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 傷寒病諸候下(凡四十四論)

關燈
面目赤,或便膿血;陰毒者,面目青而體冷。

    若發赤斑,十生一死;若發黑斑,十死一生。

     陽毒為病,面赤,斑斑如錦紋,喉咽痛,清便膿血,七日不治,五日可治,九日死,十一日亦死。

     五十、壞傷寒候 此謂得病十二日以上,六經俱受病訖,或已發汗吐下,而病證不解,邪熱留于腑髒,緻令病候多變,故曰壞傷寒。

    本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脅下牢滿,幹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其脈沉緊,與小柴胡湯;若已吐下發汗溫針,谵語,飲柴胡證罷,此為壞病。

    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寸口脈洪而大,數而滑,洪大榮氣長,滑數胃氣實,榮長陽即盛,郁怫不得出,胃實即牢,大便難即幹燥。

    三焦閉塞,津液不通,醫發其汗,陽氣盛不用,複重下之,胃燥熱蓄,大便遂傧,小便不利。

    榮衛相搏,煩心發熱,兩目如火,鼻幹面正赤,舌燥齒黃焦,大渴,故過經成壞病。

     五十一、傷寒百合病 百合病者,謂無經絡,百脈一宗,悉緻病也。

    多因傷寒虛勞,大病之後不平複,變成斯疾也。

    其狀,意欲食,複不能食,常默默,欲得卧,複不得卧,欲出行,複不能行,飲食或有美時,或有不用飲時。

    如強健人,而卧不能行,如有寒,複如無寒,如有熱,複如無熱,口苦,小便赤黃。

    百合之病,諸藥不能治,得藥則劇吐利,如有神靈者。

    身形如和,其人脈微數,每尿辄頭痛,其病六十日乃愈。

    若尿頭不痛,淅淅然者,四十日愈。

    若尿快然,但眩者,二十日愈。

    體證或未病而預見,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一月微見,其狀,惡寒而嘔者,病在上焦也,二十三日當愈。

    其狀,腹滿微喘,大便堅,三四日一大便,時複小溏者,病在中焦也,六十三日當愈。

    其狀,小便淋瀝難者,病在下焦也,四十三日當愈。

     各随其證,以治之耳。

     五十二、傷寒狐惑候 夫狐惑二病者,是喉、陰之為病也。

    初得狀如傷寒,或因傷寒而變成斯病。

    其狀,默默欲眠,目瞑不得眠,卧起不安。

    蟲食于喉咽為惑,食于陰肛為狐。

    惡飲食,不欲聞食臭,其人面目翕赤翕黑翕白。

    食于上部其聲嗄,食于下部其咽幹。

    此皆由濕毒氣所為也。

     五十三、傷寒濕候 凡得傷寒、時氣、熱病,腹内有熱,又人食少,腸胃空虛,三蟲行作求食,食人五髒及下部。

    病之候,齒龈無色,舌上盡白,甚者唇裡有瘡,四肢沉重,忽忽喜眠,如此皆為蟲食其肛。

    肛爛見五髒即死。

    當數看其上唇内,有瘡唾血,唇内如粟瘡者,則心内懊,此蟲在上,食其五髒;下唇内生瘡者,其人不寤,此蟲食下部,皆能殺人。

     五十四、傷寒下部痛候 此由大腸偏虛,毒氣沖于肛門,故下部卒痛,甚者痛如鳥啄。

     五十五、傷寒病後熱不除候 此謂病已間,五髒尚虛,客邪未散,真氣不複,故旦暮猶有餘熱如瘧狀。

    此非真實,但客熱也。

     五十六、傷寒病後渴候 此謂經發汗、吐、下以後,腑髒空虛,津液竭絕,腎家有餘熱,故渴。

     五十七、傷寒病後不得眠候 夫衛氣晝行于陽,夜行于陰。

    陰主夜,夜主卧,謂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矣。

    今熱氣未散,與諸陽并,所以陽獨盛,陰偏虛,雖複病後,仍不得眠者,陰氣未複于本故也。

     五十八、傷寒病後虛羸候 其人血氣先虛,複為虛邪所中,發汗、吐、下之後,經絡損傷,陰陽竭絕,熱邪始散,真氣尚少,五髒猶虛,谷神未複,無津液以榮養,故虛羸而生病焉。

     五十九、傷寒病後不能食候 此由陽明太陰受病,被下之後,其熱已除,而脾胃為之虛冷,谷氣未複,故不能食也。

     六十、傷寒病後虛汗候 夫諸陽在表,陽氣虛則自汗。

    心主于汗,心髒偏虛,故其液妄出也。

     六十一、傷寒内有瘀血候 夫人先瘀結在内,因傷寒病,若熱搏于久瘀,則發熱如狂;若有寒,則小腹滿,小便反利,此為血瘀。

    宜下之。

    其脈沉結者,血證谛也。

     六十二、傷寒毒攻眼候 肝開竅于目。

    肝氣虛,熱乘虛上沖于目,故目赤痛;重者生瘡翳、白膜、肉。

     六十三、傷寒毒攻手足候 此由熱毒氣從内而出,循經絡攻于手足也。

    人五髒六腑井荥俞,皆出于手足指,故毒從髒腑而出。

     六十四、傷寒毒流腫候 人陰陽俱虛,濕毒氣與風熱相搏,則榮衛澀,榮衛澀則血氣不散,血氣不散則邪熱緻壅,随其經絡所生而流腫也。

     六十五、傷寒病後腳氣候 此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