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道寶經卷之一
關燈
小
中
大
已度二人,得稱三景法師。
白日飛行 飛華蓋,乘韋龍,登太極,遊九官。
《太微金簡玉字》 隐三光白日陸沉 屍解者,仙品之下道,《太極真人飛仙寶劍上》 名配紫簡 三官不阙,其障謂戶解。
至忠至孝之人 受下仙之教。
至廉至貞之才 既終,二百八十年進一階,補仙官。
德為萬物宗 老君策文。
四德 行道要之門戶,獲道之典。
王侯高貴資金寶受真文 參經佩錄。
古人非心不仙,末世非财不度 黃金萬斤,仙經一部,施於窮山末世,食金豈食經矣。
天科六時燒香,心存日想 見師如經四億萬劫,真道德成。
名書玄格 上仙品中,七祖超生逍遙七寶,名錄簡文。
太素生五藏,七靈入泥丸 骨有五帝之玉晖,面有流金之洪容。
肘伏師門 頓首德字。
墨錄中篇 三寶奇文 四極明科。
太上金口 四座中法。
金鈕一雙,青缯九尺 八節日,奉經於玄嶽,北面,奏名青官而受寶經。
真官靈職,玉童玉女,真官侍衛,精誠密感 心會玄都,甲子日清齋入室,夜半生氣時咒曰:太上九靈,三景元精,仙都大神,四極三清,八願九合,飛行玉清。
道本無形 虛元自然。
一師十師 百師、千師、萬師,備者為大乘之士。
抱蒿苗而扞火 謂次誠遭厄神人誡。
處衆愛眷之中,心在道誡之藏;處憂患之心,在善救之堂;坐蛇虺之地,心念舍遠之徑;居虎豹之薮,心在福德之觀 太虛、大元、太空,是誡根本,拾财遣滞,救物成慈。
要律 老子長存要律。
一旦持戒,終身為道德之人 上補仙官。
受三戒五戒 煉愚成智,泛不死之舟。
九赤班符 一名白羽中林飛天九符,乃九元之氣,飛玄羽章,結成玉文,得佩真符。
役九赤以封丘,命五行以招神。
思水帝以削罪,攝海靈以通源。
罪籍滅於九府,生錄刻於三清。
氣震淇滅,威攝萬靈,運策六甲,制禦天丁。
出《五帝内真經》 元始五老三元玉符 出玉京山紫微上官,此文同三天之元氣,禳陽九百六劫會之災。
佩之白日升天,上朝玄都。
《靈寶赤書》 九成公 身長九尺,目圓口方,聲如雷震,頂有紫光,左右侍女二十四人,公着九色斑文裘。
漢文帝時,公乘飛鳳雲輪遊白水沙洲空山,答裴玄仁日:昨見青華奏子玉名,應清靈真人舍真青官,諒不虛也。
子玉華玄秀,名參青書,吾受元始度厄寶真玉符,佩之得仙,役使太玄玉童五人。
百年有真人聽傳受經。
《七千劫傳》合有二十四人,此符與九天俱生,日月俱存,經百刃而不傷,壽萬歲而方壯。
備口九年,體生奇光。
《太上五帝黃錄》 五符 以月下旬一日,朱書空玄元始丈人自然精充玉寶符、九玄元天玉虛生結精通九玉符、太空九天丈人玄生玉精凝靈寶真符,玄虛九天真玉目然流精寶仙符、空洞混化九天九父導精生天通元符,向天服之。
十日,面有五色精光,九日得役使五帝玉女合五人,九年上升大清五嶽仙官。
金房保命符 誦經十遍為一過,則服一枚,通神緻真,坐見八方,條理百節,壽極天地, 三光同年。
九天太素陽生符 玄都紫微官舊格,一名八龍書。
《靈寶赤書》 開心辟妄 用開日朱書服之。
咒曰:五神開心,三魂攝精。
九疑真人 韓衆受此經於中嶽宋德玄,德玄服靈飛六甲符,一日行三千餘裡。
