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自防其變。
張預曰:不可止知以火攻人,亦當防人攻己。
推四星之度數,知風起之日,則嚴備守之。
故以火佐攻者明, 梅堯臣曰:明白易勝。
張預曰:用火助攻,灼然可以取勝。
以水佐攻者強。
杜佑曰:水以為沖,故強。
梅堯臣曰:勢之強也。
張預曰:水能分敵之軍,彼勢分則我勢強。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
曹操曰:火佐者,取勝明也。
水佐者,但可以絕敵道,分敵軍,不可以奪敵蓄積。
李筌曰:軍者,必守術數,而佐之水火,所以明強也。
光武之敗王莽,魏武之擒呂布,皆其義也。
以水絕敵人之軍,分為二則可,難以奪敵人之蓄積。
杜牧曰:水可絕敵糧道,絕敵救援,絕敵奔逸,絕敵沖擊,不可以水奪險要蓄積也。
王晳曰:強者取其決注之暴。
張預曰:水止能隔絕敵軍,使前後不相及,取其一時之勝;然不若火能焚奪敵之積聚,使之滅亡。
若韓信決水斬楚将龍且,是一時之勝也;曹公焚袁紹辎重,紹因以敗,是使之滅亡也。
水不若火,故詳於火而略於水。
夫戰勝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兇,命曰費留。
曹操曰:若水之留,不複還也。
或曰:賞不以時,但費留也,賞善不踰日也。
李筌曰:賞不踰日,罰不踰時。
若功立而不賞,有罪而不罰,則士卒疑惑,日有費也。
杜牧曰:修者,舉也。
夫戰勝攻取,若不藉有功舉而賞之,則三軍之士必不用命也;則有兇咎,徒留滞費耗,終不成事也。
賈林曰:費留,惜費也。
梅堯臣曰:欲戰必勝、攻必取者,在因利乘便,能作為功也。
作為功者,修火攻、水攻之類,不可坐守其利也。
坐守其利者,兇也;是謂費留矣。
王晳曰:戰勝攻取,而不修功賞之差,則人不勸;不勸則費财老師,兇害也已。
張預曰:戰攻所以能必勝必取者,水火之助也。
水火所以能破軍敗敵者,士卒之用命也。
不修舉有功而賞之,兇咎之道也。
财竭師老而不得歸,費留之謂也。
故曰:明主慮之,良将修之。
杜牧曰:黃石公曰:夫霸者,制士以權,結士以信,使士以賞;信衰則士疏,賞虧則士不為用。
賈林曰:明主慮其事,良将修其功。
梅堯臣曰:始則君發其慮,終則将修其功。
張預曰:君當謀慮攻戰之事,将當修舉克捷之功。
非利不動, 李筌曰:明主賢将,非見利不起兵。
杜牧曰:先見起兵之利,然後兵起。
梅堯臣曰:凡兵非利於民不興也。
一作非利不起也。
非得不用, 杜牧曰:先見敵人可得,然後用兵。
賈林曰:非得其利不用也。
非危不戰。
曹操曰:不得已而用兵。
李筌曰:非至危不戰。
梅堯臣曰:凡用兵,非危急不戰也,所以重兇器也。
張預曰:兵,兇器;戰,危事。
須防禍敗,不可輕舉,不得已而後用。
主不可以怒而興師, 王晳曰:不可但以怒也。
若息侯伐鄭。
張預曰:因怒興師,不亡者鮮。
若息侯與鄭伯有違言而伐鄭,君子是以知息之将亡。
将不可以愠而緻戰; 王晳曰:不可但以愠也,若晉趙穿。
張預曰:因忿而戰,罕有不敗。
若姚襄怒符堅黃眉壓壘而陳,因出戰,為黃眉所敗是也。
怒大於愠,故以主言之;愠小於怒,故以将言之。
君則可以興兵,将則止可言戰。
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 曹操曰:不得以己之喜怒而用兵也。
賈林曰:愠怒内作,不顧安危,固不可也。
杜佑曰:人主聚衆興軍,以道理勝負之計,不可以己之私怒;将舉兵則以策,不可以愠恚之故而合戰也。
梅堯臣曰:兵以義動,無以怒興;戰以利勝,無以愠敗。
張預曰:不可因己之喜怒而用兵,當顧利害所在。
尉缭子曰:兵起非可以忿也;見勝則興,不見勝則止。
怒可以複喜,愠可以複悅; 張預曰:見於色者謂之喜,得於心者謂之悅。
亡國不可以複存,死者不可以複生。
杜牧曰:亡國者,非能亡人之國也。
言不度德,不量力,因怒興師,因愠合戰,則其兵自死,其國自亡者也。
杜佑曰:凡主怒興軍伐人,無素謀明計,則破亡矣。
将愠怒而鬬,倉卒而合戰,所傷殺必多。
怒愠複可以說喜,言亡國不可複存,死者不可複生者,言當慎之。
梅堯臣曰:一時之怒,可返而喜也;一時之愠,可返而說也。
國亡軍死,不可複已。
王晳曰:喜怒無常,則威信去矣。
張預曰:君因怒而興兵,則國必亡;将因愠而輕戰,則士必死。
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
杜牧曰:警,言戒之也。
梅堯臣曰:主當慎重,将當警懼。
張預曰:君常慎於用兵,則可以安國;将常戒於輕戰,則可以全軍。
孫子注解卷之十二竟 #1『終』原作『知』,據宋本改。
