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道寶經卷之四
關燈
小
中
大
駕乘品第七
九龍駕
玉京。
建齋行道 四天帝王皆駕飛龍綠軿,八景玉輿, 從真人玉女,手把華幡,前導鳳歌,後從天鈞,白鶴師子,嘯歌邕邕,燒香散花,觀聽玉音。
《靈寶大誠》 元始回玉駕 黃旌召風雲,掃除五道場。
諸天大聖 妙行真人皆乘碧霞九靈流景飛雲玉輿。
《赤書》 太上大道君 初乘一景之輿,駕八素紫雲,攝希微倉帝俱束行,詣玉台天現玉清紫道虛皇上君,受九晖太晨隐符。
次乘二景之輿,駕七素绛雲,攝中微赤帝俱南行,詣南桃龍羅天現玉清翼日虛皇上道君,受觀靈元晨隐符。
次乘三景之輿,駕六素紅雲,攝紫微白帝西北行,詣碧落空歌天現玉清昌陽始虛皇高元君,受總晨九極隐符。
次乘四景之輿,駕五素青雲,攝玄微黑帝俱北行,現玉清七靜導生高上虛皇君,受杳曜旋根隐符。
次乘五景之輿,駕四素黃雲,攝始微上帝束北行,詣扶刀蓋華浮羅天現玉清大明虛皇洞清君,受玄景晨牙隐符。
次乘六景之輿,駕三乘綠雲,攝靈微中帝束南行,詣初默天現玉清始元虛皇太霄君,受合晖晨命隐符。
次乘七景之輿,駕二素紫雲,攝宣下帝西南行,詣沖容育郁天現玉清七觀無生虛皇金靈君,受高晖晨玄隐符。
次乘八景之輿,駕一素靈雲,攝洞微真帝西北行,現玉清八觀高無虛皇停景君,受高上龍煙符。
次乘洞景玉輿,駕太霞紫煙玄景之晖,攝九微内帝及上皇九玄天諸真仙王,俱仰登彌梵羅台霄絕寥丘飛元雲根之都、玉清上天玉清紫晖太上玉皇明上大道君,受高清太無極上道君隐符。
《大洞真經》 得道大神白玉王母 乘九蓋華輿,雲龍翼從,仙童羅前,玉女列後,散花交其左,翻香觀其右。
《上清隐書龍文》 方諸東海青童大君 清齋於靈榭丹阙黃房三年,乘碧霞三靈流景雲輿。
《靈書》 太上大道君 上皇元年九月一日,西遊玉國龍崛山元始天尊,乘碧霞綠輿而來,諸天踴躍。
《金錄簡文》 諸天大神聖天尊帝王 高仙真人,各持齋奉法,宗太上虛皇,齋日并乘飛龍八景雲輿,大會太上玄都。
玉京九靈太真誦曰:龍裙拂霄上,虎許攝朱兵。
出《玉京山經》 斑龍之輿,光明八道之輿 玄景綠輿,金真玉光。
丹霞绛輿,太微帝君 命太微上真助韋靈整甲齊鋒,乃登八瓊玉筆,如玄景之晖,太霞部靈引曰:使七日晨合明五皇驅除太甲陽精,八素啟輿,玄剛斬兵,羽蓋停空,萬騎相傾,毒龍翼軒,飛煙繞軿。
《金玄》 披誦太霄章 三開自當明,雲降徘徊葷,虛遣飛霞軿。
《大霄琅書》 夜光玉女 服雲林之翠羅,乘靈此以啟真,駕鹿筆於天河。
《五符》 忽遇扶桑王 九者仙都真,驗駕紫此筆,雲顔一何鮮。
《衆真歌》 八光辇徘徊,玉辇青童君 乘玉雕之軿,禦圓珠之氣,登雲波之山,入東華之室。
《大洞玉經》萬華先生乘三素之景、羽明之軿北登高元之嶽寝萬華之堂。
司禁真伯上帝王君 時乘日月之軿,上登重漠之山。
仙者 足懸五嶽,手把明霞。
三元靈 紫素雲骈,□空徘徊霄庭。
流雲丹輿 三素飛軿入我八門,乃知死生法輪。
綠軿 入我玄玄門玄一真人誦。
太丹隐書,徘徊八煙,乘策景 龍騰九天。
羽明者 上清天人之車。
《大洞玉經》 太極元君 乘淩羽之車,宴上清之宮。
