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蓋由於此。
西魏韋孝寬使齊人斬許盆而來,猶其義也。
賈林曰:讀因間為鄉間。
杜佑曰:因敵鄉人知敵表裹虛實之情,故就而用之,可使伺侯也。
梅堯臣曰:因其國人,利而使之。
何氏曰:如春秋時,楚師伐宋,九月不服,将去宋。
楚大夫申叔時曰:築室反耕者,宋必聽命。
楚子從之。
宋人懼,使華元夜入楚師,登子反之牀,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弊邑易子而食,析骸而爨;雖然,城下之盟,有以國斃,不能從也。
去我三十裡,唯命是聽。
子反懼,與之盟,而告楚子,退三十裡。
宋及楚平。
張預曰:因敵國人,知其底裹,就而用之,可使伺候也。
韋孝寬以金帛啗齊人,而齊人遙通書疏是也。
内間者,因其官人而用之。
李筌曰:因敵人失職之官,魏用許攸也。
杜牧曰:敵之官人,有賢而失職者,有過而被刑者,亦有寵璧而貪财者,有屈在下位者,有不得任使者,有欲因敗喪以求展己之材能者,有翻覆變詐常持兩端之心者。
如此之官,皆可以潛通問遺,厚贶金帛而結之。
因求其國中之情,察其謀我之事,複間其君臣,使不和同也。
杜佑曰:因在其官失職者,若刑戮之子孫與受罰之家也。
因其有隙,就而用之。
梅堯臣曰:因其官屬,結而用之。
何氏曰:如益州牧羅尚遣将隗伯,攻蜀賊李雄於郫城,互有勝負。
雄乃募武都人樸泰,鞭之見血,使谲羅尚,欲為内應,以火為期。
尚信之。
悉出精兵,遣隗伯等率兵從泰擊雄。
雄将李骧於道設伏,泰以長梯倚城而舉火。
伯軍見火起,而争緣梯,泰又以繩汲上尚軍百餘人,皆斬之。
雄因放兵,内外擊之,大破尚軍。
此用内間之勢也。
又隋陰壽為幽州總管,高寶甯舉兵反,壽讨之。
寶甯奔于碛北,壽班師,留開府成道昂鎮之。
寶甯遣其子僧伽率輕騎掠城下而去,尋引契丹靺竭之衆來攻。
道昂苦戰連月乃退。
壽患之,於是重賄寶甯,又遣人陰間其所親任者趙世模、王威等。
月餘,世模率其衆降。
寶甯複走契丹,為其麾下趙修羅所殺,北邊遂安。
又唐太宗讨窦建德,入武牢,進薄其營,多所傷殺。
淩敬進說曰:宜悉兵濟河,攻取懷州河陽,使重将居守;更率衆嗚鼓建旗,踰太行,入上黨,先聲後實,傳檄而定;漸趨壺口,稍駭蒲津,收河東之地。
此策之上也。
行必有三利:一則入無人之境,師有萬全;二則拓土得兵;三則鄭圍自解。
建德将從之,王世充之使長孫安世陰齎金玉,啗其諸将,以亂其謀。
衆鹹進練曰:淩敬書生耳,豈可與言戰乎。
建德從之,退而謝敬曰:今衆心甚銳,此天贊我矣。
因此決戰,必然大捷,已依衆議,不得從公言也。
敬固争,建德怒,杖出焉。
於是悉衆進逼武牢。
太宗按甲挫其銳,建德中槍,竄於牛口渚,車騎将軍白士讓、楊武威生獲之。
又王翦為秦将攻趙,趙使李牧、司馬商禦之。
李牧數破走秦軍,殺秦将桓齮。
翦惡之,乃多與趙王寵臣郭開等金,使為反間,曰:李牧、司馬商欲與秦廢趙,以多取封於秦。
趙王疑之,使趙蔥及顔聚代将,斬李牧,廢司馬商。
後三月,翦因急擊趙,大破,殺趙蔥,虜趙王遷及其将顔聚也。
張預曰:因其失意之官,或刑戮之子弟,凡有隙者,厚利使之。
晉任析公、吳納子胥皆近之。
反間者,因其敵間而用之。
李筌曰:敵有間來窺我得失,我厚賂之,而令反為我間也。
