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玄真經卷之四

關燈
:人之情,必服於德,不服於力, 可以德制,不可以力争也。

     德在與不在來。

     德施於人,不望來報。

     是以聖人之欲貴於人者,先貴人,欲尊於人者,先尊人,欲勝人者先自勝,卑人者先自卑,故貴賤尊卑,道以制之。

    夫古之聖王,以其言下人,以其身後人,即天下樂推而不厭,戴而不重,此德重有餘而氣順也,故知與之為取,後之為先,即幾於道矣。

     尊人者非尊其人,而取尊,先人者非先其人而取先,是氣順於道,德歸諸己,故推而不厭,戴而不重也。

     老子曰:德少而寵多者譏,才下而位高者危,無大功而有厚祿者微,故物或益之而損,或損之而益。

     才藏不稱譏危,必至損益相随,禍福斯驗者也。

     衆人皆知利利,而不知病病,唯聖人知病之為利,利之為病。

     衆人知利為利,不知以利為病。

    聖人知利是病,以不病為利也。

     故再實之木,其根必傷,掘藏之家,後必有殃。

    夫大利者反為害,天之道也。

     木之再成者必傷其根,家藏寶貨者必殃其身。

    謂非意而得者,先利後害,天之道也。

     老子曰:小人從事日苟得,君子日苟義。

    為善者非求名者也,而名從之,名不與利期,而利歸之,所求者同,所極者異。

     小人從事,以苟得為利,利從而害之。

    君子直道,不以利為期而名歸之。

    故受利同而遇害異也。

     故動有益則損随之。

    言無常是,得無常宜者,小人也。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察於一事,通於一能,中人也。

     所見不周,拘於一域。

     兼覆而并有之,技能而才使之者,聖人也。

     默奸去哀,任賢使能,此聖人也。

     老子曰:生所假也,死所歸也,故世治即以義衛身,世亂即以身衛義,死之日,行之終也。

     世治即以義保身,世亂即以身死義。

    故君子有益於人,雖殺身不恨。

    故視死若歸,猶生之年也。

     故君子慎一用之而已矣。

     依道而行,動不乖正。

     故生受於天也,命遭於時也,有其才不遇其世,天也,求之有道,得之在命。

     遇時也,不遇天也,得之不喜,失之不怨也。

     君子能為善,不必得其福,不忍而為非,未必免於禍。

     君子為善未必要福,去非未能遠禍,終不舍義以求福。

    易行而脫禍,何則?如是性不可草,心苟無二故也。

     故君子逢時即進,得之以義,何幸之有;不時即退,讓之以禮,何不幸之有。

    故雖處貧賤而猶不悔者,得其所貴也。

     君子進不以為幸,義得之也。

    不遇不以為恥,悔何有焉?所存道義,豈苦貧賤哉? 老子曰:人有順逆之氣,順逆之氣生於心,心治則氣順,心亂則氣逆,心之治亂在於道德。

    得道則心治,失道即心亂。

    心治即交讓,心亂即交争,讓即有德,争即生賊。

    有德即氣順,賊生即氣逆。

     一其心則順而正,二其氣即逆而邪。

    正則道隆,邪則害生。

    道存則神清,清則和治,賊生則氣濁,濁則争亂。

    既濁且亂,亡無日矣 氣順則自損以奉人,氣逆則損人以自奉。

    二氣者可以道而制也。

     難以事消,可以道制。

     天之道其猶響之報聲也,德積則福至,禍積則怨至。

     人能行之,天能鑒之,善惡心臻,有如影響。

     官敗於官茂,孝衰於妻子,患生於憂解,病甚於且愈,故慎終如始,即無敗事也。

     官敗失於正法,孝衰匿於私房。

    憂雖暫解,猶慮患生,病雖且愈,仍宜節欲。

    故慎終如始,則無敗事也。

     老子曰:舉枉與直,如何不得。

    舉直與枉,勿與遂往,所謂同污而異泥者。

     知人不易,舉人必明。

    今舉枉為直,以愚為賢,豈有同污而異泥也? 老子曰:聖人同死生,愚人亦同死生。

    聖人之同死生,明於分理,愚人之同死生,不知利害之所在。

     聖人一死生,不利彼此,故無死生。

    愚人異死生,利在得失,故淪死生。

     道縣天,物布地,和在人,人主不和,即天氣不下,地氣不上,陰陽不調,風雨不時,人民疾饑。

     道系於天,物産於地,中和在人。

    人者,天之精也,地之靈。

    故為人之主,必和洽其氣,安撫萬物,則風雨不愆,災害不作也。

     老子曰:得萬人之兵,不如聞一言之當,得隋侯之珠,不如得事之所由,得和氏之璧,不如得事之所适。

     一言有益,萬兵非貴。

    一事可尊,和璧非寶。

     天下雖大,好用兵者亡,國雖安,忘戰者危。

    故小國寡民雖有什伯之器而勿用。

     大國莫若修德,小國莫若事人,則征伐不興,上下安泰也。

     老子曰:能成霸王者,必勝者也; 非道不禦。

     能勝敵者,必德者也, 非德不勝。

     能用人力者,必得人心者也, 用賢者之力,得衆人之心也。

     能得人心者,必自得者也,自得者,必柔弱者也,能勝不如己者,至於若己者而格,柔勝出於若己者,其事不可度,故能以衆不勝成大勝者,唯聖人能之。

     唯保謙柔衆不能勝,故能成其勝也。

     通玄真經卷之四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