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經集解序說
關燈
小
中
大
《史記列傳》曰:老子者,楚苦縣濑鄉曲仁裡人也。
苦音怙。
縣本屬陳,因楚滅陳,故屬楚,即今之亳州真源縣也。
濑或作厲,杜雲:濑水出其西,故以名鄉。
姓李氏,名耳,字伯陽,谥曰聃。
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蓋嘗适周問禮焉。
《禮記·曾子問》鄭氏注曰:老聃古壽考者之号,與孔子同時。
疏雲:老聰即老子也。
《說文》雲:鵬,耳曼也。
《後漢·窦章傳》注雲:老子為守藏史,複為柱下史。
《道藏·玄妙玉女内傳》其略雲:玉女自九天降為天水尹氏女,适李靈飛老君於殷陽甲十七年,乘日精化流珠入玉女口中,已而孕,曆八十一年,以武丁九年降誕。
文王為西伯時,召為守藏史。
故《論語》鄭玄注雲:老彭,商之賢大夫也。
疏雲:老是老聃也。
武王時遷為柱下史,成康之時尚為柱史,昭玉時乃去官。
故魏明帝贊雲:為周柱史,經九百年。
唐博士吳楊昊雲:既生商日,複仕周時。
計其始終,乃曆千載。
此皆舉其成數也。
按《實錄》雲:自商武丁九年至周赧王九年,升昆侖還紫微上宮之時,計九百九十六年。
《史記》曰:或雲百六十歲,或雲老子在周二百餘年,乃入流沙。
此以孔子時人斟酌其歲數,不能知其實。
所以每事言蓋言或,又雲莫知所終。
故《家語》雲:孔子謂南宮敬叔曰:吾聞老聃博古知今,通禮樂之原,明道德之歸,則吾師也,今将往矣。
有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等語,於是孔子發猶龍之歎。
按《混元實錄》,昭王時出關,穆王元年還中夏,平王東遷,複出關至西海校仙,再還中夏。
此問禮及五行等事,乃敬王十七年也。
老子居周久之,不得以行其道,乃去周。
尋欲西化異俗,至函谷關,關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強為我着書。
於是老子乃着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所終。
尹喜字公文,盩厔縣神龍鄉聞仙裡人也。
少好墳索,善天文秘緯,嘗結草為樓,仰觀乾象。
康王朝,為大夫,後召為東官賓友。
昭王時,因瞻紫炁西邁,天文顯瑞,知有聖人當度函谷關而西,乃求出為關令,王從之。
至關乃曰:夫陽數極九,星宿值金,歲月并王,法應九十日外有大聖人經過京邑。
先敕關吏孫景曰:若有形客殊俗、車服異常者,勿聽過。
喜預齋戒,使掃道燒香以俟。
是時老君以昭王二十三年五月壬午,駕青牛車,薄版為隆穹,徐甲為禦,将往開化西域。
至七月十二日甲子,果有老人,皓首聃耳,乘白輿駕青牛至。
吏曰:明府有教,願翁少留。
乃入白喜,即具朝服出迎,叩頭邀之。
老君遜謝至三,尹曰:去冬十月,天理星西行過昴,今月朔,融風三至,東方真炁狀如龍蛇而西度,此大聖人之征。
於是為留官舍,設座行弟子禮。
喜乃辭疾去官,十二月二十五日,奉邀老君歸其家。
二十八日授以五千言,至次年四月二十八日,於南山阜辭決升天,戒以千日外尋吾於青羊之肆。
至二十七年,會於蜀李太官家。
是時諸天衆仙浮空而至,老君乃敕五老上帝等授喜玉冊金文,賜号文始先生,位為無上真人,賜紫服芙蓉冠等,從遊八弦之外也。
謂之老子者,蓋生而白首,亦以其修道而養壽也。
《道德經》者,其文載道德之旨,而可以常由也。
唐《藝文志》曰:天寶中加号《老子玄通道德經》雲。
葛玄序曰:夫五千文,宣道德之源,大無不包,細無不入,天人之自然經也。
斑固載老子傳說,傅氏三十七篇,鄰氏四篇,徐氏六篇,劉向四篇。
杜光庭雲:注者有尹喜内解,漢張道陵想爾、河上公章句、嚴遵指歸,魏王弼、何晏、郭象、锺會、孫登,晉羊祜、裴處思、苻堅時沙門羅什,後趙佛圖澄,晉僧肇,梁陶弘景,