金台王母 給西靈王妃太華玉女三百人,鳳車二十四乘,使詣金阙,受書以登玉清上官。
誦讀大洞真經三十九章 萬過,中央黃老君上奏太上,命丹綠蓋之車,九靈使者、太一司命迎子。
六甲神 八節日乘白鸾之車,駕黑翩之鳳,以宴常陽,倒景看遊八方神嶽。
《太上太極綠景真》 道君乘珠玉之辇 騰蛇為輪。
《老子曆藏中》 東海青童 乘獨紙飛輪車,案行香洞山。
《茅君内傳》 飛龜玄雲之車 青雲之車,五色雲車,赤雲氣車,紫雲之車,白雲之車。
《含光玉真》 元始上尊 傳自然靈圖、合一十四生》,部洞天八景神仙,度命天仙兵馬、地仙兵馬、真人兵馬、神人兵馬、日月星辰九官五帝五嶽三河四海等兵馬,各九億萬騎,金龍騎、飛龍騎、龍雲龍虎龍騰等騎,各九億萬衆,以授太上道君。
《二十四生》 三萬六千赤童騎 手捉鐵杖,遊行天下,取五逆人。
《洞淵》 妙行真人 無鞅數衆,乘飛雲丹霄綠輿瓊輪。
上聖大道君 與高上玉帝、十方至真并乘五色瓊輪,靈妃散花,金童揚煙,詣元始金阙之下,請受真文。
《赤書》 南極紫元夫人詩 命駕玉錦輪,舞辔仰徘徊。
浮景清霞妙,八龍正參差。
《衆真歌》 飛龜紫輪 《元錄》 老子禦明光華蓋 四極衆真仙人無鞅數衆,造鶴嗚山石室中,設自然座,有金華寶蓋羅覆大衆真人,大衆一時乘空,禦飛龍寶蓋。
《仙公内傳》 元始 從諸天大聖、十方至真、無極神王、天仙、飛仙、地仙、五帝真人,并乘八景玉輿,三素飛雲,瓊輪羽蓋,五色華光。
《靈章》 佩月蓋 授玉芝攘隐華。
太上道君 西遊玉門龍崛山,元始天尊乘三素飛雲神仙羽蓋而來。
《金錄簡文》 玄雲紫蓋
建齋行道 四天帝王皆駕飛龍綠軿,八景玉輿, 從真人玉女,手把華幡,前導鳳歌,後從天鈞,白鶴師子,嘯歌邕邕,燒香散花,觀聽玉音。
《靈寶大誠》 元始回玉駕 黃旌召風雲,掃除五道場。
諸天大聖 妙行真人皆乘碧霞九靈流景飛雲玉輿。
《赤書》 太上大道君 初乘一景之輿,駕八素紫雲,攝希微倉帝俱束行,詣玉台天現玉清紫道虛皇上君,受九晖太晨隐符。
次乘二景之輿,駕七素绛雲,攝中微赤帝俱南行,詣南桃龍羅天現玉清翼日虛皇上道君,受觀靈元晨隐符。
次乘三景之輿,駕六素紅雲,攝紫微白帝西北行,詣碧落空歌天現玉清昌陽始虛皇高元君,受總晨九極隐符。
次乘四景之輿,駕五素青雲,攝玄微黑帝俱北行,現玉清七靜導生高上虛皇君,受杳曜旋根隐符。
次乘五景之輿,駕四素黃雲,攝始微上帝束北行,詣扶刀蓋華浮羅天現玉清大明虛皇洞清君,受玄景晨牙隐符。
次乘六景之輿,駕三乘綠雲,攝靈微中帝束南行,詣初默天現玉清始元虛皇太霄君,受合晖晨命隐符。
次乘七景之輿,駕二素紫雲,攝宣下帝西南行,詣沖容育郁天現玉清七觀無生虛皇金靈君,受高晖晨玄隐符。
次乘八景之輿,駕一素靈雲,攝洞微真帝西北行,現玉清八觀高無虛皇停景君,受高上龍煙符。
次乘洞景玉輿,駕太霞紫煙玄景之晖,攝九微内帝及上皇九玄天諸真仙王,俱仰登彌梵羅台霄絕寥丘飛元雲根之都、玉清上天玉清紫晖太上玉皇明上大道君,受高清太無極上道君隐符。
《大洞真經》 得道大神白玉王母 乘九蓋華輿,雲龍翼從,仙童羅前,玉女列後,散花交其左,翻香觀其右。
