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九 時氣病諸候(凡四十三論)
關燈
小
中
大
上焦有熱,其人必飲水,水停心下,則上乘于肺,故上氣而嗽也。
十七、時氣渴候 熱氣入于腎髒,腎惡燥,熱氣盛,則腎燥,腎燥故渴而引飲也。
十八、時氣衄血候 時氣衄血者,五髒熱結所為。
心主于血,邪熱中于手少陰之經,客于足陽明之絡,故衄血也。
衄者,血從鼻出也。
十九、時氣吐血候 諸陽受病,不發其汗,熱毒入深,結在五髒,内有瘀血積,故令吐血也。
二十、時氣口瘡候 發汗下後,表裡俱虛,而毒氣未盡,熏于上焦,故喉口生瘡也。
二十一、時氣喉咽痛候 陰陽隔絕,邪客于足少陰之絡,毒氣上熏,攻于咽候,故痛或生瘡也。
二十二、時氣發斑候 夫熱病在表,已發汗未解,或吐、下後,熱毒氣不散,煩躁謬言語,此為表虛裡實,熱氣躁于外,故身體發斑如錦文。
凡發斑不可用發表藥,令瘡開洩,更增斑爛,表虛故也。
二十三、時氣毒攻眼候 肝開竅于目,肝氣虛,熱毒乘虛上沖于目,故赤痛,或生翳、赤白膜、肉及瘡也。
二十四、時氣毒攻手足候 熱毒氣從髒腑出,攻于手足,手足則熱赤腫疼痛也。
人五髒六腑井荥俞,皆出于手足指,故此毒從内而出也。
二十五、時氣瘡候 夫表虛裡實,熱毒内盛,則多發瘡。
重者周匝遍身,其狀如火瘡。
若根赤頭白者,則毒輕;若色紫黑則毒重。
其瘡形如豆,亦名豆瘡。
二十六、時氣瘙瘡候 夫病新瘥,血氣未複,皮膚尚虛疏,而觸冒風日,則遍體起細瘡,瘙癢如癬疥狀,名為 二十七、時氣候 毒氣結在腹内,谷氣衰,毒氣盛,三蟲動作,食人五髒,多令洩利,下部瘡癢。
若下唇内生瘡,但欲寐者,此蟲食下部也,重者肛爛,見五髒也。
二十八、時氣熱利候 此由熱氣在于腸胃,挾毒則下黃赤汁也。
二十九、時氣膿血利候 此由熱毒傷于腸胃,故下膿血如魚腦,或如爛肉汁,壯熱而腹痛,此濕毒氣所為也。
三十、時氣利候 夫熱蓄在髒,多令人下利。
若毒氣盛,則變膿血,因而成。
者,蟲食人五髒及下部也。
若食下部,則令谷道生瘡而下利,名為利;若但生瘡而不利者,為也。
三十一、時氣大便不通候 此由脾胃有熱,發汗太過,則津液竭,津液竭,則胃幹,結熱在内,大便不通也。
三十二、時氣小便不通候 此由汗後津液虛少,其人小腸有伏熱,故小便不通也。
三十三、時氣陰陽毒候 此謂陰陽二氣偏虛,則受于毒。
若病身重腰脊痛,煩悶,面赤斑出,咽喉痛,或下利狂走,此為陽毒。
若身重背強,短氣嘔逆,唇青面黑,四肢逆冷,為陰毒。
或得病數日,變成毒者;或初得病,便有毒者,皆宜根據證急治。
失候則殺人。
三十四、時氣變成黃候 夫時氣病,濕毒氣盛,蓄于脾胃,脾胃有熱,則新谷郁蒸,不能消化,大小便結澀,故令身面變黃,或如橘柚,或如桃枝色。
三十五、時氣變成瘧候 病後邪氣未散,陰陽尚虛,因為勞事,緻二氣交争,陰勝則發寒,陽勝則發熱,故令寒熱往來,有時休作而成瘧。
三十六、時氣敗候 此謂病後餘毒未盡,形證變轉,久而不瘥,陰陽無複綱紀,名為敗病。
