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十五 小兒雜病諸候一(凡二十九論)
關燈
小
中
大
,冷氣在内,不得外洩,蘊積生熱,故頭痛、壯熱、體疼。
所以須解其肌膚,令腠理開,津液為汗,發洩其氣,則熱歇。
凡傷寒,無問長幼男女,于春夏宜發汗。
又脈浮大宜發汗,所以然者,病在表故也。
十五、傷寒挾實壯熱候 傷寒,是寒氣客于皮膚,搏于血氣,腠理閉密,氣不宣洩,蘊積生熱,故頭痛、體疼而壯熱。
其人本髒氣實者,則寒氣與實氣相搏,而壯熱者,謂之挾實。
實者有二種,有冷有熱,其熱實,糞黃而臭;其冷實,食不消,糞白而酸氣,比候知之。
其内雖有冷熱之殊,外皮膚皆壯熱也。
十六、傷寒兼驚候 傷寒,是寒氣客于皮膚,搏于血氣,使腠理閉密,氣不宣洩,蘊積生熱,故頭痛、體疼而壯熱也。
其兼驚者,是熱乘心,心主血脈,小兒血氣軟弱,心神易動,為熱所乘,故發驚。
驚不止,則變驚痫也。
十七、傷寒大小便不通候 傷寒,是寒氣客于皮膚,搏于血氣,使腠理閉密,不宣洩,蘊積生熱,故頭痛、體疼而壯熱。
其大小便不通,是寒搏于氣而生熱,熱流入大小腸,故澀結不通。
凡大小便不通,則内熱不歇,或幹嘔,或言語。
而氣還逆上,則心腹脹滿也。
十八、傷寒腹滿候 傷寒,是寒氣客于皮膚,搏于血氣,使腠理閉密,氣不宣洩,蘊積生熱,故頭痛、體疼而壯熱。
其腹滿者,是熱入腹,傳于髒,髒氣結聚,故令腹滿。
若挾毒者,則腹滿、心煩、 十九、傷寒咽喉痛候 傷寒,是寒氣客于皮膚,搏于血氣,使腠理閉密,氣不宣洩,蘊積生熱,故頭痛、體疼、壯熱。
其咽喉痛者,是心胸熱盛,氣上沖于咽喉,故令痛。
若挾毒,則喉痛結腫,水漿不入,毒還入心,煩悶者死。
二十、傷寒嗽候 傷寒,是寒氣客于皮膚,搏于血氣,使腠理閉密,氣不宣洩,蘊積生熱,故頭痛、體疼而壯熱。
其嗽者,邪在肺。
肺候身之皮毛而主氣,傷寒邪氣先客皮膚,随氣入肺,故令嗽。
重者,有膿血也。
二十一、傷寒後嗽候 傷寒,是寒氣客于皮膚,搏于血氣,使腠理閉密,氣不宣洩,蘊積生熱,故頭痛、壯熱、體疼也。
瘥後而猶嗽者,是邪氣猶停在肺未盡也。
寒之傷人,先客皮毛。
皮毛肺之候,肺主氣,寒搏肺氣,入五髒六腑,故表裡俱熱。
熱退之後,肺尚未和,邪猶未盡,邪随氣入肺,與肺氣相搏,故傷寒後猶病嗽也。
二十二、傷寒汗出候 傷寒者,是寒氣客于皮膚,搏于血氣,使腠理閉密,氣不宣洩,蘊積生熱,故頭痛、體疼、壯熱也。
而汗出者,陽虛受邪,邪搏于氣,故發熱;陰氣又虛,邪又乘于陰,陰陽俱虛,不能制其津液,所以傷寒而汗出也。
二十三、傷寒餘熱往來候 傷寒,是寒氣客于皮膚,搏于血氣,腠理閉密,氣不宣洩,蘊積生熱,使頭痛、體疼而壯熱也。
其餘熱往來者,是邪氣與正氣交争。
正氣勝,則邪氣卻散,故寒熱俱歇;若邪氣未盡者,時幹于正氣,正氣為邪氣所幹,則壅痞還熱,故餘熱往來不已也。
