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二(論一首、脈證合十四條、方十四首)
關燈
小
中
大
如常。
則自能生血而痛止也。
小建中。
即桂枝湯加饴糖也。
言外見當扶脾之統血。
不當令借四物之類耳。
前産後附千金内補當歸建中湯。
正此意也。
【小建中湯方】(見前虛勞中。
) 朱氏集驗方。
加味建中湯。
治女人虛敗腹痛。
本方中。
加當歸琥珀木香。
施丸端效方。
大加減建中湯。
治婦人胎前産後。
一切産損。
月事不調。
臍腹痛。
往來寒熱。
自汗口幹煩渴。
于黃建中湯。
去膠饴。
加當歸川芎白術。
【問曰。
婦人病飲食如故。
煩熱不能卧。
而反倚息者何也。
師曰此名轉胞。
不得溺也。
以胞系了戾。
故緻此病。
但利小便則愈。
宜腎氣丸主之。
】(以胞以下。
脈經。
作此人故肌盛。
頭舉身滿。
今反羸瘦。
頭舉中空。
感胞系了戾。
故緻此病。
但利小便則愈。
宜服腎氣丸。
以中有茯苓故也。
方在虛勞中。
) 【〔尤〕】飲食如故。
病不由中焦也。
了戾與缭戾同。
胞系缭戾。
而不順。
則胞為之轉。
胞轉則不得溺也。
由是下氣上逆。
而倚息。
上氣不能下通。
而煩熱不得卧。
治以腎氣者。
下焦之氣腎主之。
腎氣得理。
庶缭者順。
戾者平。
而閉乃通耳。
巢源雲。
胞轉之病。
由胞為熱所迫。
或忍小便。
俱令水氣還迫于胞。
屈辟不得充張。
外水應入。
不得入内。
溲應出不得出。
内外壅脹不通。
故為胞轉。
其狀小腹急痛。
不得小便。
甚者至死。
張仲景雲。
婦人本肥盛。
且舉自滿。
全羸瘦。
且舉空減。
胞系了戾。
亦緻胞轉。
(朱氏格緻論。
引婦人本肥盛雲雲。
而曰。
其義未詳。
)案了。
缭并音聊。
缭。
纏也。
繞也。
千金有四肢痿缭戾等文。
舒氏女科要訣雲。
了戾者。
絞紐也。
【腎氣丸方 幹地黃(八兩)薯蓣(四兩)山茱萸(四兩)澤瀉(三兩)茯苓(三兩)牡丹皮(三兩)桂枝附子(炮各一兩○千金翼用桂附各二兩) 上八味。
末之。
煉蜜和丸。
梧子大。
酒下十五丸。
加至二十五丸。
日再服。
】(詳于虛勞。
及消渴中。
當參考。
) 【〔鑒〕】趙良曰。
此方在虛勞中。
治腰痛小便不利。
小腹拘急。
此亦用之何也。
蓋因腎虛用之也。
用此補腎則氣化。
氣化則水行而愈矣。
然轉胞之病。
豈盡由下焦腎虛。
氣不化出緻耶。
或中焦脾虛。
不能散精歸于胞。
及上焦肺虛。
不能下輸布于胞。
或胎重壓其胞。
或忍溺入房。
皆足成此病。
必求其所因。
以治之也。
李曰。
方名腎氣丸者。
氣屬陽。
補腎中真陽之氣也。
内具六味丸。
壯腎水。
以滋小便之源。
附桂益命門火。
以化膀胱之氣。
則熏蒸津液。
水道以通。
而小便自利。
此所以不用五苓散。
而用腎氣丸也。
【蛇床子散方。
溫陰中坐藥。
】(脈經。
作婦人陰寒。
溫陰中作藥。
蛇床子散主之。
徐程魏尤金鑒并同。
) 【蛇床子仁上一味。
末之。
以白粉少許。
和合相得。
如棗大。
綿裹内之。
自然溫。
】(合。
趙作令。
是。
) 【〔徐〕】坐。