《上清隐書龍文》 方諸東海青童大君 清齋於靈榭丹阙黃房三年,乘碧霞三靈流景雲輿。
《靈書》 太上大道君 上皇元年九月一日,西遊玉國龍崛山元始天尊,乘碧霞綠輿而來,諸天踴躍。
《金錄簡文》 諸天大神聖天尊帝王 高仙真人,各持齋奉法,宗太上虛皇,齋日并乘飛龍八景雲輿,大會太上玄都。
玉京九靈太真誦曰:龍裙拂霄上,虎許攝朱兵。
出《玉京山經》 斑龍之輿,光明八道之輿 玄景綠輿,金真玉光。
丹霞绛輿,太微帝君 命太微上真助韋靈整甲齊鋒,乃登八瓊玉筆,如玄景之晖,太霞部靈引曰:使七日晨合明五皇驅除太甲陽精,八素啟輿,玄剛斬兵,羽蓋停空,萬騎相傾,毒龍翼軒,飛煙繞軿。
《金玄》 披誦太霄章 三開自當明,雲降徘徊葷,虛遣飛霞軿。
《大霄琅書》 夜光玉女 服雲林之翠羅,乘靈此以啟真,駕鹿筆於天河。
《五符》 忽遇扶桑王 九者仙都真,驗駕紫此筆,雲顔一何鮮。
《衆真歌》 八光辇徘徊,玉辇青童君 乘玉雕之軿,禦圓珠之氣,登雲波之山,入東華之室。
《大洞玉經》萬華先生乘三素之景、羽明之軿北登高元之嶽寝萬華之堂。
司禁真伯上帝王君 時乘日月之軿,上登重漠之山。
仙者 足懸五嶽,手把明霞。
三元靈 紫素雲骈,□空徘徊霄庭。
流雲丹輿 三素飛軿入我八門,乃知死生法輪。
綠軿 入我玄玄門玄一真人誦。
太丹隐書,徘徊八煙,乘策景 龍騰九天。
羽明者 上清天人之車。
《大洞玉經》 太極元君 乘淩羽之車,宴上清之宮。
金台王母 給西靈王妃太華玉女三百人,鳳車二十四乘,使詣金阙,受書以登玉清上官。
誦讀大洞真經三十九章 萬過,中央黃老君上奏太上,命丹綠蓋之車,九靈使者、太一司命迎子。
六甲神 八節日乘白鸾之車,駕黑翩之鳳,以宴常陽,倒景看遊八方神嶽。
《太上太極綠景真》 道君乘珠玉之辇 騰蛇為輪。
《老子曆藏中》 東海青童 乘獨紙飛輪車,案行香洞山。
《茅君内傳》 飛龜玄雲之車 青雲之車,五色雲車,赤雲氣車,紫雲之車,白雲之車。
《含光玉真》 元始上尊 傳自然靈圖、合一十四生》,部洞天八景神仙,度命天仙兵馬、地仙兵馬、真人兵馬、神人兵馬、日月星辰九官五帝五嶽三河四海等兵馬,各九億萬騎,金龍騎、飛龍騎、龍雲龍虎龍騰等騎,各九億萬衆,以授太上道君。
《二十四生》 三萬六千赤童騎 手捉鐵杖,遊行天下,取五逆人。
《洞淵》 妙行真人 無鞅數衆,乘飛雲丹霄綠輿瓊輪。
上聖大道君 與高上玉帝、十方至真并乘五色瓊輪,靈妃散花,金童揚煙,詣元始金阙之下,請受真文。
《赤書》 南極紫元夫人詩 命駕玉錦輪,舞辔仰徘徊。
浮景清霞妙,八龍正參差。
《衆真歌》 飛龜紫輪 《元錄》 老子禦明光華蓋 四極衆真仙人無鞅數衆,造鶴嗚山石室中,設自然座,有金華寶蓋羅覆大衆真人,大衆一時乘空,禦飛龍寶蓋。
《仙公内傳》 元始 從諸天大聖、十方至真、無極神王、天仙、飛仙、地仙、五帝真人,并乘八景玉輿,三素飛雲,瓊輪羽蓋,五色華光。
《靈章》 佩月蓋 授玉芝攘隐華。
太上道君 西遊玉門龍崛山,元始天尊乘三素飛雲神仙羽蓋而來。
《金錄簡文》 玄雲紫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