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 虛勞病諸候上(凡三十九論)
關燈
小
中
大
,故不消谷也。
五、虛勞三焦不調候 三焦者,謂上、中、下也。
若上焦有熱,則胸膈痞滿,口苦咽幹;有寒則吞酢而吐沫。
中焦有熱,則身重目黃;有寒則善脹而食不消。
下焦有熱,則大便難;有寒則小腹痛而小便數。
三焦之氣,主焦熟水谷,分别清濁,若不調平,則生諸病。
六、虛勞寒冷候 虛勞之人,血氣虛竭,陰陽不守,髒腑俱衰,故内生寒冷也。
其湯熨針石,别有正方。
補養宣導,今附于後。
《養生方·導引法》雲:坐地交叉兩腳,以兩手從曲腳中入;低頭,叉手項上。
治久寒不能自溫,耳不聞聲。
七、虛勞痰飲候 勞傷之人,脾胃虛弱,不能克消水漿,故為痰飲也。
痰者,涎液結聚在于胸膈;飲者,水漿停積在膀胱也。
八、虛勞四肢逆冷候 經脈所行,皆起于手足。
虛勞則血氣衰損,不能溫其四大,故四肢逆冷也。
九、虛勞手足煩疼候 虛勞血氣衰弱,陰陽不利,邪氣乘之,次冷熱交争,故以煩疼也。
十、虛勞積聚候 積聚者,腑髒之病也。
積者,髒病也,陰氣所生也;聚者,腑病也,陽氣所成也。
虛勞之人,陰陽傷損,血氣凝澀,不能宣通經絡,故積聚于内也。
十一、虛勞瘕候 瘕病者,皆由久寒積冷,飲食不消所緻也。
結聚牢強,按之不轉動為症;推之浮移為瘕。
虛勞之人,脾胃氣弱,不能克消水谷,複為寒冷所乘,故結成此病也。
十二、虛勞上氣候 肺主于氣,氣為陽,氣有餘則喘滿逆上。
虛勞之病,或陰陽俱傷,或血氣偏損,今是陰不足,陽有餘,故上氣也。
十三、虛勞客熱候 虛勞之人,血氣微弱,陰陽俱虛,小勞則生熱,熱因勞而生,故以名客熱也。
十四、虛勞少氣候 虛勞傷于肺,故少氣。
肺主氣,氣為陽,此為陽氣不足故也。
其湯熨針石,别有正方。
補養宣導,今附于後。
《養生方·導引法》雲:人能終日不涕唾,随有漱漏咽之。
若恒含棗核而咽之,令人受氣生津液,此大要也。
十五、虛勞熱候 虛勞而熱者,是陰氣不足,陽氣有餘,故内外生于熱,非邪氣從外來乘也。
十六、虛勞無子候 丈夫無子者,其精清如水,冷如冰鐵,皆為無子之候。
又,洩精精不射出,但聚于陰頭,亦無子。
無此之候,皆有子。
交會當用陽時;陽時,從夜半至禺中是也;以此時有子,皆聰明長壽。
勿用陰時;陰時,從午至亥;有子皆頑暗而短命,切宜審詳之。
凡婦人月候來時,候一日至三日,子門開,若交會則有子;過四日則閉,便無子也。
男子脈得微弱而澀,為無子,精氣清冷也。
十七、虛勞裡急候 虛勞則腎氣不足,傷于沖脈。
沖脈為陰脈之海,起于關元,關元穴在臍下,随腹直上至咽喉。
勞傷内損,故腹裡拘急也。
上部之脈微細,而卧引裡急,裡急心膈上有熱者,口幹渴。
寸口脈陽弦下急,陰弦裡急,弦為胃氣虛,食難已飽,飽則急痛不得息。
寸微關實、尺弦緊者,少腹腰背下苦拘急痛外,如不喜寒,身愦愦也。
其湯熨針石,别有正方。
補養宣導,今附于後。
《養生方·導引法》雲:正偃卧,以口徐徐納氣,以鼻出之。
除裡急、飽食。
後小咽氣,令溫中;若氣寒者,使人幹嘔腹痛,從口納氣七十所,咽,即大填腹内,小咽氣數十;兩手相摩,令極熱,以摩腹,令氣下。
