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酒送下,自然汗出定痛為驗。
中風癱瘓麻痹不仁,手足不能屈伸,偏枯,用酒下二丸。
中風不醒人事,牙關不開,研一丸,酒調灌下,亦驗。
白膠香(研)、草烏(去皮臍)、五靈脂、土龍(去土)、木鱉子(去油)各一兩五錢,乳香、沒藥、當歸各七錢五分,麝香二錢二分,京墨(燒酒浸)一錢五分,共為末,和勻,糯米粉為丸,如芡實大,溫酒研化一丸,神效。
犀黃串 闢瘴明目。
升麻、犀角、黃芩、樸硝、梔子、大黃各二兩,豉二升,微熬同搗末,蜜丸如梧子大。
覺四肢大熱,大便閉結,即服三十丸,取微利為度;四肢小熱,食後三十丸,非但闢瘴,甚能明目。
天一水串 韓飛霞制。
通利水道。
按方內需用人參,如無,以高麗參代之,或真潞黨參亦可。
燈芯一斤(米粉漿染曬乾研末,入水澄去粉,取浮者曬乾,二兩五錢),赤白茯苓(去皮)五兩,滑石(水飛)五兩,豬苓二兩,澤瀉三兩,人參一斤(切片熬膏)。
和藥丸如龍眼核大,硃砂為衣。
每服一丸,隨症用引調服,本天一生水之妙,故治病以水道通利為捷徑也,亦治難產不下者。
牽牛串 治男婦五般積氣成聚。
黑牽牛一斤,生搗末八兩,餘渣以新瓦炒香再搗,取四兩,蜜丸如梧子大。
至重者三十五丸,陳皮、生薑煎湯,臥時服。
半夜未動,再服三十丸,當下積聚之物。
尋常行氣,每服十丸,虛者慎用。
禹功散 治諸水飲病。
黑牽牛頭末四兩,茴香一兩(炒),為末。
每服一--二錢,以生薑自然汁調下,則氣利而飲自消,若虛者宜審慎用之。
雙牛串 治一切癰疽發背,無名腫毒,年少氣壯者。
黑白牽牛各一兩,布包捶碎,以好醋一碗,熬至八分,露一夜。
次日五更溫服,以大便出膿血為妙。
五香串 治腹心氣脅痞積,一切痛症,立效。
沉香、丁香、木香、檀香、乳香(去油)、巴豆霜各三錢,大黃、甘草、鬱金、蒼朮、五靈脂、陳皮、厚樸、雄黃各五錢,豆蔻肉六錢。
右藥共研末,醋糊丸如桐子大,硃砂二錢為衣。
每服五丸,重者七丸、九丸,或至十一丸。
空心熱酒送下,忌生冷油膩,氣虛之人及孕婦忌服。
車螯串 (名轉毒散) 治發背癰疽,不問深淺大小,利去病根,則免傳變。
車螯(即昌蛾背紫光厚者,以鹽泥固濟,煅赤出火毒)一兩,生甘草末一錢五分,輕粉五分,為末。
每四錢用栝蔞一個,酒二盞,煎一盅調服。
五更轉下惡物為度,未下再服,甚者不過二服。
又方:車螯四個(黃泥固濟,煅赤出毒,研末),燈芯三十莖,栝蔞一個(取仁炒香),甘草節(炒)二錢,通作一服。
將三味入酒二碗,煎半碗,取滓入蜂蜜一匙,調車螯末二錢,膩粉少許,空心溫服,下惡涎毒為度。
八寶串 臌脹經年而不死,必非水臌,乃氣臌、血臌、食臌、蟲臌也,但得小便利,而胃口開者,俱可治。
茯苓五兩,人參一兩,雷丸三錢,甘草二錢,蘿蔔子一兩,白朮五錢,大黃一兩,附子一錢,水拾碗,煎成二碗。
早晨服一碗,必腹內雷鳴,少頃下惡物滿桶,急傾去,另換一桶;再以第二碗服之,必又大瀉,至黃昏而止。
以淡米湯飲之,不再瀉矣。
然病人憊乏已甚,急服後方,以調理之。
人參一錢,茯苓五錢,苡仁一兩,山藥四錢,陳皮五分,白芥子一錢,水煎服,一劑即愈。
忌食鹽一月,犯則無生機矣。
先須再三叮囑,然後用藥治之。
庚生按:此方出《石室秘錄》,又見於《觀聚方要補》,予嘗試之,極有效。
《觀聚方》茯苓用五兩,宜從之,此物淡而無味也。
《觀聚方》陳皮用五分,宜從之,否則太嫌破氣矣。
腹脅痞塊 雄黃一兩,白礬一兩,為末,麵糊調膏攤貼。
未效再貼,數月必愈。
發背初起 疑似者,以秦艽牛乳煎服,得快利三五行即愈。
逐黃散 治小兒黃疸,眼黃脾熱。
瓜蔞焙乾,每服一錢。
水半升,煎七分,臥時服,五更瀉下黃物,立愈。
絞腸痧 馬糞一兩(炒黑),入黃土一撮(微炒),黃酒乘熱服五錢,即痛去如失,非吐即瀉,氣一通而痛輒定矣。
按此方兼治霍亂,奏效甚神,滾水亦可調服,不必定用黃酒也。
