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
關燈
小
中
大
也。
解人取鹽,于池傍耕地,沃以池水,每鹽#10南風急,則宿昔成鹽滿畦,彼人謂之種鹽。
東海、北海、南海鹽者,今滄、密、楚、秀、溫、台、明、泉、福、廣、瓊、化諸州官場煮海水作之,以給民食者,又謂之澤鹽,醫方所謂海鹽是也。
其煮鹽之器,漢謂之牢盆,今或鼓鐵為之,或編竹為之,上下周以蜃灰,廣丈深尺,平底,置于竈,背#11謂之鹽盤。
《南越志》謂編篾為鼎,和以牡蛎是也。
然複于海濱掘地為坑,上布竹木,覆以蓬茅,又積沙于其上。
每潮汐沖沙,鹵鹹淋于坑。
水中#12退即以火炬照之,鹵氣沖火皆滅,因取海鹵注盤中煎之,頃刻而就。
《藥性論》雲:鹽,有小毒。
能殺一切毒氣,鬼疰氣。
主心痛中惡,或連腰膝者。
鹽如雞子大,青布裹燒赤,内酒中頓服,當吐惡物。
主小兒卒不尿,安鹽于臍中灸之。
面上五色瘡,鹽湯綿浸榻#13瘡上,日五六度易,差。
又和槐白皮切蒸,治腳氣。
又空心揩齒,少時吐水中洗眼,夜見小字,良。
治婦人隐處疼痛者,鹽青布裹熨。
主鬼疰,屍疰,下部蝕瘡,炒鹽布裹坐熨之,兼主火灼瘡。
陶隐居雲:五味之中,惟此不可阙。
有東海、北海鹽及河東鹽池,梁、益鹽井,交、廣有南海鹽,西羌有山鹽,胡中有樹鹽,而色類不同,以河東者為勝。
東海鹽、官鹽白,草粒細。
北海鹽黃,草粒篦#14。
以作魚鲊及鹹菹,乃曰北勝。
而藏繭以用鹽官者,蜀中鹽小談,廣州鹽鹹苦。
不知其為療體複有優劣否?西方、北方人,食不耐鹹,而多壽少病,好顔色。
東方、南方人,食絕欲鹹,而少壽多病,便是損人、則傷肺之效矣。
然以浸魚肉,用#15能經久不敗;以沾布帛則易緻朽爛。
所施處各有所宜也。
陳藏器雲:按鹽本功外,除風邪,吐下惡物,殺蟲,明目,去皮膚風毒,調和腑髒,消宿物,令人壯健。
人卒小便不通,炒鹽内臍中即下。
陶公以為損人,斯言不當。
且五味之中,以鹽為主,四海之内,何處無之。
惟西南諸夷稍少,人皆燒竹及木鹽當之。
《日華子》雲:暖水髒及霍亂心痛,金瘡,明目,止風淚,邪氣,一切蟲傷瘡腫,消食,滋五味,長肉,補皮膚,通大小便。
小兄疝氣并内腎氣,以葛袋盛于戶口懸之,父母用手撚#16科盡,即疾立愈。
禹錫雲:按《蜀本》雲:多食令人衣#17色膚黑,損筋力。
《食療》雲:蠼螋尿瘡,鹽三升,水一鬥,煮取六升,以綿浸湯,淹瘡上。
又治一切氣及腳氣,取鹽三升,蒸,候熱分裹,近壁腳踏之,令腳心熱。
又和槐白皮蒸用,亦治腳氣。
夜夜與之良。
又以皂莢兩挺#18,鹽半兩,同燒令通赤,細研。
夜夜用揩齒。
一月後有動者齒及血?齒,并差,其齒牢固。
《聖惠方》:治小兒臍風濕。
以鹽一兩,豉二合,相和爛搗,捏作餅子如錢大,安新瓦上炙令熱,以熨臍上差。
亦用黃檗末傅之。
《外台秘要》:治胸心痰飲,傷寒熱病,瘴瘧須吐者。
以鹽末一大匙,以水或暖湯送下,須臾則吐。
吐不快,明旦更服,甚良。
《千金方》:治齒龈宣露。
每旦撚鹽内口中,以熱水含遍齒百遍,不過五日齒即牢密。
。
《千金翼方》:治諸瘡癬初生,或始痛時,以單方救不效,嚼鹽塗之妙。
《傅信#19方》:治蚯蚓咬。
濃作鹽湯,浸身數遍差。
