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虛子親傳直指

關燈
經名:碧虛子親傳直指。

    出於南宋時期。

    一卷。

    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方法類。

     碧虛子親傳直指 仆自幼學道,弱冠棄家,遍曆江湖,求參道德。

    誦祖師張紫陽以來,諸先生丹經、詞曲、傳記,熟研精思,尋文求義。

    又遍參道契高士,窮曆大道之要,後遊諸名山大川,洞府福地,禱求石壁碑記,晚遇海瓊先生授以大道之要,又遇安然居士於朱陵洞天,作諸章以相贻,始得海瓊之妙旨也。

    乃知少年之學,所求、所聞、所見,俱為屋下架屋,枝上接枝,殊不知屋便是屋,枝便是枝。

    此事隻在眼前,何必遠求?今授于子,子可因文解意,猛省用功,不必狐疑,道在其中矣! 夫至道不可以名言,至神不可以想得,可名非道,可想非神。

    夫神禀乎道,合乎性,根於陽,虛靈而無迹,變現而無方;超乎天地之外,天地不可得而囿;出乎古今之數,古今不可得而窮,可謂真而至真,玄之又玄。

    凡男子四大一身,皆屬陰,惟先天一氣是陽。

    此氣非呼吸吹噓之氣,亦無形影可見。

    古雲見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見。

    此氣未受形之先,在胎中先受此氣,後生兩腎兩目,由此生心肝脾肺,九竅四肢,次第而成,人象具足。

    此氣正在空虛之問,名玄牝之門,先師《玄牝歌》自可詳見。

    今世人宰猜羊,見兩腎之間,腰膂去處,有一空膜,之中有氣呼吸彭亨,直至肉玲方息者是也。

    此氣生則氣血全盛,魂魄相為,内含五彩,暖氣如湯。

    如人死,氣血一散,而此竅餒矣!此氣便是金丹大藥。

    故師雲:以心肝脾肺腎腸膽,精津涕唾氣血液為非道可,以精神魂魄意似是而實非者也。

    人之一身,左足太陽,右足太陰,兩足底為湧泉,發水火二氣,自兩足入尾閑,上合於兩腎,左為腎堂,右為精府,一水一火,一龜一蛇,互相蠹鑰。

    兩腎之間,空虛一竅,名日玄牝。

    二腎之氣,貫通玄牝,氣之由此發黃赤二道,上夾脊雙關,貫二十四椎,中通心腹,入膏肓,會乎風府,上朝泥丸。

    由泥丸而下明堂,散灌五宮,下重樓,複流入于本宮。

    日夜循環,周流不息,皆是自然而然,即不是動手腳做來底。

    然而今人皆流入旁門者,不知虛無自然,默默運用之理,卻妄行屈伸呵噓,摩擦引導,存思注想,遂生妄想妄作,反緻成疾。

    如白蓮道人,個個黃瘦,運氣道人,人人蠱疾。

    此皆驗也。

    夫氣在人身,人人一般而無多少,有涵養底做得成,無涵養底做不成,其流行往來,出入自有定數,有如潮候,弦朔必應;天上鬥杓,子午自移。

    又如女子月經,人病瘧疾,應時而至,确然無差。

    此氣遇陽時為陽火,遇陰時為陰水,火即木液,水即金精。

    左腎為坎,坎中有戊;右腎為離,離中有己,戊己二土,合成日圭。

    又名水中金,金者曰刀,故号刀圭也。

    火即木,水即金,為金木無間,水火同鄉,其金木水火,即是一土,而一土總其五行。

    師雲:五髒無氣,六腑無精,正謂此耳。

    此氣時時運轉,自然不假人為。

    凡言輾輯三車,黃河曹溪者,取象如此,非以人力能為。

    常以子時而至,為陽火;午時而至,為陰符;以卯時而至,為木液;以酉時而至,為金精。

    卯中有甲,酉中有庚,故須采取用甲庚;子中有戊,午中有己,故取真土用子午,其實一物。

    取采則用甲庚,行火則不拘子午,非自然洞曉乾坤升降,陰陽盛衰,藥材老嫩,水火潛飛之理者,不足以語此。

    然而師傳言之甚詳,而後人自惑;言之甚簡,而後人自疑,何也?皆緣泥於虛無,則不知下手用功,是胎息不成而歸於頑空,忽於自然則泥於妄想強作,是以心神枉費而反以緻疾。

    夫虛無者,言其不可見聞,自然者,言其可以迎取。

    今以采取火候等法,逐節緊切相傳,但謹守奉行自驗。

    訣曰:凡人未入定已前,且理會安排,采取藥材,每日每夜,且習打坐,一定自然,骨節開,關脈通,自膀胱至夾脊,便如車輪動。

    先天一氣,自然由三關朝泥丸,下重樓,入绛宮。

    然其來有時,采亦有時,須得卯酉一旺時,默默端坐,不須用力摩動,須臾覺頂熱,喉中有甘露,時時滴下,便以目内視,以意内送,直納之绛宮而止。

    凡一日内,以甲應上弦。

    自子至卯為上弦,得汞半斤;自午至酉為下弦,得鉛半斤。

    采甲汞庚鉛各半斤,自然定數,所謂鉛見癸生須急采者,甲庚二時,木汞金鉛方生,須是此時時采取也,如此謂之采取。

    然於采取之時,不記年月,久久積之,方成爐鼎。

    夫一身爐也,今人以脾為黃庭,頂中泥丸為鼎也。

    爐鼎既成,然後種藥。

    夫藥物一生,且采且煉,采而種之為藥,煉而成之為火,采之則一日有一铢之得,煉之則一日有一斤之數。

    采藥、之時,須揀甲庚旺氣,行火之法,則忌沐浴,有此不同,采之法亦如安鼎,不過因自然而來,而迎之以意,送之以目,故丹經雲黃婆青衣。

    黃婆者,意也,青衣者,目也,以意逢迎,謂之黃婆媒合;以目内送,謂之青衣女傳。

    言人身之氣,意行則行,意止則止,不複不流,謂之種藥,即入鼎中,然後有火候。

    古人雲:聖人傳藥不傳火。

    非不傳也,以火與藥同歸而殊途,同情而異功,故子為一陽,至巳為六陽,言自子至巳,火歸六數,而六成乾。

    當自子至巳,以意送之,謂之進火,又謂之曰添。

    午為陰至亥為六陰,自午至亥,水歸六數,而六成坤。

    當自午至亥,不必迎之,謂之退火,又謂之曰抽。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