏住火胎#16,色不變移,溶成汁,添得者,點銅成銀。
若見質枯折者,不堪用。
《衍義》曰:砒霜,瘧家或用,纔過劑,則吐瀉兼作,須濃研綠豆汁,仍兼冷水飲,得石腦油即伏。
今信州鑿坑井,下取之。
其坑#17常封鎖,坑中有濁綠水,先絞水盡,然後下鑿取。
生砒謂之砒黃,其色如牛肉,或有淡白路,謂石非石,謂土非土,磨研酒飲,治癖積氣有功。
纔見火,便有毒,不可造次服也。
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煙上飛,着覆器,遂凝結,累然下垂如乳。
尖長者為勝,平短者次之。
《圖經#18》言大塊者,其大塊者以是下等,片如細屑者極下也。
入藥當用如乳尖長者,直須詳謹。
硇砂 味鹹、苦、辛,溫,有毒。
不宜多服。
主積聚,破結血,爛胎,止痛下氣,療咳嗽宿冷,去惡肉,生好肌。
柔金銀,可為焊音旱藥。
出西戎,形如牙消,光淨者良。
驢馬藥亦用。
《圖經》曰:硇砂,出西戎,今西涼夏國及河東、陝西近邊州郡亦有之。
然西戎來者,顆塊光明,大者有如拳,重三五兩,小者如指面,入藥最緊。
邊界出者,雜碎如麻豆粒,又挾砂石,用之須飛澄去土石訖,亦無力,彼人謂之唱氣砂。
此藥近出唐世,而方書着古人單服一味,伏火作丸子,亦有兼硫黃、馬牙消輩合餌者,不知方出何時?殊非古法。
此本攻積聚之物,熱而有毒,多食腐壞人腸胃,生用又能化人心為血,固非平居可餌者。
陳藏器雲:硇砂,主婦人、丈夫赢瘦積病,血氣不調,腸嗚,食飲不消,腰腳疼冷,痃癖痰飲,喉中結氣,反胃吐水。
令人能食,肥健。
一飛為酸砂,二飛為伏翼,三飛為定精,色如鵝兒黃,和諸補藥為丸,服之有暴熱。
飛煉有法,亦能變鐵。
《日華子》雲:北庭砂,味辛、酸,暖,無毒。
畏一切酸。
補水髒,暖子官,消冷癖瘀血,宿食不消,氣塊痃癖,及血崩帶下,惡瘡息肉。
食肉飽脹,夜多小便,女人血氣心疼,丈夫腰胯酸重,四肢不任。
凡修制,用黃丹、石灰作櫃,緞赤使無毒。
世人自疑爛肉,如人被刃傷,以北庭罯傅定,當時生痂。
亦名狄鹽者。
禹錫雲:謹按《藥性論》雲:硇砂,有大毒。
畏漿水,忌羊血。
味酸、鹹。
能銷五金八石,腐壞人腸胃。
生食之,化人心為血。
中者,研生綠豆汁,飲一二升解之。
道門中有伏煉法。
能除冷病,大益陽事。
蕭炳雲:硇砂,使。
生不宜多服,光淨者良,今生北庭為上。
《外台秘要》:救急治魚骨鲠在喉中。
以少#19硇砂,口中咀嚼,咽之立下。
《經驗方》:硇砂丸方:硇砂不計多少,用罐子内着硇砂,上面更坐罐子一個,用紙筋、白土和上下俱泥了。
窨幹後,從辰初時便用蒼耳自在落下葉,将來搗羅為末,藥上鋪頭蓋底,上面罐子内用水坐着,水旋添,火燒從罐子外五寸已來圍繞,欲盡更添火,移向前罐子周回,火盡更旋燒促向前,計一伏時為度,更不移火,即#20閑雜人及婦人不得見,一伏時住。
取來搗羅為末,醋、面糊為丸如桐子大。
每服逐日十丸至十五丸,溫酒或米飲下,并無忌,若燒吃三二斤,進食無病。
《陳巽方》:治元髒虛冷,氣攻臍#21腹疼痛。
硇砂一兩,川烏頭生去皮臍,杵為末一二兩,硇砂生研,用纖霞草末二兩,與硇砂同研勻,用一小砂罐子,不固濟,慢火燒,候罐熱,将拌了者硇砂入罐子内,不蓋口,燒炭火一秤
