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經傳卷之一

關燈
身而身存。

    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傳曰:長短,形也。

    久近,時也。

    天以時行者也,嫌不足於形,故以長言之。

    地以形運者也,嫌不足於時,故以久言之。

    天地之根出於玄牝,玄牝之體立於谷神之不死。

    不死則不生,不生者能生生。

    屍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不自生,故能長生,猶谷神而已矣。

    然則聖人豈以有其身為累哉?綠於不得已,而物莫之能止,故曰後其身而身先。

    立於無何有,而物莫之能害,故曰外其身而身存。

    身者,吾之私也。

    後其身外其身,則公而無私矣。

    無私也,乃能成其私。

     上善若水章第八 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争,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惟不争,故無尤。

     傳曰: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

    謂之繼,則已離道而非道之體矣。

    上善者,道之所謂善者也,非天下皆知善之為善者也,故若水焉。

    蓋水善利萬物而不争,處衆人之所惡,而上善亦然,則雖未足,以為幾於道矣。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下之也,故以居則善地。

    蜺桓之審為淵,止水之審為淵,流水之審為淵,故以心則善淵。

    注焉而不滿,酌焉而不竭,故以與則善七。

    行險而不失其信,故以言則善信。

    其派為川谷,其委為渎海,故以政則善治。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故以事則善能。

    源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故以動則善時。

    要之出於不争,而以居善地為本,故曰夫唯不争,則天下莫能與之争,故無尤。

     持而盈之章第九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傳曰:持所以防溢,而盈之則重溢也,如欲勿溢,則如勿盈,故曰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所以慮失,而銳之則重失也,如欲勿失,則如勿銳,故曰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持而盈之,則金玉滿堂,莫之能守矣。

    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揣而銳之,則富貴而驕,自遺其答矣。

    然則何以免此息哉?法天之道而已矣。

    蓋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此所以無私而成其私也。

    封人之告堯曰退己,其法天之道之謂乎? 載營魄章第十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炁緻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天門開阖,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傳曰:夫人之有其身久矣,而欲退之以體天之道,而不為功名之所累者,豈不難哉?然亦有道矣。

    人生始化曰魄,魄與精為一,則寂然而已。

    既生魄,陽曰魂,魂與神往來,而魄旁精出入,則魄隙而不營一,離而不抱矣。

    載者,終而複始之謂也。

    營者,環而無隙之謂也。

    雖已為人矣,而載營魄抱一,湛然無為,如其生之始化,則能無離矣。

    能無離,則專熙而不分,緻柔而無忤,而能如嬰兄矣。

    能如嬰兒,則滌除悔吝,玄覽觀妙,凡動之微,我必知之而能無疵矣。

    所以養中者如此,則雖愛民治國,不以事累其心而能無為矣。

    内之滌除玄覽而無疵,外之愛民治國而無為,則天門開阖,常在於我而能為雌矣。

    不将不迎,應而不藏,則明白四達而能無知矣。

    道至於無知,則真知也,是其所以人貌而天也,夫何功名之累哉?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者,乃其所以為天也。

    玄德無他,天德之謂也。

     三十輻共-毂章第十- 三十輻共一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傳曰:三十輻共一毂,當其無,有車 之用,車吾所乘也。

    埏填以為器,當 其無,有器之用,器吾所用也。

    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室吾所居也。

    乘則觀乎車,用則觀乎器,居則觀乎室,其用未嘗不在,於無其則不遠矣。

    至於身,則不知吾之所 以用者,何耶?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有有之為利,而無無之為用,則所謂利者,亦廢而不用矣。

    有無之為用,而元有之為利,則所謂用者,亦害而不利矣。

    是故聖人入而未嘗有物也,所以為無之之用;出而未嘗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