四變之符 春服東明通真變景陽霞符,夏服南光八煉丹景四朗符,秋服西精浩靈化景符,冬服北玄郁真煉景蕭風符。
右行黃帝之道,以李月服黃上八經生景玉門符。
東明通真符 東方青景陽霞開明通光之精,其氣乃元之始晖,映朗東天,勃九十九萬億重,林柄碧雞之群,上有始青之觀,中有青華之官,觀有九氣元老,官有青真聖君,右侍青腰王女,左直翠羽靈童,常乘太山靈獸,策禦九光神龍,以春三月下導九天之氣,結氣以成号,凝精以成符,得咽其氣,則能立都神軀,有冷其精,則能變化九光,難可具書。
南光八煉符 南方煉四朗之精,其氣乃八天爻卦之始晖,散漫八千八萬八億萬重,似慶雲之郁勃,煥于太玄之庭,玉津滂沱於流火之鄉,太陽有激口之洞,流火有不死之人。
上有南極之台,中有洞陽之官;台有主仙司命,官含太和上真。
右侍太真玉女,左侍赤明靈童,常乘霍山之獸,匡禦九色鳳皇。
夏三月,上導九天之氣,下引绛府之明,二氣交於感變,變化發於微芒。
凝精以成文,結氣以成星,咽其氣,靈尊降房;冷其精,飛行八空。
驅策六甲,役使六丁。
西精皓靈化景扶希符 其文乃西方皓靈金魂日門之精氣,六濱金映之始晖,明明照西戎,浩浩流布,六千六萬六億萬重,其精落落如玉,策光流澤,澳注冶煉之庭,冶煉有還容之池,煉仙之瑛,金門則有青金丹青。
上有龍山神樓,中有素靈之官,樓有十二王仙,官舍西華真人。
右侍素靈玉女,左衛金華之童,常乘車山靈獸策禦白帝之王。
秋三月,上導九天之氣,二氣應而交舍,疑精升以成符,結氣以成神。
咽其氣,立降神顔;冷其精,飛行金門,坐召十方,興雲緻龍也。
北玄煉景符 北方郁真玄玄箫風華晨之精,其氣乃陰陽始開之晖,其晖混沌,乍合乍離,分流散漫,五千五萬五億萬重,其精玄玄而相附,以皂雲之杳煙合花而不曜,殖五行而立玄朔,陰則生煉仙玉膏寒水則有制魔之王。
上有七神花蓋,中有度靈之堂,中堂舍皇上玉晨。
右侍太玄玉女,左侍玉晨之童,常乘怛山神獸,策禦飛龜紫輪。
冬三月,上導九天之氣,凝精以成文,結氣以成仙。
咽其氣,七晨降房;食其精,回化陰陽。
皇靈文之妙也。
黃上八經符 乃中黃上神母玉門生景通明之精,其氣乃天地綱維十二辰之始晖,以朗八方,其煙飄飄而四飛,光明晃晃而混虛,郁勃沖於大玄之都,經絡十二億萬之重,流津溢於四季之鄉。
上有王京之府,中有革蓋之官,府有太上道主,官含木晨之君。
左侍飛仙羽節,青華玉女,右直領仙玉郎,金鈴神童。
常乘九墟靈獸,策禦玄上黃龍。
總五氣以轉辰,制命十二鈞陳,上導九天之源流,下引脾之黃神,二氣交於泥丸之上,煉化混合於三丹之房。
凝精以變神,結氣以煉仙,咽其氣黃老降形,冷其精色發金剛。
變化萬奇,飛行太空。
此靈文妙用之難量。
道德為父,神明為母。
清靜為師,太和為友 馬虎為龍,與天地同;為玄為默,與道窮極。
非善不動,非和不言。
是以為善者自覺,造惡者自刑。
心正無邪疑,心清無累濁 太上皇帝九煉上真。
口舌者,患禍之宮,危亡之府 語言者,大命之所屬,刑禍之所部。
聖人當言,所懼發言而慮妙真。
文辭滿天地問 賢聖出言,與人君言,惠於國;與人父言,慈於子;與人師言,愛於衆;與人兄弟言,悌於行;與人臣言,忠於上;與人寸言,孝於親;與人友言,信於交;與人婦言,貞於夫;與人夫言,和於室;與人弟言,恭於禮;與野人言,勸於農;與道士言,正於道;與異國人言,各守其域;與奴婢言,慎於事。