張預曰:不可止知以火攻人,亦當防人攻己。
推四星之度數,知風起之日,則嚴備守之。
故以火佐攻者明, 梅堯臣曰:明白易勝。
張預曰:用火助攻,灼然可以取勝。
以水佐攻者強。
杜佑曰:水以為沖,故強。
梅堯臣曰:勢之強也。
張預曰:水能分敵之軍,彼勢分則我勢強。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
曹操曰:火佐者,取勝明也。
水佐者,但可以絕敵道,分敵軍,不可以奪敵蓄積。
李筌曰:軍者,必守術數,而佐之水火,所以明強也。
光武之敗王莽,魏武之擒呂布,皆其義也。
以水絕敵人之軍,分為二則可,難以奪敵人之蓄積。
杜牧曰:水可絕敵糧道,絕敵救援,絕敵奔逸,絕敵沖擊,不可以水奪險要蓄積也。
王晳曰:強者取其決注之暴。
張預曰:水止能隔絕敵軍,使前後不相及,取其一時之勝;然不若火能焚奪敵之積聚,使之滅亡。
若韓信決水斬楚将龍且,是一時之勝也;曹公焚袁紹辎重,紹因以敗,是使之滅亡也。
水不若火,故詳於火而略於水。
夫戰勝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兇,命曰費留。
曹操曰:若水之留,不複還也。
或曰:賞不以時,但費留也,賞善不踰日也。
李筌曰:賞不踰日,罰不踰時。
若功立而不賞,有罪而不罰,則士卒疑惑,日有費也。
杜牧曰:修者,舉也。
夫戰勝攻取,若不藉有功舉而賞之,則三軍之士必不用命也;則有兇咎,徒留滞費耗,終不成事也。
賈林曰:費留,惜費也。
梅堯臣曰:欲戰必勝、攻必取者,在因利乘便,能作為功也。
作為功者,修火攻、水攻之類,不可坐守其利也。
坐守其利者,兇也;是謂費留矣。
王晳曰:戰勝攻取,而不修功賞之差,則人不勸;不勸則費财老師,兇害也已。
張預曰:戰攻所以能必勝必取者,水火之助也。
水火所以能破軍敗敵者,士卒之用命也。
不修舉有功而賞之,兇咎之道也。
财竭師老而不得歸,費留之謂也。
故曰:明主慮之,良将修之。
杜牧曰:黃石公曰:夫霸者,制士以權,結士以信,使士以賞;信衰則士疏,賞虧則士不為用。
賈林曰:明主慮其事,良将修其功。
梅堯臣曰:始則君發其慮,終則将修其功。
張預曰:君當謀慮攻戰之事,将當修舉克捷之功。
非利不動, 李筌曰:明主賢将,非見利不起兵。
杜牧曰:先見起兵之利,然後兵起。
梅堯臣曰:凡兵非利於民不興也。
一作非利不起也。
非得不用, 杜牧曰:先見敵人可得,然後用兵。
賈林曰:非得其利不用也。
非危不戰。
曹操曰:不得已而用兵。
李筌曰:非至危不戰。
梅堯臣曰:凡用兵,非危急不戰也,所以重兇器也。
張預曰:兵,兇器;戰,危事。
須防禍敗,不可輕舉,不得已而後用。
主不可以怒而興師, 王晳曰:不可但以怒也。
若息侯伐鄭。
張預曰:因怒興師,不亡者鮮。
若息侯與鄭伯有違言而伐鄭,君子是以知息之将亡。
将不可以愠而緻戰; 王晳曰:不可但以愠也,若晉趙穿。
張預曰:因忿而戰,罕有不敗。
若姚襄怒符堅黃眉壓壘而陳,因出戰,為黃眉所敗是也。
怒大於愠,故以主言之;愠小於怒,故以将言之。
君則可以興兵,将則止可言戰。
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 曹操曰:不得以己之喜怒而用兵也。
賈林曰:愠怒内作,不顧安危,固不可也。
杜佑曰:人主聚衆興軍,以道理勝負之計,不可以己之私怒;将舉兵則以策,不可以愠恚之故而合戰也。
梅堯臣曰:兵以義動,無以怒興;戰以利勝,無以愠敗。
張預曰:不可因己之喜怒而用兵,當顧利害所在。
尉缭子曰:兵起非可以忿也;見勝則興,不見勝則止。
怒可以複喜,愠可以複悅; 張預曰:見於色者謂之喜,得於心者謂之悅。
亡國不可以複存,死者不可以複生。
杜牧曰:亡國者,非能亡人之國也。
言不度德,不量力,因怒興師,因愠合戰,則其兵自死,其國自亡者也。
杜佑曰:凡主怒興軍伐人,無素謀明計,則破亡矣。
将愠怒而鬬,倉卒而合戰,所傷殺必多。
怒愠複可以說喜,言亡國不可複存,死者不可複生者,言當慎之。
梅堯臣曰:一時之怒,可返而喜也;一時之愠,可返而說也。
國亡軍死,不可複已。
王晳曰:喜怒無常,則威信去矣。
張預曰:君因怒而興兵,則國必亡;将因愠而輕戰,則士必死。
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
杜牧曰:警,言戒之也。
梅堯臣曰:主當慎重,将當警懼。
張預曰:君常慎於用兵,則可以安國;将常戒於輕戰,則可以全軍。
孫子注解卷之十二竟 #1『終』原作『知』,據宋本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