二十四、傷寒已得下後熱不除候 傷寒,是寒氣客于皮膚,搏于血氣,使腠理閉密,不得宣洩,蘊積生熱,故頭痛、體疼而壯熱也。
若四五日後,熱歸入裡,則宜下之。
得利後,熱猶不除者,餘熱未盡故。
其狀:肉常溫溫而熱也。
二十五、傷寒嘔候 傷寒,是寒氣客于皮膚,搏于血氣,腠理閉密,氣不宣洩,蘊積生熱,故頭痛、體疼而壯熱。
其嘔者,是胃氣虛,熱乘虛入胃,胃得熱則氣逆,故嘔也。
二十六、傷寒熱渴候 傷寒,是寒氣客于皮膚,搏于血氣,腠理閉密,氣不宣洩,蘊積生熱,故頭痛、體疼而壯熱。
其渴者,是熱入髒,髒得熱則津液竭燥,故令渴也。
二十七、傷寒口内生瘡候 傷寒,是寒氣客于皮膚,搏于血氣,腠理閉密,氣不宣洩,蘊積生熱,故頭痛、體疼而壯熱。
其口生瘡,熱毒氣在髒,上沖胸膈,氣發于口,故生瘡也。
二十八、傷寒鼻衄候 傷寒,是寒氣客于皮膚,搏于血氣,腠理閉密,氣不得宣洩,蘊積毒氣,故頭痛、體疼而壯熱。
其鼻衄,是熱搏于氣,而乘于血也。
肺候身之皮毛,其氣開竅于鼻。
蘊寒先客皮膚,搏于氣而成熱,熱乘于血,血得熱而妄行,發從鼻出者,名鼻衄也。
凡候熱病而應衄者,其人壯熱,頻發汗,汗不出,或未及發汗,而鼻燥喘息,鼻氣鳴即衄。
凡衄,小兒止一升數合,則熱因之得歇;若一升二升者,死。
二十九、傷寒後下利候 傷寒,是寒氣客于皮膚,搏于血氣,使腠理閉密,氣不宣洩,蘊積毒氣,頭痛、體疼而壯熱也。
其熱歇後而利者,是熱從表入裡故也。
表熱雖得解,而裡熱猶停腸胃,與水谷相并,腸胃虛則洩利。
其狀,利色黃。
若壯熱不止,則變為血利。
若重遇冷,則冷熱相加,則變赤白瀉利也。
所以須解其肌膚,令腠理開,津液為汗,發洩其氣,則熱歇。
凡傷寒,無問長幼男女,于春夏宜發汗。
又脈浮大宜發汗,所以然者,病在表故也。
十五、傷寒挾實壯熱候 傷寒,是寒氣客于皮膚,搏于血氣,腠理閉密,氣不宣洩,蘊積生熱,故頭痛、體疼而壯熱。
其人本髒氣實者,則寒氣與實氣相搏,而壯熱者,謂之挾實。
實者有二種,有冷有熱,其熱實,糞黃而臭;其冷實,食不消,糞白而酸氣,比候知之。
其内雖有冷熱之殊,外皮膚皆壯熱也。
十六、傷寒兼驚候 傷寒,是寒氣客于皮膚,搏于血氣,使腠理閉密,氣不宣洩,蘊積生熱,故頭痛、體疼而壯熱也。
其兼驚者,是熱乘心,心主血脈,小兒血氣軟弱,心神易動,為熱所乘,故發驚。
驚不止,則變驚痫也。
十七、傷寒大小便不通候 傷寒,是寒氣客于皮膚,搏于血氣,使腠理閉密,不宣洩,蘊積生熱,故頭痛、體疼而壯熱。
其大小便不通,是寒搏于氣而生熱,熱流入大小腸,故澀結不通。
凡大小便不通,則内熱不歇,或幹嘔,或言語。
而氣還逆上,則心腹脹滿也。
十八、傷寒腹滿候 傷寒,是寒氣客于皮膚,搏于血氣,使腠理閉密,氣不宣洩,蘊積生熱,故頭痛、體疼而壯熱。
其腹滿者,是熱入腹,傳于髒,髒氣結聚,故令腹滿。
若挾毒者,則腹滿、心煩、 十九、傷寒咽喉痛候 傷寒,是寒氣客于皮膚,搏于血氣,使腠理閉密,氣不宣洩,蘊積生熱,故頭痛、體疼、壯熱。
其咽喉痛者,是心胸熱盛,氣上沖于咽喉,故令痛。