北方洞陰朔單郁絕五靈玄老君 姓浩,字敷明。
玄皇之胤,太清之冑,始青天中年十二,心玩山水,千日一還,於地鏡山下遇一頃苣勝,探饷窮乏,三年不訖,死於山下。
九天書其陽德,金格記其玉名,度其魂神於朱陵之官,帝遣金翅大烏敷大翼覆其屍,七百年中至水劫改運,漂於無涯。
水落,北珑玄丘,三十年中又經山火大行,受煉而起,五色雲蓋,其上。
元始賞靈寶赤書五氣玄天黑帝真文一篇。
或賣身供法,或身投餓虎,或割肉飼禽,精誠感於太虛,冥德合於三光 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
精進無雙對,契闊林岫 法輪。
善開方便,大慈周洽。
遣貪淫,息瞋患,除邪愚,滅三毒 四施行此四事,為六度之先。
男女各争心意,驷馬過隙,比之遲也,雲問迅電,亦非速 心之難持,甚於虎豹。
猿、猴、鹿、馬,皆易制也。
善能調禦心者,唯上聖之人。
正神正心,正行正身 天神敬之,地神衛之。
治心入道科衍森羅,始終貞信,潛化導也,進止和光,密行教也。
日中一食,随身清齋。
金尚不可穢 何況至道。
三奇寶文 太上九真明科。
清水一器,真珠二分 書通明符着水中,露於中庭一宿,捉水北向,叩齒三通,咒日:天光氛翳,五神混真。
丹靈悉錯,穢氣彌天。
今日清良,止吉開陳。
三分飾映,五芝洗塵。
八氣洞朗,交絡我身。
上白下黃,内外明鮮。
以水洗手面,亦可沐浴。
餘水放之束流之川,諸穢即消,萬真存身,三犯不染,即修三天之道。
《青童君口訣》 凡生有境 清少濁多,當佩破殘符。
九天之氣化為九鳳,各首伺身,飛行三界,引三清之妙氣,蕩九地之嚣塵。
《太上蒼元上錄》雲。
三時沐浴五香 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平日一、正中及夜半也。
青木香 華葉五節,五五相結。
天竺國人曰:五香之草,辟惡氣,檢魂魄,制鬼物,緻靈真。
此香多生滄浪之東,東方神人各為青木香。
人燒青木、熏陸、安息膠於寝室,以開通五濁之臭,地上魔邪之氣直上沖天四十裡。
此香之煙,破濁氣之穢臭,開邪魔之霧。
天人玉女,太一帝君,随香氣中來,憩子之面目。
上學之士 服日月皇華、金精飛根。
黃氣之道,以立春日清朝煮白芷、桃皮、青木,以東向沐浴。
甲子 當沐浴。
《西王母寶神起居注》 月一日、十五日、二十三日 一月三取三川水。
一雲三江,一雲三井。
水州斛,雞舌、青木、零陵熏陸、沉香五種,各一兩,煮之。
書通明符着水,以沐浴。
先東向叩齒二十四通,思項上有七星,華蓋紫霞滿一室,神童散香在左,玉女執巾在右。
畢,咒曰:三光朗照,五神澄清。
天無浮翳,地無飛塵。
沐浴東井,受服反形。
體香骨芳,上造玉庭。
受太真訖,取符沉井中。
此帝沐浴上法,受之元始天王,傳付天一帝君。
帝君修行,得流精紫光覆冠帝身。
南極上元君修得流芳上香聞三請。
太微天帝君修,五方自生神芝,來會帝房。
上聖金阙君面生王澤。
上相青童君修,香充三清。
此道秘在南極紫房内。
沐浴蘭池上,龍負長梗瓶。
金童灑香花,玉女流五星。