浙西軍将張韶為此蟲所咬,其形如大風,眉須皆落。
每夕蚯蚓嗚于體,有僧教以此方愈。
《食醫心鏡》雲:鹽,主殺鬼蠱氣,下部?瘡,傷寒寒熱,吐胸中痰癖,止心腹卒痛,堅肌骨。
黃帝雲:食甜瓜竟食鹽成霍亂。
又主大小腸不通。
取鹽和苦酒,傅臍中,幹即易,差。
《産寶方》:治妊娠心腹痛,不可忍。
以一斤靈,燒令赤,以三指取一撮,酒服,差。
《衍義》曰:食鹽,《素問》曰:鹹走血。
故東方食魚鹽之人多黑色,走血之驗,故可知矣。
病嗽及水者,宜全禁之。
北狄用以淹屍,取其不壞也,至今如此。
若中蚯蚓毒,當以鹽洗沃,亦宜湯化飲汁。
其燒剝金銀,熔汁作藥,仍須解州池鹽為佳。
齒縫中多出血,常以鹽湯嗽#20,即已。
益齒走血之驗也。
石硫黃 味酸,溫、大熱,有毒。
主婦人陰蝕,疽痔,惡血,堅筋骨,除頭秃,療心腹積聚,邪氣冷癖在脅,咳逆上氣,腳冷疼弱無力,及鼻衄,惡瘡,下部?瘡,止血,殺疥蟲。
能化金、銀、銅、鐵奇物。
生東海牧羊山谷中,及太山、河西山,礬石液也。
《圖經》曰:石硫黃,生東海牧羊山谷中,及太山、河西山,礬石液也。
今惟出南海諸蕃。
嶺外州都或有,而不甚佳。
以色如鵝子初出殼者為真,謂之昆侖黃。
其赤色者,名石亭脂,青色者号冬結石,半白半黑名神驚石,并不堪入藥。
又有一種土硫黃,出廣南及榮州,溪澗水中流出。
其味辛,性熱腥臭。
主治疥瘡,殺蟲毒。
又可煎煉成汁,以模?作器,亦如鵝子黃色。
《藥性論》雲:石硫黃,君。
有大毒。
以黑錫煎湯解之,及食宿冷豬肉。
味甘,太陽之精,鬼焰居焉,伏煉數般皆傳于作者。
能下氣,治腳弱,腰腎久冷,除冷風頑痹。
又雲:生用治疥癬,及療寒熱咳逆。
煉服主虛損,洩精。
陶隐居雲:東海郡屬北徐州,而箕山亦有。
今第一出扶南林邑。
色如鵝子初出殼,名昆侖黃。
次出外國,從蜀中來,色深而煌煌。
俗方用之療腳弱及痼冷,甚良。
《仙經》頗用之。
所化奇物并是黃白木及合丹法。
此雲礬石液,今南方則無礬石,恐不必爾。
《日華子》雲:石亭脂、曾青為使,畏細辛、飛廉、鐵。
壯陽道,治痃癖冷氣,補筋骨勞損,風勞氣,止嗽上氣,及下部痔瘘,惡瘡疥癬.殺腹藏蟲,邪魅等。
煎餘甘子汁,以禦其毒也。
雷公雲:凡使,勿用青赤及半白半青、半赤半黑者。
自有黃色,内瑩淨似物命者,貴也。
凡用四兩,先以龍尾蒿自然汁一镒,東流水三镒,紫背天葵汁一镒,粟遂子莖汁一镒#21,四件合之攪令勻,一垍埚用六一泥固濟底下,将硫黃碎之入于埚中,以前件藥汁旋旋添入,火煮之汁盡為度,了,再以百部末十兩,柳蚛末二斤,一簇草二斤,細剉之,以東流水并藥等同煮硫黃末一伏時,日滿去諸藥,取出用熟甘草湯洗了,入缽中研二萬匝方用。
禹錫雲:謹按吳氏雲:硫黃,一名石留黃。
神農、黃帝、雷公:鹹,有毒。
醫和、扁鵲:苦,無毒。
或生易陽,或河西,或五色。
黃是潘水石掖也,燒令有紫焰者。
八月、九月采。
治婦人血結。
《海藥》雲:謹按《廣州記》雲:生昆侖日腳下,顆塊瑩淨,無夾石者良。
主風冷虛憊,腎冷,止#22氣,腿膝虛羸,長肌膚,益氣力,遺精,痔漏,老人風秘等。
并宜燒煉服。
仙方謂之黃硇砂,能壞五金,亦能造作金色,人能制伏歸本色,服而能除萬病。
如有發動,宜以豬肉、鴨羹、餘甘子湯并解之。
蜀中雅州亦#23出,光膩甚好,功力不及舶
