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傳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全牛也,行之於所無事而已,恢恢乎其於遊刃固有餘地矣,何事於割哉?故曰大制不割。
将欲章第二十九 将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為也。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随,或獻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
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傳曰:聖人抱樸以治天下,故大制不割,則其取天下常以無事而已。
取之也者,得天下之心,使之不去者也。
則将欲取天下而為之者,非所以取天下也。
非所取而取之,吾是以見其不得也。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天下之為器,神器也。
唯神道為可以禦神器,神無思也,無為也,而為之,則禦之非其道矣,故不可為也。
為者所以求成而适足以敗之,執者所以求得而适足以失之也。
堯非有人而非見有於人,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而不與焉,凡此者,真知所以取天下者也,非為而執之者也。
是以凡物有行則有随,有徇則有吹,有強則有赢,有載則有隳,事勢之相生,不得不然也,則安可以執而為之哉?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凡以輔萬物之自然而已,其敢為也哉。
以道佐人主章第三十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
師之所處,刻棘生焉。
大軍之後,必有兇年。
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強。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傳曰:人主者,無為者也。
佐人主者,有為者也。
取天下不能無事,而為之不已,其弊至於以兵強之,雖佐人主者,任在於有為,猶為不以道也,況於主道之無為乎?所以然者,以其事好還而已。
以道服天下,則天下莫敢不服,而以兵強天下,亦将阻是而抗我矣。
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
大軍之後,必有兇年。
師之毒天下如此,故善用兵者果而已。
果者,克敵者也。
敵而克之,造攻自嗚條,朕哉自亳,克敵之謂也。
出於不得已,非所恃以取強也。
果而勿矜其能,果而勿伐其功,果而勿驕其勢,其果常出於不得已,是乃果而勿強之道也。
如果而矜其能,果而伐其功,果而驕其勢,則是果於強,非果於不得已者也。
凡少則壯,壯則老,物之情也。
道也者,貴於守柔以為強,乃所以久而不殆者也。
若以兵強天下,則是棄柔而用壯,壯而必老,則物而已,豈道之所以物物哉?故曰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夫佳兵章第三十-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惑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
夫樂殺人者,不可得志於天下。
吉事尚左,兇事尚右。
偏将軍處左,上将軍處右,言以喪禮處之。
殺人衆多,以悲哀泣之,戰勝則以喪禮處之。
傳曰:文觀而武匿者,天地之道,陰陽之理也。
兵而佳之,是乃器之不祥,而物之或惡也,是以有道者不處。
故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其所貴異乎平居之時,則是固以不祥之器處之,而非君子之器也。
非所以佳之也,必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故勝而不美也。
非所以佳之也,天将救之,以慈衛之。
慈者,天之所以樂推而不厭也,則殺人者,豈非樂哉?而美之則是樂殺人也。
樂殺人者,不可得志於天下也。
故吉事尚左,兇事尚右。
偏将軍處左,上将軍處右,言以喪禮處之。
殺人衆多,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夫以喪禮處之,則是不祥之器而不美之可知已。
以悲哀泣之,則是不樂殺人也可知已。
老君之察於禮學如此,而謂老君絕滅禮學者,豈知其所以絕滅之意乎? 道常無名章第三十二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不敢臣。
侯王若能守,萬物将自賓。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
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與江海。
傳曰:道常無名,名之為道,則與道乖矣。
方其無名,固未始有物也。
其樸可謂小矣,而天下不敢臣,夫何故?天地資之以始,萬物恃之以生,則天下孰有敢臣其所自始與其所自生哉?夫是之謂真君。
萬物莫不有真君焉,是之謂也。
侯王若能守,則是以真君君萬物,萬物孰有得其真君而不賓者乎?故曰聖人作而萬物睹,至陰肅肅,至陽赫赫,肅肅出乎天,赫赫發乎地,兩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
或為之紀而莫見其形,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則交通成和之至也。
侯王執道紀而萬物賓之也,亦若是而已,孰得見其形哉?故人莫之令而自均也。
無名之樸,無思也,無為也,工宰一動,則始制有名,而名亦既有矣。
於是之時,亦将知止,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破,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則何始之有哉?此侯王所以守之之道也。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與江海,則其有不歸之者耶? 知人者智章第三十三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