丹方及黃白衛多用之,此又湘東新甯及零陵皆有。
白礜石能柔金。
《博物志》雲:鹳伏卵時,取礜石周圍繞卵,以助暖氣。
方衛家取鹳巢中礜石為真也。
胡洽:大露宿丸,主寒冷百病方。
礜石煉、幹姜、桂心、皂莢、桔梗各三兩,附子二兩,六物搗篩,蜜丸。
服如梧子五丸,日三,漸增,以知為度。
又有匈奴露宿丸、硫黃丸,并主積聚及飲食不下,心腹堅實,皆用礜石。
近世乃少用者。
《衍義》曰:礜石并特生礜石,《博物志》及陶隐居皆言此二石,鹳取之以擁卵,如此則是一物也。
隐居又言《仙經》不雲特生,則止是前白礜石。
今補注但随文解義,不見特生之意。
蓋二條止是一物,但以特生不特生為異耳。
所謂特生者,不附着他石為特耳。
今用者絕少,惟兩字礜石入藥。
然極須謹#9用,其毒至甚。
及論鹳巢中者,皆無此石,乃曰:鹳常入水,冷,故取以擁卵。
如此則鸬鹚、雁骛之類,皆食于水,亦自繁息生化,複不用此二石。
其說往往取俗士之言,未嘗究其實而窮勾其理也。
砒霜 味苦、酸而有毒。
主諸瘧,風痰在胸膈。
可作吐藥,不可久服,能傷人。
飛煉砒黃而成,造作别有法。
《圖經》曰:砒霜,舊不着所出郡縣,今近銅山處亦有之,惟信州者佳。
其塊甚有大者,色如鵝子黃,明澈不雜。
此類本處自是難得之物,每一兩大塊真者,人競珍之,市之不啻金價。
古服食方中亦或用之,必得此類,乃可入藥。
其市肆所畜,片如細屑,亦挾土石,入藥服之,為害不淺。
誤中,解之用冷水研綠豆漿飲之乃無他。
雷公雲:凡使,用小瓷瓶子盛,後入紫背天葵、石龍芮二味,三件便下火鍛,從巳至申,便用甘草水浸,從申至子,出,拭幹,卻入瓶盛,于火中鍛,别研三萬下用。
禹錫雲:謹按《日華子》雲:砒霜,暖。
治婦人血氣沖心痛,落胎。
又砒黃,暖,亦有毒。
畏綠豆、冷水、醋。
治瘧疾,腎氣帶,辟蚤蟲#10。
入藥以醋煮殺毒,乃用。
《别說》雲:謹按:今信州玉山有砒井,官中封禁甚嚴。
生不夾石者,色赤甚如雄黃,以冷水磨,解熱毒,治痰壅甚效。
近火即殺人,《圖經》所謂不啻金價者,此也。
若今市人通貨者,即取山中夾砂石者,燒煙飛作白霜,乃碎屑而芒刺,其傷火多者,塊大而微黃,則《圖經》所謂如鵝子色明澈者,此也。
古方并不入藥,唯是#11燒煉丹石家用。
近人多以治瘧,然大#12意本以生者能解熱毒。
蓋瘧本傷暑故用。
今俗醫乃不究其理,即以所燒霜用,服之#13必吐下,因此幸有安者,遂為定法,爾後所損極長#14,不可不謹#15也。
初取飛燒霜時,人在上風十餘丈外立,下風所近草木皆死;又見以和飯毒鼠,若貓、犬食死鼠者亦死,其毒過于射罔遠矣,可不察之。
《聖惠方》:治卒中風,昏愦若醉,痰涎壅盛,四肢不收。
方用砒霜如綠豆大,研,以新汲水調下少許,用熟水投,大吐即愈。
若未吐,再服。
《博濟方》:小兒牙宣,常有鮮血不止,牙龈臭爛。
砒黃抄一錢,麝香抄半錢,同研細末,用紙條子以生油塗之,後摻藥末在上,少用末,剪作小片紙棋子大,看大小用,插在爛動處。
《簡要濟衆方》:治瘧神聖丹:砒霜半錢,研黑豆面一錢,右件二味細研,滴水丸小豆大,雄黃為衣。
未發時空心面東,新水下三丸。
青霞子雲:《寶藏論》雲:砒霜,若草伏住火胎#16,色不變移,溶成汁,添得者,點銅成銀。
若見質枯折者,不堪用。
