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二

關燈
孫子注解卷之十二 火攻篇 曹操曰:以火攻人,當擇時日也。

    王晳曰:助兵取勝,戒虛發也。

    張預曰:以火攻敵,當使奸細潛行,地裡之遠近,途徑之險易,先熟知之,乃可往。

    故次九地。

     孫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 李筌曰:焚其營,殺其士卒也。

    杜牧曰:焚其營栅,因燒兵士。

    吳起曰:凡軍居荒澤,草木幽穢,可焚而滅。

    蜀先主伐吳,吳将陸遜拒之於夷陵,先攻一營不利。

    諸将曰:空殺兵耳。

    遜曰:吾已曉破敵之術矣。

    乃勑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

    一爾勢成,通率諸軍,同時俱攻。

    斬張南、馮習及胡王沙摩柯等,破四十餘營,死者萬數。

    備因夜遁,軍資器械略盡,遂歐血而殂。

    梅堯臣曰:焚營栅荒穢,以助攻戰也。

    何氏曰:魯桓公世,焚邾婁之鹹丘,始以火攻也。

    後世兵家者流,故有五火之攻,以佐取勝之道也。

    如後漢班超使西域,到鄯善。

    初夜,将史士奔虜營。

    會天大風,超令十人持鼓藏虜舍後,約曰:見火燃,皆當嗚鼓大呼。

    餘人悉持兵弩夾門而伏。

    超順風縱火,前後鼓噪,虜衆驚亂。

    超手格殺三人,餘衆悉燒死。

    又皇甫嵩率兵讨黃巾賊張角。

    嵩保長社,賊來圍城,嵩兵少,軍中皆恐。

    召軍吏謂曰:兵有奇變,不在衆寡。

    今賊依草結營,易為風火;若因夜縱火,必大驚亂,吾出兵擊之,其功可成。

    其夕遂大風,嵩乃約勒軍士,皆東苣乘城,使銳士間出圍外縱火大呼,城上舉燎應之。

    嵩因鼓而奔其陳,賊驚亂奔走,大破之。

    又五代梁太祖乾甯中,親領大軍,由郓州東路北次於魚山。

    朱宣觇知,即以兵徑至,且圖速戰。

    帝整軍出砦。

    時宣瑾已陳於前。

    須臾,東南風大起,帝軍旌旗失次,甚有懼色。

    帝即令騎士揚鞭呼嘯,俄而西北風驟發。

    時兩軍皆在草莽中,帝因令縱火。

    既而煙焰亘天,乘勢以攻賊陳,宣瑾大破,餘衆擁入清河。

    因築京觀於魚山之下。

    又後唐伐蜀,工部任圜以大軍至漢州,康延孝來逆戰。

    圜命董璋以東川懦卒當其鋒,伏精兵於其後。

    延孝擊退東川之軍,急追之,遇伏兵。

    延孝敗馳入漢州,閉壁不出。

    西川孟知祥以兵二萬,與圜合勢攻之。

    漢州四面樹竹木為栅。

    三月,圓陳于金鴈橋,即率諸軍鼓噪而進,四面縱火,風焰亘空。

    延孝危急,引騎出陳于金馬橋,又大敗之。

    張預曰:焚彼營合,以殺其士,火攻之先也。

    班超燒匈奴使者是也。

     二曰火積, 李筌曰:焚積聚也。

    杜牧曰:積者,積蓄也,糧食薪刍是也。

    高祖與項羽相持成皐,為羽所敗,北渡河,得張耳、韓信軍。

    軍修武,深溝高壘。

    使劉賈将二萬人騎數百,渡白馬津,入楚地,燒其積聚,以破其業。

    楚軍乏食。

    隋文帝時,高熲獻取陳之策,曰:江南土薄,合多茅竹,所有儲積,皆非地窖。

    可密遣行人,因風縱火,待彼修葺,複更燒之。

    不出數年,自可财力俱盡。

    帝行其策,由是陳人益弊。

    梅堯臣曰:焚其委積,以困刍糧。

    張預曰:焚其積聚,使刍糧不足。

    故曰:軍無委積則亡。

    劉賈燒楚積聚是也。

     三曰火辎,四曰火庫, 李荃曰:燒其辎重,焚其庫室。

    杜牧曰:器械财貨及軍士衣裝,在車中上道未止曰辎,在城營壘已有止舍曰庫,其所藏二者皆同。

    後漢末,袁紹相許攸降曹公,曰:今袁氏辎重有萬餘兩車,屯軍不嚴;今以輕兵襲之,不意而至,焚其積聚,不過三日,袁氏自敗。

    公大喜,選精騎五千,皆用袁氏旗幟,銜枚縛馬口,從間道出入,抱束薪。

    所曆道有問者,語之曰:袁公恐曹操抄略後軍,遣兵以益備。

    聞者信以為然,皆自若,既至圍屯,大放火,營中驚亂,因大破之,辎重悉焚之矣。

    陳皥曰:夫敵有愛惜之物,亦可以攻之;彼若出救,是我以火分其勢也。

    更遇其心神撓惑,自可破軍殺将也。

    梅堯臣曰:焚其辎重,以窘貨财;焚其庫室,以空蓄聚。

    何氏曰:如前秦符堅遣将王猛伐前燕慕容暐,師至潞川,燕将慕容評率兵四十萬禦之,以持久制之。

    猛遣将郭慶率步騎五千,夜從間道,起火於晉山,燒評辎重,火見邺中。

    因而滅之。

    張預曰:焚其辎重,使器用不供。

    故曰:軍無辎重則亡。

    曹操燒袁紹辎重是也。

    焚其府庫,使财貨不充。

    故曰:軍無财,則士不來。

     五曰火隊。

     李筌曰:焚其隊仗兵器。

    杜牧曰:焚其行伍,因亂而擊之。

    梅堯臣曰:焚其隊仗,以奪兵具。

    隊一作隧。

    賈林曰:隧,道也。

    燒絕糧道及轉運也。

    何氏同賈林注。

    張預曰:焚其隊仗,使兵無戰具。

    故曰:器械不利,則難以應敵也。

     行火必有因, 曹操曰:因奸人。

    李筌曰:因奸人而内應也。

    陳皥曰:須得其便,不獨奸人。

    賈林曰:因風燥而焚之。

    張預曰:凡火攻,皆因天時燥旱,營含茅竹,積刍聚糧,居近草莽,因風而焚之。

     煙火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