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
關燈
小
中
大
孫子注解卷之五
勢篇
曹操曰:用兵任勢也。
李荃曰:陳以形成,如決建領之勢,故以是篇次之。
王哲曰:勢者,積勢之變也。
善戰者能任勢以取勝,不勞力也。
張預曰:兵勢已成,然後任勢以取勝,故次形。
孫子曰:凡治衆如治寡,分數是也。
曹操曰:部曲為分,什伍為數。
李荃曰:善用兵者,将嗚一金,舉一旌,而三軍盡應;号令既定,如寡焉。
杜牧曰:分者,分别也;數者,人數也。
言部曲行伍,皆分别其人數多少,各任偏裨長伍,訓練昇降,皆責成之,故我所治者寡也。
韓信曰:多多益辦是也。
陳嗥曰:若聚兵既衆,即須多為部伍,部伍之内,各有小吏以主之;故分其人數,使之訓齊次斷,遇敵臨陳,授以方略,則我統之雖衆,治之益寡。
孟氏曰:分,隊伍也;數,兵之大數也。
分數多少,制置先定。
梅堯臣曰:部伍奇正之分數,各有所統。
王哲曰:分數,謂部曲也。
偏裨各有部,分與其人數,若師、旅、卒、兩之屬。
張預曰:統衆既多,鈴先分偏裨之任,定行伍之數,使不相亂,然後可用。
故治兵之法:一人日獨,二人日比,三人日參,比參為伍,五人為列,二列為火,五火為隊,二隊為官,二官為曲,二曲為部,二部為校,二校為裨,二裨為軍。
遞相統屬,各加訓練,雖治百萬之衆,如治寡也。
國衆如國寡,形名是也。
曹操曰:旌旗日形,金鼓日名。
杜牧曰:旌旗锺鼓,敵亦有之,我安得獨為形名?國衆如國寡也。
夫形者,陳形也;名者,旌旗也。
戰法曰:陳問容陳,足曳白刃。
故大陳之中,複有小陳,各占地分,皆有陳形。
旗者,各依方色,或認以烏獸,某将某陳,自有名号。
形名已定,志專勢孤,人自為戰,敗則自敗,勝則自勝,戰百萬之兵,如戰一夫。
此之是也。
陳嗥曰:夫軍士既衆,分布叉廣,臨陳對敵,遞不相知,故設旌旗之形,使各認之。
進退遲速,又不相聞,故設金鼓以節之。
所以令之曰:聞鼓則進,聞金則止。
曹說是也。
梅堯臣曰:形以旌旗,名以采章,指麾應速,無有後先。
王誓曰:曹公曰:旌旗日形,金鼓日名。
哲謂形者,旌旗金鼓之制度;名者,各有其名号也。
張預曰:軍政曰:言不相聞,故為鼓铎;視不相見,故為旌旗。
今用兵既衆,相去必遠,耳目之力,所不聞見;故令士卒望旌旗之形而前卻,聽金鼓之号而行止,則勇者不得獨進,怯者不得獨退。
故曰:此用衆之法也。
三軍之衆,可使必受敵而無敗者,奇正是也。
曹操曰:先出合戰為正,後出為奇。
李荃曰:當敵為正,傍出為奇。
将三軍無奇兵,未可與人争利。
漢吳王澳擁兵入大梁,吳将田伯祿說吳王曰:兵屯聚而西,無他奇道,難以立功。
臣願得五萬人,别循江淮而上,收淮南長沙,入武關,與大王會。
此亦一奇也。
不從。
遂為周亞夫所敗。
此則有正無奇。
杜牧曰:解在下文。
賈林曰:當敵以正陳取勝,以奇兵前後左右俱能相應,則常勝而不敗也。
梅堯臣曰:動為奇,靜為正;靜以待之,動以勝之。
王哲曰:叉當作畢,字誤也。
奇正還相生,故畢受敵而無敗也。
何氏曰:兵體萬變,紛纭混沌,無不是正,無不是奇。
若兵以義舉者,正也;臨敵合變者,奇也。
我之正,使敵視之為奇;我之奇,使敵視之為正。
正亦為奇,奇亦為正。
大抵用兵皆有奇正;無奇正而勝者,幸勝也,浪戰也。
如韓信背水而陳,以兵循山,而拔趙幟,以破其國,則背水正也,循山奇也。
信又盛兵臨晉,而以木罂從夏陽襲安邑,而虜魏王豹,則臨晉正也,夏陽奇也。
由是觀之,受敵無敗者,奇正之謂也。
尉缭子曰:今以鎮郵之利,犀兕之堅,三軍之衆,有所奇正,則天下莫當其戰矣。
張預曰:三軍雖衆,使人人皆受敵而不敗者,在乎奇正也。
奇正之說,諸家不同。
尉缭子則曰:正兵貴先,奇兵貴後。
曹公則曰:先出合戰為正,後出為奇。
李衛公則曰:兵以前向為正,後卻為奇。
此皆以正為正,以奇為奇,曾不說相變循環之義。
唯唐太宗曰:以奇為正,使敵視以為正,則吾以奇擊之;以正為奇,使敵視以為奇,則吾以正擊之。
混為一法,使敵莫測,茲最詳矣。
兵之所加,如以瑕投卵者,虛實是也。
曹操曰:以至實擊至虛。
李荃曰:瑕實卯虛,以實擊虛,其勢易也。
孟氏曰:瑕,石也。
兵若訓練至整,部領分明,更能審料敵情,委知虛實,後以兵而加之,實同以瑕石投卯也。
梅堯臣曰:瑕,石也,音遐。
以實擊虛,猶以堅破脆也。
王誓曰:銀,治鐵也。
何氏曰:用兵識虛實之勢,則無不勝。
