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四 咳嗽病諸候(凡十五論)
關燈
小
中
大
一、咳嗽候
咳嗽者,肺感于寒,微者則成咳嗽也。
肺主氣,合于皮毛。
邪之初傷,先客皮毛,故肺先受之。
五髒與六腑為表裡,皆禀氣于肺。
以四時更王,五髒六腑皆有咳嗽,各以其時感于寒而受病,故以咳嗽形證不同。
五髒之咳者,乘秋則肺先受之,肺咳之狀,咳而喘息有音聲,甚則唾血。
乘夏則心先受之,心咳之狀,咳則心痛,喉中介介如哽,甚則咽腫喉痹。
乘春則肝先受之,肝咳之狀,咳則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側,兩下滿。
乘季夏則脾先受之,脾咳之狀,咳則右脅下痛,喑喑引于膊背,甚則不可動,動則咳劇。
乘冬則腎先受之,腎咳之狀,咳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咳逆。
此五髒之咳也。
五髒咳久不已,傳與六腑。
脾咳不已,則胃受之。
胃咳之狀,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
肝咳不已,則膽受之,膽咳之狀,咳嘔膽汁。
肺咳不已,則大腸受之。
大腸咳之狀,咳而遺屎。
心咳不已,則小腸受之。
小腸咳之狀,咳而失氣,與咳俱出。
腎咳不已,則膀胱受之。
膀胱咳之狀,咳而遺尿。
久咳不已,則三焦受之。
三焦咳之狀,咳而腹滿,不欲食飲。
此皆聚于胃,關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
又有十種咳。
一曰風咳,欲語因咳,言不得竟是也。
二曰寒咳,飲冷食,寒入注胃,從肺脈上氣,内外合,因之而咳是也。
三曰支咳,心下堅滿,咳則引痛,其脈反遲是也。
四曰肝咳,咳而引脅下痛是也。
五曰心咳,咳而唾血,引手少陰是也。
六曰脾咳,咳而涎出,續續不止,引少腹是也。
七曰肺咳,咳而引頸項,而唾涎沫是也。
八曰腎咳,咳則耳聾無所聞,引腰、臍中是也。
九曰膽咳,咳而引頭痛口苦是也。
十曰厥陰咳,咳而引舌本是也。
診其右手寸口,名氣口以前脈,手陽明經也。
其脈浮則為陽,陽實者,病腹滿,善喘咳。
微大為肝痹,咳引小腹也。
咳嗽脈浮,喘者生,小沉伏匿者死。
又雲:脈浮直者生,沉硬者死。
咳且嘔,腹脹且洩,其脈弦急欲絕者死。
咳,脫形發熱,脈小堅急者死。
咳且羸瘦,脈形堅大者死。
咳而尿血,羸瘦脈大者死。
二、久咳嗽候 肺感于寒,微者即成咳嗽,久咳嗽,是連滞歲月,經久不瘥者也。
凡五髒俱有咳嗽,不已,則各傳其腑。
諸久嗽不已,三焦受之,其狀,咳而腹滿,不欲食飲。
寒氣聚于胃而關于肺,使人多涕唾而變面浮腫,氣逆故也。
三、咳嗽短氣候 肺主氣,候皮毛。
氣虛為微寒客皮毛,入傷于肺,則不足,成咳嗽。
夫氣得溫則宣和,得寒則痞澀、虛則氣不足,而為寒所迫,并聚上肺間,不得宣發,故令咳而短氣也。
四、咳嗽上氣候 夫咳嗽上氣者,肺氣有餘也。
肺感于寒,微者則成咳嗽。
肺主氣,氣有餘則喘咳上氣。
此為邪搏于氣,氣壅不得宣發,是為有餘,故咳嗽而上氣也。
其狀,喘咳上氣,多涕唾,而面目腫,氣逆也。
五、久咳嗽上氣候 久咳嗽上氣者,是肺氣虛極,氣邪停滞,故其病積月累年。
