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薄荷各一斤,青梅十斤,火酒十斤。

     端午日入瓶內,封固,一月可用,隻吃兩個即愈。

     川芎茶 治大人小兒感冒風寒,頭痛鼻塞,遍身拘急,惡寒發熱等症。

     鮮川芎(梗葉切碎,如無,乾者亦可)、生薑(切絲)、陳皮(切絲)、鮮紫蘇(梗葉切碎)各等分,細茶(與藥相對)。

     五月五日午時拌勻,用盒蓋過宿,使氣透,次日取出焙乾,磁瓶收貯。

    用時以湯泡之,一鍾乘熱熏鼻,吸其氣,復乘熱飲之,汗出即愈。

     蓮花肚 治脾寒而痛,痛在心之下左右也。

     肚子一個,蓮肉一兩,紅棗一兩,肉桂一錢,小茴香三錢,白糯米一合。

     未入藥之前,照常將豬肚子洗去穢氣,入藥煮爛,一氣頓食,蘸甜醬、醬油食之,如未飽,再用飯壓之而痛如失。

    肚子入藥之後,必須用麻線將口外紮緊,清水煮之。

     香鰻 治癆蟲。

     肥鰻二斤,白薇一兩,小茴香三錢,甘草一錢,苡仁五錢,榧子十個(去殼)。

     同入砂鍋內,用水煮爛,加五味和之。

    乘肥飽食一頓,以食盡為度,半日不可用茶,凡有癆蟲盡皆死矣。

     藥肺 治患疾病久不愈者。

     豬肺一個,蘿蔔子五錢(研碎),白芥子一兩(研碎)。

     五味調和,飯鍋蒸熟,飯後頓食之,一個即愈。

     長壽粉 治癆瘵症。

     芡實八兩,苡仁八兩,山藥三斤,糯米一斤,人參三兩,茯苓三兩,蓮子半斤,白糖。

     各為末,每日調服一兩,如不欲調服,以水打成丸如元宵服,上下午服更妙。

     九仙王道糕 養神扶元,健脾胃,進飲食,補虛損,生肌肉,除濕熱。

     蓮肉四兩,麥芽(炒)、白扁豆(炒)、芡實各二錢,山藥(炒)、白茯苓、苡仁各四兩, 柿霜一兩,白糖二十兩。

     為末,入粳米粉五升蒸糕,曬乾,任意食,米飲下。

     雜品門 紫金錠 治小兒一切危症,各照引磨服。

     辰砂、膽星各五錢,蟬殼、甘草各三錢,麝香一錢,蛇含石四兩(一方加殭蠶、白附子各四錢,白茯苓、白朮各四錢;一方加白蠶三錢,白附子五錢,減去甘草一錢)。

    為細末,飯搗丸,每錠重五分。

     十香丸 乳香、沒藥、花椒、硫黃各一錢,水銀三錢(用唾研如泥),麝香三分,蛇床子(炒)五錢,大楓子(去殼)二兩。

     共研碎,舊臼油燭或油胡桃作丸,擦疥瘡神效。

     神妙痧藥 北細辛三兩,荊芥六錢,降香末三錢,鬱金一錢。

     共為末,每用一茶匙放舌,冷茶送下,或津嚥下。

     又方 白胡椒一兩,牙皂一錢,火硝、檀香末、明礬、丁香、蟾酥各三錢,北細辛二錢,冰片、麝香各五分,金箔量加。

     蟾酥丸 雄磺三錢,麝香三分,木香一錢(俱不可見火)。

    加蒼朮三錢,蟾酥為丸,如小米大,硃砂為衣;如難丸,少加米飲。

    每用二、三丸放舌尖上化下。

    加入西牛黃、金箔,端午午時合尤妙。

     又方 沉香(銼細)、母丁香、硃砂(水飛)、雄磺各五錢,麝香三錢,廣木香一兩,蒼朮(茅山者,米泔浸去毛)淨末二兩,蟾酥三錢。

     藥俱忌見火,為細末,將火酒化蟾酥為丸;不就,加米飲,丸如米大,每服二、三丸,放舌尖上化下。

     望梅丸 能生津止渴,旅行帶之,每含一丸,可代茶。

     鹽梅四兩,麥冬(去心)、薄荷(去梗)、柿霜、細茶各一兩,蘇葉(去梗)五錢。

     為細末,白霜糖四兩,共搗為丸,如雞豆大。

    加參一兩更妙。

     龍腦雞酥丸 消渴,涼上膈,除邪熱,止咳嗽、吐血、鼻血、胃熱、口舌痛;肺虛氣損失聲並治之。

     銀柴胡、阿膠(炒成珠)、蒲黃(炒)、人參、木通各二兩,生地六兩,麥冬四兩,炙甘草一兩半,黃耆一兩,薄荷葉一斤。

     為末,蜜丸芡子大。

    每服一丸,食後噙化。

     參杏丸 止咳嗽,化痰。

     人參、款冬花、訶子、貝母、五味子、桑白皮、紫菀、杏仁、阿膠、茯苓、甘草各五錢。

     為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不拘時含化。

     上清丸 利咽膈,清上焦熱、口生瘡。

     薄荷、防風、桔梗各二兩,川芎、砂仁、甘草各一兩,片腦一錢。

     為末,蜜丸芡子大,每服一丸,含化。

     玉泉丸 鹽霜梅肉一兩,乾葛、桔梗、薄荷各二兩,訶子、烏疊泥、元參各五錢,天花粉三錢。

     為細末,蜜丸黃豆大。

    每服一丸,不拘時含化。

     太倉丸 治脾胃飢飽,不時生病,及諸般積聚,百物所傷。

     陳倉米四兩,巴豆二十一粒(去皮),同炒至米香,至豆黑,勿令米焦,去豆。

    入桔皮(去白)四兩為末,糊丸梧子大,每薑湯服五丸,日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