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十六 小兒雜病諸候二(凡三十四論)

關燈
三十、時氣病候 時氣病者,是四時之間,忽有非節之氣,如春時應暖而反寒,夏時應熱而反冷,秋時應涼而反熱,冬時應寒而反溫。

    其氣傷人,為病亦頭痛、壯熱,大體與傷寒相似,無問長幼,其病形證略同。

    言此時通行此氣,故名時氣。

    世亦呼為天行。

     三十一、天行病發黃候 四時之間,忽有非節之氣傷人,謂之天行。

    大體似傷寒,亦頭痛壯熱。

    其熱入于脾胃,停滞則發黃也。

    脾與胃合,俱象土,其色黃,而候于肌肉。

    熱氣蘊積,其色蒸發于外,故發 三十二、時氣腹滿候 時氣之病,是四時之間,忽有非節之氣傷人,其病狀似傷寒,亦頭痛壯熱也。

    而腹滿者,是熱入腹,與髒氣相搏,氣痞澀在内,故令腹滿。

    若毒而滿者,毒氣乘心,煩懊者死。

     三十三、時氣病結熱候 時氣之病,是四時之間,忽有非節之氣傷人,其病狀似傷寒,亦頭痛壯熱。

    熱入腹内,與腑髒之氣相結,謂之結熱。

    熱則大小腸痞澀,大小便難而苦煩熱是也。

     三十四、敗時氣病候 時氣之病,是四時之間,忽有非節之氣傷人,其病狀似傷寒,亦頭痛壯熱。

    若施治早晚失時,投藥不與病相會,緻令病連滞不已,乍瘥乍劇,或寒或熱,敗壞之證,無常是也。

     三十五、時氣病兼瘧候 時氣之病,是四時之間,忽有非節之氣傷人,其病狀似傷寒,亦頭痛壯熱。

    而又兼瘧者,是日數未滿,本常壯熱,而邪不退,或乘于陰,或乘于陽。

    其乘于陽,陽争則熱;其乘于陰,陰争則寒。

    陰陽之氣為邪所并,互相乘加,故發寒熱成瘧也。

     三十六、時氣病得吐下後猶熱候 時氣之病,是四時之間,忽有非節之氣傷人,其病似傷寒,亦頭痛壯熱。

    而得吐下之後,壯熱猶不歇者,是腸胃宿虛,而又吐利,則為重虛,其熱乘虛而入裡,則表裡俱熱,停滞不歇,故雖吐下而猶熱也。

     三十七、時氣病後不嗜食面青候 時氣之病,是四時之間,忽有非節之氣傷人,客于肌膚,與血氣相搏,故頭痛壯熱。

    熱歇之後,不嗜食而面青者,是胃内餘熱未盡,氣滿,故不嗜食也。

    諸陽之氣,俱上榮于面,陽虛未複,本帶風邪,風邪挾冷,冷搏于血氣,故令面青也。

     三十八、時氣病發複候 時氣之病發複者,是四時之間,忽有非節之氣傷人,客于肌膚,搏于血氣,蘊積則變壯熱頭痛。

    熱退之後,氣血未和,腑髒熱勢未盡,或起早勞動,或飲食不節,故其病重發,謂之複也。

    然發複多重于初病者,血氣已虛,重傷故也。

     三十九、溫病候 溫病者,是冬時嚴寒,人有觸冒之,寒氣入肌肉,當時不即發,至春得暖氣而發,則頭痛壯熱,謂之溫病。

    又冬時應寒而反暖,其氣傷人即發,亦使人頭痛壯熱,謂之冬溫病。

    凡邪之傷人,皆由觸冒,所以感之。

    小兒雖不能觸冒,其乳母抱持解脫,不避風邪冷熱之氣,所以感病也。

     四十、溫病下利候 溫病者,是冬時嚴寒,人有觸冒之,寒氣入肌肉,當時不即發,至春成病,得暖氣而發,則頭痛壯熱,謂之溫病。

    又冬時應寒而反溫,其氣傷人,即發成病,使人頭痛壯熱,謂之冬溫病也。

    其下利者,是腸胃宿虛,而感于溫熱之病,熱氣入于腸胃,與水谷相搏,腸虛則洩,故下利也。

     四十一、溫病鼻衄候 溫病者,是冬時嚴寒,人有觸冒之,寒氣入肌肉,當時不即發,至春得暖氣而發,則頭痛壯熱,謂之溫病。

    又冬時應寒而反溫,其氣傷人,即發成病,謂之冬溫病,并皆頭痛壯熱。

    其鼻衄者,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