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截藥雜治門
取牙鯽魚霜
大鯽魚一個去腸,以砒霜納入魚腹,露幹放陰地,待有霜即刮下,用瓶收貯,以針搜淨牙根,點少許,咳嗽自落;或以少許藥置膏藥上,貼蛀牙上,即落。
庚生按:砒宜用白者,每魚一兩,納入白砒一錢,不可過多。
又方:活鯽魚一尾,約四五兩,白砒六錢,將砒末納入魚腹中,待魚爛之後,將魚骨洗淨,曬乾為末,每用少許點所患牙根上,自落。
黑髮仙丹 熟地一斤,萬年青三斤(小用五斤),桑椹一斤,黑芝麻八兩,山藥二斤,南燭皮四兩,花椒一兩,白果一兩,巨勝子三兩(連殼),蜜丸,早晚以酒送下各五錢,忌食蘿蔔。
又方:熟地一斤,苡仁、山藥、桑葉各八兩,白朮、生何首烏各二兩,巨勝子、白果各三兩,黑芝麻四兩,北五味二兩,山藥一斤,花椒一兩,烏頭皮四兩,胡桃肉三兩,加參片三兩(無亦可),蜜丸,每日用開水,吞服五錢。
腳鹼 蔥根、荸薺搗汁一碗。
以松香膏四兩,並麻油煎至滴水成珠,方入前汁,攤膏貼患處,即愈。
足趾雞眼 作痛作瘡,地骨皮同紅花研細敷之,次日即愈。
吹耳方 治小兒耳內濕爛。
上梅冰片二分,煅蘆甘石一錢,枯礬三分,煅龍骨一錢,海螵蛸一錢,桔皮炭三錢,赤石脂一錢,粉口兒茶三分,蠶繭殼二枚,煅石首魚腦骨二枚(研細)。
上藥為細末,加胭脂邊二錢,用紙包固,以水浸濕,用火煨炭存性,和勻,再研吹之,極效。
頂藥 (主上吐藥也) 巴霜頂 治纏喉風閉;先胸膈氣緊,驀然咽喉腫痛,手足厥冷,氣不能通,頃刻不治。
雄黃一錢,鬱金五分,巴豆七粒(去皮殼),冰、麝各少許為皮,醋糊為丸,如麻子大,清茶下五分;如喉纏嗓塞,用竹管納藥入喉中,須臾吐痰立解,未吐再服。
庚生按:巴豆宜去油取霜,方可用。
牛郎頂 治氣築奔沖不可忍,兼追蟲取積,亦消水腫。
黑牽牛五錢(炒),檳榔二錢五分,為末,每服一錢,紫蘇湯下,蟲積及水腫用酒下。
青綠頂 治頑痰不化。
石青一兩,石綠五錢,水飛為末,曲糊丸綠豆大,溫水下十丸,吐出痰二三碗,不損人。
風痰猝中,方用生石綠二兩,乳細,水化去石,慢火熬幹,再研入麝香一分,糯米粉糊丸彈子大,陰乾。
猝中每丸作二服,薄荷酒下;餘風硃砂酒下。
吐青涎、瀉下惡物立效。
小兒用銅綠研粉,醋麵糊丸芡實大,每服薄荷酒下一丸,須臾吐痰如膠,神效。
庚生按:生石綠細繹方意,疑即生銅綠。
蓋銅綠酸平,主治風痰卒中也。
此方本名碧林丹,見藥譜明療銅綠條下,治小兒名綠雲丹,亦載此書內。
硫黃頂 治腰痛如神。
黑牽牛半生半炒,取頭末,水和丸,梧子大,硫黃末為衣,空心用鹽湯並酒下五十丸。
庚生按:此方用意極妙,惟須體實而年久濕重者為宜,亦不可驟投至五十丸之多,當量症加減為妥。
黑鹽頂 鹽一升,納粗瓷瓶中,將泥頭築實。
先以糠火圍燒,漸加炭火,候燒透赤色,鹽如水汁,即去火待凝,將瓶敲破,取出;用豆豉一升熬煎;桃仁一兩和麩炒熟;巴豆二兩,去心膜及殼,隔紙炒令油出,須生熟得中,焦則少力,生又損人。
將四物搗勻,入蜜丸桐子大,每服三丸,須平旦時服最好。
患時氣用豉汁及茶送下;患心痛酒送下,入口便止;患血痢,米飲下,初變水痢後即止;患瘧,茶飲下;患骨蒸蜜湯下。
凡服藥後吐利,勿以為怪,吐利若多,服黃連汁止之。
或遇耐藥人服藥不動者,更服一、二丸。
服藥後須忌口二、三日,其藥臘月合之,用瓷瓶封固,勿令洩氣,一劑可救百人。
或在道途村落無藥可求,但用此藥可敵大黃、樸硝數兩,屢試有效,小兒女子忌服。
三奇頂 治小兒天哮。
經霜天燭子、臘梅花各三錢,水蜒蚰一條,俱預收。
水煎服一劑,即愈。
金線頂 凡一切宜吐痰涎之症,用代瓜蒂最妙。
金線重樓(俗名金線吊蝦蟆。
採得,去外黑皮),用石打碎,無犯鐵器,曬乾為末,瓷瓶收貯備用。