三十七、時氣勞複候 夫病新瘥者,血氣尚虛,津液未複,因即勞動,更成病焉。
若言語思慮則勞于神,梳頭澡洗則勞于力,未堪勞而強勞之,則生熱,熱氣還經絡,複為病者,名曰勞複。
三十八、時氣食複候 夫病新瘥者,脾胃尚虛,谷氣未複,若即食肥肉、魚、餅餌、棗、栗之屬,則未能消化,停積在于腸胃,使脹滿結實,因更發熱,複為病者,名曰食複也。
三十九、時氣病瘥後交接勞複候 夫病新瘥者,陰陽二氣未和,早合房室,則令人陰腫入腹,腹内痛,名為交接勞複。
四十、時氣病後陰陽易候 陰陽易病者,是男子、婦人時氣病新瘥未平複,而與之交接得病者,名陰陽易也。
其男子病新瘥未平複,而婦人與之交接得病者,名曰陽易。
其婦人得病新瘥未平複,而男子與之交接得病者,名曰陰易。
若二男二女,并不相易。
所以呼為易者,陰陽相感動,其毒度着于人,如換易也。
其病之狀,身體熱沖胸,頭重不能舉,眼中生眵,四肢拘急,小腹痛,手足拳,皆即死。
其亦有不即死者,病苦小腹裡急,熱氣上沖胸,頭重不欲舉,百節解離,經脈緩弱,氣血虛,骨髓竭,便恍恍吸吸,氣力轉少,着床不能搖動,起居仰人,或引歲月方死。
四十一、時氣病後虛羸候 夫人榮衛先虛,複為邪熱所中,發汗、吐、下之後,經絡損傷,陰陽竭絕,虛邪始散,真氣尚少,五髒猶虛,谷神未複,無津液以榮養,故虛羸而生衆病焉。
四十二、時氣陰莖腫候 此由腎髒虛所緻。
腎氣通于陰,今腎為熱邪所傷,毒氣下流,故令陰腫。
四十三、時氣令不相染易候 夫時氣病者,此皆因歲時不和,溫涼失節,人感乖戾之氣而生病者,多相染易,故預服藥及為方法以防之。
十七、時氣渴候 熱氣入于腎髒,腎惡燥,熱氣盛,則腎燥,腎燥故渴而引飲也。
十八、時氣衄血候 時氣衄血者,五髒熱結所為。
心主于血,邪熱中于手少陰之經,客于足陽明之絡,故衄血也。
衄者,血從鼻出也。
十九、時氣吐血候 諸陽受病,不發其汗,熱毒入深,結在五髒,内有瘀血積,故令吐血也。
二十、時氣口瘡候 發汗下後,表裡俱虛,而毒氣未盡,熏于上焦,故喉口生瘡也。
二十一、時氣喉咽痛候 陰陽隔絕,邪客于足少陰之絡,毒氣上熏,攻于咽候,故痛或生瘡也。
二十二、時氣發斑候 夫熱病在表,已發汗未解,或吐、下後,熱毒氣不散,煩躁謬言語,此為表虛裡實,熱氣躁于外,故身體發斑如錦文。
凡發斑不可用發表藥,令瘡開洩,更增斑爛,表虛故也。
二十三、時氣毒攻眼候 肝開竅于目,肝氣虛,熱毒乘虛上沖于目,故赤痛,或生翳、赤白膜、肉及瘡也。
二十四、時氣毒攻手足候 熱毒氣從髒腑出,攻于手足,手足則熱赤腫疼痛也。
人五髒六腑井荥俞,皆出于手足指,故此毒從内而出也。
二十五、時氣瘡候 夫表虛裡實,熱毒内盛,則多發瘡。
重者周匝遍身,其狀如火瘡。
若根赤頭白者,則毒輕;若色紫黑則毒重。
其瘡形如豆,亦名豆瘡。
二十六、時氣瘙瘡候 夫病新瘥,血氣未複,皮膚尚虛疏,而觸冒風日,則遍體起細瘡,瘙癢如癬疥狀,名為 二十七、時氣候 毒氣結在腹内,谷氣衰,毒氣盛,三蟲動作,食人五髒,多令洩利,下部瘡癢。
若下唇内生瘡,但欲寐者,此蟲食下部也,重者肛爛,見五髒也。
