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

關燈
孫子注解卷之六 虛實篇 曹操曰:能虛實彼己也。

    李荃曰:善用兵者,以虛為實;善破敵者,以實為虛。

    故次其篇。

    杜牧曰:夫兵者,避實擊虛,先須識彼我之虛實也。

    王哲曰:凡自守以實,攻敵以虛也。

    張預曰:形篇言攻守,勢篇說奇正。

    善用兵者,先知攻守兩齊之法,然後知奇正;先知奇正相變之衛,然後知虛實。

    蓋奇正自攻守而用,虛實由奇正而見。

    故次勢。

     孫子曰: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 曹操李荃并曰:力有餘也。

    賈林曰:先處形勝之地以待敵者,則有備豫,士馬閑逸。

    杜佑同賈林注。

    王誓同曹操注。

    張預日;形勢之地,我先據之,以待敵人之來,則士馬閑逸,而力有餘。

     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

     李荃曰:力不足也。

    太一遁甲雲:彼來攻我,則我為主,彼為客。

    主易客難也。

    是以太一遁甲言其定計之義。

    故知勞佚事不同,先後勢異。

    杜牧曰:後周遣将帥突厥之衆逼齊,齊将段韶禦之。

    時大雪之後,周人以步卒為前鋒,從西而下,去城二裡,諸将欲逆擊之。

    韶曰:步人氣力勢自有限,今積雪既厚,逆戰非便,不如陳以待之;彼勞我佚,破之必矣。

    既而交戰,大破之,前鋒盡殓,自餘遁矣。

    賈林曰:敵處便利,我則不往,引兵别據,示不敵其軍;敵謂我無謀,叉來攻襲。

    如此,則反令敵倦,而我不勞。

    孟氏曰:若敵已處便勢之地,己方赴利,士馬勞倦,則不利矣。

    梅堯臣曰:先至待敵則力完,後至趨戰則力屈。

    何氏曰:戰國秦師伐韓,圍闆與。

    趙遣将趙奢救之。

    軍士許曆曰:秦人不意趙師至此,其來氣盛,将軍叉厚集其陳以待之,不然鈴敗。

    又曰:先據北山者勝,後至者敗。

    趙奢即發萬人趨之。

    秦兵後至,争山不得上。

    趙奢縱兵擊之,大破秦軍,遂解闆與之圍。

    後漢初,諸将征魄嚣,為嚣所敗。

    光武令悉軍枸色。

    未及至,魄罵乘勝,使其将王元行巡将二萬餘人下隴,因分遣巡取枸邑。

    漢将馮異即馳馬欲先據之。

    諸将皆曰:虜兵盛而新乘勝,不可與争;宜止軍此地,徐思方略。

    異曰:虜兵方盛臨境,狙夥小利,遂欲深入;若得枸邑,三輔動搖,是吾憂也。

    夫攻者不足,守者有餘,今先據城,以佚待勞,非所以争鋒也。

    遂潛往,閉城偃旗鼓。

    行巡不知,馳赴之。

    異乘其不意,卒擊鼓建旗而出,巡軍驚亂奔走,追而大破之。

    束魏将齊神武伐西魏,軍過蒲津,涉洛至許原。

    西魏将周文帝軍至沙苑。

    齊神武聞周文至,引軍來會。

    诂朝侯騎告齊神武軍且至。

    周文步将李弼曰:彼衆我寡,不可平地置陳。

    此束十裡有渭曲可先據以待之。

    遂軍至渭曲,背水束西為陳;合戰,大破之。

    張預曰:便利之地,彼已據之,我方趨彼以戰,則士馬勞倦,而力不足。

    或謂所戰之地,我宜先到,立陳以待彼,則己佚矣;彼先結陳,我後至,則我勞矣。

    若宋人已成列,楚師未既濟之類。

     故善戰者,緻人而不緻於人。

     李荃曰:故能政人之勞,不緻人之佚也。

    杜牧曰:緻令敵來就我,我當蓄力待之,不就敵人,恐我勞也。

    後漢張步将費邑分遣其弟敢守巨裡。

    耿拿進兵,先脅巨裡,使多伐樹木,揚言以填坑塹。

    數日有降者言,邑聞食欲攻巨裡,謀來救之。

    食乃嚴令軍中趨修攻具,宣勒諸部,後三日當悉力攻巨裡城。

    陰緩生口,令得亡歸。

    歸者以拿期告邑。

    至日果自将精兵三萬餘人來救之。

    拿喜謂諸将曰:吾修攻具者,欲誘緻邑耳;今來,适其所求也。

    即分三千人守巨裡,自引精兵上岡阪,乘高大破之,遂臨陳斬費邑。

    杜佑曰:言兩軍相遠,強弱俱敵,彼可使曆險而來,我不可曆險而往。

    必能引緻敵人,已不往從也。

    梅堯臣曰:能令敵來,則敵勞;我不往就,則我佚。

    王哲曰:緻人者,以佚乘其勞;緻於人者,以勞乘其佚。

    何氏曰:令敵自來。

    張預曰:緻敵來戰,則彼勢常虛;不往赴戰,則我勢常實。