冠帶濯玉津,煉度五仙形。
體香萬神降,乘景登高清。
沐浴金門,冠帶神晖 玉虛結符,萬仙總歸。
天官僚屬 遊宴三清登玄峰。
太一帝君以紫房為混合元父玄母,以三胎為神明 八素麗玄,以真思為上首;秘言妙要,以九真為内經。
神法以清思為至深,及童以徹真為得靈,大洞以高上為元始,太丹以雌一為内精,五老以自然為晨骨,太上以無英為玄清,黃老以志性為道本,白元以潔修為入真,真人以氣合而相修,仙要以精感而道成也。
精子誠子神榮子,中子和子道乃化子 精誠者,神之門也。
行之所不能行,守之所不能守,升玄 有有不有,無無不無。
非有非無,周流九極。
行而不止,思而不倦。
身中五藏 應五嶽。
學若日中 未學之時,冥冥,若此,開明之第一也。
為學不可不精 不可不明,然後測三清之妙。
拘千邪於八荒之獄,閉萬妖於九遐之端 其心正,則天地不能違。
恒守九魂,以求飛仙。
太則一安隐於六宅,五靈叉鎮衛於三口。
三官修暢五藏安問 鎮以靈藥,食於雲身。
學人所不能學,居人所不能居,人所不能居 真一自然。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登雲之煙,發於寸火 《太真科》 惡積入死 死苦可悲。
善積長生 生樂可慶。
立功三千,白日登天 立三百善功,得地仙。
學升仙之道,當六千二百善功。
修善有餘 天降雲車,弘道無亡,自緻不死。
大慈之道 度人為先,非功不賞,非德不遷,非信不度,非行不仙,建功立德者,一為天地,一為三光,一為帝王,一為兆人,一為祖世,一為衆生,一為己身。
吐納元和,挹漱流霞 五華之英,仙公請問。
仙骨
白日飛行 飛華蓋,乘韋龍,登太極,遊九官。
《太微金簡玉字》 隐三光白日陸沉 屍解者,仙品之下道,《太極真人飛仙寶劍上》 名配紫簡 三官不阙,其障謂戶解。
至忠至孝之人 受下仙之教。
至廉至貞之才 既終,二百八十年進一階,補仙官。
德為萬物宗 老君策文。
四德 行道要之門戶,獲道之典。
王侯高貴資金寶受真文 參經佩錄。
古人非心不仙,末世非财不度 黃金萬斤,仙經一部,施於窮山末世,食金豈食經矣。
天科六時燒香,心存日想 見師如經四億萬劫,真道德成。
名書玄格 上仙品中,七祖超生逍遙七寶,名錄簡文。
太素生五藏,七靈入泥丸 骨有五帝之玉晖,面有流金之洪容。
肘伏師門 頓首德字。
墨錄中篇 三寶奇文 四極明科。
太上金口 四座中法。
金鈕一雙,青缯九尺 八節日,奉經於玄嶽,北面,奏名青官而受寶經。
真官靈職,玉童玉女,真官侍衛,精誠密感 心會玄都,甲子日清齋入室,夜半生氣時咒曰:太上九靈,三景元精,仙都大神,四極三清,八願九合,飛行玉清。
道本無形 虛元自然。
一師十師 百師、千師、萬師,備者為大乘之士。
抱蒿苗而扞火 謂次誠遭厄神人誡。
處衆愛眷之中,心在道誡之藏;處憂患之心,在善救之堂;坐蛇虺之地,心念舍遠之徑;居虎豹之薮,心在福德之觀 太虛、大元、太空,是誡根本,拾财遣滞,救物成慈。
要律 老子長存要律。
一旦持戒,終身為道德之人 上補仙官。
受三戒五戒 煉愚成智,泛不死之舟。
九赤班符 一名白羽中林飛天九符,乃九元之氣,飛玄羽章,結成玉文,得佩真符。
役九赤以封丘,命五行以招神。