中風癱瘓麻痹不仁,手足不能屈伸,偏枯,用酒下二丸。
中風不醒人事,牙關不開,研一丸,酒調灌下,亦驗。
白膠香(研)、草烏(去皮臍)、五靈脂、土龍(去土)、木鱉子(去油)各一兩五錢,乳香、沒藥、當歸各七錢五分,麝香二錢二分,京墨(燒酒浸)一錢五分,共為末,和勻,糯米粉為丸,如芡實大,溫酒研化一丸,神效。
犀黃串 闢瘴明目。
升麻、犀角、黃芩、樸硝、梔子、大黃各二兩,豉二升,微熬同搗末,蜜丸如梧子大。
覺四肢大熱,大便閉結,即服三十丸,取微利為度;四肢小熱,食後三十丸,非但闢瘴,甚能明目。
天一水串 韓飛霞制。
通利水道。
按方內需用人參,如無,以高麗參代之,或真潞黨參亦可。
燈芯一斤(米粉漿染曬乾研末,入水澄去粉,取浮者曬乾,二兩五錢),赤白茯苓(去皮)五兩,滑石(水飛)五兩,豬苓二兩,澤瀉三兩,人參一斤(切片熬膏)。
和藥丸如龍眼核大,硃砂為衣。
每服一丸,隨症用引調服,本天一生水之妙,故治病以水道通利為捷徑也,亦治難產不下者。
牽牛串 治男婦五般積氣成聚。
黑牽牛一斤,生搗末八兩,餘渣以新瓦炒香再搗,取四兩,蜜丸如梧子大。
至重者三十五丸,陳皮、生薑煎湯,臥時服。
半夜未動,再服三十丸,當下積聚之物。
尋常行氣,每服十丸,虛者慎用。
禹功散 治諸水飲病。
黑牽牛頭末四兩,茴香一兩(炒),為末。
每服一--二錢,以生薑自然汁調下,則氣利而飲自消,若虛者宜審慎用之。
雙牛串 治一切癰疽發背,無名腫毒,年少氣壯者。
黑白牽牛各一兩,布包捶碎,以好醋一碗,熬至八分,露一夜。
次日五更溫服,以大便出膿血為妙。
五香串 治腹心氣脅痞積,一切痛症,立效。
沉香、丁香、木香、檀香、乳香(去油)、巴豆霜各三錢,大黃、甘草、鬱金、蒼朮、五靈脂、陳皮、厚樸、雄黃各五錢,豆蔻肉六錢。
右藥共研末,醋糊丸如桐子大,硃砂二錢為衣。
每服五丸,重者七丸、九丸,或至十一丸。
空心熱酒送下,忌生冷油膩,氣虛之人及孕婦忌服。
車螯串 (名轉毒散) 治發背癰疽,不問深淺大小,利去病根,則免傳變。
車螯(即昌蛾背紫光厚者,以鹽泥固濟,煅赤出火毒)一兩,生甘草末一錢五分,輕粉五分,為末。
每四錢用栝蔞一個,酒二盞,煎一盅調服。
五更轉下惡物為度,未下再服,甚者不過二服。
又方:車螯四個(黃泥固濟,煅赤出毒,研末),燈芯三十莖,栝蔞一個(取仁炒香),甘草節(炒)二錢,通作一服。
將三味入酒二碗,煎半碗,取滓入蜂蜜一匙,調車螯末二錢,膩粉少許,空心溫服,下惡涎毒為度。
八寶串 臌脹經年而不死,必非水臌,乃氣臌、血臌、食臌、蟲臌也,但得小便利,而胃口開者,俱可治。
茯苓五兩,人參一兩,雷丸三錢,甘草二錢,蘿蔔子一兩,白朮五錢,大黃一兩,附子一錢,水拾碗,煎成二碗。
早晨服一碗,必腹內雷鳴,少頃下惡物滿桶,急傾去,另換一桶;再以第二碗服之,必又大瀉,至黃昏而止。
以淡米湯飲之,不再瀉矣。
然病人憊乏已甚,急服後方,以調理之。
人參一錢,茯苓五錢,苡仁一兩,山藥四錢,陳皮五分,白芥子一錢,水煎服,一劑即愈。
忌食鹽一月,犯則無生機矣。
先須再三叮囑,然後用藥治之。
庚生按:此方出《石室秘錄》,又見於《觀聚方要補》,予嘗試之,極有效。
《觀聚方》茯苓用五兩,宜從之,此物淡而無味也。
《觀聚方》陳皮用五分,宜從之,否則太嫌破氣矣。
腹脅痞塊 雄黃一兩,白礬一兩,為末,麵糊調膏攤貼。
未效再貼,數月必愈。
發背初起 疑似者,以秦艽牛乳煎服,得快利三五行即愈。
逐黃散 治小兒黃疸,眼黃脾熱。
瓜蔞焙乾,每服一錢。
水半升,煎七分,臥時服,五更瀉下黃物,立愈。
絞腸痧 馬糞一兩(炒黑),入黃土一撮(微炒),黃酒乘熱服五錢,即痛去如失,非吐即瀉,氣一通而痛輒定矣。
按此方兼治霍亂,奏效甚神,滾水亦可調服,不必定用黃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