十八、虛勞傷筋骨候 肝主筋而藏血,腎主骨而生髓。
虛勞損血耗髓,故傷筋骨也。
十九、虛勞筋攣候 肝藏血而候筋。
虛勞損血,不能榮養于筋,緻使筋氣極虛;又為寒邪所侵,故筋攣也。
二十、虛勞驚悸候 心藏神而主血脈。
虛勞損傷血脈,緻令心氣不足,因為邪氣所乘,則使驚而悸動不定。
夫風寒濕三氣合為痹。
病在于陰,其人苦筋骨痿枯,身體疼痛,此為痿痹之病,皆愁思所緻,憂慮所為。
診其脈,尺中虛小者,是胫寒痿痹也。
二十二、虛勞目暗候 肝候于目而藏血。
血則榮養于目。
腑髒勞傷,血氣俱虛,五髒氣不足,不能榮于目,故令目暗也。
二十三、虛勞耳聾候 腎候于耳。
勞傷則腎氣虛,風邪入于腎經,則令人耳聾而鳴。
若膀胱有停水,浸漬于腎,則耳聾而氣滿。
二十四、虛勞不得眠候 夫邪氣之客于人也,或令人目不得眠,何也?曰: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氣,分為三隧。
故宗氣積于胸中,出于喉嚨,以貫心肺,而行呼吸焉。
榮氣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脈也,化為血,以榮四末,内注五髒六腑,以應刻數焉。
衛氣者,出其悍氣之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膚之間,而不休者,晝行于陽,夜行于陰。
其入于陰,常從足少陰之分肉間,行于五髒六腑。
今邪氣客于髒腑,則衛氣獨營其外,行于陽,不得入于陰;行于陽則陽氣盛,陽氣盛則陽跷滿,不得入于陰,陰
五、虛勞三焦不調候 三焦者,謂上、中、下也。
若上焦有熱,則胸膈痞滿,口苦咽幹;有寒則吞酢而吐沫。
中焦有熱,則身重目黃;有寒則善脹而食不消。
下焦有熱,則大便難;有寒則小腹痛而小便數。
三焦之氣,主焦熟水谷,分别清濁,若不調平,則生諸病。
六、虛勞寒冷候 虛勞之人,血氣虛竭,陰陽不守,髒腑俱衰,故内生寒冷也。
其湯熨針石,别有正方。
補養宣導,今附于後。
《養生方·導引法》雲:坐地交叉兩腳,以兩手從曲腳中入;低頭,叉手項上。
治久寒不能自溫,耳不聞聲。
七、虛勞痰飲候 勞傷之人,脾胃虛弱,不能克消水漿,故為痰飲也。
痰者,涎液結聚在于胸膈;飲者,水漿停積在膀胱也。
八、虛勞四肢逆冷候 經脈所行,皆起于手足。
虛勞則血氣衰損,不能溫其四大,故四肢逆冷也。
九、虛勞手足煩疼候 虛勞血氣衰弱,陰陽不利,邪氣乘之,次冷熱交争,故以煩疼也。
十、虛勞積聚候 積聚者,腑髒之病也。
積者,髒病也,陰氣所生也;聚者,腑病也,陽氣所成也。
虛勞之人,陰陽傷損,血氣凝澀,不能宣通經絡,故積聚于内也。
十一、虛勞瘕候 瘕病者,皆由久寒積冷,飲食不消所緻也。
結聚牢強,按之不轉動為症;推之浮移為瘕。
虛勞之人,脾胃氣弱,不能克消水谷,複為寒冷所乘,故結成此病也。
十二、虛勞上氣候 肺主于氣,氣為陽,氣有餘則喘滿逆上。
虛勞之病,或陰陽俱傷,或血氣偏損,今是陰不足,陽有餘,故上氣也。
十三、虛勞客熱候 虛勞之人,血氣微弱,陰陽俱虛,小勞則生熱,熱因勞而生,故以名客熱也。
十四、虛勞少氣候 虛勞傷于肺,故少氣。