    此乃虛實彼我之衍也。

    耿拿先逼巨裡以誘政費邑近之。

     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 曹操曰:誘之以利也。

    李荃曰:以利誘之,敵則自遠而至也。

    趙将李牧誘匈奴,則其義也。

    杜牧曰:李牧大縱畜牧人衆滿野,匈奴小入,佯北不勝,以數千人委之。

    單于大喜,率衆來入,牧大破之,殺匈奴十萬騎,單于奔走,歲餘不敢犯邊也。

    梅堯臣曰:何能自來?示之以利。

    何氏曰:以利誘之而來,我佚敵勞。

    張預曰:所以能緻敵之來者,誘之以利耳。

    李牧佯北以緻匈奴,楊素毀車以誘突厥是也。

     能使敵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曹操曰:出其所叉趨,攻其所叉救。

    李荃曰:害其所急,彼叉釋我而自固也。

    魏人寇趙邵邺,乞師於齊。

    齊将田忌欲救趙,孫膑曰:夫解紛者不控卷,救國者不搏揪,批亢檮虛,形格勢禁,則自解爾。

    今二國相持,輕銳竭於外,痕老殆於内,我襲其虛,彼又解圍而奔命,所謂一舉存趙而弊魏也。

    後魏果釋趙而奔大梁,遭齊人於馬陵,魏師敗績。

    杜牧曰:曹公攻河北,師次頓丘,黑山賊于毒等攻武陽。

    曹公乃引兵西入山,攻毒本屯,毒聞之,棄武陽還。

    曹公要擊於内,大破之也。

    陳嗥曰:子胥疲楚師,孫膑走魏将之類也。

    杜佑曰:緻其所鈴走,攻其所叉救,能守其險害之要路,敵不得自至。

    故王子日..一貓當穴,萬鼠不敢出;一虎當漢,萬鹿不敢過。

    梅堯臣曰:敵不得來,當制之以害。

    王哲曰:以害形之,敵患之而不至。

    張預曰:所以能令敵人、叉不得至者,害其所顧愛耳。

    孫膑直走大梁,而解鄧邺之圍是也。

     故敵佚能勞之, 曹操曰:以事煩之。

    李荃曰:攻其不意,使敵痕於奔命。

    杜牧曰:高類言平陳之策於隋祖曰:江北地寒,田收差晚,江南土熱,水田早熟。

    量彼收獲之際,徵兵上馬,聲言掩襲,彼叉屯兵禦守,足得廢其農時。

    彼既聚兵,我便解甲。

    於是陳人始病。

    梅堯臣曰:撓之使不得休息。

    王哲曰:巧政之也。

    何氏曰:春秋時,吳王阖閑問於伍員曰:伐楚何如?對曰:楚執政衆,莫适任息,若為三師以肄焉:一師至,彼鈴皆出;彼出則歸,彼歸則出,彼叉道弊。

    亟肄以疲之,多方以誤之,既罷,而後以三軍繼之,鈴大克之。

    阖閑從之,楚於是乎始病。

    吳遂入郢。

    張預曰:為多方以誤之之衛,使其不得休息。

    或曰:彼若先處戰地以待我,則是彼佚也,我不可起而與之戰。

    我既不往,彼鈴自來,即是變佚為勞也。

     飽能饑之, 曹操曰:絕糧道以饑之。

    李答曰:焚其積聚,艾其禾苗,絕其糧道。

    杜牧曰:我為主,敵為客,則可以絕糧道而饑之。

    如我為客,敵為主,則如之何?答曰:饑敵之衛,非止絕糧道。

    但能饑之則是。

    隋高類平陳之茉曰:江南土薄,舍多茅竹,有畜積,皆非地害。

    密遣人因風縱火,待敵修立,更複燒之,不出數年,自可财力俱盡。

    遂行其策,由是陳人益困。

    三國時,諸葛誕、文欽據壽春,及招吳請援,司馬景王讨之,謂諸将曰:彼當突圍,次一朝之命;或謂大軍不能久,省食喊口,冀有他變。

    料賊之情,不出此二者,當多方以亂之。

    因命合圍,遣赢疾寄谷淮北麋,軍士豆人三升。

    誕、欽聞之,果喜。

    景王愈赢形以示之,誕等益寬恣食。

    俄而城中糧盡,攻而拔之。

    隋末,宇文化及率兵攻李密於黎陽。

    密知化及糧少,因僞和之,以弊其衆。

    化及大喜,恣其兵食,冀密績之。

    其後食盡,其将王智略、張童仁等率所部兵歸於密,前後相繼,化及以此遂敗。

    陳嗥曰:饑敵之衛,在臨事應機。

    梅堯臣曰:要其糧,使不得績。

    王哲曰:謂敵人足食,我能使之饑乏耳。

    曹公曰:絕其糧道。

    哲謂火積亦是也。

    何氏曰:如吳楚反,周亞夫曰:楚丘剽輕。

    難與争鋒,願以梁委之,絕其食道,乃可制也。

    亞夫會兵榮陽,。

    吳攻梁,梁急請救,亞夫引兵束北走昌邑,深壁而守,使輕騎弓高侯等絕吳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