謂内入陰中。
如生産謂坐草之坐也。
【〔程〕】白粉。
即米粉。
借之以和合也。
【〔尤〕】陰寒陰中寒也。
寒則生濕。
蛇床子溫以去寒。
合白粉燥以除濕也。
此病在陰中。
而不關髒腑。
故但内藥陰中自愈。
案千金注雲。
坐藥。
即下着坐導藥。
【少陰脈滑而數者。
陰中即生瘡。
陰中蝕瘡爛者。
野狼牙湯洗之。
】 【〔尤〕】脈滑者濕也。
脈數者熱也。
濕熱相合。
而系在少陰。
故陰中即生瘡。
甚則蝕爛不已。
野狼牙味酸苦。
除邪熱氣疥瘡惡瘡。
去白蟲。
故取治是病。
案龔氏外科百效雲。
如因婦人子宮。
有敗精帶濁。
或月水未淨。
與之交合。
後又未洗。
男子腎虛。
邪穢滞氣。
遂令陰莖連睾丸腫瘡。
小便如淋。
名陰蝕瘡。
然婦人亦有之。
據此則陰蝕。
乃黴瘡之屬已。
【野狼牙湯方】(外台引千金雲。
療人陰蟲瘡方。
案千金雲。
治陰中癢入骨困方。
與外台所引異。
) 【野狼牙(三兩○千金作兩把)】 【上一味。
以水四升。
煮取半升。
以綿纏箸。
如繭浸湯瀝陰中。
日四遍。
】 外台古今錄驗。
婦人陰蝕。
苦中爛傷。
野狼牙湯。
野狼牙三兩。
咀以水四升。
煮取半升。
去滓内苦酒。
如雞子中黃一杯煎沸。
适寒溫。
以綿濡湯。
以瀝瘡中。
日四五度即愈。
【胃氣下洩。
陰吹而正喧。
此谷氣之實也。
膏發煎導之。
】 【〔尤〕】陰吹。
陰中出聲。
如大便失氣之狀。
連續不絕。
故曰正喧。
谷氣實者。
大便結而不通。
是以陽明下行之氣。
不得從其故道。
而乃别走旁竅也。
豬膏發煎。
潤導大便。
便通氣自歸矣。
案金鑒雲。
膏發煎導之五字。
當是衍文。
此谷氣之實也之下。
當有長服诃黎勒丸之六字。
後陰下氣。
謂之氣利。
用诃黎勒散。
前陰下氣。
謂之陰吹。
用诃黎勒丸。
文義始屬。
藥病相對。
蓋诃黎勒丸。
以诃黎勒固下氣之虛。
以濃樸陳皮平谷氣之實。
亦相允合。
方錯簡在雜療篇内。
此說未知是否。
姑附之。
蕭氏女科經論雲。
按婦人陰吹證。
仲景以為谷氣實。
胃氣下洩所緻。
此之病機。
有不可解。
雲來注雲。
胃實腸虛。
氣走胞門。
亦是随仲景之文。
而诠之也。
夫人谷氣胃中。
何嘗一日不實。
而見陰吹之證者。
未之嘗聞。
千百年之書。
其缺疑可也。
予甲寅歲。
遊峽右。
有友吳禹仲來詢雲。
此鎮有一富室女。
陰戶中時簌簌有聲。
如後陰之轉失氣狀。
遍訪醫者。
不曉此何病也。
予曰。
陰吹證也。
仲景之書有之。
禹仲因歎予之讀書之博。
案陰吹非罕見之病。
簡前年療一諸侯夫人患此證。
尋為瘵。
藥罔效而沒。
【膏發煎方】(見黃膽中。
) 【小兒疳蟲蝕齒方(〔原注〕疑非仲景方。
) 雄黃葶苈上二味。
末之。
取臘日豬脂。
熔以槐枝。
綿裹頭四五枚。
點藥烙之。
】(案本草綱目。
二味等分。
日。
作月。
) 【〔程〕】小兒胃中有疳熱。
則蟲生。
而牙斷蝕爛。
雄黃味辛。
葶苈味苦。
辛苦能殺蟲故也。
按張仲景有口齒論一卷。
(案見宋藝文志。
)今未之見。
豈被處簡脫于此耶。
而婦人方後。
不應有小兒方也。
案玉函經第八卷末。
亦載治小兒藥三方。
蓋另有幼科書。