若挾毒,則喉痛結腫,水漿不入,毒還入心,煩悶者死。
二十、傷寒嗽候 傷寒,是寒氣客于皮膚,搏于血氣,使腠理閉密,氣不宣洩,蘊積生熱,故頭痛、體疼而壯熱。
其嗽者,邪在肺。
肺候身之皮毛而主氣,傷寒邪氣先客皮膚,随氣入肺,故令嗽。
重者,有膿血也。
二十一、傷寒後嗽候 傷寒,是寒氣客于皮膚,搏于血氣,使腠理閉密,氣不宣洩,蘊積生熱,故頭痛、壯熱、體疼也。
瘥後而猶嗽者,是邪氣猶停在肺未盡也。
寒之傷人,先客皮毛。
皮毛肺之候,肺主氣,寒搏肺氣,入五髒六腑,故表裡俱熱。
熱退之後,肺尚未和,邪猶未盡,邪随氣入肺,與肺氣相搏,故傷寒後猶病嗽也。
二十二、傷寒汗出候 傷寒者,是寒氣客于皮膚,搏于血氣,使腠理閉密,氣不宣洩,蘊積生熱,故頭痛、體疼、壯熱也。
而汗出者,陽虛受邪,邪搏于氣,故發熱;陰氣又虛,邪又乘于陰,陰陽俱虛,不能制其津液,所以傷寒而汗出也。
二十三、傷寒餘熱往來候 傷寒,是寒氣客于皮膚,搏于血氣,腠理閉密,氣不宣洩,蘊積生熱,使頭痛、體疼而壯熱也。
其餘熱往來者,是邪氣與正氣交争。
正氣勝,則邪氣卻散,故寒熱俱歇;若邪氣未盡者,時幹于正氣,正氣為邪氣所幹,則壅痞還熱,故餘熱往來不已也。
二十四、傷寒已得下後熱不除候 傷寒,是寒氣客于皮膚,搏于血氣,使腠理閉密,不得宣洩,蘊積生熱,故頭痛、體疼而壯熱也。
若四五日後,熱歸入裡,則宜下之。
得利後,熱猶不除者,餘熱未盡故。
其狀:肉常溫溫而熱也。
二十五、傷寒嘔候 傷寒,是寒氣客于皮膚,搏于血氣,腠理閉密,氣不宣洩,蘊積生熱,故頭痛、體疼而壯熱。
其嘔者,是胃氣虛,熱乘虛入胃,胃得熱則氣逆,故嘔也。
二十六、傷寒熱渴候 傷寒,是寒氣客于皮膚,搏于血氣,腠理閉密,氣不宣洩,蘊積生熱,故頭痛、體疼而壯熱。
其渴者,是熱入髒,髒得熱則津液竭燥,故令渴也。
二十七、傷寒口内生瘡候 傷寒,是寒氣客于皮膚,搏于血氣,腠理閉密,氣不宣洩,蘊積生熱,故頭痛、體疼而壯熱。
其口生瘡,熱毒氣在髒,上沖胸膈,氣發于口,故生瘡也。
二十八、傷寒鼻衄候 傷寒,是寒氣客于皮膚,搏于血氣,腠理閉密,氣不得宣洩,蘊積毒氣,故頭痛、體疼而壯熱。
其鼻衄,是熱搏于氣,而乘于血也。
肺候身之皮毛,其氣開竅于鼻。
蘊寒先客皮膚,搏于氣而成熱,熱乘于血,血得熱而妄行,發從鼻出者,名鼻衄也。
凡候熱病而應衄者,其人壯熱,頻發汗,汗不出,或未及發汗,而鼻燥喘息,鼻氣鳴即衄。
凡衄,小兒止一升數合,則熱因之得歇;若一升二升者,死。
二十九、傷寒後下利候 傷寒,是寒氣客于皮膚,搏于血氣,使腠理閉密,氣不宣洩,蘊積毒氣,頭痛、體疼而壯熱也。
其熱歇後而利者,是熱從表入裡故也。
表熱雖得解,而裡熱猶停腸胃,與水谷相并,腸胃虛則洩利。
其狀,利色黃。
若壯熱不止,則變為血利。
若重遇冷,則冷熱相加,則變赤白瀉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