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十七 小兒雜病諸候三(凡四十五論)

關燈
,由乳哺冷熱不調故也。

    兒乳哺不調,則停積胸膈,因更飲乳哺,前後相觸,氣不得宣流,故吐出。

    診其脈浮者,無苦也。

     七十七、百病候 小兒百病者,由将養乖節,或犯寒溫,乳哺失時,乍傷饑飽,緻令血氣不理,腸胃不調,或欲發驚痫,或欲成伏熱。

    小兒氣血脆弱,病易動變,證候百端,故謂之百病也。

    若見其微證,即便治之,使不成衆病;治之若晚,其病則成。

     凡諸病,至于困者,汗出如珠,着身不流者,死也。

    病如胸陷者,其口唇幹,目上反,口中氣出冷,足與頭相柱卧,不舉手足,四肢垂,其卧正直如縛得,其掌中冷,至十日必死 七十八、頭身喜汗出候 小兒有血氣未實者,膚腠則疏。

    若濃衣溫卧,腑髒生熱,蒸發腠理,津液洩越,故令頭 七十九、盜汗候 盜汗者,眠睡而汗自出也。

    小兒陰陽之氣嫩弱,腠理易開,若将養過溫,因睡卧陰陽氣交,津液發洩,而汗自出也。

     八十、痰候 痰者,水飲停積胸膈之間,結聚痰也。

    小兒飲乳,因冷熱不調,停積胸膈之間,結聚成痰。

    痰多,則令兒飲乳不下,吐涎沫,變結而微壯熱也;痰實,壯熱不止,則發驚痫。

     八十一、胸膈有寒候 三焦不調,則寒氣獨留,膈上不通,則令兒乳哺不得消下,噫氣酸臭,胸膈痞滿,甚則氣息喘急。

     八十二、瘕癖結候 五髒不和,三焦不調,有寒冷之氣客之,則令乳哺不消化,結聚成瘕癖結也。

    其狀:按之不動,有形者,症也;推之浮移者,瘕也;其弦急牢強,或在左,或在右,癖也。

    皆由冷氣、痰水、食飲結聚所成,故雲瘕癖結也。

     八十三、痞結候 否者,塞也。

    小兒胸膈熱實,腹内有留飲,緻令榮衛痞塞,腑髒之氣不宣通。

    其病,腹納氣結脹滿,或時壯熱是也。

     八十四、宿食不消候 小兒宿食不消者,脾胃冷故也。

    小兒乳哺飲食,取冷過度,冷氣積于脾胃,脾胃則冷。

     胃為水谷之海,脾氣磨而消之,胃氣和調,則乳哺消化。

    若傷于冷,則宿食不消。

    診其三部脈沉者,乳不消也。

     八十五、傷飽候 小兒食不可過飽,飽則傷脾,脾傷不能磨消于食,令小兒四肢沉重,身體苦熱,面黃腹大是也。

     八十六、食不知飽候 小兒有嗜食,食已仍不知飽足,又不生肌肉。

    其亦腹大,其大便數而多洩,亦呼為豁洩,此腸胃不守故也。

     八十七、哺露候 小兒乳哺不調,傷于脾胃,脾胃衰弱,不能飲食,血氣減損,不榮肌肉,而柴辟羸露,其腑髒之不宣,則吸吸苦熱,謂之哺露也。

     八十八、大腹疔奚候 小兒疔奚病者,由哺食過度,而脾胃尚弱,不能磨消故也。

    哺食不消,則水谷之精減損,無以榮其氣血,緻肌肉消瘠。

    其病腹大頸小,黃瘦是也。

    若久不瘥,則變成谷症。

     傷飽,一名哺露,一名疔奚,三種大體相似,輕重立名也。

     八十九、洞洩下痢候 春傷于風,夏為洞洩。

    小兒有春時解脫衣服,為風冷所傷,藏在肌肉,至夏因飲食居處不調,又被風冷入于腸胃,先後重沓,為風邪所乘,則下痢也。

    其冷氣盛,痢甚為洞洩,洞洩不止,為注下也。

    凡注下不止者,多變驚痫。

    所以然者,本挾風邪,因痢髒虛,風邪乘之故也。

    亦變眼痛生障,下焦偏冷,熱結上焦,熏于肝故也。

     九十、痢後虛羸候 腸胃虛弱,受風冷則下痢。

    利斷之後,脾胃尚虛,谷氣猶少,不能榮血氣,故虛羸也。

     九十一、赤白滞下候 小兒體本挾熱,忽為寒所折,氣血不調,大腸虛弱者,則冷熱俱乘之。

    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