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四 咳嗽病諸候(凡十五論)

關燈
血候 咳嗽膿血者,損肺損心故也。

    肺主氣,心主血,肺感于寒,微者則成咳嗽。

    嗽傷于陽脈,則有血。

    血與氣相随而行。

    咳嗽極甚,傷血動氣,俱乘于肺,肺與津液相搏,蘊結成膿,故咳嗽而膿血也。

     七、久咳嗽膿血候 肺感于寒,微者則成咳嗽。

    咳嗽極甚,傷于經絡,血液蘊結,故有膿血。

    氣血俱傷,故連滞積久,其血黯瘀,與膿相雜而出。

     八、呷嗽候 呷嗽者,猶是咳嗽也。

    其胸膈痰飲多者,嗽則氣動于痰,上搏喉咽之間,痰氣相擊,随嗽動息,呼呷有聲,謂之呷嗽。

    其與咳嗽大體雖同,至于投藥,則應加消痰破飲之物,以此 九、暴氣嗽候 肺主于氣,候皮毛。

    人有運動勞役,其氣外洩,腠理則開,因乘風取涼,冷氣卒傷于肺,即發成嗽,故為暴氣嗽。

    其狀,嗽甚而少涎沫。

     十、咳逆候 咳逆者,是咳嗽而氣逆上也。

    氣為陽,流行腑髒,宣發腠理,而氣肺之所主也。

    咳病由肺虛感微寒所成,寒搏于氣,氣不得宣,胃逆聚還肺,肺則脹滿,氣遂不下,故為咳逆。

    其狀,咳而胸滿氣逆,膊背痛,汗出,尻、陰股、膝、、、足皆痛。

    其湯熨針石,别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于後。

     《養生方·導引法》雲:先以鼻納氣,乃閉口,還複以鼻納氣,咳則愈。

     向晨,去枕正偃卧,伸臂胫,瞑目閉口無息,極脹腹兩足再息,頃間,吸腹仰兩足,倍拳,欲自微息定,複為之。

    春三、夏五、秋七、冬九。

    蕩滌五髒,津潤六腑。

    所病皆愈。

     又雲:還向反望、倒望,不息七通。

    治咳逆、胸中病、寒熱也。

     十一、久咳逆候 肺感于寒,微者則成咳嗽。

    久咳嗽者,是肺極虛故也。

    肺既極虛,氣還乘之,故連年積月久不瘥。

    夫氣久逆不下,則變身面皆腫滿。

    表裡虛,氣往來乘之故也。

     十二、咳逆上氣候 肺虛感微寒而成咳。

    咳而氣還聚于肺,肺則脹,是為咳逆也。

    邪氣與正氣相搏,正氣不得宣通,但逆上喉咽之間。

    邪伏則氣靜,邪動則氣奔上,煩悶欲絕,故謂之咳逆上氣也。

     十三、久咳逆上氣候 肺感于寒,微者則成咳嗽。

    久咳逆氣,虛則邪乘于氣,逆奔上也。

    肺氣虛極,邪則停心,時動時作,故發則氣奔逆乘心,煩悶欲絕,少時乃定,定後複發,連滞經久也。

     十四、咳逆上氣嘔吐候 五髒皆禀氣于肺,肺感微寒則咳嗽也。

    寒搏于氣,氣聚還肺,而邪有動息。

    邪動則氣奔逆上,氣上則五髒傷動,動于胃氣者,則胃氣逆而嘔吐也。

    此是肺咳連滞,氣動于胃而嘔吐者也。

     又有季夏脾王之時,而脾氣虛不能王,有寒氣傷之而咳嗽,謂之脾咳。

    其狀,咳則右脅下痛,喑喑引膊背,甚則不可動,動則咳發。

    脾與胃合,脾咳不已,則胃受之。

    其狀,咳嗽而嘔,嘔甚則長蟲出是也。

     凡諸咳嗽,甚則嘔吐,各随證候,知其腑髒也。

     十五、咳逆短氣候 肺虛為微寒所傷,則咳嗽。

    嗽則氣還于肺間,則肺脹;肺脹則氣逆。

    而肺本虛,氣為不足,複為邪所乘,壅痞不能宣暢,故咳逆短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