風痰結胸,用藥一錢,陰陽水和服,吐痰即愈;傷食成瘧,臨發時空心用藥一錢,開水和服;噤口痢用藥一錢,溫涼水和服,即愈。
庚生按:砒宜用白者,每魚一兩,納入白砒一錢,不可過多。
又方:活鯽魚一尾,約四五兩,白砒六錢,將砒末納入魚腹中,待魚爛之後,將魚骨洗淨,曬乾為末,每用少許點所患牙根上,自落。
黑髮仙丹 熟地一斤,萬年青三斤(小用五斤),桑椹一斤,黑芝麻八兩,山藥二斤,南燭皮四兩,花椒一兩,白果一兩,巨勝子三兩(連殼),蜜丸,早晚以酒送下各五錢,忌食蘿蔔。
又方:熟地一斤,苡仁、山藥、桑葉各八兩,白朮、生何首烏各二兩,巨勝子、白果各三兩,黑芝麻四兩,北五味二兩,山藥一斤,花椒一兩,烏頭皮四兩,胡桃肉三兩,加參片三兩(無亦可),蜜丸,每日用開水,吞服五錢。
腳鹼 蔥根、荸薺搗汁一碗。
以松香膏四兩,並麻油煎至滴水成珠,方入前汁,攤膏貼患處,即愈。
足趾雞眼 作痛作瘡,地骨皮同紅花研細敷之,次日即愈。
吹耳方 治小兒耳內濕爛。
上梅冰片二分,煅蘆甘石一錢,枯礬三分,煅龍骨一錢,海螵蛸一錢,桔皮炭三錢,赤石脂一錢,粉口兒茶三分,蠶繭殼二枚,煅石首魚腦骨二枚(研細)。
上藥為細末,加胭脂邊二錢,用紙包固,以水浸濕,用火煨炭存性,和勻,再研吹之,極效。
頂藥 (主上吐藥也) 巴霜頂 治纏喉風閉;先胸膈氣緊,驀然咽喉腫痛,手足厥冷,氣不能通,頃刻不治。
雄黃一錢,鬱金五分,巴豆七粒(去皮殼),冰、麝各少許為皮,醋糊為丸,如麻子大,清茶下五分;如喉纏嗓塞,用竹管納藥入喉中,須臾吐痰立解,未吐再服。
庚生按:巴豆宜去油取霜,方可用。
牛郎頂 治氣築奔沖不可忍,兼追蟲取積,亦消水腫。
黑牽牛五錢(炒),檳榔二錢五分,為末,每服一錢,紫蘇湯下,蟲積及水腫用酒下。
青綠頂 治頑痰不化。
石青一兩,石綠五錢,水飛為末,曲糊丸綠豆大,溫水下十丸,吐出痰二三碗,不損人。
風痰猝中,方用生石綠二兩,乳細,水化去石,慢火熬幹,再研入麝香一分,糯米粉糊丸彈子大,陰乾。
猝中每丸作二服,薄荷酒下;餘風硃砂酒下。
吐青涎、瀉下惡物立效。
小兒用銅綠研粉,醋麵糊丸芡實大,每服薄荷酒下一丸,須臾吐痰如膠,神效。
庚生按:生石綠細繹方意,疑即生銅綠。
蓋銅綠酸平,主治風痰卒中也。
此方本名碧林丹,見藥譜明療銅綠條下,治小兒名綠雲丹,亦載此書內。
硫黃頂 治腰痛如神。
黑牽牛半生半炒,取頭末,水和丸,梧子大,硫黃末為衣,空心用鹽湯並酒下五十丸。
庚生按:此方用意極妙,惟須體實而年久濕重者為宜,亦不可驟投至五十丸之多,當量症加減為妥。
黑鹽頂 鹽一升,納粗瓷瓶中,將泥頭築實。
先以糠火圍燒,漸加炭火,候燒透赤色,鹽如水汁,即去火待凝,將瓶敲破,取出;用豆豉一升熬煎;桃仁一兩和麩炒熟;巴豆二兩,去心膜及殼,隔紙炒令油出,須生熟得中,焦則少力,生又損人。
將四物搗勻,入蜜丸桐子大,每服三丸,須平旦時服最好。
患時氣用豉汁及茶送下;患心痛酒送下,入口便止;患血痢,米飲下,初變水痢後即止;患瘧,茶飲下;患骨蒸蜜湯下。
凡服藥後吐利,勿以為怪,吐利若多,服黃連汁止之。
或遇耐藥人服藥不動者,更服一、二丸。
服藥後須忌口二、三日,其藥臘月合之,用瓷瓶封固,勿令洩氣,一劑可救百人。
或在道途村落無藥可求,但用此藥可敵大黃、樸硝數兩,屢試有效,小兒女子忌服。
三奇頂 治小兒天哮。
經霜天燭子、臘梅花各三錢,水蜒蚰一條,俱預收。
水煎服一劑,即愈。
金線頂 凡一切宜吐痰涎之症,用代瓜蒂最妙。
金線重樓(俗名金線吊蝦蟆。
採得,去外黑皮),用石打碎,無犯鐵器,曬乾為末,瓷瓶收貯備用。
風痰結胸,用藥一錢,陰陽水和服,吐痰即愈;傷食成瘧,臨發時空心用藥一錢,開水和服;噤口痢用藥一錢,溫涼水和服,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