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會元序例
關燈
小
中
大
正辭
予參諸家經本,惟河上丈人本為正。河上丈人本亦有三樣,有河上公解注,有二家全解,有章句白本。其三本中,惟河上丈人章句白本理長,今從之。遂将諸本差說表而出之,以正辭理外,有大同小異二百餘言,不欲枚舉。此略言大概,以釋學者之疑。
第二章有無相生已下六句各加一之字者,非也。
第三章是以聖人虛其心,或雲聖人治,或雲之治,或雲之治也,非。
第十一章抱一能無離已下六句加一乎字,非。
十三章寵為上辱為下,或雲寵為下,不合經義。
十六章豫兮若冬涉川,或雲與兮,或以下六句三句無兮者,非也。
十七章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或雲畏之侮之者,非。
二十章忽兮若晦,或雲淡乎其若海,非。而貴食母,或雲兒貴求食於母,非。
三十章或多三字,或少一二字。
三十一章勝而不美,或雲故不美也,非。
三十四章或以愛養為衣被者,非。
三十六章柔弱勝剛強分作二句,非。
三十九章數車無車,或雲數舉譽者,非。
四十九章德善德信下或加矣字者,非。
五十二章既侍其母以知其子,或雲既知其母複知其子,二句皆非。
五十五章益生不祥,或雲日生,或雲曰生,皆非也。
六十六章差數句。
七十一章知不知上,或雲知不知尚矣,非。
七十七章孰能以有餘奉天下,其中加不足二字者,非。
七十八章天下柔弱莫過於水,或雲莫柔弱於水,非也。
八十章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或雲令器,或雲不用也,皆非也。
究理
參究諸本解義,與聖人義理不相合者,表而出之。其中異同訛謬頗多,不欲盡舉,學者緻思焉。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或以常無點作一句,或雲無欲者常存,有欲者亡身。若有欲者果亡身,何必曰同謂之玄乎?亡身為玄可乎?予謂無欲者,無心作為自然也。有欲者,有心運用工夫也。無為則能見無名之妙,全其性也。有為則能見有名之徹,全其命也。有與無,性與命,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有無交入,性命雙全也。《記》雲: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即無欲觀妙之義也。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即有欲觀其徼之義也。緻中和,天地位,萬物育,即玄之又玄之義也。所謂欲者,欲人之不欲之謂。
不尚賢
或雲不求賢士者,或雲不用賢者,皆非。果不用賢,則此經不足征也,決無是理。
玄牝之門
或指口鼻為玄牝之門者,非也。或雲念頭起處者,稍通,亦不合經義。
載營魄
或雲魂魄者,或雲陰陽者,又有數說,皆不通。殊不知魄好運動,載之者,禦之也。
三十輻
或雲一月三十日之數者,或雲火候者,皆非也。殊不知聖人本意不在三十上。
絕聖棄智
或謂聖智不足,道當棄之,非也。予謂聖人不以唯聖智見用於民。
絕學無憂
或雲絕學為不學,非也。絕常人之學,而學人之不學也。絕學者,絕世之學。
将欲歙之必固張之
諸家解不通。或雲尚權者,非也。太上尚不尚賢,安得尚權。
禮者亂之首
或便謂禮不足道,吾獨不然。誠能自禮而進於仁義,亦幾於道。
數車無車
諸家解不通。予謂數車之名件無一名車者,喻我之一身無一名我者也。
生之徒十有三
或雲十分中有三分生者,十分中有三分死者,或雲七情六欲者,似是而非。或雲四關九竅,更非也。或以一月之盈虧比之火候,猶非也。解見正經本文下。
無狹其所居
前人解不通。又有反解者,或雲神無方者,或廣大者,皆非也。或雲無厭其所生,無厭於道者,正是妄說。豈不聞結句雲:去彼取此。予謂無狹其所居,尚廣大貪婪也。無厭其所生,不畏大威,貪生無厭也。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不厚其生,故雲去彼取此。
有德司契無德司徹
或謂徹者,通也。上古聖人一徹萬融,無所不通,民無德而稱焉。此言隻好隔壁聽,與經義了無幹涉。予謂契者,信約也,籲韻作挈。徹通徹也。有德之人執其信約,無德者司其明徹,詳見正經本文下,達者緻思之。
此經文辭多葉韻
樸葉撲。阙音軋,葉察察。拔音跋,葉脫字。作音做,入聲,葉複。似此之類極多,各音本文下,讀是經者,切不可執泥字義。