久不瘥,則胸背痛,面腫,其則唾膿血。
六、咳嗽膿
肺主氣,合于皮毛。
邪之初傷,先客皮毛,故肺先受之。
五髒與六腑為表裡,皆禀氣于肺。
以四時更王,五髒六腑皆有咳嗽,各以其時感于寒而受病,故以咳嗽形證不同。
五髒之咳者,乘秋則肺先受之,肺咳之狀,咳而喘息有音聲,甚則唾血。
乘夏則心先受之,心咳之狀,咳則心痛,喉中介介如哽,甚則咽腫喉痹。
乘春則肝先受之,肝咳之狀,咳則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側,兩下滿。
乘季夏則脾先受之,脾咳之狀,咳則右脅下痛,喑喑引于膊背,甚則不可動,動則咳劇。
乘冬則腎先受之,腎咳之狀,咳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咳逆。
此五髒之咳也。
五髒咳久不已,傳與六腑。
脾咳不已,則胃受之。
胃咳之狀,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
肝咳不已,則膽受之,膽咳之狀,咳嘔膽汁。
肺咳不已,則大腸受之。
大腸咳之狀,咳而遺屎。
心咳不已,則小腸受之。
小腸咳之狀,咳而失氣,與咳俱出。
腎咳不已,則膀胱受之。
膀胱咳之狀,咳而遺尿。
久咳不已,則三焦受之。
三焦咳之狀,咳而腹滿,不欲食飲。
此皆聚于胃,關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
又有十種咳。
一曰風咳,欲語因咳,言不得竟是也。
二曰寒咳,飲冷食,寒入注胃,從肺脈上氣,内外合,因之而咳是也。
三曰支咳,心下堅滿,咳則引痛,其脈反遲是也。
四曰肝咳,咳而引脅下痛是也。
五曰心咳,咳而唾血,引手少陰是也。
六曰脾咳,咳而涎出,續續不止,引少腹是也。
七曰肺咳,咳而引頸項,而唾涎沫是也。
八曰腎咳,咳則耳聾無所聞,引腰、臍中是也。
九曰膽咳,咳而引頭痛口苦是也。
十曰厥陰咳,咳而引舌本是也。
診其右手寸口,名氣口以前脈,手陽明經也。
其脈浮則為陽,陽實者,病腹滿,善喘咳。
微大為肝痹,咳引小腹也。
咳嗽脈浮,喘者生,小沉伏匿者死。
又雲:脈浮直者生,沉硬者死。
咳且嘔,腹脹且洩,其脈弦急欲絕者死。
咳,脫形發熱,脈小堅急者死。
咳且羸瘦,脈形堅大者死。
咳而尿血,羸瘦脈大者死。
二、久咳嗽候 肺感于寒,微者即成咳嗽,久咳嗽,是連滞歲月,經久不瘥者也。
凡五髒俱有咳嗽,不已,則各傳其腑。
諸久嗽不已,三焦受之,其狀,咳而腹滿,不欲食飲。
寒氣聚于胃而關于肺,使人多涕唾而變面浮腫,氣逆故也。
三、咳嗽短氣候 肺主氣,候皮毛。
氣虛為微寒客皮毛,入傷于肺,則不足,成咳嗽。
夫氣得溫則宣和,得寒則痞澀、虛則氣不足,而為寒所迫,并聚上肺間,不得宣發,故令咳而短氣也。
四、咳嗽上氣候 夫咳嗽上氣者,肺氣有餘也。
肺感于寒,微者則成咳嗽。
肺主氣,氣有餘則喘咳上氣。
此為邪搏于氣,氣壅不得宣發,是為有餘,故咳嗽而上氣也。
其狀,喘咳上氣,多涕唾,而面目腫,氣逆也。
五、久咳嗽上氣候 久咳嗽上氣者,是肺氣虛極,氣邪停滞,故其病積月累年。
久不瘥,則胸背痛,面腫,其則唾膿血。
六、咳嗽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