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針法門
猢猻癆
小兒有此症,求食不止,終夜不睡,用針刺兩手面中三指中節能曲處。
周歲者用中號針,六七歲用大號針,刺進半分許,遇骨微位即拔出,不可誤針筋上。
若疳甚無水,刺數日方有白水;不甚者,即有白漿。
刺數日,隨有血,一指有血,一指不刺;二指有血,停止二指不刺;若六指俱有血,病痊,不復刺矣。
凡刺,須隔一日,俟天晴,雨則無益。
刺後即得睡,減貪饞,忌棗、慄幹甜果物,食則復發。
如初刺有血,非此症矣。
挑悶疹子 分開頂門內,有紅筋、紅瘰,挑破即止。
喉痹 覓紅上紅疙瘩,用針挑破即愈。
百發神針 治偏、正頭風,漏肩、鶴膝、寒濕氣、半身不遂、手足癱瘓、痞塊、腰痛、小腸疝氣、癰疽發背、對口發、痰核初起不破爛,俱可用針。
按穴針之,真神妙百中。
乳香、沒藥、生川附子、血竭、川烏、草烏、檀香末、降香末、大貝母、麝香各三錢,母丁香四十九粒,淨蘄艾綿一兩或二兩,作針。
消癖神火針 蜈蚣一條,木鱉、五靈脂、雄黃、乳香、沒藥、阿魏、三稜、蓬朮、甘草、皮硝各一錢,鬧楊花、硫黃、山甲、牙皂各二錢,麝香三錢,甘遂五分,艾絨二兩,作針。
陰症散毒針 乳香、沒藥、羌活、獨活、川烏、草烏、白芷、細辛、牙皂、硫黃、山甲、大貝、靈脂、肉桂、雄黃各一錢,蟾酥、麝香三分,艾絨一兩,作針。
灸法門 醫小兒 小兒目視不轉睛,指甲黑,作鴉聲,是死形無可治,惟用此法灸,十灸十生。
將左右兩手彎處,各灸一穴;左右兩腳趾,將第二腳趾縫頭處亦必各灸一灸,將痰瀉出,即回生。
奇妙不可言,醫小兒之神灸也。
雞爪風 婦人月家得此,不時發手足及指拘攣,拳縮如雞爪,頗疼痛。
急於左右膝蓋骨下兩旁,各有小窩共四穴,俗謂鬼眼,各灸三壯立愈。
乾霍亂死灸法 心頭微熱者,以鹽填臍內,納艾灸,不計數,以醒為度。
附子灸 癰疽久漏,瘡口冷,膿水不絕,內無惡肉。
以大附子水浸透,切大片,厚三分,安瘡口,艾隔灸。
數日一灸,至五六七次,服內托藥,自然長滿。
為末作餌用亦甚可。
黃蠟灸 治癰疽等毒。
白麵水和成塊,照毒根盤大小作圈,厚一指,高寸餘黏肉上,外以絹帛加濕布圍住。
將黃蠟掐薄片入面圈內,以熨鬥火運逼蠟化,即痛則毒淺;若不覺,至蠟滾沸,逐漸添蠟,俟不可忍,沃冷水候凝。
瘡勿痛者毒盛,灸未到也,不妨再灸。
輕三次,重三、四次,忌房事、氣惱、發物。
灸耳聾 濕土瓜根削平寸,塞耳內,以艾灸七壯,每旬一壯乃愈。
疝氣偏墜 淨草一條,量患人口兩角為一則,折斷;如此三則,折成二角,如「厶」字樣。
以一角安臍中心,兩角安臍下兩旁,尖盡處是穴。
若患在左灸右,在右灸左,兩邊俱患兩邊皆灸。
艾炷如麥粒大,灸十四壯或二十一壯即安。
又灸兩足三陰交穴尤效。
灸癰疽 男左女右,以篾一根,前齊中指端,後至手腕橫紋凹中,截斷為準。
卻以竹一根兩頭擱起,令病人騎之,兩足不著地,挺身正坐,將前篾植於竹上,以正頭植骨脊中盡處,各開一寸,名「騎竹馬法」,灸七壯。
灸畢,宜用乳香、真綠豆粉為末,調服之,以防火氣入心。
雞子灸 凡毒初起紅腫無頭。
雞子煮熟,對劈去黃,用半個合毒上,以艾灸三壯即散。
若紅腫根盤大,以鴨蛋如法灸亦可。
桑木灸 治癰疽發背不起發,或瘀肉不腐潰,及陰瘡、瘰癧、流注、臁瘡、頑瘡、惡瘡久不愈,俱用此灸之。
未潰則拔毒止痛,已潰則補接陽氣,亦取其通關節,去風寒,火性暢達,出郁毒之意。
幹桑木劈成細片,紮作小把,然火吹息患處,每吹片時,以瘀肉腐動為度;內服補托藥,誠良方也。
碗灸 治乳腫。
碗一個,用燈草四根,十排碗內,頭各露寸許。
再用紙條一寸五分闊,用水濕了,蓋碗內燈草下,紙與碗口齊,將碗覆患處,留燈草頭在外,艾一大團放碗底,火灸之。
艾盡再添,至碗內流水氣,內覺痛止方住。
甚者次日再灸一次必消。
麻葉灸 七月七日採麻花,五月五日採麻葉,搗作炷,灸瘡上百壯;次燒胡桃、松脂研敷即愈。
熏法門 鵝掌風 真蘄艾四、五兩,將水三、四碗,煮五、六次,入大口瓶內盛之,用麻布雙層縛瓶口,