解人取鹽,于池傍耕地,沃以池水,每鹽#10南風急,則宿昔成鹽滿畦,彼人謂之種鹽。
東海、北海、南海鹽者,今滄、密、楚、秀、溫、台、明、泉、福、廣、瓊、化諸州官場煮海水作之,以給民食者,又謂之澤鹽,醫方所謂海鹽是也。
其煮鹽之器,漢謂之牢盆,今或鼓鐵為之,或編竹為之,上下周以蜃灰,廣丈深尺,平底,置于竈,背#11謂之鹽盤。
《南越志》謂編篾為鼎,和以牡蛎是也。
然複于海濱掘地為坑,上布竹木,覆以蓬茅,又積沙于其上。
每潮汐沖沙,鹵鹹淋于坑。
水中#12退即以火炬照之,鹵氣沖火皆滅,因取海鹵注盤中煎之,頃刻而就。
《藥性論》雲:鹽,有小毒。
能殺一切毒氣,鬼疰氣。
主心痛中惡,或連腰膝者。
鹽如雞子大,青布裹燒赤,内酒中頓服,當吐惡物。
主小兒卒不尿,安鹽于臍中灸之。
面上五色瘡,鹽湯綿浸榻#13瘡上,日五六度易,差。
又和槐白皮切蒸,治腳氣。
又空心揩齒,少時吐水中洗眼,夜見小字,良。
治婦人隐處疼痛者,鹽青布裹熨。
主鬼疰,屍疰,下部蝕瘡,炒鹽布裹坐熨之,兼主火灼瘡。
陶隐居雲:五味之中,惟此不可阙。
有東海、北海鹽及河東鹽池,梁、益鹽井,交、廣有南海鹽,西羌有山鹽,胡中有樹鹽,而色類不同,以河東者為勝。
東海鹽、官鹽白,草粒細。
北海鹽黃,草粒篦#14。
以作魚鲊及鹹菹,乃曰北勝。
而藏繭以用鹽官者,蜀中鹽小談,廣州鹽鹹苦。
不知其為療體複有優劣否?西方、北方人,食不耐鹹,而多壽少病,好顔色。
東方、南方人,食絕欲鹹,而少壽多病,便是損人、則傷肺之效矣。
然以浸魚肉,用#15能經久不敗;以沾布帛則易緻朽爛。
所施處各有所宜也。
陳藏器雲:按鹽本功外,除風邪,吐下惡物,殺蟲,明目,去皮膚風毒,調和腑髒,消宿物,令人壯健。
人卒小便不通,炒鹽内臍中即下。
陶公以為損人,斯言不當。
且五味之中,以鹽為主,四海之内,何處無之。
惟西南諸夷稍少,人皆燒竹及木鹽當之。
《日華子》雲:暖水髒及霍亂心痛,金瘡,明目,止風淚,邪氣,一切蟲傷瘡腫,消食,滋五味,長肉,補皮膚,通大小便。
小兄疝氣并内腎氣,以葛袋盛于戶口懸之,父母用手撚#16科盡,即疾立愈。
禹錫雲:按《蜀本》雲:多食令人衣#17色膚黑,損筋力。
《食療》雲:蠼螋尿瘡,鹽三升,水一鬥,煮取六升,以綿浸湯,淹瘡上。
又治一切氣及腳氣,取鹽三升,蒸,候熱分裹,近壁腳踏之,令腳心熱。
又和槐白皮蒸用,亦治腳氣。
夜夜與之良。
又以皂莢兩挺#18,鹽半兩,同燒令通赤,細研。
夜夜用揩齒。
一月後有動者齒及血?齒,并差,其齒牢固。
《聖惠方》:治小兒臍風濕。
以鹽一兩,豉二合,相和爛搗,捏作餅子如錢大,安新瓦上炙令熱,以熨臍上差。
亦用黃檗末傅之。
《外台秘要》:治胸心痰飲,傷寒熱病,瘴瘧須吐者。
以鹽末一大匙,以水或暖湯送下,須臾則吐。
吐不快,明旦更服,甚良。
《千金方》:治齒龈宣露。
每旦撚鹽内口中,以熱水含遍齒百遍,不過五日齒即牢密。
。
《千金翼方》:治諸瘡癬初生,或始痛時,以單方救不效,嚼鹽塗之妙。
《傅信#19方》:治蚯蚓咬。
濃作鹽湯,浸身數遍差。
浙西軍将張韶為此蟲所咬,其形如大風,眉須皆落。
每夕蚯蚓嗚于體,有僧教以此方愈。
《食醫心鏡》雲:鹽,主殺鬼蠱氣,下部?瘡,傷寒寒熱,吐胸中痰癖,止心腹卒痛,堅肌骨。