《衍義》曰:砒霜,瘧家或用,纔過劑,則吐瀉兼作,須濃研綠豆汁,仍兼冷水飲,得石腦油即伏。
今信州鑿坑井,下取之。
其坑#17常封鎖,坑中有濁綠水,先絞水盡,然後下鑿取。
生砒謂之砒黃,其色如牛肉,或有淡白路,謂石非石,謂土非土,磨研酒飲,治癖積氣有功。
纔見火,便有毒,不可造次服也。
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煙上飛,着覆器,遂凝結,累然下垂如乳。
尖長者為勝,平短者次之。
《圖經#18》言大塊者,其大塊者以是下等,片如細屑者極下也。
入藥當用如乳尖長者,直須詳謹。
硇砂 味鹹、苦、辛,溫,有毒。
不宜多服。
主積聚,破結血,爛胎,止痛下氣,療咳嗽宿冷,去惡肉,生好肌。
柔金銀,可為焊音旱藥。
出西戎,形如牙消,光淨者良。
驢馬藥亦用。
《圖經》曰:硇砂,出西戎,今西涼夏國及河東、陝西近邊州郡亦有之。
然西戎來者,顆塊光明,大者有如拳,重三五兩,小者如指面,入藥最緊。
邊界出者,雜碎如麻豆粒,又挾砂石,用之須飛澄去土石訖,亦無力,彼人謂之唱氣砂。
此藥近出唐世,而方書着古人單服一味,伏火作丸子,亦有兼硫黃、馬牙消輩合餌者,不知方出何時?殊非古法。
此本攻積聚之物,熱而有毒,多食腐壞人腸胃,生用又能化人心為血,固非平居可餌者。
陳藏器雲:硇砂,主婦人、丈夫赢瘦積病,血氣不調,腸嗚,食飲不消,腰腳疼冷,痃癖痰飲,喉中結氣,反胃吐水。
令人能食,肥健。
一飛為酸砂,二飛為伏翼,三飛為定精,色如鵝兒黃,和諸補藥為丸,服之有暴熱。
飛煉有法,亦能變鐵。
《日華子》雲:北庭砂,味辛、酸,暖,無毒。
畏一切酸。
補水髒,暖子官,消冷癖瘀血,宿食不消,氣塊痃癖,及血崩帶下,惡瘡息肉。
食肉飽脹,夜多小便,女人血氣心疼,丈夫腰胯酸重,四肢不任。
凡修制,用黃丹、石灰作櫃,緞赤使無毒。
世人自疑爛肉,如人被刃傷,以北庭罯傅定,當時生痂。
亦名狄鹽者。
禹錫雲:謹按《藥性論》雲:硇砂,有大毒。
畏漿水,忌羊血。
味酸、鹹。
能銷五金八石,腐壞人腸胃。
生食之,化人心為血。
中者,研生綠豆汁,飲一二升解之。
道門中有伏煉法。
能除冷病,大益陽事。
蕭炳雲:硇砂,使。
生不宜多服,光淨者良,今生北庭為上。
《外台秘要》:救急治魚骨鲠在喉中。
以少#19硇砂,口中咀嚼,咽之立下。
《經驗方》:硇砂丸方:硇砂不計多少,用罐子内着硇砂,上面更坐罐子一個,用紙筋、白土和上下俱泥了。
窨幹後,從辰初時便用蒼耳自在落下葉,将來搗羅為末,藥上鋪頭蓋底,上面罐子内用水坐着,水旋添,火燒從罐子外五寸已來圍繞,欲盡更添火,移向前罐子周回,火盡更旋燒促向前,計一伏時為度,更不移火,即#20閑雜人及婦人不得見,一伏時住。
取來搗羅為末,醋、面糊為丸如桐子大。
每服逐日十丸至十五丸,溫酒或米飲下,并無忌,若燒吃三二斤,進食無病。
《陳巽方》:治元髒虛冷,氣攻臍#21腹疼痛。
硇砂一兩,川烏頭生去皮臍,杵為末一二兩,硇砂生研,用纖霞草末二兩,與硇砂同研勻,用一小砂罐子,不固濟,慢火燒,候罐熱,将拌了者硇砂入罐子内,不蓋口,燒炭火一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