而亡佚者。
此類豈其遣方耶。
則自能生血而痛止也。
小建中。
即桂枝湯加饴糖也。
言外見當扶脾之統血。
不當令借四物之類耳。
前産後附千金内補當歸建中湯。
正此意也。
【小建中湯方】(見前虛勞中。
) 朱氏集驗方。
加味建中湯。
治女人虛敗腹痛。
本方中。
加當歸琥珀木香。
施丸端效方。
大加減建中湯。
治婦人胎前産後。
一切産損。
月事不調。
臍腹痛。
往來寒熱。
自汗口幹煩渴。
于黃建中湯。
去膠饴。
加當歸川芎白術。
【問曰。
婦人病飲食如故。
煩熱不能卧。
而反倚息者何也。
師曰此名轉胞。
不得溺也。
以胞系了戾。
故緻此病。
但利小便則愈。
宜腎氣丸主之。
】(以胞以下。
脈經。
作此人故肌盛。
頭舉身滿。
今反羸瘦。
頭舉中空。
感胞系了戾。
故緻此病。
但利小便則愈。
宜服腎氣丸。
以中有茯苓故也。
方在虛勞中。
) 【〔尤〕】飲食如故。
病不由中焦也。
了戾與缭戾同。
胞系缭戾。
而不順。
則胞為之轉。
胞轉則不得溺也。
由是下氣上逆。
而倚息。
上氣不能下通。
而煩熱不得卧。
治以腎氣者。
下焦之氣腎主之。
腎氣得理。
庶缭者順。
戾者平。
而閉乃通耳。
巢源雲。
胞轉之病。
由胞為熱所迫。
或忍小便。
俱令水氣還迫于胞。
屈辟不得充張。
外水應入。
不得入内。
溲應出不得出。
内外壅脹不通。
故為胞轉。
其狀小腹急痛。
不得小便。
甚者至死。
張仲景雲。
婦人本肥盛。
且舉自滿。
全羸瘦。
且舉空減。
胞系了戾。
亦緻胞轉。
(朱氏格緻論。
引婦人本肥盛雲雲。
而曰。
其義未詳。
)案了。
缭并音聊。
缭。
纏也。
繞也。
千金有四肢痿缭戾等文。
舒氏女科要訣雲。
了戾者。
絞紐也。
【腎氣丸方 幹地黃(八兩)薯蓣(四兩)山茱萸(四兩)澤瀉(三兩)茯苓(三兩)牡丹皮(三兩)桂枝附子(炮各一兩○千金翼用桂附各二兩) 上八味。
末之。
煉蜜和丸。
梧子大。
酒下十五丸。
加至二十五丸。
日再服。
】(詳于虛勞。
及消渴中。
當參考。
) 【〔鑒〕】趙良曰。
此方在虛勞中。
治腰痛小便不利。
小腹拘急。
此亦用之何也。
蓋因腎虛用之也。
用此補腎則氣化。
氣化則水行而愈矣。
然轉胞之病。
豈盡由下焦腎虛。
氣不化出緻耶。
或中焦脾虛。
不能散精歸于胞。
及上焦肺虛。
不能下輸布于胞。
或胎重壓其胞。
或忍溺入房。
皆足成此病。
必求其所因。
以治之也。
李曰。
方名腎氣丸者。
氣屬陽。
補腎中真陽之氣也。
内具六味丸。
壯腎水。
以滋小便之源。
附桂益命門火。
以化膀胱之氣。
則熏蒸津液。
水道以通。
而小便自利。
此所以不用五苓散。
而用腎氣丸也。
【蛇床子散方。
溫陰中坐藥。
】(脈經。
作婦人陰寒。
溫陰中作藥。
蛇床子散主之。
徐程魏尤金鑒并同。
) 【蛇床子仁上一味。
末之。
以白粉少許。
和合相得。
如棗大。
綿裹内之。
自然溫。
】(合。
趙作令。
是。
) 【〔徐〕】坐。
謂内入陰中。
如生産謂坐草之坐也。
【〔程〕】白粉。
即米粉。
借之以和合也。
【〔尤〕】陰寒陰中寒也。
寒則生濕。
蛇床子溫以去寒。