将欲章第二十九 将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為也。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随,或獻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
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傳曰:聖人抱樸以治天下,故大制不割,則其取天下常以無事而已。
取之也者,得天下之心,使之不去者也。
則将欲取天下而為之者,非所以取天下也。
非所取而取之,吾是以見其不得也。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天下之為器,神器也。
唯神道為可以禦神器,神無思也,無為也,而為之,則禦之非其道矣,故不可為也。
為者所以求成而适足以敗之,執者所以求得而适足以失之也。
堯非有人而非見有於人,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而不與焉,凡此者,真知所以取天下者也,非為而執之者也。
是以凡物有行則有随,有徇則有吹,有強則有赢,有載則有隳,事勢之相生,不得不然也,則安可以執而為之哉?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凡以輔萬物之自然而已,其敢為也哉。
以道佐人主章第三十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
師之所處,刻棘生焉。
大軍之後,必有兇年。
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強。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傳曰:人主者,無為者也。
佐人主者,有為者也。
取天下不能無事,而為之不已,其弊至於以兵強之,雖佐人主者,任在於有為,猶為不以道也,況於主道之無為乎?所以然者,以其事好還而已。
以道服天下,則天下莫敢不服,而以兵強天下,亦将阻是而抗我矣。
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
大軍之後,必有兇年。
師之毒天下如此,故善用兵者果而已。
果者,克敵者也。
敵而克之,造攻自嗚條,朕哉自亳,克敵之謂也。
出於不得已,非所恃以取強也。
果而勿矜其能,果而勿伐其功,果而勿驕其勢,其果常出於不得已,是乃果而勿強之道也。
如果而矜其能,果而伐其功,果而驕其勢,則是果於強,非果於不得已者也。
凡少則壯,壯則老,物之情也。
道也者,貴於守柔以為強,乃所以久而不殆者也。
若以兵強天下,則是棄柔而用壯,壯而必老,則物而已,豈道之所以物物哉?故曰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夫佳兵章第三十-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惑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
夫樂殺人者,不可得志於天下。
吉事尚左,兇事尚右。
偏将軍處左,上将軍處右,言以喪禮處之。
殺人衆多,以悲哀泣之,戰勝則以喪禮處之。
傳曰:文觀而武匿者,天地之道,陰陽之理也。
兵而佳之,是乃器之不祥,而物之或惡也,是以有道者不處。
故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其所貴異乎平居之時,則是固以不祥之器處之,而非君子之器也。
非所以佳之也,必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故勝而不美也。
非所以佳之也,天将救之,以慈衛之。
慈者,天之所以樂推而不厭也,則殺人者,豈非樂哉?而美之則是樂殺人也。
樂殺人者,不可得志於天下也。
故吉事尚左,兇事尚右。
偏将軍處左,上将軍處右,言以喪禮處之。
殺人衆多,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夫以喪禮處之,則是不祥之器而不美之可知已。
以悲哀泣之,則是不樂殺人也可知已。
老君之察於禮學如此,而謂老君絕滅禮學者,豈知其所以絕滅之意乎? 道常無名章第三十二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不敢臣。
侯王若能守,萬物将自賓。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
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與江海。
傳曰:道常無名,名之為道,則與道乖矣。
方其無名,固未始有物也。
其樸可謂小矣,而天下不敢臣,夫何故?天地資之以始,萬物恃之以生,則天下孰有敢臣其所自始與其所自生哉?夫是之謂真君。
萬物莫不有真君焉,是之謂也。
侯王若能守,則是以真君君萬物,萬物孰有得其真君而不賓者乎?故曰聖人作而萬物睹,至陰肅肅,至陽赫赫,肅肅出乎天,赫赫發乎地,兩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
或為之紀而莫見其形,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則交通成和之至也。
侯王執道紀而萬物賓之也,亦若是而已,孰得見其形哉?故人莫之令而自均也。
無名之樸,無思也,無為也,工宰一動,則始制有名,而名亦既有矣。
於是之時,亦将知止,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破,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則何始之有哉?此侯王所以守之之道也。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與江海,則其有不歸之者耶? 知人者智章第三十三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