肺主氣,氣為陽,此為陽氣不足故也。
其湯熨針石,别有正方。
補養宣導,今附于後。
《養生方·導引法》雲:人能終日不涕唾,随有漱漏咽之。
若恒含棗核而咽之,令人受氣生津液,此大要也。
十五、虛勞熱候 虛勞而熱者,是陰氣不足,陽氣有餘,故内外生于熱,非邪氣從外來乘也。
十六、虛勞無子候 丈夫無子者,其精清如水,冷如冰鐵,皆為無子之候。
又,洩精精不射出,但聚于陰頭,亦無子。
無此之候,皆有子。
交會當用陽時;陽時,從夜半至禺中是也;以此時有子,皆聰明長壽。
勿用陰時;陰時,從午至亥;有子皆頑暗而短命,切宜審詳之。
凡婦人月候來時,候一日至三日,子門開,若交會則有子;過四日則閉,便無子也。
男子脈得微弱而澀,為無子,精氣清冷也。
十七、虛勞裡急候 虛勞則腎氣不足,傷于沖脈。
沖脈為陰脈之海,起于關元,關元穴在臍下,随腹直上至咽喉。
勞傷内損,故腹裡拘急也。
上部之脈微細,而卧引裡急,裡急心膈上有熱者,口幹渴。
寸口脈陽弦下急,陰弦裡急,弦為胃氣虛,食難已飽,飽則急痛不得息。
寸微關實、尺弦緊者,少腹腰背下苦拘急痛外,如不喜寒,身愦愦也。
其湯熨針石,别有正方。
補養宣導,今附于後。
《養生方·導引法》雲:正偃卧,以口徐徐納氣,以鼻出之。
除裡急、飽食。
後小咽氣,令溫中;若氣寒者,使人幹嘔腹痛,從口納氣七十所,咽,即大填腹内,小咽氣數十;兩手相摩,令極熱,以摩腹,令氣下。
十八、虛勞傷筋骨候 肝主筋而藏血,腎主骨而生髓。
虛勞損血耗髓,故傷筋骨也。
十九、虛勞筋攣候 肝藏血而候筋。
虛勞損血,不能榮養于筋,緻使筋氣極虛;又為寒邪所侵,故筋攣也。
二十、虛勞驚悸候 心藏神而主血脈。
虛勞損傷血脈,緻令心氣不足,因為邪氣所乘,則使驚而悸動不定。
夫風寒濕三氣合為痹。
病在于陰,其人苦筋骨痿枯,身體疼痛,此為痿痹之病,皆愁思所緻,憂慮所為。
診其脈,尺中虛小者,是胫寒痿痹也。
二十二、虛勞目暗候 肝候于目而藏血。
血則榮養于目。
腑髒勞傷,血氣俱虛,五髒氣不足,不能榮于目,故令目暗也。
二十三、虛勞耳聾候 腎候于耳。
勞傷則腎氣虛,風邪入于腎經,則令人耳聾而鳴。
若膀胱有停水,浸漬于腎,則耳聾而氣滿。
二十四、虛勞不得眠候 夫邪氣之客于人也,或令人目不得眠,何也?曰: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氣,分為三隧。
故宗氣積于胸中,出于喉嚨,以貫心肺,而行呼吸焉。
榮氣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脈也,化為血,以榮四末,内注五髒六腑,以應刻數焉。
衛氣者,出其悍氣之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膚之間,而不休者,晝行于陽,夜行于陰。
其入于陰,常從足少陰之分肉間,行于五髒六腑。
今邪氣客于髒腑,則衛氣獨營其外,行于陽,不得入于陰;行于陽則陽氣盛,陽氣盛則陽跷滿,不得入于陰,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