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關燈
任用之。

     禹錫雲:謹按《藥性論》雲:雲母粉,君,惡徐長卿,忌羊血。

    粉有六等,白色者上,有小毒,主下痢腸癖,補腎冷。

    楊損之雲:青、赤、白、黃、紫者,并堪服餌,惟黑者不任服,害人。

     《抱樸子》雲:服五雲之法:或以桂、蔥、水玉化之以為水,或以露于鐵器中,以元水熬之為水,或以消石合于筒中埋之為水,或以蜜溲為酪,或以秋露漬之百日,韋囊挺以為粉,或以無巅草樗血合餌之。

    服之一年,百病除。

    三年老公反成童子,五年則役使鬼神。

    入火不燒,入水不濡,踐棘#10而不傷膚,與仙人相見,他物埋之即朽,着火即焦,而五雲内猛火中,經時終不焦,埋之永不腐,故能令人長生也。

    服經十年,雲氣常覆其上,夫服其母,以緻其子,理之自然也。

     《神仙傳》:官嵩服雲母,數百歲有童子顔色。

     《食醫心鏡》雲:治小兒赤白痢及水痢。

    雲母粉半大兩,研作粉,煮白粥調,空腹服之。

     《聖惠方》:治火瘡敗壞。

    用雲母粉同生羊髓,和如泥塗之。

     《千金方》:治風疹遍身,治不差者,緞雲母粉,以清水調服之,看人大小,以意酌量,與之多少服。

     《千金翼方》:治熱風汗出,心悶。

    水和雲母服之,不過再服,立差。

    方:治帶下。

    溫水和服三方寸匕,見神效。

    又方:治赤白痢,積年不差。

    飲調服方寸匕,兩服立見神效。

     《經效方》:青城山丈人觀主康道豐傳,治百病,緞制雲母粉法:雲母一斤,拆開揉碎,入一大瓶内,築實,上澆水銀一兩,封固,以十斤頂火緞通赤,取出,卻拌香蔥、紫引翹草二件,合搗如泥,後以夾絹袋盛,于大水盆内搖取粉,餘滓未盡,再添草藥,重搗如前法,取粉。

    沉水幹以小木盤一面,于灰上印一淺坑,鋪紙傾粉在内,直候幹,移入火焙焙之,取出細研,以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遇有病者,服之無不效。

