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等瓷器末一錢五分,熊膽二錢,硇砂少許,為極細末,溶成膏,點翳上,越宿取下,用黃連黃柏煎湯洗淨。
如仍有翳,再點一次。
治淚眼 鯽魚膽七個,人乳一盞,和勻,飯鍋上蒸一二次,點眼,其淚自收。
二百味花草膏 治目疾面上赤色,兩眼流淚,或痛或癢,晝不能視物,夜不能見燈,名為爛弦風。
羯羊膽去其中脂而填滿好蜜,拌勻蒸之,候乾,即入缽細研為膏,點之。
以蜂採百花、羊食百草故名。
開聾 小蠍四十九個,生薑如蠍大四十九片,同炒,以姜幹為度,研末,溫酒沖服,過一二時辰,再進一服,至醉不妨,次日耳中如聞笙簧即愈。
腎虛者二服亦愈。
庚生按:此方用蠍至四十九枚,過於猛峻,切宜慎用。
喉風閉塞 臘月初一取豬膽,不拘大小五六枚,用黃連、青黛、薄荷、殭蠶、白礬、樸硝各五錢,裝入膽內,用青紙包好,掘地方深各一尺,懸膽在內,用物遮蓋,不見風日,候至立春日取出,待風吹去膽皮青紙,研細末,用瓶收貯,每吹少許。
庚生按:喉症不一,為害最速,予每以異功丹治之,無不立效。
附:異功丹方:斑蝥去翅足四錢糯米炒黃,血竭、沒藥、乳香、全蠍、元參各六分,麝香、冰片各三分,共研細末,瓷瓶收貯,弗令洩氣。
用時以尋常膏藥一張,取藥末如黃豆大,貼喉外,緊對痛處,越二三時,揭去,即起泡,用銀針挑出黃水,如黑色或深黃色,再用膏藥及藥末貼於泡之左右,仍照前挑,看以出淡黃水為度。
不論喉蛾、喉風、喉痹,一切均可用,唯孕婦忌之。
吹喉藥 治急纏喉風、乳蛾、喉痹。
白礬三錢,巴豆五粒(去殼),用鐵勺將礬化開,投豆在內,俟礬幹,取出巴豆,將礬收貯,遇喉痛者,以蘆管吹之。
黑龍膏 治九種喉痹,急喉痹、纏喉風、結喉爛、重舌、木舌、飛絲入口。
大皂角四十梃切碎,用水三鬥浸一夜,煎至一鬥半;入人參末五錢,甘草末一兩,煎至五升,去渣,入無灰酒一升,釜煤二匕,煎如餳,入瓶封埋地中一夜,每溫湯送服一匙,或掃入喉內,以惡涎吐盡為度,後含甘草片少許。
冰梅丸 治喉痹十八種。
天南星鮮者二十五個切片,半夏五十個鮮者佳切碎,皂角去弦淨四兩,白礬、白鹽、防風、樸硝各四兩,桔梗二兩。
揀七分熟梅子一百個,先將硝鹽水浸一周時,然後將各藥碾碎,入水拌勻,再將梅子置水中,其水須透過梅子三指,浸七日,取出曬乾,又入水中浸透曬乾,以藥水幹為度。
將梅子收入磁器密封之,有霜衣起愈妙。
用時以白棉裹噙口內,令津液徐徐嚥下,痰出立愈。
中分散 治驚風定搐。
螳螂一個,蜥蜴一條,赤足蜈蚣一條,各中分之,隨左右,研末,男左女右,以一匙吹鼻內搐之,右即右定,左即左定。
急風散 治中風中痰。
生石膏十兩,辰砂五錢。
上藥共研細末,和勻,大人每服三錢;小兒一歲至三歲一錢,四歲至七歲一錢五分,八歲至十二歲二錢,十三歲至十六歲二錢五分。
用生蜜湯調服。
庚生按:此方見於《雞鳴錄》,治痰熱痙厥即急驚風,如治大人痰厥類中,則須每服三、五錢,亦用生蜜調服,無不驗者。
小紅丸 治小兒一切咳嗽,驚癇發搐發熱,齁喘痰涎上壅,痰厥猝倒等症。
全蠍一兩(去刺洗淨炒),南星一兩,硃砂四錢五分,珠子一錢,巴豆霜(去油淨炒)二錢五分。
上為細末,糯米糊為丸,如菜子大,周歲者每服五十丸,二周歲者百丸,看小兒大小壯實,用燈心煎湯送服。
