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更不疼痛。
如內損血入臟腑,煎童便入酒少許,熱調後藥一錢,服之立效。
牲畜抵傷腸出不損者,急納入,用桑皮線縫之,摻藥血止立活。
婦人產後敗血不盡血暈,惡血奔心,胎死腹中,胎衣不下緻死,但心頭溫暖者,急以童便調服一錢,取下惡物如豬肝,終身不患血風血氣,若膈上有血化為黃水,即時吐出,或隨小便出甚效。
硫黃四兩,蕊石一兩,併為末拌勻,用瓦罐盛之,泥封口焙乾,安四方磚上,用炭十六兩簇匝,從巳午時自下生火,煅至炭消冷定,取出,為細末,瓷瓶收用。
太乙膏 治一切癰疽、瘡毒已未成潰者,如治發背,先以溫水洗淨,軟絹拭乾,將膏用紅布攤貼。
如治瘰癧,用鹽湯洗淨攤貼。
風赤眼,捏作小餅貼太陽穴。
腰膝疼痛貼患處。
婦人經脈不通腹痛,貼臍口。
一切疥瘡,用麻油煎滾和膏塗之。
虎犬蛇蠍傷、刀斧傷,亦貼患處。
元參、白芷、當歸、赤芍、肉桂、大黃、生地各一兩,麻油二斤,入銅鍋內,煎至黑、濾去渣、入黃丹十二兩,再煎成滴水手撚軟硬得中,即成膏矣。
腫毒跌撲疼痛,加乳香、沒藥。
煎油時,應加槐桃桑柳嫩枝各一兩。
附制丹法:黃丹先炒紫色,傾入缸內,用滾水一桶泡之,再汲涼水滿缸,用棒常攪,浸一宿,去水,再炒如前二次,研末令極細,用甘草二兩,薄荷、防風、紅花各五錢,同煎收幹尤妙。
截藥內治門 治傷寒結胸 瓜蔞一枚(槌碎),入甘草一錢,同煎服之。
食結在胸,非大黃、芒硝、枳殼、檳榔、厚樸之類所能祛逐,必得瓜蔞始得陷之。
入於脾中尤恐其過於洩也,少加甘草以留之,且得甘草之和不至十分推蕩,此變症而用變法,勝於用正也。
拿瘧 黃丹五錢(生用),白明礬三錢(生用),胡椒一錢五分(為末),麝香半分。
上藥各為末。
臨發時對太陽坐定,將好米醋調藥,男左女右敷於手掌心,外加絹帕緊紮,待藥力熱方可行走,以出汗為度。
如陰天則以火爐烘腳。
此藥一料能治三人,年老身弱畏服藥者,以此治之。
宣木散 專散肝木中之火,肝火既達,則諸經之火盡散。
白芍三錢,柴胡二錢,丹皮二錢,元參三錢,麥冬三錢,荊芥三錢,生地三錢,梔子三錢(炒),防風一錢,天花粉二錢,水煎服。
闢瘟丹 蒼朮為君,須加倍用,其餘羌活、獨活、白芷、香附、大黃、甘松、山奈、赤箭、雄黃各等分為細末,麵糊丸,如彈子大,黃丹為衣,曬乾焚之,可闢時氣。
截頭風 治偏正頭風,百藥不效,一服便愈。
香白芷二兩五錢(炒),川芎(炒),甘草(炒),川烏頭(半生半熟),以上各一兩。
上藥為末,每服一錢,細茶薄荷湯調下。
治頭痛 兼治腦痛。
川芎一兩,沙參一兩,蔓荊子二錢,細辛五分。
水兩碗,煎八分,加黃酒半碗調勻,早晨服之。
都梁丸 治頭風眩暈。
女人胎前產後傷風頭痛者效。
香白芷一味,洗曬為末,蜜丸如彈子大,每嚼一丸,以清茶或荊芥湯化下。
鶴頂丹 治痰氣結胸,不問陰陽虛實,較勝陷胸瀉心等藥。
銀硃五錢,明礬一兩同研,以熨鬥盛火。
以瓦盛藥,熔化,急刮下,搓丸。
每服一錢,細茶入薑汁少許,服之。
心上隱隱有聲,結胸自散,不動臟腑,不傷真氣。
明礬化痰,銀硃破積故也。
時行痰嗽 緻面目浮腫,終夕不寐。
蛤粉少加青黛,用淡虀水滴麻油數點,調服三錢。
庚生按:此即古方蛤利散之類,然用不得法,每易作嘔,緻藥難下咽,不如用蛤利散為便。