思水帝以削罪,攝海靈以通源。
罪籍滅於九府,生錄刻於三清。
氣震淇滅,威攝萬靈,運策六甲,制禦天丁。
出《五帝内真經》 元始五老三元玉符 出玉京山紫微上官,此文同三天之元氣,禳陽九百六劫會之災。
佩之白日升天,上朝玄都。
《靈寶赤書》 九成公 身長九尺,目圓口方,聲如雷震,頂有紫光,左右侍女二十四人,公着九色斑文裘。
漢文帝時,公乘飛鳳雲輪遊白水沙洲空山,答裴玄仁日:昨見青華奏子玉名,應清靈真人舍真青官,諒不虛也。
子玉華玄秀,名參青書,吾受元始度厄寶真玉符,佩之得仙,役使太玄玉童五人。
百年有真人聽傳受經。
《七千劫傳》合有二十四人,此符與九天俱生,日月俱存,經百刃而不傷,壽萬歲而方壯。
備口九年,體生奇光。
《太上五帝黃錄》 五符 以月下旬一日,朱書空玄元始丈人自然精充玉寶符、九玄元天玉虛生結精通九玉符、太空九天丈人玄生玉精凝靈寶真符,玄虛九天真玉目然流精寶仙符、空洞混化九天九父導精生天通元符,向天服之。
十日,面有五色精光,九日得役使五帝玉女合五人,九年上升大清五嶽仙官。
金房保命符 誦經十遍為一過,則服一枚,通神緻真,坐見八方,條理百節,壽極天地, 三光同年。
九天太素陽生符 玄都紫微官舊格,一名八龍書。
《靈寶赤書》 開心辟妄 用開日朱書服之。
咒曰:五神開心,三魂攝精。
九疑真人 韓衆受此經於中嶽宋德玄,德玄服靈飛六甲符,一日行三千餘裡。
四變之符 春服東明通真變景陽霞符,夏服南光八煉丹景四朗符,秋服西精浩靈化景符,冬服北玄郁真煉景蕭風符。
右行黃帝之道,以李月服黃上八經生景玉門符。
東明通真符 東方青景陽霞開明通光之精,其氣乃元之始晖,映朗東天,勃九十九萬億重,林柄碧雞之群,上有始青之觀,中有青華之官,觀有九氣元老,官有青真聖君,右侍青腰王女,左直翠羽靈童,常乘太山靈獸,策禦九光神龍,以春三月下導九天之氣,結氣以成号,凝精以成符,得咽其氣,則能立都神軀,有冷其精,則能變化九光,難可具書。
南光八煉符 南方煉四朗之精,其氣乃八天爻卦之始晖,散漫八千八萬八億萬重,似慶雲之郁勃,煥于太玄之庭,玉津滂沱於流火之鄉,太陽有激口之洞,流火有不死之人。
上有南極之台,中有洞陽之官;台有主仙司命,官含太和上真。
右侍太真玉女,左侍赤明靈童,常乘霍山之獸,匡禦九色鳳皇。
夏三月,上導九天之氣,下引绛府之明,二氣交於感變,變化發於微芒。
凝精以成文,結氣以成星,咽其氣,靈尊降房;冷其精,飛行八空。
驅策六甲,役使六丁。
西精皓靈化景扶希符 其文乃西方皓靈金魂日門之精氣,六濱金映之始晖,明明照西戎,浩浩流布,六千六萬六億萬重,其精落落如玉,策光流澤,澳注冶煉之庭,冶煉有還容之池,煉仙之瑛,金門則有青金丹青。
上有龍山神樓,中有素靈之官,樓有十二王仙,官舍西華真人。
右侍素靈玉女,左衛金華之童,常乘車山靈獸策禦白帝之王。
秋三月,上導九天之氣,二氣應而交舍,疑精升以成符,結氣以成神。
咽其氣,立降神顔;冷其精,飛行金門,坐召十方,興雲緻龍也。
北玄煉景符 北方郁真玄玄箫風華晨之精,其氣乃陰陽始開之晖,其晖混沌,乍合乍離,分流散漫,五千五萬五億萬重,其精玄玄而相附,以皂雲之杳煙合花而不曜,殖五行而立玄朔,陰則生煉仙玉膏寒水則有制魔之王。