此吳中陳氏治急驚風秘方也。
釘胎丸 治頻慣墮胎,每三四月即墮者,於受孕兩月後服之。
杜仲八兩(糯米煎湯浸透炒去絲),續斷二兩(酒浸焙乾為末),以山藥五、六兩為末,作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
硝石丸 止可磨塊,不令困人,須量虛實。
硝石六兩,大黃八兩,人參、甘草各三錢。
上為細末,以三年陳苦酒三升置器中,以竹片作準,每酒一升作一刻,先入大黃不住手攪,使微沸,盡一刻,乃下餘藥,又盡一刻,微火熬,便可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
服後下如雞肝、米泔赤黑色等物即愈。
下後忌風並生冷,宜用稀粥調理。
珍珠滾痰丸 治小兒痰塞心胸。
半夏五十粒,巴豆三十粒(去殼)同半夏煮,待半夏熟爛,取出巴豆,止用半夏,烘乾為細末,米糊為丸如菜子大,硃砂為衣,曬乾,用蘿蔔汁吞服七丸,大人倍之。
庚生按:此方治痰極有效。
癲癇、痰厥及喉痹之屬,有痰者均可用。
三陰久瘧立止方 常山苗六錢,烏梅三錢,陳皮、檳榔、制首烏、酒炒歸身各二錢,法半夏、川桂枝各一錢,丁香十粒,生薑二片,紅棗五枚。
上藥,在臨發前兩時辰煎服。
或吐或瀉,其病自愈。
倘一劑未能全愈,再服一劑,無不立止。
庚生按:瘧疾纏綿,往往緻敗。
古方每用草果、常山以取速效,殊非善法。
上元張立侯口傳一方:用常山二、三兩為末,鴨蛋七枚,同藥末入砂鍋煮極熱,病發時取蛋握於手中,冷即更換,仍將握過之蛋再煮再握,俟瘧止方住。
下次發時,照前煮握,二三次後即可止矣。
不傷元氣,大可用也。
又方:常山一兩,黑豆一合,同煮。
撿去常山,專食豆,亦效。
如仍有翳,再點一次。
治淚眼 鯽魚膽七個,人乳一盞,和勻,飯鍋上蒸一二次,點眼,其淚自收。
二百味花草膏 治目疾面上赤色,兩眼流淚,或痛或癢,晝不能視物,夜不能見燈,名為爛弦風。
羯羊膽去其中脂而填滿好蜜,拌勻蒸之,候乾,即入缽細研為膏,點之。
以蜂採百花、羊食百草故名。
開聾 小蠍四十九個,生薑如蠍大四十九片,同炒,以姜幹為度,研末,溫酒沖服,過一二時辰,再進一服,至醉不妨,次日耳中如聞笙簧即愈。
腎虛者二服亦愈。
庚生按:此方用蠍至四十九枚,過於猛峻,切宜慎用。
喉風閉塞 臘月初一取豬膽,不拘大小五六枚,用黃連、青黛、薄荷、殭蠶、白礬、樸硝各五錢,裝入膽內,用青紙包好,掘地方深各一尺,懸膽在內,用物遮蓋,不見風日,候至立春日取出,待風吹去膽皮青紙,研細末,用瓶收貯,每吹少許。
庚生按:喉症不一,為害最速,予每以異功丹治之,無不立效。
附:異功丹方:斑蝥去翅足四錢糯米炒黃,血竭、沒藥、乳香、全蠍、元參各六分,麝香、冰片各三分,共研細末,瓷瓶收貯,弗令洩氣。
用時以尋常膏藥一張,取藥末如黃豆大,貼喉外,緊對痛處,越二三時,揭去,即起泡,用銀針挑出黃水,如黑色或深黃色,再用膏藥及藥末貼於泡之左右,仍照前挑,看以出淡黃水為度。
不論喉蛾、喉風、喉痹,一切均可用,唯孕婦忌之。
吹喉藥 治急纏喉風、乳蛾、喉痹。
白礬三錢,巴豆五粒(去殼),用鐵勺將礬化開,投豆在內,俟礬幹,取出巴豆,將礬收貯,遇喉痛者,以蘆管吹之。
黑龍膏 治九種喉痹,急喉痹、纏喉風、結喉爛、重舌、木舌、飛絲入口。