合白粉燥以除濕也。
此病在陰中。
而不關髒腑。
故但内藥陰中自愈。
案千金注雲。
坐藥。
即下着坐導藥。
【少陰脈滑而數者。
陰中即生瘡。
陰中蝕瘡爛者。
野狼牙湯洗之。
】 【〔尤〕】脈滑者濕也。
脈數者熱也。
濕熱相合。
而系在少陰。
故陰中即生瘡。
甚則蝕爛不已。
野狼牙味酸苦。
除邪熱氣疥瘡惡瘡。
去白蟲。
故取治是病。
案龔氏外科百效雲。
如因婦人子宮。
有敗精帶濁。
或月水未淨。
與之交合。
後又未洗。
男子腎虛。
邪穢滞氣。
遂令陰莖連睾丸腫瘡。
小便如淋。
名陰蝕瘡。
然婦人亦有之。
據此則陰蝕。
乃黴瘡之屬已。
【野狼牙湯方】(外台引千金雲。
療人陰蟲瘡方。
案千金雲。
治陰中癢入骨困方。
與外台所引異。
) 【野狼牙(三兩○千金作兩把)】 【上一味。
以水四升。
煮取半升。
以綿纏箸。
如繭浸湯瀝陰中。
日四遍。
】 外台古今錄驗。
婦人陰蝕。
苦中爛傷。
野狼牙湯。
野狼牙三兩。
咀以水四升。
煮取半升。
去滓内苦酒。
如雞子中黃一杯煎沸。
适寒溫。
以綿濡湯。
以瀝瘡中。
日四五度即愈。
【胃氣下洩。
陰吹而正喧。
此谷氣之實也。
膏發煎導之。
】 【〔尤〕】陰吹。
陰中出聲。
如大便失氣之狀。
連續不絕。
故曰正喧。
谷氣實者。
大便結而不通。
是以陽明下行之氣。
不得從其故道。
而乃别走旁竅也。
豬膏發煎。
潤導大便。
便通氣自歸矣。
案金鑒雲。
膏發煎導之五字。
當是衍文。
此谷氣之實也之下。
當有長服诃黎勒丸之六字。
後陰下氣。
謂之氣利。
用诃黎勒散。
前陰下氣。
謂之陰吹。
用诃黎勒丸。
文義始屬。
藥病相對。
蓋诃黎勒丸。
以诃黎勒固下氣之虛。
以濃樸陳皮平谷氣之實。
亦相允合。
方錯簡在雜療篇内。
此說未知是否。
姑附之。
蕭氏女科經論雲。
按婦人陰吹證。
仲景以為谷氣實。
胃氣下洩所緻。
此之病機。
有不可解。
雲來注雲。
胃實腸虛。
氣走胞門。
亦是随仲景之文。
而诠之也。
夫人谷氣胃中。
何嘗一日不實。
而見陰吹之證者。
未之嘗聞。
千百年之書。
其缺疑可也。
予甲寅歲。
遊峽右。
有友吳禹仲來詢雲。
此鎮有一富室女。
陰戶中時簌簌有聲。
如後陰之轉失氣狀。
遍訪醫者。
不曉此何病也。
予曰。
陰吹證也。
仲景之書有之。
禹仲因歎予之讀書之博。
案陰吹非罕見之病。
簡前年療一諸侯夫人患此證。
尋為瘵。
藥罔效而沒。
【膏發煎方】(見黃膽中。
) 【小兒疳蟲蝕齒方(〔原注〕疑非仲景方。
) 雄黃葶苈上二味。
末之。
取臘日豬脂。
熔以槐枝。
綿裹頭四五枚。
點藥烙之。
】(案本草綱目。
二味等分。
日。
作月。
) 【〔程〕】小兒胃中有疳熱。
則蟲生。
而牙斷蝕爛。
雄黃味辛。
葶苈味苦。
辛苦能殺蟲故也。
按張仲景有口齒論一卷。
(案見宋藝文志。
)今未之見。
豈被處簡脫于此耶。
而婦人方後。
不應有小兒方也。
案玉函經第八卷末。
亦載治小兒藥三方。
蓋另有幼科書。
而亡佚者。
此類豈其遣方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