上有七神花蓋,中有度靈之堂,中堂舍皇上玉晨。
右侍太玄玉女,左侍玉晨之童,常乘怛山神獸,策禦飛龜紫輪。
冬三月,上導九天之氣,凝精以成文,結氣以成仙。
咽其氣,七晨降房;食其精,回化陰陽。
皇靈文之妙也。
黃上八經符 乃中黃上神母玉門生景通明之精,其氣乃天地綱維十二辰之始晖,以朗八方,其煙飄飄而四飛,光明晃晃而混虛,郁勃沖於大玄之都,經絡十二億萬之重,流津溢於四季之鄉。
上有王京之府,中有革蓋之官,府有太上道主,官含木晨之君。
左侍飛仙羽節,青華玉女,右直領仙玉郎,金鈴神童。
常乘九墟靈獸,策禦玄上黃龍。
總五氣以轉辰,制命十二鈞陳,上導九天之源流,下引脾之黃神,二氣交於泥丸之上,煉化混合於三丹之房。
凝精以變神,結氣以煉仙,咽其氣黃老降形,冷其精色發金剛。
變化萬奇,飛行太空。
此靈文妙用之難量。
道德為父,神明為母。
清靜為師,太和為友 馬虎為龍,與天地同;為玄為默,與道窮極。
非善不動,非和不言。
是以為善者自覺,造惡者自刑。
心正無邪疑,心清無累濁 太上皇帝九煉上真。
口舌者,患禍之宮,危亡之府 語言者,大命之所屬,刑禍之所部。
聖人當言,所懼發言而慮妙真。
文辭滿天地問 賢聖出言,與人君言,惠於國;與人父言,慈於子;與人師言,愛於衆;與人兄弟言,悌於行;與人臣言,忠於上;與人寸言,孝於親;與人友言,信於交;與人婦言,貞於夫;與人夫言,和於室;與人弟言,恭於禮;與野人言,勸於農;與道士言,正於道;與異國人言,各守其域;與奴婢言,慎於事。
北方洞陰朔單郁絕五靈玄老君 姓浩,字敷明。
玄皇之胤,太清之冑,始青天中年十二,心玩山水,千日一還,於地鏡山下遇一頃苣勝,探饷窮乏,三年不訖,死於山下。
九天書其陽德,金格記其玉名,度其魂神於朱陵之官,帝遣金翅大烏敷大翼覆其屍,七百年中至水劫改運,漂於無涯。
水落,北珑玄丘,三十年中又經山火大行,受煉而起,五色雲蓋,其上。
元始賞靈寶赤書五氣玄天黑帝真文一篇。
或賣身供法,或身投餓虎,或割肉飼禽,精誠感於太虛,冥德合於三光 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
精進無雙對,契闊林岫 法輪。
善開方便,大慈周洽。
遣貪淫,息瞋患,除邪愚,滅三毒 四施行此四事,為六度之先。
男女各争心意,驷馬過隙,比之遲也,雲問迅電,亦非速 心之難持,甚於虎豹。
猿、猴、鹿、馬,皆易制也。
善能調禦心者,唯上聖之人。
正神正心,正行正身 天神敬之,地神衛之。
治心入道科衍森羅,始終貞信,潛化導也,進止和光,密行教也。
日中一食,随身清齋。
金尚不可穢 何況至道。
三奇寶文 太上九真明科。
清水一器,真珠二分 書通明符着水中,露於中庭一宿,捉水北向,叩齒三通,咒日:天光氛翳,五神混真。
丹靈悉錯,穢氣彌天。
今日清良,止吉開陳。
三分飾映,五芝洗塵。
八氣洞朗,交絡我身。
上白下黃,内外明鮮。
以水洗手面,亦可沐浴。
餘水放之束流之川,諸穢即消,萬真存身,三犯不染,即修三天之道。
《青童君口訣》 凡生有境 清少濁多,當佩破殘符。
九天之氣化為九鳳,各首伺身,飛行三界,引三清之妙氣,蕩九地之嚣塵。
