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三 氣病諸候(凡二十五論)

關燈
重,唇口幹燥,身體頭面手足或熱,腰背皆疼痛,胸痹引背,食不消,不能多食,羸瘦少氣及癖也。

    此是方家所說五膈形證也。

     經雲:陽脈結,謂之膈。

    言憂恚寒熱,動氣傷神;而氣之與神,并為陽也。

    傷動陽氣,緻陰陽不和,而腑髒生病,結于胸膈之間,故稱為膈氣。

    衆方說五膈,互有不同,但傷動之由有五,故雲五膈氣。

     十五、逆氣候 夫逆氣者,因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食而氣逆上。

     人有逆氣,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有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有得卧,行而喘者;有不能卧、不能行而喘者;有不能卧,卧而喘者,皆有所起。

     其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陽明之逆。

    足三陽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

    陽明者,為胃脈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氣亦下行,陽明逆,氣不得從其道,故不得卧。

    夫胃不和則卧不安,此之謂也。

     夫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之絡脈逆,絡脈之氣不得随經上下,故留經而不行。

    此絡脈之疾人,故起居如故而息有音。

     不得卧,卧而喘者,是水氣之客。

    夫水者,循津液而流也;腎者水髒,主津液,津液主卧而喘。

     診其脈,趺陽脈太過,則令人逆氣,背痛溫溫然。

    寸口脈伏,胸中有逆氣。

    關上脈細,其人逆氣,腹痛脹滿。

    其湯熨針石,别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于後。

     《養生方·導引法》雲:偃卧,以左足踵拘右足拇指,鼻納氣,自極七息,除癖逆氣。

     十六、厥逆氣候 厥者,逆也。

    謂陰氣乘于陽。

    陰氣居于下,陽氣處于上,陽虛則陰實,實則陰盛,陰盛則上乘于陽,衛氣為之厥逆,失于常度,故寒從背起,手足冷逆,陰盛故也。

     十七、少氣候 此由髒氣不足故也。

    肺主于氣而通呼吸,髒氣不足,則呼吸微弱而少氣。

    胸痛少氣者,水在髒腑。

    水者,陰氣;陰氣在内,故少氣。

     診右手寸口脈,陰實者,肺實也。

    苦少氣,胸内滿彭彭,與膊相引,脈來濡者,虛少氣也。

    左手關上脈陰陽俱虛者,足厥陰、少陽俱虛也,病苦少氣不能言。

    右手關上脈陰陽俱虛者,足太陰、陽明俱虛也,病苦胃中如空狀,少氣不足以息,四逆寒。

    脈弱者,少氣,皮膚寒。

    脈小者,少氣也。

     十八、遊氣候 夫五髒不調,則三焦氣滿,滿則氣遊于内,不能宣散,故其病但煩滿虛脹。

     十九、胸脅支滿候 肺之積氣,在于右脅;肝之積氣,在于左脅。

    二髒虛實不和,氣蓄于内,故胸脅支滿。

     春脈不及,令人胸痛引背,下則兩脅脹滿。

    寸口脈滑為陽實,胸中逆滿也。

     二十、上氣胸脅支滿候 寒冷在内,與髒腑相搏,積于脅下,冷乘于氣,氣則逆上,沖于胸脅,故上氣而胸脅支 二十一、久寒胸脅支滿候 陰氣積于内,久而不已,則生寒,寒氣與髒氣相搏,沖于胸脅,故支滿。

     二十二、乏氣候 夫虛極之人,榮衛減耗,腑髒虛弱,氣行不足,所以呼吸氣短也。

     二十三、走馬奔走及人走乏飲水得上氣候 夫走馬及人走,則大動于氣,氣逆于胸内,未得宣散,而又飲水,水搏于氣,故有上氣 二十四、食熱餅觸熱飲水發氣候 夫食熱皆觸動肺氣,則熱聚肺間,熱氣未歇,而飲冷水,水入于肺,冷熱相搏,氣聚不宣,為冷所乘,故令發氣。

     二十五、氣分候 夫氣分者,由水飲搏于氣,結聚所成。

    氣之流行,常無壅滞,若有停積,水飲搏于氣,則氣分結而住,故雲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