杜牧曰:敵有間來窺我,我必先知之,或厚賂誘之,反為我用;或佯為不覺,示以僞情而縱之,則敵人之間,反為我用也。
陳平初為漢王護軍尉,項羽圍於榮陽城,漢王患之,請割榮陽以西和,項王弗聽。
平曰:顧楚有可亂者,彼項王骨鲠之臣亞父,锺離昧、龍且、周殷之屬,不過數人耳。
大王能出捐數萬斤金,行反間,間其君臣,以疑其心;項王為人意忌信讒,必内相誅。
漢因舉兵而攻之。
破楚必矣。
漢王以為然,乃出黃金四萬斤與平,恣所為,不問出入。
平既多以金,縱反間於楚軍,宣言:諸将锺離昧等為項王将,功多矣,然終不得列#2地而王,欲與漢為一,以滅項氏,分王其地。
項王果疑之,使使至漢,漢為太牢之具,舉進,見楚使,即場驚曰:吾以為亞父使,乃項王使也。
複持去,以惡草具進楚使。
使歸,具以報,項王果大疑亞父。
亞父欲急擊下榮陽城,項王不信,不肯聽亞父。
亞父聞項王疑之,升大怒,疻發而死。
卒用陳平之計滅楚也。
梅堯臣曰:或以僞事給之,或以厚利啗之。
王晳曰:反間,反為我間也。
或留之使言其情,又或示以詭形而遣之。
何氏曰:如燕昭王以樂毅為将,破齊七十餘城。
及惠王立,與樂毅有隙。
齊将田單乃縱反間於燕,宣言曰:齊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
樂毅畏誅而不敢歸,以伐齊為名,實欲連兵南面而王齊。
齊人未附,故且緩即墨以待其事。
齊人所#3懼,唯恐他将之來,即墨殘矣。
燕王以為然,使騎劫伐樂毅。
燕人士卒離心。
單又縱反間曰:吾懼燕人掘吾城外冢墓,戮辱先人。
燕軍從之。
即墨人激怒請戰,大破燕師,所亡七十餘城,悉複之。
又秦師圍趙阏與,趙将趙奢救之,去趙國都三十裡不進。
西魏韋孝寬使齊人斬許盆而來,猶其義也。
賈林曰:讀因間為鄉間。
杜佑曰:因敵鄉人知敵表裹虛實之情,故就而用之,可使伺侯也。
梅堯臣曰:因其國人,利而使之。
何氏曰:如春秋時,楚師伐宋,九月不服,将去宋。
楚大夫申叔時曰:築室反耕者,宋必聽命。
楚子從之。
宋人懼,使華元夜入楚師,登子反之牀,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弊邑易子而食,析骸而爨;雖然,城下之盟,有以國斃,不能從也。
去我三十裡,唯命是聽。
子反懼,與之盟,而告楚子,退三十裡。
宋及楚平。
張預曰:因敵國人,知其底裹,就而用之,可使伺候也。
韋孝寬以金帛啗齊人,而齊人遙通書疏是也。
内間者,因其官人而用之。
李筌曰:因敵人失職之官,魏用許攸也。
杜牧曰:敵之官人,有賢而失職者,有過而被刑者,亦有寵璧而貪财者,有屈在下位者,有不得任使者,有欲因敗喪以求展己之材能者,有翻覆變詐常持兩端之心者。
如此之官,皆可以潛通問遺,厚贶金帛而結之。
因求其國中之情,察其謀我之事,複間其君臣,使不和同也。
杜佑曰:因在其官失職者,若刑戮之子孫與受罰之家也。
因其有隙,就而用之。
梅堯臣曰:因其官屬,結而用之。
何氏曰:如益州牧羅尚遣将隗伯,攻蜀賊李雄於郫城,互有勝負。
雄乃募武都人樸泰,鞭之見血,使谲羅尚,欲為内應,以火為期。
尚信之。
悉出精兵,遣隗伯等率兵從泰擊雄。
雄将李骧於道設伏,泰以長梯倚城而舉火。
伯軍見火起,而争緣梯,泰又以繩汲上尚軍百餘人,皆斬之。
雄因放兵,内外擊之,大破尚軍。
此用内間之勢也。
又隋陰壽為幽州總管,高寶甯舉兵反,壽讨之。