黃帝雲:食甜瓜竟食鹽成霍亂。
又主大小腸不通。
取鹽和苦酒,傅臍中,幹即易,差。
《産寶方》:治妊娠心腹痛,不可忍。
以一斤靈,燒令赤,以三指取一撮,酒服,差。
《衍義》曰:食鹽,《素問》曰:鹹走血。
故東方食魚鹽之人多黑色,走血之驗,故可知矣。
病嗽及水者,宜全禁之。
北狄用以淹屍,取其不壞也,至今如此。
若中蚯蚓毒,當以鹽洗沃,亦宜湯化飲汁。
其燒剝金銀,熔汁作藥,仍須解州池鹽為佳。
齒縫中多出血,常以鹽湯嗽#20,即已。
益齒走血之驗也。
石硫黃 味酸,溫、大熱,有毒。
主婦人陰蝕,疽痔,惡血,堅筋骨,除頭秃,療心腹積聚,邪氣冷癖在脅,咳逆上氣,腳冷疼弱無力,及鼻衄,惡瘡,下部?瘡,止血,殺疥蟲。
能化金、銀、銅、鐵奇物。
生東海牧羊山谷中,及太山、河西山,礬石液也。
《圖經》曰:石硫黃,生東海牧羊山谷中,及太山、河西山,礬石液也。
今惟出南海諸蕃。
嶺外州都或有,而不甚佳。
以色如鵝子初出殼者為真,謂之昆侖黃。
其赤色者,名石亭脂,青色者号冬結石,半白半黑名神驚石,并不堪入藥。
又有一種土硫黃,出廣南及榮州,溪澗水中流出。
其味辛,性熱腥臭。
主治疥瘡,殺蟲毒。
又可煎煉成汁,以模?作器,亦如鵝子黃色。
《藥性論》雲:石硫黃,君。
有大毒。
以黑錫煎湯解之,及食宿冷豬肉。
味甘,太陽之精,鬼焰居焉,伏煉數般皆傳于作者。
能下氣,治腳弱,腰腎久冷,除冷風頑痹。
又雲:生用治疥癬,及療寒熱咳逆。
煉服主虛損,洩精。
陶隐居雲:東海郡屬北徐州,而箕山亦有。
今第一出扶南林邑。
色如鵝子初出殼,名昆侖黃。
次出外國,從蜀中來,色深而煌煌。
俗方用之療腳弱及痼冷,甚良。
《仙經》頗用之。
所化奇物并是黃白木及合丹法。
此雲礬石液,今南方則無礬石,恐不必爾。
《日華子》雲:石亭脂、曾青為使,畏細辛、飛廉、鐵。
壯陽道,治痃癖冷氣,補筋骨勞損,風勞氣,止嗽上氣,及下部痔瘘,惡瘡疥癬.殺腹藏蟲,邪魅等。
煎餘甘子汁,以禦其毒也。
雷公雲:凡使,勿用青赤及半白半青、半赤半黑者。
自有黃色,内瑩淨似物命者,貴也。
凡用四兩,先以龍尾蒿自然汁一镒,東流水三镒,紫背天葵汁一镒,粟遂子莖汁一镒#21,四件合之攪令勻,一垍埚用六一泥固濟底下,将硫黃碎之入于埚中,以前件藥汁旋旋添入,火煮之汁盡為度,了,再以百部末十兩,柳蚛末二斤,一簇草二斤,細剉之,以東流水并藥等同煮硫黃末一伏時,日滿去諸藥,取出用熟甘草湯洗了,入缽中研二萬匝方用。
禹錫雲:謹按吳氏雲:硫黃,一名石留黃。
神農、黃帝、雷公:鹹,有毒。
醫和、扁鵲:苦,無毒。
或生易陽,或河西,或五色。
黃是潘水石掖也,燒令有紫焰者。
八月、九月采。
治婦人血結。
《海藥》雲:謹按《廣州記》雲:生昆侖日腳下,顆塊瑩淨,無夾石者良。
主風冷虛憊,腎冷,止#22氣,腿膝虛羸,長肌膚,益氣力,遺精,痔漏,老人風秘等。
并宜燒煉服。
仙方謂之黃硇砂,能壞五金,亦能造作金色,人能制伏歸本色,服而能除萬病。
如有發動,宜以豬肉、鴨羹、餘甘子湯并解之。
蜀中雅州亦#23出,光膩甚好,功力不及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