大皂角四十梃切碎,用水三鬥浸一夜,煎至一鬥半;入人參末五錢,甘草末一兩,煎至五升,去渣,入無灰酒一升,釜煤二匕,煎如餳,入瓶封埋地中一夜,每溫湯送服一匙,或掃入喉內,以惡涎吐盡為度,後含甘草片少許。
冰梅丸 治喉痹十八種。
天南星鮮者二十五個切片,半夏五十個鮮者佳切碎,皂角去弦淨四兩,白礬、白鹽、防風、樸硝各四兩,桔梗二兩。
揀七分熟梅子一百個,先將硝鹽水浸一周時,然後將各藥碾碎,入水拌勻,再將梅子置水中,其水須透過梅子三指,浸七日,取出曬乾,又入水中浸透曬乾,以藥水幹為度。
將梅子收入磁器密封之,有霜衣起愈妙。
用時以白棉裹噙口內,令津液徐徐嚥下,痰出立愈。
中分散 治驚風定搐。
螳螂一個,蜥蜴一條,赤足蜈蚣一條,各中分之,隨左右,研末,男左女右,以一匙吹鼻內搐之,右即右定,左即左定。
急風散 治中風中痰。
生石膏十兩,辰砂五錢。
上藥共研細末,和勻,大人每服三錢;小兒一歲至三歲一錢,四歲至七歲一錢五分,八歲至十二歲二錢,十三歲至十六歲二錢五分。
用生蜜湯調服。
庚生按:此方見於《雞鳴錄》,治痰熱痙厥即急驚風,如治大人痰厥類中,則須每服三、五錢,亦用生蜜調服,無不驗者。
小紅丸 治小兒一切咳嗽,驚癇發搐發熱,齁喘痰涎上壅,痰厥猝倒等症。
全蠍一兩(去刺洗淨炒),南星一兩,硃砂四錢五分,珠子一錢,巴豆霜(去油淨炒)二錢五分。
上為細末,糯米糊為丸,如菜子大,周歲者每服五十丸,二周歲者百丸,看小兒大小壯實,用燈心煎湯送服。
此吳中陳氏治急驚風秘方也。
釘胎丸 治頻慣墮胎,每三四月即墮者,於受孕兩月後服之。
杜仲八兩(糯米煎湯浸透炒去絲),續斷二兩(酒浸焙乾為末),以山藥五、六兩為末,作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
硝石丸 止可磨塊,不令困人,須量虛實。
硝石六兩,大黃八兩,人參、甘草各三錢。
上為細末,以三年陳苦酒三升置器中,以竹片作準,每酒一升作一刻,先入大黃不住手攪,使微沸,盡一刻,乃下餘藥,又盡一刻,微火熬,便可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
服後下如雞肝、米泔赤黑色等物即愈。
下後忌風並生冷,宜用稀粥調理。
珍珠滾痰丸 治小兒痰塞心胸。
半夏五十粒,巴豆三十粒(去殼)同半夏煮,待半夏熟爛,取出巴豆,止用半夏,烘乾為細末,米糊為丸如菜子大,硃砂為衣,曬乾,用蘿蔔汁吞服七丸,大人倍之。
庚生按:此方治痰極有效。
癲癇、痰厥及喉痹之屬,有痰者均可用。
三陰久瘧立止方 常山苗六錢,烏梅三錢,陳皮、檳榔、制首烏、酒炒歸身各二錢,法半夏、川桂枝各一錢,丁香十粒,生薑二片,紅棗五枚。
上藥,在臨發前兩時辰煎服。
或吐或瀉,其病自愈。
倘一劑未能全愈,再服一劑,無不立止。
庚生按:瘧疾纏綿,往往緻敗。
古方每用草果、常山以取速效,殊非善法。
上元張立侯口傳一方:用常山二、三兩為末,鴨蛋七枚,同藥末入砂鍋煮極熱,病發時取蛋握於手中,冷即更換,仍將握過之蛋再煮再握,俟瘧止方住。
下次發時,照前煮握,二三次後即可止矣。
不傷元氣,大可用也。
又方:常山一兩,黑豆一合,同煮。
撿去常山,專食豆,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