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玄真經卷之五

關燈
上之分不定,即下之望無止, 君上錫赍無度,臣下希冀無已。

     若多斂即與民為雠, 重賦斂則反樂推之道,故怨之始雠。

     少取而多與,其數無有, 十一而稅,則不給無恒之用。

     故好與,來怨之道也。

     不均於土,則庶官怨;重賦於民,則卒士怨。

     由是觀之,财不足任,道術可因明矣。

    文子問曰:古之王者,以道莅天下,為之奈何? 老子曰:執一無為,因天地與之變化。

     執一者,謂無所執也。

    無為者,言不敢為也。

    夷如是,則循彼性而治之,得非因天地之所宜,而與萬物同變化。

     天下大器也,不可執也,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能為一事,必敗於萬物之事;能執一性,必失於萬類之性也。

     執一者見小也, 不載纖芥之能,豈非謙小? 見小故能成其大。

     且無所載,因彼而成則無之,不通反成大治。

     無為者守靜也, 不先動之謂也。

     守靜故能為天下正。

     夫好動者,傷物性也。

    故大順天下,與化推移,則物有所宜各性自正矣。

     處大滿而無溢,居高貴而無驕。

     見小守靜,故無驕溢。

     處大不溢,盈而不虧,居上不驕,高而不危。

     夫道然也。

     盈而不虧,所以長守富也;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

    富貴不離其身,祿及子孫,古之王道,期於此矣。

     唯上此道,可立天下也。

     老子曰:民有道所同行,有法所同守, 皆慕義道而懼典法。

     義不能相固,威不能相必,故立君以一之。

     民不能永固所義,專必所畏,故立君以齊一之也。

     君執一即治,無常即亂。

     亂生於無恒之政也。

     君道者,非所以有為也,所以無為也。

     治道貴靜,豈先物為?因民為而化之,亦非以為也。

     智者不以德為事, 以政治之德為己之能事者,非君上之智也。

     勇者不以力為暴, 以威勢之力而為暴雷者,非人君之勇也。

     仁者不以位為惠, 以露天個之位而為己惠者,非王者之仁也。

     可謂一矣。

     備此三者乃謂執一。

     一也者,無适之道也,萬物之本也。

     清靜守一,動而不知。

    萬物宗本,不出於是。

     君數易法,國數易君, 數易法度,民不堪命。

    國之無本,君能久乎? 人以其位,達其好憎,下之徑衢,不可勝理。

     天子恃尊以位,不約所欲,任達好憎之性,因成取舍之私。

    法令滋彰,下多岐路,不可勝理也。

     故君失一,其亂甚於無君, 夫無君之時,猶義以相扶,鹹以相服。

    以其不能固乃立主之。

    今君反為亂階,則不如無君矣。

     君必執一,而後能群矣。

     文子問曰:王道有幾?老子曰:一而已矣。

     得一而已。

     文子曰:古有以道王者,有以兵王者,何其一也?曰:以道王者,德也;以兵王者,亦德也。

     上以道得,下以義得。

     用兵有五;有義兵,有應兵,有忿兵,有貪兵,有驕兵。

    誅暴拯弱,謂之義;敵來加己,不得己而用之,謂之應;争小故 故事。

     不勝其心,謂之忿;利人土地,欲人财貨,謂之貪;恃其國家之大,矜其人民之衆,欲見賢於敵國者,謂之驕。

    義兵王, 合天下心故王。

     應兵勝, 以其後動故勝。

     忿兵敗, 小不勝忍故敗。

     貪兵死, 不能自守故死。

     驕兵滅, 盈反天道故滅。

     此天道然也。

     老子曰:釋道而任智者危,棄數而用才者困。

     釋,舍也。

    數,天之常數也。

    凡舍道任智,則靡日可安。

    棄數用才,則劣而莫濟矣。

     故守分循理,失之不憂,得之不喜,成者非所為也,得者非所求也。

     夫守自道之分,循必然之理者,适委天命,靜安所遇,雖成之與得,付在偶然。

    故無憂喜,關其内也。

     入者有受而無取,出者有授而無與。

     懷道以容萬類,則雖有受,非貪取也。

    抱德以施群品,則雖有授,非私與也。

     因春而生,因秋而殺,所生不得,所殺不怨,即幾於道矣。

     忘情於中,順時行令,豈容德怨於中間哉? 文子問曰;王天下得其歡心,為之奈何?老子曰:若江海是已, 謙而不溢,容而不擇,可謂歸萬物之道,盡群下之心也。

     淡兮無味,用之不既, 虛靜淡泊,而應之無盡也。

     先小而後大。

     先以善下之小,後成深廣之大。

     夫欲上人者,必以其言下之;欲先人者,必以其身後之。

    天下必效其歡愛, 凡由下緻上,持後取先,蓋順天而成。

    物之所與,則歡愛之道自得彼之誠也。

     進其仁義,而無苛氣。

    居上而民不重,居前而衆不害,天下樂推而不厭,雖絕國殊俗,蜎飛蠕動,莫不親愛。

     夫理順於正,物就其愛,然以仁愛義正,則殊俗異類知有所親,欣戴樂推而無厭也。

     無之而不通,無往而不遂,故為天下貴。

     執此道者,有前無括,旁通皆可,得非天下之貴乎? 老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