    知成都府辛谏議,曾患大風,衆醫不效,遇此道士進得此方,服之有神驗。

     《衍義》曰:雲母,古雖有服煉法,今人服者至少,謹之至也。

    市廛多折作花朵以售#11之,今惟合雲母膏,治一切癰毒瘡等,惠民局别有法也。

     玉屑 味甘,平,無毒。

    主除胃中、喘息、煩滿,止渴。

    屑如麻豆服之,服輕身長年。

    生藍田。

    采無時。

    惡鹿角。

     《圖經》曰:謹按《本經》玉泉生藍田山谷,玉屑生藍田。

    陶隐居注雲:好玉出藍田及南陽徐善亭部界中,日南、盧容水中,外國于阗、疏勒諸處皆善,今藍田、南陽、日南不聞有玉,禮器及乘輿服禦多是于阗玉。

     陶隐居雲:此玉屑,亦是以玉為屑,非應别一種物也。

    《仙經》服谷玉,有搗如米粒,乃以苦酒輩,消令如泥,亦有合為漿者。

    凡服玉,皆不得用已成器物,及冢中玉璞也。

    好玉出藍田及南陽徐善亭部界中,日南、盧容水中,外國于阗、疏勒諸處皆善。

    《仙方》名玉為玄真,潔白如豬膏,叩之嗚者,是真也。

    其比類甚多相似,宜精别之。

    所以燕石入笥,卞氏長号也。

     《唐本注》雲:餌玉,當以消作水者為佳。

    屑如麻豆服之,取其精潤髒府,滓穢當完出也。

    又為粉服之者,即使人淋壅。

    屑如麻豆,其義殊探。

     《日華子》雲:玉,潤心肺、明目,滋毛發,助聲喉。

     禹錫雲:謹按《抱樸子》雲:玉屑服之與水餌之,俱令人不死。

    所以不及金者,令人數數發熱,似寒食散狀也。

    若服玉屑者,宜十日辄一服,雄黃、丹砂各一刀圭,散發洗沐寒水,迎風而行,則不發熱。

     《海藥》雲:按《異物志》雲:出昆侖。

    又《淮南子》雲:出鐘山。

    又雲:藍田出美玉,燕口出碧玉,味鹹,寒,無毒。

    主消渴,滋養五髒,止煩躁。

    宜共金、銀、麥門冬等同煎服之,甚有所益。

    《仙經》雲:服玉如玉化水法,在淮南三十六水法中載。

    又《别寶經》雲:凡石輥玉,但夜将石映燈看之,内有紅#12光,明如初出日,便知有玉。

    楚記卞和三獻玉,不鑒所以遭刖足,後有辨者,映燈驗之,方知玉在石内,乃為玉玺,價可重連城也。

     李預雲:每羨古人食玉之法,乃采訪藍田,躬往掘得若環碧雜器形者,大小百餘枚,稍粗黑,皆光潤可玩,預乃捶七十枚成屑,日食之,經年雲有效驗,而世事寝息,并不禁節。

    又加之以好酒損志,及疾笃,謂妻子曰:服玉當屏居山林,排棄嗜欲,或當有大神力,而吾酒色不絕,自緻于死,非藥過也。

    屍#13體必當有異于人,勿使速殡,令後人知餐服之驗。

    時七月中旬,長安毒熱,預停屍四宿,而體色不變,其妻常氏,以玉珠二枚,含之,口閉因囑,其口都無穢氣。

     《寶藏論》:玉玄真者餌之,其命無極,令人舉身輕飛,不但地仙而已。

    然其道遲成,服一二百斤乃可知也。

    玉,可以烏米酒及地榆酒化之為水,亦可以蔥漿水消之為黏,亦可餌以為丸,可燒為粉,服一年已上,入水中不濡。

     《天寶遺事》:唐貴妃含玉咽津,以解肺渴。

     葉天師《枕中記》:玉屑,味甘,屑如麻豆,久服輕身長壽。

    惡鹿角。

     馬明先生《金丹訣》:玉屑常服,令人精神不亂。

     玉泉 味甘,平,無毒。

    主五髒百病,柔筋強骨,安魂魄,長肌肉,益氣,利血脈,療婦人帶下十二病,除氣癃,明耳目。

    久服耐寒暑,不饑渴,不老神仙,輕身長年。

    人臨死服五斤,死三年色不變。

    一名玉劄。

    生藍田山谷。

    采無時。

    畏款冬花。

     《圖經》曰:采陶隐居雲:玉泉是玉之精華,白者質色明澈#14,可悄之為水,故名玉泉。

    世人無複的識者,惟通呼為玉爾。

     陶隐居雲:藍田在長安東南,舊出美玉,此當是玉之精華,白者質色明徹,可消之為水,故名玉泉。

    今人無複的識者,惟通呼為玉爾。

    張華又雲:服玉甩藍田殼玉白色者,此物平常服之,則應神仙。

    "有人臨死服五斤,死經三年,其色不變。

    古來發冢見屍如生者,其身腹内外,無不大有金玉。

    漢制,王公葬,皆用珠襦玉匣,是使不朽故也。

    煉服之法,亦應依《仙經》服玉法,水屑随宜。

    雖曰性平,而服玉者亦多發熱,如寒食散狀。

    金玉既天地重寶,不比餘石,若未深解節度,勿輕用之。

     《别本》注雲:玉泉者,玉之泉液也。

    以仙室玉池中者為上。

    今《仙經》三十六水法中,化玉為玉漿、稱為玉泉。

    服之長年不老,然功劣于自然泉液也。

    一名玉液,一名瓊漿。

     禹錫雲:謹按《日華子》雲:玉泉治血塊。

     《衍義》曰:玉泉,《經》雲生藍田山谷,采無時。

    今藍田山谷無玉泉。

    泉水,古今不言采。

    又曰:服五斤。

    古今方,水不言斤。

    又曰:一名玉劄。

    如此則不知定是何物。

    諸家所解,更不言泉,但為玉立文。

    陶隐居雖日可消之為水,故名玉泉。

    誠如是則當言玉水,亦不當言玉泉也。

    蓋泉具流布之義,别之則無所不通。

    《易》又曰:山下出泉蒙。

    如此則誠非止水,終未臻厥理。

    今詳泉字,乃是漿字,于義方允。

    漿中既有玉,故日服五斤。

    去古既遠,亦文字脫誤也。

    采玉為漿,斷無疑焉。

     石鐘乳 味甘,溫,無毒。

    主咳逆上氣,明目,益精,安五髒,通百節,利九竅,下乳汁,益氣、補虛損,療腳弱疼冷,下焦傷竭,強陰。

    久服延年益壽,好顔色,不老,令人有子。

    不煉,服之令人淋。

    一名公乳,一名蘆石,一名夏石。

    生少室山谷及太山。

    采無時。

    蛇床為之使,惡牡丹、玄石、牡蒙,畏紫石英、蘘草。

     《圖經》曰:石鐘乳,生少室山谷及泰山,今道州江華縣及連、英、韶、階、峽州山中皆有之。

    生岩穴陰處,溜山液而成,空中相通,長者六七寸,如鵝翎管狀,碎之如爪甲,中無雁齒,光明者善,色白微紅。

    采無時。

    舊說乳有三種:有石鐘乳者,其山純石,以石津相滋,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