道德會元序例
予參諸家經本,惟河上丈人本為正。河上丈人本亦有三樣,有河上公解注,有二家全解,有章句白本。其三本中,惟河上丈人章句白本理長,今從之。遂将諸本差說表而出之,以正辭理外,有大同小異二百餘言,不欲枚舉。此略言大概,以釋學者之疑。
第二章有無相生已下六句各加一之字者,非也。
第三章是以聖人虛其心,或雲聖人治,或雲之治,或雲之治也,非。
第十一章抱一能無離已下六句加一乎字,非。
十三章寵為上辱為下,或雲寵為下,不合經義。
十六章豫兮若冬涉川,或雲與兮,或以下六句三句無兮者,非也。
十七章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或雲畏之侮之者,非。
二十章忽兮若晦,或雲淡乎其若海,非。而貴食母,或雲兒貴求食於母,非。
三十章或多三字,或少一二字。
三十一章勝而不美,或雲故不美也,非。
三十四章或以愛養為衣被者,非。
三十六章柔弱勝剛強分作二句,非。
三十九章數車無車,或雲數舉譽者,非。
四十九章德善德信下或加矣字者,非。
五十二章既侍其母以知其子,或雲既知其母複知其子,二句皆非。
五十五章益生不祥,或雲日生,或雲曰生,皆非也。
六十六章差數句。
七十一章知不知上,或雲知不知尚矣,非。
七十七章孰能以有餘奉天下,其中加不足二字者,非。
七十八章天下柔弱莫過於水,或雲莫柔弱於水,非也。
八十章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或雲令器,或雲不用也,皆非也。
究理
參究諸本解義,與聖人義理不相合者,表而出之。其中異同訛謬頗多,不欲盡舉,學者緻思焉。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或以常無點作一句,或雲無欲者常存,有欲者亡身。若有欲者果亡身,何必曰同謂之玄乎?亡身為玄可乎?予謂無欲者,無心作為自然也。有欲者,有心運用工夫也。無為則能見無名之妙,全其性也。有為則能見有名之徹,全其命也。有與無,性與命,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有無交入,性命雙全也。《記》雲: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即無欲觀妙之義也。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即有欲觀其徼之義也。緻中和,天地位,萬物育,即玄之又玄之義也。所謂欲者,欲人之不欲之謂。
不尚賢
或雲不求賢士者,或雲不用賢者,皆非。果不用賢,則此經不足征也,決無是理。
玄牝之門
或指口鼻為玄牝之門者,非也。或雲念頭起處者,稍通,亦不合經義。
載營魄
或雲魂魄者,或雲陰陽者,又有數說,皆不通。殊不知魄好運動,載之者,禦之也。
三十輻
或雲一月三十日之數者,或雲火候者,皆非也。殊不知聖人本意不在三十上。
絕聖棄智
或謂聖智不足,道當棄之,非也。予謂聖人不以唯聖智見用於民。
絕學無憂
或雲絕學為不學,非也。絕常人之學,而學人之不學也。絕學者,絕世之學。
将欲歙之必固張之
諸家解不通。或雲尚權者,非也。太上尚不尚賢,安得尚權。
禮者亂之首
或便謂禮不足道,吾獨不然。誠能自禮而進於仁義,亦幾於道。
數車無車
諸家解不通。予謂數車之名件無一名車者,喻我之一身無一名我者也。
生之徒十有三
或雲十分中有三分生者,十分中有三分死者,或雲七情六欲者,似是而非。或雲四關九竅,更非也。或以一月之盈虧比之火候,猶非也。解見正經本文下。
無狹其所居
前人解不通。又有反解者,或雲神無方者,或廣大者,皆非也。或雲無厭其所生,無厭於道者,正是妄說。豈不聞結句雲:去彼取此。予謂無狹其所居,尚廣大貪婪也。無厭其所生,不畏大威,貪生無厭也。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不厚其生,故雲去彼取此。
有德司契無德司徹
或謂徹者,通也。上古聖人一徹萬融,無所不通,民無德而稱焉。此言隻好隔壁聽,與經義了無幹涉。予謂契者,信約也,籲韻作挈。徹通徹也。有德之人執其信約,無德者司其明徹,詳見正經本文下,達者緻思之。
此經文辭多葉韻
樸葉撲。阙音軋,葉察察。拔音跋,葉脫字。作音做,入聲,葉複。似此之類極多,各音本文下,讀是經者,切不可執泥字義。
道德會元序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