周歲者用中號針,六七歲用大號針,刺進半分許,遇骨微位即拔出,不可誤針筋上。
若疳甚無水,刺數日方有白水;不甚者,即有白漿。
刺數日,隨有血,一指有血,一指不刺;二指有血,停止二指不刺;若六指俱有血,病痊,不復刺矣。
凡刺,須隔一日,俟天晴,雨則無益。
刺後即得睡,減貪饞,忌棗、慄幹甜果物,食則復發。
如初刺有血,非此症矣。
挑悶疹子 分開頂門內,有紅筋、紅瘰,挑破即止。
喉痹 覓紅上紅疙瘩,用針挑破即愈。
百發神針 治偏、正頭風,漏肩、鶴膝、寒濕氣、半身不遂、手足癱瘓、痞塊、腰痛、小腸疝氣、癰疽發背、對口發、痰核初起不破爛,俱可用針。
按穴針之,真神妙百中。
乳香、沒藥、生川附子、血竭、川烏、草烏、檀香末、降香末、大貝母、麝香各三錢,母丁香四十九粒,淨蘄艾綿一兩或二兩,作針。
消癖神火針 蜈蚣一條,木鱉、五靈脂、雄黃、乳香、沒藥、阿魏、三稜、蓬朮、甘草、皮硝各一錢,鬧楊花、硫黃、山甲、牙皂各二錢,麝香三錢,甘遂五分,艾絨二兩,作針。
陰症散毒針 乳香、沒藥、羌活、獨活、川烏、草烏、白芷、細辛、牙皂、硫黃、山甲、大貝、靈脂、肉桂、雄黃各一錢,蟾酥、麝香三分,艾絨一兩,作針。
灸法門 醫小兒 小兒目視不轉睛,指甲黑,作鴉聲,是死形無可治,惟用此法灸,十灸十生。
將左右兩手彎處,各灸一穴;左右兩腳趾,將第二腳趾縫頭處亦必各灸一灸,將痰瀉出,即回生。
奇妙不可言,醫小兒之神灸也。
雞爪風 婦人月家得此,不時發手足及指拘攣,拳縮如雞爪,頗疼痛。
急於左右膝蓋骨下兩旁,各有小窩共四穴,俗謂鬼眼,各灸三壯立愈。
乾霍亂死灸法 心頭微熱者,以鹽填臍內,納艾灸,不計數,以醒為度。
附子灸 癰疽久漏,瘡口冷,膿水不絕,內無惡肉。
以大附子水浸透,切大片,厚三分,安瘡口,艾隔灸。
數日一灸,至五六七次,服內托藥,自然長滿。
為末作餌用亦甚可。
黃蠟灸 治癰疽等毒。
白麵水和成塊,照毒根盤大小作圈,厚一指,高寸餘黏肉上,外以絹帛加濕布圍住。
將黃蠟掐薄片入面圈內,以熨鬥火運逼蠟化,即痛則毒淺;若不覺,至蠟滾沸,逐漸添蠟,俟不可忍,沃冷水候凝。
瘡勿痛者毒盛,灸未到也,不妨再灸。
輕三次,重三、四次,忌房事、氣惱、發物。
灸耳聾 濕土瓜根削平寸,塞耳內,以艾灸七壯,每旬一壯乃愈。
疝氣偏墜 淨草一條,量患人口兩角為一則,折斷;如此三則,折成二角,如「厶」字樣。
以一角安臍中心,兩角安臍下兩旁,尖盡處是穴。
若患在左灸右,在右灸左,兩邊俱患兩邊皆灸。
艾炷如麥粒大,灸十四壯或二十一壯即安。
又灸兩足三陰交穴尤效。
灸癰疽 男左女右,以篾一根,前齊中指端,後至手腕橫紋凹中,截斷為準。
卻以竹一根兩頭擱起,令病人騎之,兩足不著地,挺身正坐,將前篾植於竹上,以正頭植骨脊中盡處,各開一寸,名「騎竹馬法」,灸七壯。
灸畢,宜用乳香、真綠豆粉為末,調服之,以防火氣入心。
雞子灸 凡毒初起紅腫無頭。
雞子煮熟,對劈去黃,用半個合毒上,以艾灸三壯即散。
若紅腫根盤大,以鴨蛋如法灸亦可。
桑木灸 治癰疽發背不起發,或瘀肉不腐潰,及陰瘡、瘰癧、流注、臁瘡、頑瘡、惡瘡久不愈,俱用此灸之。
未潰則拔毒止痛,已潰則補接陽氣,亦取其通關節,去風寒,火性暢達,出郁毒之意。
幹桑木劈成細片,紮作小把,然火吹息患處,每吹片時,以瘀肉腐動為度;內服補托藥,誠良方也。
碗灸 治乳腫。
碗一個,用燈草四根,十排碗內,頭各露寸許。
再用紙條一寸五分闊,用水濕了,蓋碗內燈草下,紙與碗口齊,將碗覆患處,留燈草頭在外,艾一大團放碗底,火灸之。
艾盡再添,至碗內流水氣,內覺痛止方住。
甚者次日再灸一次必消。
麻葉灸 七月七日採麻花,五月五日採麻葉,搗作炷,灸瘡上百壯;次燒胡桃、松脂研敷即愈。
熏法門 鵝掌風 真蘄艾四、五兩,將水三、四碗,煮五、六次,入大口瓶內盛之,用麻布雙層縛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