《太上蒼元上錄》雲。
三時沐浴五香 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平日一、正中及夜半也。
青木香 華葉五節,五五相結。
天竺國人曰:五香之草,辟惡氣,檢魂魄,制鬼物,緻靈真。
此香多生滄浪之東,東方神人各為青木香。
人燒青木、熏陸、安息膠於寝室,以開通五濁之臭,地上魔邪之氣直上沖天四十裡。
此香之煙,破濁氣之穢臭,開邪魔之霧。
天人玉女,太一帝君,随香氣中來,憩子之面目。
上學之士 服日月皇華、金精飛根。
黃氣之道,以立春日清朝煮白芷、桃皮、青木,以東向沐浴。
甲子 當沐浴。
《西王母寶神起居注》 月一日、十五日、二十三日 一月三取三川水。
一雲三江,一雲三井。
水州斛,雞舌、青木、零陵熏陸、沉香五種,各一兩,煮之。
書通明符着水,以沐浴。
先東向叩齒二十四通,思項上有七星,華蓋紫霞滿一室,神童散香在左,玉女執巾在右。
畢,咒曰:三光朗照,五神澄清。
天無浮翳,地無飛塵。
沐浴東井,受服反形。
體香骨芳,上造玉庭。
受太真訖,取符沉井中。
此帝沐浴上法,受之元始天王,傳付天一帝君。
帝君修行,得流精紫光覆冠帝身。
南極上元君修得流芳上香聞三請。
太微天帝君修,五方自生神芝,來會帝房。
上聖金阙君面生王澤。
上相青童君修,香充三清。
此道秘在南極紫房内。
沐浴蘭池上,龍負長梗瓶。
金童灑香花,玉女流五星。
冠帶濯玉津,煉度五仙形。
體香萬神降,乘景登高清。
沐浴金門,冠帶神晖 玉虛結符,萬仙總歸。
天官僚屬 遊宴三清登玄峰。
太一帝君以紫房為混合元父玄母,以三胎為神明 八素麗玄,以真思為上首;秘言妙要,以九真為内經。
神法以清思為至深,及童以徹真為得靈,大洞以高上為元始,太丹以雌一為内精,五老以自然為晨骨,太上以無英為玄清,黃老以志性為道本,白元以潔修為入真,真人以氣合而相修,仙要以精感而道成也。
精子誠子神榮子,中子和子道乃化子 精誠者,神之門也。
行之所不能行,守之所不能守,升玄 有有不有,無無不無。
非有非無,周流九極。
行而不止,思而不倦。
身中五藏 應五嶽。
學若日中 未學之時,冥冥,若此,開明之第一也。
為學不可不精 不可不明,然後測三清之妙。
拘千邪於八荒之獄,閉萬妖於九遐之端 其心正,則天地不能違。
恒守九魂,以求飛仙。
太則一安隐於六宅,五靈叉鎮衛於三口。
三官修暢五藏安問 鎮以靈藥,食於雲身。
學人所不能學,居人所不能居,人所不能居 真一自然。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登雲之煙,發於寸火 《太真科》 惡積入死 死苦可悲。
善積長生 生樂可慶。
立功三千,白日登天 立三百善功,得地仙。
學升仙之道,當六千二百善功。
修善有餘 天降雲車,弘道無亡,自緻不死。
大慈之道 度人為先,非功不賞,非德不遷,非信不度,非行不仙,建功立德者,一為天地,一為三光,一為帝王,一為兆人,一為祖世,一為衆生,一為己身。
吐納元和,挹漱流霞 五華之英,仙公請問。
仙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