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風病諸候下(凡三十論)
關燈
小
中
大
三十、曆節風候
曆節風之狀,短氣,白汗出,曆節疼痛不可忍,屈伸不得是也。
由飲酒腠理開,汗出當風所緻也。
亦有血氣虛,受風邪而得之者。
風曆關節,與血氣相搏交攻,故疼痛。
血氣虛,則汗也。
風冷搏于筋,則不可屈伸,為曆節風也。
三十一、風身體疼痛候 風身體疼痛者,風濕搏于陽氣故也。
陽氣虛者,腠理易開,而為風濕所折,使陽氣不得發洩,而與風濕相搏于分肉之間,相擊,故疼痛也。
診其脈,浮而緊者,則身體疼痛。
三十二、風入腹拘急切痛候 風入腹拘急切痛者,是體虛受風冷,風冷客于三焦,經于髒腑,寒熱交争,故心腹拘急切痛。
三十三、風經五髒恍惚候 五髒處于内,而氣行于外。
髒氣實者,邪不能傷;虛則外氣不足,風邪乘之。
然五髒,心為神,肝為魂,肺為魄,脾為意,腎為志。
若風氣經之,是邪幹于正,故令恍惚。
三十四、刺風候 刺風者,由體虛膚腠開,為風所侵也。
其狀,風邪走遍于身,而皮膚淫躍。
邪氣與正氣交争,風邪擊搏,如錐刀所刺,故名刺風也。
《養生方》雲:觸寒來者,寒未解,食熱物,亦成刺風。
三十五、蠱風候 蠱風者,由體虛受風,其風在于皮膚,淫淫躍躍,若畫若刺,一身盡痛,侵傷氣血。
其動作狀如蠱毒,故名蠱風也。
三十六、風冷候 風冷者,由髒腑虛,血氣不足,受風冷之氣。
血氣得溫則宜流,冷則凝澀,然風之傷人,有冷有熱。
若挾冷者,冷折于氣血,使人面青心悶,嘔逆吐沫,四肢痛冷,故謂之風冷。
其湯熨針石,别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于後。
《養生方·導引法》雲:一足踏地,足不動,一足向側,如丁字樣,轉身倚勢,并手盡急回,左右疊互二七。
去脊風冷、偏枯不通潤。
又雲:蹲坐,身正頭平,叉手安颏下,頭不動,兩肘向上振搖,上下來去七七。
亦持手三七,放縱身心。
去乳房風冷腫悶、魚寸不調、日日損。
又雲:坐,兩足長舒,自縱身,納氣向下,使心内柔和适散,然始屈一足,安膝下,長舒一足,仰足趾向上使急,仰眠,頭不至席,兩手急努前,頭向上努挽,一時各各取勢,來去二七,疊互亦然。
去腳疼,腰膊冷、血冷、風痹、日日漸損。
又雲:長舒足,肚腹着席,安徐看氣向下,知有去處,然始着兩手掌拓席,努使臂直,散脊背氣向下,漸漸盡勢,來去二七。
除髒腑内宿冷,脈急,腰膊風冷。
又雲:欲以閉氣出汗,拳手屈膝側卧,閉氣自極,欲息氣定,複閉氣,如此汗出乃止。
複轉卧,以下居上,複閉氣如前,汗大出乃止。
此主治身中有風寒。
欲治股胫手臂痛法:屈一胫一臂,伸所病者,正偃卧,以鼻引氣,令腹滿,以意推之,想氣行至上,溫熱,即愈。
又雲:肚腹着席,長舒一足向後,急努足指,一手舒向前盡勢,将一手向背上挽足倒極勢,頭仰蹙背,使急。
先用手足斜長舒者,兩向自相挽急,始屈手足共頭,一時取勢。
常記動手足,先後交番,上下來去二七,左右亦然。
去背項腰膝膊井風冷疼悶、脊裡倔強。
又雲:正坐,兩手向後捉腕,反向拓席,盡勢,使腹弦弦上下,七,左右換手亦然。
損腹肚冷風宿氣積,胃口冷,食飲進退,吐逆不下。
又雲:凡學将息人,先須正坐,并膝頭、足;初坐,先足趾相對,足跟外扒。
坐上,欲安穩,須兩足跟向内相對,足指外扒,坐上。
覺悶痛,漸漸舉身似款便,坐上。
待共兩坐相似不痛,始雙豎足跟向上,坐上,足趾并反向外。
每坐常學。
去膀胱内冷,膝冷,兩足冷疼,上氣、腰痛,盡自消适。
又雲:長舒一足,一腳屈,兩手挽膝三裡,努膝向前,身卻挽,一時取勢,氣内散消,如似骨解。
疊互換足,各别三七,漸漸去膊脊冷風冷血,筋急。
又雲:兩手向後,倒挽兩足,極勢。
頭仰,足指向外努之,緩急來去七,始手向前直舒,足自搖,膝不動,手足各二七。
去脊腰悶風冷。
又雲:身平正,舒兩手向後,極勢,屈肘向後空捺,四七。
轉腰,垂手向下,手掌四面轉之。
去臂内筋急。
又雲:兩手長舒,合掌向下,手高舉與膊齊,極勢,使膊悶痛,然始上下搖之二七。
手下至髀還,上下緩急。
輕手前後散振,雙手前拓,努手合掌向下,七。
去膊内風冷疼,日消散。
又雲:兩手掌倒拓兩膊井前,極勢,上下傍兩掖,急努振搖,來去三七,竟。
手不移處,努向兩肘向上急熱,上下振搖二七,欲得拳兩手七,因相将三七。