方用蛤利殼三、四兩,洗淨炭火煅焙,不可過性,以燒出氣味炸響為度,取出放地上出火毒,研細收存。
如遇痰火喘咳之症,取一兩分為三服,少吃晚飯,先用稀面和調,捏成丸如黃豆大,用開水將丸兩三口吞下,旋丸旋吞,不可放幹,藥才下咽,痰即下行。
保靈丹 治蟲蠱諸毒,並解一切藥毒。
大山豆根五錢,雄黃一兩,硃砂一兩(研細),黃藥子、黃丹、麝香、斑蝥(去頭足)各二錢五分,糯米半升(炒黃),川巴豆(肥者取肉不去油)二錢五分,續隨子(生杵研末)二錢五分,赤蜈蚣二條(一生一炙)。
上藥入乳缽研細末,和勻,用糯米湯和丸如龍眼核大,陰乾,磁瓶收貯。
每一丸,細茶吞服,不得嚼破,須臾毒物即下。
交感丹 治抑鬱煩惱,七情所傷,不思飲食,面黃形羸,胸膈諸症。
香附二斤(用瓦器炒令黃色取淨末一斤),茯神(去皮)四兩。
上為細末,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空腹細嚼,白滾湯或降氣湯下。
附:降氣湯方:香附五錢,如前法制,加茯神二兩、炙甘草一兩五錢,為末,點沸湯服前藥。
庚生按:此方《醫書匯參》中有之。
香附用一斤,以長流水浸三日,擦去毛,以薑汁、童便、陳酒、米醋四物,各炒一次焙乾,加茯神四兩,研細末和勻,蜜丸如彈子大。
香附不可近鐵器。
以上兩藥分量既配,製法亦佳,較勝於前方也。
獨步散 治心脾氣痛,凡人胸膛軟處痛者,由於氣與寒結,或緻終身子母相傳,俗名心氣痛,其實非也。
乃胃脘有滯,以此治之立愈。
香附(米醋浸略炒為末)、高良薑(酒洗七次略炒),俱各封收。
因寒者,姜二錢,附一錢;因氣者,附二錢,姜一錢;因氣與寒者,各等分,和勻,熟米湯
如內損血入臟腑,煎童便入酒少許,熱調後藥一錢,服之立效。
牲畜抵傷腸出不損者,急納入,用桑皮線縫之,摻藥血止立活。
婦人產後敗血不盡血暈,惡血奔心,胎死腹中,胎衣不下緻死,但心頭溫暖者,急以童便調服一錢,取下惡物如豬肝,終身不患血風血氣,若膈上有血化為黃水,即時吐出,或隨小便出甚效。
硫黃四兩,蕊石一兩,併為末拌勻,用瓦罐盛之,泥封口焙乾,安四方磚上,用炭十六兩簇匝,從巳午時自下生火,煅至炭消冷定,取出,為細末,瓷瓶收用。
太乙膏 治一切癰疽、瘡毒已未成潰者,如治發背,先以溫水洗淨,軟絹拭乾,將膏用紅布攤貼。
如治瘰癧,用鹽湯洗淨攤貼。
風赤眼,捏作小餅貼太陽穴。
腰膝疼痛貼患處。
婦人經脈不通腹痛,貼臍口。
一切疥瘡,用麻油煎滾和膏塗之。
虎犬蛇蠍傷、刀斧傷,亦貼患處。
元參、白芷、當歸、赤芍、肉桂、大黃、生地各一兩,麻油二斤,入銅鍋內,煎至黑、濾去渣、入黃丹十二兩,再煎成滴水手撚軟硬得中,即成膏矣。
腫毒跌撲疼痛,加乳香、沒藥。
煎油時,應加槐桃桑柳嫩枝各一兩。
附制丹法:黃丹先炒紫色,傾入缸內,用滾水一桶泡之,再汲涼水滿缸,用棒常攪,浸一宿,去水,再炒如前二次,研末令極細,用甘草二兩,薄荷、防風、紅花各五錢,同煎收幹尤妙。
截藥內治門 治傷寒結胸 瓜蔞一枚(槌碎),入甘草一錢,同煎服之。
食結在胸,非大黃、芒硝、枳殼、檳榔、厚樸之類所能祛逐,必得瓜蔞始得陷之。
入於脾中尤恐其過於洩也,少加甘草以留之,且得甘草之和不至十分推蕩,此變症而用變法,勝於用正也。
拿瘧 黃丹五錢(生用),白明礬三錢(生用),胡椒一錢五分(為末),麝香半分。
上藥各為末。