二十八、時氣熱利候 此由熱氣在于腸胃,挾毒則下黃赤汁也。
二十九、時氣膿血利候 此由熱毒傷于腸胃,故下膿血如魚腦,或如爛肉汁,壯熱而腹痛,此濕毒氣所為也。
三十、時氣利候 夫熱蓄在髒,多令人下利。
若毒氣盛,則變膿血,因而成。
者,蟲食人五髒及下部也。
若食下部,則令谷道生瘡而下利,名為利;若但生瘡而不利者,為也。
三十一、時氣大便不通候 此由脾胃有熱,發汗太過,則津液竭,津液竭,則胃幹,結熱在内,大便不通也。
三十二、時氣小便不通候 此由汗後津液虛少,其人小腸有伏熱,故小便不通也。
三十三、時氣陰陽毒候 此謂陰陽二氣偏虛,則受于毒。
若病身重腰脊痛,煩悶,面赤斑出,咽喉痛,或下利狂走,此為陽毒。
若身重背強,短氣嘔逆,唇青面黑,四肢逆冷,為陰毒。
或得病數日,變成毒者;或初得病,便有毒者,皆宜根據證急治。
失候則殺人。
三十四、時氣變成黃候 夫時氣病,濕毒氣盛,蓄于脾胃,脾胃有熱,則新谷郁蒸,不能消化,大小便結澀,故令身面變黃,或如橘柚,或如桃枝色。
三十五、時氣變成瘧候 病後邪氣未散,陰陽尚虛,因為勞事,緻二氣交争,陰勝則發寒,陽勝則發熱,故令寒熱往來,有時休作而成瘧。
三十六、時氣敗候 此謂病後餘毒未盡,形證變轉,久而不瘥,陰陽無複綱紀,名為敗病。
三十七、時氣勞複候 夫病新瘥者,血氣尚虛,津液未複,因即勞動,更成病焉。
若言語思慮則勞于神,梳頭澡洗則勞于力,未堪勞而強勞之,則生熱,熱氣還經絡,複為病者,名曰勞複。
三十八、時氣食複候 夫病新瘥者,脾胃尚虛,谷氣未複,若即食肥肉、魚、餅餌、棗、栗之屬,則未能消化,停積在于腸胃,使脹滿結實,因更發熱,複為病者,名曰食複也。
三十九、時氣病瘥後交接勞複候 夫病新瘥者,陰陽二氣未和,早合房室,則令人陰腫入腹,腹内痛,名為交接勞複。
四十、時氣病後陰陽易候 陰陽易病者,是男子、婦人時氣病新瘥未平複,而與之交接得病者,名陰陽易也。
其男子病新瘥未平複,而婦人與之交接得病者,名曰陽易。
其婦人得病新瘥未平複,而男子與之交接得病者,名曰陰易。
若二男二女,并不相易。
所以呼為易者,陰陽相感動,其毒度着于人,如換易也。
其病之狀,身體熱沖胸,頭重不能舉,眼中生眵,四肢拘急,小腹痛,手足拳,皆即死。
其亦有不即死者,病苦小腹裡急,熱氣上沖胸,頭重不欲舉,百節解離,經脈緩弱,氣血虛,骨髓竭,便恍恍吸吸,氣力轉少,着床不能搖動,起居仰人,或引歲月方死。
四十一、時氣病後虛羸候 夫人榮衛先虛,複為邪熱所中,發汗、吐、下之後,經絡損傷,陰陽竭絕,虛邪始散,真氣尚少,五髒猶虛,谷神未複,無津液以榮養,故虛羸而生衆病焉。
四十二、時氣陰莖腫候 此由腎髒虛所緻。
腎氣通于陰,今腎為熱邪所傷,毒氣下流,故令陰腫。
四十三、時氣令不相染易候 夫時氣病者,此皆因歲時不和,溫涼失節,人感乖戾之氣而生病者,多相染易,故預服藥及為方法以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