苦音怙。
縣本屬陳,因楚滅陳,故屬楚,即今之亳州真源縣也。
濑或作厲,杜雲:濑水出其西,故以名鄉。
姓李氏,名耳,字伯陽,谥曰聃。
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蓋嘗适周問禮焉。
《禮記·曾子問》鄭氏注曰:老聃古壽考者之号,與孔子同時。
疏雲:老聰即老子也。
《說文》雲:鵬,耳曼也。
《後漢·窦章傳》注雲:老子為守藏史,複為柱下史。
《道藏·玄妙玉女内傳》其略雲:玉女自九天降為天水尹氏女,适李靈飛老君於殷陽甲十七年,乘日精化流珠入玉女口中,已而孕,曆八十一年,以武丁九年降誕。
文王為西伯時,召為守藏史。
故《論語》鄭玄注雲:老彭,商之賢大夫也。
疏雲:老是老聃也。
武王時遷為柱下史,成康之時尚為柱史,昭玉時乃去官。
故魏明帝贊雲:為周柱史,經九百年。
唐博士吳楊昊雲:既生商日,複仕周時。
計其始終,乃曆千載。
此皆舉其成數也。
按《實錄》雲:自商武丁九年至周赧王九年,升昆侖還紫微上宮之時,計九百九十六年。
《史記》曰:或雲百六十歲,或雲老子在周二百餘年,乃入流沙。
此以孔子時人斟酌其歲數,不能知其實。
所以每事言蓋言或,又雲莫知所終。
故《家語》雲:孔子謂南宮敬叔曰:吾聞老聃博古知今,通禮樂之原,明道德之歸,則吾師也,今将往矣。
有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等語,於是孔子發猶龍之歎。
按《混元實錄》,昭王時出關,穆王元年還中夏,平王東遷,複出關至西海校仙,再還中夏。
此問禮及五行等事,乃敬王十七年也。
老子居周久之,不得以行其道,乃去周。
尋欲西化異俗,至函谷關,關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強為我着書。
於是老子乃着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所終。
尹喜字公文,盩厔縣神龍鄉聞仙裡人也。
少好墳索,善天文秘緯,嘗結草為樓,仰觀乾象。
康王朝,為大夫,後召為東官賓友。
昭王時,因瞻紫炁西邁,天文顯瑞,知有聖人當度函谷關而西,乃求出為關令,王從之。
至關乃曰:夫陽數極九,星宿值金,歲月并王,法應九十日外有大聖人經過京邑。
先敕關吏孫景曰:若有形客殊俗、車服異常者,勿聽過。
喜預齋戒,使掃道燒香以俟。
是時老君以昭王二十三年五月壬午,駕青牛車,薄版為隆穹,徐甲為禦,将往開化西域。
至七月十二日甲子,果有老人,皓首聃耳,乘白輿駕青牛至。
吏曰:明府有教,願翁少留。
乃入白喜,即具朝服出迎,叩頭邀之。
老君遜謝至三,尹曰:去冬十月,天理星西行過昴,今月朔,融風三至,東方真炁狀如龍蛇而西度,此大聖人之征。
於是為留官舍,設座行弟子禮。
喜乃辭疾去官,十二月二十五日,奉邀老君歸其家。
二十八日授以五千言,至次年四月二十八日,於南山阜辭決升天,戒以千日外尋吾於青羊之肆。
至二十七年,會於蜀李太官家。
是時諸天衆仙浮空而至,老君乃敕五老上帝等授喜玉冊金文,賜号文始先生,位為無上真人,賜紫服芙蓉冠等,從遊八弦之外也。
謂之老子者,蓋生而白首,亦以其修道而養壽也。
《道德經》者,其文載道德之旨,而可以常由也。
唐《藝文志》曰:天寶中加号《老子玄通道德經》雲。
葛玄序曰:夫五千文,宣道德之源,大無不包,細無不入,天人之自然經也。
斑固載老子傳說,傅氏三十七篇,鄰氏四篇,徐氏六篇,劉向四篇。
杜光庭雲:注者有尹喜内解,漢張道陵想爾、河上公章句、嚴遵指歸,魏王弼、何晏、郭象、锺會、孫登,晉羊祜、裴處思、苻堅時沙門羅什,後趙佛圖澄,晉僧肇,梁陶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