臨發時對太陽坐定,將好米醋調藥,男左女右敷於手掌心,外加絹帕緊紮,待藥力熱方可行走,以出汗為度。
如陰天則以火爐烘腳。
此藥一料能治三人,年老身弱畏服藥者,以此治之。
宣木散 專散肝木中之火,肝火既達,則諸經之火盡散。
白芍三錢,柴胡二錢,丹皮二錢,元參三錢,麥冬三錢,荊芥三錢,生地三錢,梔子三錢(炒),防風一錢,天花粉二錢,水煎服。
闢瘟丹 蒼朮為君,須加倍用,其餘羌活、獨活、白芷、香附、大黃、甘松、山奈、赤箭、雄黃各等分為細末,麵糊丸,如彈子大,黃丹為衣,曬乾焚之,可闢時氣。
截頭風 治偏正頭風,百藥不效,一服便愈。
香白芷二兩五錢(炒),川芎(炒),甘草(炒),川烏頭(半生半熟),以上各一兩。
上藥為末,每服一錢,細茶薄荷湯調下。
治頭痛 兼治腦痛。
川芎一兩,沙參一兩,蔓荊子二錢,細辛五分。
水兩碗,煎八分,加黃酒半碗調勻,早晨服之。
都梁丸 治頭風眩暈。
女人胎前產後傷風頭痛者效。
香白芷一味,洗曬為末,蜜丸如彈子大,每嚼一丸,以清茶或荊芥湯化下。
鶴頂丹 治痰氣結胸,不問陰陽虛實,較勝陷胸瀉心等藥。
銀硃五錢,明礬一兩同研,以熨鬥盛火。
以瓦盛藥,熔化,急刮下,搓丸。
每服一錢,細茶入薑汁少許,服之。
心上隱隱有聲,結胸自散,不動臟腑,不傷真氣。
明礬化痰,銀硃破積故也。
時行痰嗽 緻面目浮腫,終夕不寐。
蛤粉少加青黛,用淡虀水滴麻油數點,調服三錢。
庚生按:此即古方蛤利散之類,然用不得法,每易作嘔,緻藥難下咽,不如用蛤利散為便。
方用蛤利殼三、四兩,洗淨炭火煅焙,不可過性,以燒出氣味炸響為度,取出放地上出火毒,研細收存。
如遇痰火喘咳之症,取一兩分為三服,少吃晚飯,先用稀面和調,捏成丸如黃豆大,用開水將丸兩三口吞下,旋丸旋吞,不可放幹,藥才下咽,痰即下行。
保靈丹 治蟲蠱諸毒,並解一切藥毒。
大山豆根五錢,雄黃一兩,硃砂一兩(研細),黃藥子、黃丹、麝香、斑蝥(去頭足)各二錢五分,糯米半升(炒黃),川巴豆(肥者取肉不去油)二錢五分,續隨子(生杵研末)二錢五分,赤蜈蚣二條(一生一炙)。
上藥入乳缽研細末,和勻,用糯米湯和丸如龍眼核大,陰乾,磁瓶收貯。
每一丸,細茶吞服,不得嚼破,須臾毒物即下。
交感丹 治抑鬱煩惱,七情所傷,不思飲食,面黃形羸,胸膈諸症。
香附二斤(用瓦器炒令黃色取淨末一斤),茯神(去皮)四兩。
上為細末,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空腹細嚼,白滾湯或降氣湯下。
附:降氣湯方:香附五錢,如前法制,加茯神二兩、炙甘草一兩五錢,為末,點沸湯服前藥。
庚生按:此方《醫書匯參》中有之。
香附用一斤,以長流水浸三日,擦去毛,以薑汁、童便、陳酒、米醋四物,各炒一次焙乾,加茯神四兩,研細末和勻,蜜丸如彈子大。
香附不可近鐵器。
以上兩藥分量既配,製法亦佳,較勝於前方也。
獨步散 治心脾氣痛,凡人胸膛軟處痛者,由於氣與寒結,或緻終身子母相傳,俗名心氣痛,其實非也。
乃胃脘有滯,以此治之立愈。
香附(米醋浸略炒為末)、高良薑(酒洗七次略炒),俱各封收。
因寒者,姜二錢,附一錢;因氣者,附二錢,姜一錢;因氣與寒者,各等分,和勻,熟米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