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三

關燈
孫子注解卷之十三 用間篇 曹操、李筌曰:戰者必用間謀,以知敵之情實也。

    張預曰:欲素知敵情者,非間不可也。

    然用間之道,尤須微密,故次火攻也。

     孫子曰:凡興師十萬,出征千裡,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内外騷動,怠於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家。

     曹操曰:古者八家為鄰,一家從軍,七家奉之。

    言十萬之師舉,不事耕稼者七十萬家。

    李筌曰:古者發一家之兵,則鄰裡三族共資之。

    是以不得耕作者七十萬家,而資十萬之衆矣。

    杜牧曰:古者一夫田一頃。

    夫九頃之地,中心一頃,鑿井樹廬,八家居之,是為井田。

    怠,疲也。

    言七十萬家奉十萬之師,轉輸疲於道路也。

    梅堯臣曰:輸糧供用,公私煩役,疲於道路,廢於未耜也。

    曹說是也。

    張預曰:井田之法,八家為鄰,一家從軍,七家奉之。

    興兵十萬,則辍耕作者七十萬家也。

    或問曰:重地則掠,疲於道路而轉輸,何也?曰:非止運糧,亦供器用也。

    且兵貴掠敵者,謂深踐敵境,則當備其乏,故須掠以繼食,非專館谷於敵也。

    亦有碛鹵之地,無糧可因,得不饷乎? 相守數年,以争一日之勝,而愛爵祿百金,不知敵之情者,不仁之至也, 李筌曰:惜爵賞不與間謀,令窺敵之動靜,是為不仁之至也。

    杜牧曰:言不能以厚利使間也。

    梅堯臣曰:相守數年,則七十萬家所費多矣;而乃惜爵祿百金之微,不以遺間釣情取勝,是不仁之極也。

    王皙曰:恡财賞,不用間也。

    張預曰:相持且久,七十萬家财力一困;不知恤此,而反靳惜爵賞之細,不以啗間求索知敵情者,不仁之甚也。

     非人之将也, 梅堯臣曰:非将人成功者也。

     非主之佐也, 一本作非仁之佐也。

    梅堯臣曰:非以仁佐國者也。

     非勝之主也。

     梅堯臣曰:非緻勝主利者也。

    張預曰:不可以将人,不可以佐主,不可以主勝。

    勤動而言者,歎惜之也。

     故明君賢将,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衆者,先知也。

     李筌曰:為間也。

    杜牧曰:知敵情也。

    梅堯臣曰:主不妄動,動必勝人;将不苟功,功必出衆。

    所以者何也?在預知敵情也。

    王晳曰:先知敵情,制勝如神也。

    何氏曰:周官士師掌邦諜,蓋異國間伺之謂也。

    故兵家之有四機二權,曰事機#1,曰智權,皆善用間諜者也。

    故能敵人動靜,我預知矣。

    韋孝寬為骠騎大将軍,鎮玉壁。

    孝寬善於撫禦,能得人心。

    所遣間謀入齊者,皆為盡力;亦有齊人得孝寬金貨,遙通書疏。

    故齊之動靜,朝廷皆先知之。

    時有主師許盆,孝寬委以心膂,令守一戍,盆乃以城東入。

    孝寬怒,遣謀取之。

    俄而斬首而還。

    其能政物情如此。

    又李達為都督義州、弘農等二十一防諸軍事,每厚撫境外之人,使為間諜,敵中動靜,必先知之。

    至有事洩被誅戮者,亦不以為悔。

    其得人心也如此。

    張預曰:先知敵情,故動則勝人,功業卓然,超絕羣衆。

     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 張預曰:視之不見,聽之不聞,不可以禱祀而取。

     不可象於事, 曹操曰:不可以禱祀而求,亦不可以事類而求也。

    李筌曰:不可取於鬼神象類,唯間者能知敵之情。

    杜牧曰:象者,類也。

    言不可以他事此類而求。

    梅堯臣曰:不可以蔔筮知也,不可以象類求也。

    張預曰:不可以事之相類者,拟象而求。

     不可驗於度, 曹操曰:不可以事數度也。

    李筌曰:度,數也。

    夫長短闊狹,遠近小大,即可驗之於度數;人之情僞,度不能知也。

    梅堯臣曰:不可以度數驗也。

    言先知之難也。

    張預曰:不可以度數推驗而知。

     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

     曹操曰:因人也。

    李筌曰:因間人也。

    梅堯臣曰:鬼神之情,可以蔔筮知;形氣之物,可以象類求;天地之理,可以度數驗。

    唯敵之情,必由間者而後知也。

    張預曰:鬼神象類度數,皆不可以求先知,必因人而後知敵情也。

     故用間有五:有因間,有内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

     梅堯臣曰:五間之名也。

    張預曰:此五間之名,因間當為鄉間。

    故下文雲:鄉間可得而使。

     五間俱起,莫知其道,是謂神紀,人君之寶也。

     曹操曰:同時任用五間也。

    李筌曰:五間者,因五人用之。

    杜牧曰:五間俱起者,敵人不知其情洩形露之道,乃神鬼之綱紀,人君之重寶也。

    梅堯臣曰:五間俱起以間敵,而莫知我用之之道,是日神妙之鋼紀,人君之所貴也。

    王晳曰:五間俱起,人不之測,是用兵神妙之大紀,人主之重寶也。

    賈林曰:紀,理也。

    言敵人但莫知我以何道,如通神理也。

    張預曰:五間循環而用,人莫能測其理,茲乃神妙之綱紀,人君之重寶也。

     因間者,因其鄉人而用之。

     杜牧曰:因敵鄉國之人,而厚撫之,使為間也。

    晉豫州刺史祖逖之鎮雍丘,愛人下士,雖疏交賤隸,皆恩禮而遇之。

    河上堡因先有任子在胡者,皆聽兩屬;時遣遊軍僞抄之,明其未附。

    諸塢王感戴,胡有異圖,辄密以聞。

    前後尅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