去項膊筋脈急勞。
一手屈拳向後左,一手捉肘頭,向
由飲酒腠理開,汗出當風所緻也。
亦有血氣虛,受風邪而得之者。
風曆關節,與血氣相搏交攻,故疼痛。
血氣虛,則汗也。
風冷搏于筋,則不可屈伸,為曆節風也。
三十一、風身體疼痛候 風身體疼痛者,風濕搏于陽氣故也。
陽氣虛者,腠理易開,而為風濕所折,使陽氣不得發洩,而與風濕相搏于分肉之間,相擊,故疼痛也。
診其脈,浮而緊者,則身體疼痛。
三十二、風入腹拘急切痛候 風入腹拘急切痛者,是體虛受風冷,風冷客于三焦,經于髒腑,寒熱交争,故心腹拘急切痛。
三十三、風經五髒恍惚候 五髒處于内,而氣行于外。
髒氣實者,邪不能傷;虛則外氣不足,風邪乘之。
然五髒,心為神,肝為魂,肺為魄,脾為意,腎為志。
若風氣經之,是邪幹于正,故令恍惚。
三十四、刺風候 刺風者,由體虛膚腠開,為風所侵也。
其狀,風邪走遍于身,而皮膚淫躍。
邪氣與正氣交争,風邪擊搏,如錐刀所刺,故名刺風也。
《養生方》雲:觸寒來者,寒未解,食熱物,亦成刺風。
三十五、蠱風候 蠱風者,由體虛受風,其風在于皮膚,淫淫躍躍,若畫若刺,一身盡痛,侵傷氣血。
其動作狀如蠱毒,故名蠱風也。
三十六、風冷候 風冷者,由髒腑虛,血氣不足,受風冷之氣。
血氣得溫則宜流,冷則凝澀,然風之傷人,有冷有熱。
若挾冷者,冷折于氣血,使人面青心悶,嘔逆吐沫,四肢痛冷,故謂之風冷。
其湯熨針石,别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于後。
《養生方·導引法》雲:一足踏地,足不動,一足向側,如丁字樣,轉身倚勢,并手盡急回,左右疊互二七。
去脊風冷、偏枯不通潤。
又雲:蹲坐,身正頭平,叉手安颏下,頭不動,兩肘向上振搖,上下來去七七。
亦持手三七,放縱身心。
去乳房風冷腫悶、魚寸不調、日日損。
又雲:坐,兩足長舒,自縱身,納氣向下,使心内柔和适散,然始屈一足,安膝下,長舒一足,仰足趾向上使急,仰眠,頭不至席,兩手急努前,頭向上努挽,一時各各取勢,來去二七,疊互亦然。
去腳疼,腰膊冷、血冷、風痹、日日漸損。
又雲:長舒足,肚腹着席,安徐看氣向下,知有去處,然始着兩手掌拓席,努使臂直,散脊背氣向下,漸漸盡勢,來去二七。
除髒腑内宿冷,脈急,腰膊風冷。
又雲:欲以閉氣出汗,拳手屈膝側卧,閉氣自極,欲息氣定,複閉氣,如此汗出乃止。
複轉卧,以下居上,複閉氣如前,汗大出乃止。
此主治身中有風寒。
欲治股胫手臂痛法:屈一胫一臂,伸所病者,正偃卧,以鼻引氣,令腹滿,以意推之,想氣行至上,溫熱,即愈。
又雲:肚腹着席,長舒一足向後,急努足指,一手舒向前盡勢,将一手向背上挽足倒極勢,頭仰蹙背,使急。
先用手足斜長舒者,兩向自相挽急,始屈手足共頭,一時取勢。
常記動手足,先後交番,上下來去二七,左右亦然。
去背項腰膝膊井風冷疼悶、脊裡倔強。
又雲:正坐,兩手向後捉腕,反向拓席,盡勢,使腹弦弦上下,七,左右換手亦然。
損腹肚冷風宿氣積,胃口冷,食飲進退,吐逆不下。
又雲:凡學将息人,先須正坐,并膝頭、足;初坐,先足趾相對,足跟外扒。
坐上,欲安穩,須兩足跟向内相對,足指外扒,坐上。
覺悶痛,漸漸舉身似款便,坐上。
待共兩坐相似不痛,始雙豎足跟向上,坐上,足趾并反向外。
每坐常學。
去膀胱内冷,膝冷,兩足冷疼,上氣、腰痛,盡自消适。
又雲:長舒一足,一腳屈,兩手挽膝三裡,努膝向前,身卻挽,一時取勢,氣内散消,如似骨解。
疊互換足,各别三七,漸漸去膊脊冷風冷血,筋急。
又雲:兩手向後,倒挽兩足,極勢。
頭仰,足指向外努之,緩急來去七,始手向前直舒,足自搖,膝不動,手足各二七。
去脊腰悶風冷。
又雲:身平正,舒兩手向後,極勢,屈肘向後空捺,四七。
轉腰,垂手向下,手掌四面轉之。
去臂内筋急。
又雲:兩手長舒,合掌向下,手高舉與膊齊,極勢,使膊悶痛,然始上下搖之二七。
手下至髀還,上下緩急。
輕手前後散振,雙手前拓,努手合掌向下,七。
去膊内風冷疼,日消散。
又雲:兩手掌倒拓兩膊井前,極勢,上下傍兩掖,急努振搖,來去三七,竟。
手不移處,努向兩肘向上急熱,上下振搖二七,欲得拳兩手七,因相将三七。
去項膊筋脈急勞。
一手屈拳向後左,一手捉肘頭,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