寶甯奔于碛北,壽班師,留開府成道昂鎮之。
寶甯遣其子僧伽率輕騎掠城下而去,尋引契丹靺竭之衆來攻。
道昂苦戰連月乃退。
壽患之,於是重賄寶甯,又遣人陰間其所親任者趙世模、王威等。
月餘,世模率其衆降。
寶甯複走契丹,為其麾下趙修羅所殺,北邊遂安。
又唐太宗讨窦建德,入武牢,進薄其營,多所傷殺。
淩敬進說曰:宜悉兵濟河,攻取懷州河陽,使重将居守;更率衆嗚鼓建旗,踰太行,入上黨,先聲後實,傳檄而定;漸趨壺口,稍駭蒲津,收河東之地。
此策之上也。
行必有三利:一則入無人之境,師有萬全;二則拓土得兵;三則鄭圍自解。
建德将從之,王世充之使長孫安世陰齎金玉,啗其諸将,以亂其謀。
衆鹹進練曰:淩敬書生耳,豈可與言戰乎。
建德從之,退而謝敬曰:今衆心甚銳,此天贊我矣。
因此決戰,必然大捷,已依衆議,不得從公言也。
敬固争,建德怒,杖出焉。
於是悉衆進逼武牢。
太宗按甲挫其銳,建德中槍,竄於牛口渚,車騎将軍白士讓、楊武威生獲之。
又王翦為秦将攻趙,趙使李牧、司馬商禦之。
李牧數破走秦軍,殺秦将桓齮。
翦惡之,乃多與趙王寵臣郭開等金,使為反間,曰:李牧、司馬商欲與秦廢趙,以多取封於秦。
趙王疑之,使趙蔥及顔聚代将,斬李牧,廢司馬商。
後三月,翦因急擊趙,大破,殺趙蔥,虜趙王遷及其将顔聚也。
張預曰:因其失意之官,或刑戮之子弟,凡有隙者,厚利使之。
晉任析公、吳納子胥皆近之。
反間者,因其敵間而用之。
李筌曰:敵有間來窺我得失,我厚賂之,而令反為我間也。
杜牧曰:敵有間來窺我,我必先知之,或厚賂誘之,反為我用;或佯為不覺,示以僞情而縱之,則敵人之間,反為我用也。
陳平初為漢王護軍尉,項羽圍於榮陽城,漢王患之,請割榮陽以西和,項王弗聽。
平曰:顧楚有可亂者,彼項王骨鲠之臣亞父,锺離昧、龍且、周殷之屬,不過數人耳。
大王能出捐數萬斤金,行反間,間其君臣,以疑其心;項王為人意忌信讒,必内相誅。
漢因舉兵而攻之。
破楚必矣。
漢王以為然,乃出黃金四萬斤與平,恣所為,不問出入。
平既多以金,縱反間於楚軍,宣言:諸将锺離昧等為項王将,功多矣,然終不得列#2地而王,欲與漢為一,以滅項氏,分王其地。
項王果疑之,使使至漢,漢為太牢之具,舉進,見楚使,即場驚曰:吾以為亞父使,乃項王使也。
複持去,以惡草具進楚使。
使歸,具以報,項王果大疑亞父。
亞父欲急擊下榮陽城,項王不信,不肯聽亞父。
亞父聞項王疑之,升大怒,疻發而死。
卒用陳平之計滅楚也。
梅堯臣曰:或以僞事給之,或以厚利啗之。
王晳曰:反間,反為我間也。
或留之使言其情,又或示以詭形而遣之。
何氏曰:如燕昭王以樂毅為将,破齊七十餘城。
及惠王立,與樂毅有隙。
齊将田單乃縱反間於燕,宣言曰:齊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
樂毅畏誅而不敢歸,以伐齊為名,實欲連兵南面而王齊。
齊人未附,故且緩即墨以待其事。
齊人所#3懼,唯恐他将之來,即墨殘矣。
燕王以為然,使騎劫伐樂毅。
燕人士卒離心。
單又縱反間曰:吾懼燕人掘吾城外冢墓,戮辱先人。
燕軍從之。
即墨人激怒請戰,大破燕師,所亡七十餘城,悉複之。
又秦師圍趙阏與,趙将趙奢救之,去趙國都三十裡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