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玄真經卷之三

關燈
聖人安此,以為生根德本也。

     老子曰:靜漠恬淡,所以養生也, 盡其生分,始可為養。

     和愉虛無,所以據德也。

     受物以虛,接事以和,德居此而為成。

     外不亂内,即性得其宜, 聲色俱為棄物,性乃全也。

     内不動和,即德安其位, 不以愛累虧接物之和,故德有所甯於位。

     養生以經世,抱德以終年,可謂能體道矣。

     夫性之未全,為欲所牽也,不可經綸世也。

    德之将敗,為物所累者,不可終天年也。

    而外有物,傷中唯性變,雖欲勿困,其可得哉?故靜漠保生,乃堪涉動,和愉然後保終。

    體道之人,此之謂矣。

     若然者,血脈無郁滞,五藏無積氣, 形和性靜,此患何施?夫血脈郁滞,在乎厚養。

    五藏積氣,由之喜怒也。

     禍福不能矯滑,非譽不能塵埃, 撓性亂和,沽名求福者,傷生之士也。

     非有其世,孰能濟焉。

     此聖人與道之辭也。

    夫靜聖之道,與治相符,與亂相反,故無明王,則自全之道未之能保矣。

     有其才不遇其時,身猶不能脫,又況無道乎。

     此聖人勸道之辭也。

    且有堪任之才,未适權變之用,則多事之世未能脫離。

    況非守靜而踐危機哉。

     夫目察秋豪之末者,耳不聞雷霆之聲,耳調玉石之音者,目不見太山之形,故小有所志者,大有所忘。

     一淫聲色,失性之遠。

     今萬物之來,擢拔吾生,攓取吾精,若泉原也, 聲色之類,左右不可盡,故至天生竭精也。

     雖欲勿禀,其可得乎。

     以在耳目之前。

     今盆水若清之,經日乃能見眉睫,濁之不過一撓,即不能見方圓。

     澄心之鑒唯有,靜者能之。

    故一至嗜欲,雖禍如丘山,亦未之見。

     人之精神,難清而易濁,猶盆水也。

     守法 法之上者,在乎法天。

    法天之法,未有無所法,而同乎大順者也。

     老子曰:上聖法天, 上古聖君法象天道,不教而自化,棄智而成功。

    盛德日新,故無得而稱,玄功莫朕,是以不知帝力也。

     其次上賢, 以賢德之道為上也。

     其下任臣。

    任臣者,危亡之道也, 謂獨任緻危也。

     上賢者,癡惑之原也, 上賢則争,争為亂本。

     法天者,治天地之道也。

     法自然之道,則二儀通治。

     虛靜為主, 天之體也。

     虛無不受,靜無不持, 持猶制萬物之紛撓。

     知虛靜之道,乃能終始。

     未嘗抑物,付之自極,如四時相謝無盡也。

     故聖人以靜為治,以動為亂, 靜則各正性命。

     故曰,勿撓勿纓,萬物将自清,勿驚勿駭,萬物将自理,天道然也。

     纓謂多方,駭謂設苛政也。

     守弱 居衆所不敵之地,故成其大勝之道。

     老子曰:天子公侯,以天下一國為家,以萬物為畜、懷天下之大,有萬物之多,即氣逸而志驕, 所謂貴不與驕,期而驕自至。

     大者用兵侵小, 晉滅虞、楚、伐隋之類。

     小者倨傲陵下, 曹共公、衛獻公之類。

     用心奢廣,譬猶飄風暴雨,不可長久。

     夫強盛之氣,天地尚不能久,而況奢僭之君? 是以聖人以道鎮之, 非虛柔之道孰能安? 執一無為,以損沖氣, 沖中。

     見小守柔,退而勿有; 見小自成其大,守柔能制其剛。

     法於江海,江海不為,故功名自化, 夫處下衆歸,體谏物與,故不求而名遂,不争而功成。

     弗強,故能成其王, 德歸者甯,力制者叛。

     為天下牝,故能神不死, 牝者,柔之謂也。

    聖人法之以存神。

     自愛,故能成其貴, 将欲貴位,在乎愛身。

    故以道自勝、則身可長保,身存者,貴其亡乎? 萬乘之勢,以萬物為功名, 功名小大,随位而立。

     權任至重,不可以自輕, 《莊子》曰:輕用吾身而亡吾國也。

     自輕則功名不成。

     未有身不洽而國治者也。

     夫道大以小成、多以少生, 大之資者,一豪耳。

    多之要者,一笄耳。

     故聖人以道莅天下,柔弱微妙者,見小也,儉啬損缺者,見少也,見小故能成其大,見少故能成其美。

     道以微妙為大,德以損缺為美。

     天之道,抑高舉下,損有餘,奉不足, 其猶張弓乎?勢之均也。

     江海處地之不足,故天下歸之奉之。

    必故聖人卑謙守靜辭讓者,見下也,虛心無有者,見不足也。

     法江海之故也。

     見下故能緻其高,見不足故能緻其賢。

     心之常下,德之彌高;身之常退,行之彌進也。

     矜者不立,奢者不長,。

    強梁者死,滿溢亡。

    飄風驟雨不終日,小谷不能須臾盈。

     小谷褊狹,若注之須臾,則至乎盈溢。

     飄風驟雨行強梁之氣,故不能久而滅,小谷處強梁之地,故不得不奪。

     奪其歸,奉之德。

     是以聖人執雌牝,去驕奢,不敢行強梁之氣, 遵天地之戒也。

     執雌牝,故能立其雄牡,不敢奢泰,故能長久。

     唯能雌者,故能有立健之德也。

     老子曰:天道極即反,盈即損,日月是也。

     日中則昊,月盈則虧。

     故聖人日損,而沖氣不敢自滿,日進以牝,功德不衰,天道然也。

     日進以牝者,推柔以禦物也。

    天道虧盈益謙,聖人能法。

    故盛德日新而無所替。

     人之情性,皆好高而惡下,好得而惡亡,好利而惡病,好尊而惡卑,好貴而惡賤,衆人為之,故弗能成,執之,故弗能得。

     夫物宜更變,理勢大均,果且而有成。

    果且而無得。

    設使居其位者,亦素定分,豈好惡偏執而能得之者哉? 是以聖人法天,弗為而成,弗執而得, 乘彼自然,則與時而成,與物而得也。

     與人同情而異道,故能長久。

     同所适之情,異所從之道,反其愛惡之私,乃成長久之德。

     故三皇五帝有戒之器,命曰侑卮,其沖則正,其盈則覆。

     事具《周與》。

     夫物盛則衰,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