張預曰:下篇曰:善戰者政人而不緻於人。
此虛實彼我之法也。
引緻敵來,則彼勢常虛;不往赴彼,則我勢常實。
以實擊虛,如舉石投卯,其破之爻矣。
夫合軍聚衆,先定分數;分數明,然後習形名;形名正,然後分奇正;奇正審,然後虛實可見矣。
四事所以次序也。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曹操曰:正者當敵,奇兵從傍擊不備也。
李荃曰:戰無其詐,難以勝敵。
杜佑曰:正者當敵,奇者從傍擊不備;以正道合戰,以奇變取勝也。
梅堯臣曰:用正合戰,用奇勝敵。
何氏曰:如戰國康頗為趙将,秦使問曰:秦獨畏趙括耳。
康頗易與,且降矣。
會頗軍多亡失,數敗,堅壁不戰;又聞秦反問之言,使括代頗。
至;則出軍擊秦,秦軍佯敗而走,張二奇兵以劫之。
趙軍逐勝,追造秦壁,壁堅拒不得入。
而秦奇兵二萬五千絕趙軍後,又五千騎絕趙壁問,趙兵分為二,糧道絕,括卒敗。
又唐突厥
李荃曰:陳以形成,如決建領之勢,故以是篇次之。
王哲曰:勢者,積勢之變也。
善戰者能任勢以取勝,不勞力也。
張預曰:兵勢已成,然後任勢以取勝,故次形。
孫子曰:凡治衆如治寡,分數是也。
曹操曰:部曲為分,什伍為數。
李荃曰:善用兵者,将嗚一金,舉一旌,而三軍盡應;号令既定,如寡焉。
杜牧曰:分者,分别也;數者,人數也。
言部曲行伍,皆分别其人數多少,各任偏裨長伍,訓練昇降,皆責成之,故我所治者寡也。
韓信曰:多多益辦是也。
陳嗥曰:若聚兵既衆,即須多為部伍,部伍之内,各有小吏以主之;故分其人數,使之訓齊次斷,遇敵臨陳,授以方略,則我統之雖衆,治之益寡。
孟氏曰:分,隊伍也;數,兵之大數也。
分數多少,制置先定。
梅堯臣曰:部伍奇正之分數,各有所統。
王哲曰:分數,謂部曲也。
偏裨各有部,分與其人數,若師、旅、卒、兩之屬。
張預曰:統衆既多,鈴先分偏裨之任,定行伍之數,使不相亂,然後可用。
故治兵之法:一人日獨,二人日比,三人日參,比參為伍,五人為列,二列為火,五火為隊,二隊為官,二官為曲,二曲為部,二部為校,二校為裨,二裨為軍。
遞相統屬,各加訓練,雖治百萬之衆,如治寡也。
國衆如國寡,形名是也。
曹操曰:旌旗日形,金鼓日名。
杜牧曰:旌旗锺鼓,敵亦有之,我安得獨為形名?國衆如國寡也。
夫形者,陳形也;名者,旌旗也。
戰法曰:陳問容陳,足曳白刃。
故大陳之中,複有小陳,各占地分,皆有陳形。
旗者,各依方色,或認以烏獸,某将某陳,自有名号。
形名已定,志專勢孤,人自為戰,敗則自敗,勝則自勝,戰百萬之兵,如戰一夫。
此之是也。
陳嗥曰:夫軍士既衆,分布叉廣,臨陳對敵,遞不相知,故設旌旗之形,使各認之。
進退遲速,又不相聞,故設金鼓以節之。
所以令之曰:聞鼓則進,聞金則止。
曹說是也。
梅堯臣曰:形以旌旗,名以采章,指麾應速,無有後先。
王誓曰:曹公曰:旌旗日形,金鼓日名。
哲謂形者,旌旗金鼓之制度;名者,各有其名号也。
張預曰:軍政曰:言不相聞,故為鼓铎;視不相見,故為旌旗。
今用兵既衆,相去必遠,耳目之力,所不聞見;故令士卒望旌旗之形而前卻,聽金鼓之号而行止,則勇者不得獨進,怯者不得獨退。
故曰:此用衆之法也。
三軍之衆,可使必受敵而無敗者,奇正是也。
曹操曰:先出合戰為正,後出為奇。
李荃曰:當敵為正,傍出為奇。
将三軍無奇兵,未可與人争利。
漢吳王澳擁兵入大梁,吳将田伯祿說吳王曰:兵屯聚而西,無他奇道,難以立功。
臣願得五萬人,别循江淮而上,收淮南長沙,入武關,與大王會。
此亦一奇也。
不從。
遂為周亞夫所敗。
此則有正無奇。
杜牧曰:解在下文。
賈林曰:當敵以正陳取勝,以奇兵前後左右俱能相應,則常勝而不敗也。
梅堯臣曰:動為奇,靜為正;靜以待之,動以勝之。
王哲曰:叉當作畢,字誤也。
奇正還相生,故畢受敵而無敗也。
何氏曰:兵體萬變,紛纭混沌,無不是正,無不是奇。
若兵以義舉者,正也;臨敵合變者,奇也。
我之正,使敵視之為奇;我之奇,使敵視之為正。
正亦為奇,奇亦為正。
大抵用兵皆有奇正;無奇正而勝者,幸勝也,浪戰也。
如韓信背水而陳,以兵循山,而拔趙幟,以破其國,則背水正也,循山奇也。
信又盛兵臨晉,而以木罂從夏陽襲安邑,而虜魏王豹,則臨晉正也,夏陽奇也。
由是觀之,受敵無敗者,奇正之謂也。
尉缭子曰:今以鎮郵之利,犀兕之堅,三軍之衆,有所奇正,則天下莫當其戰矣。
張預曰:三軍雖衆,使人人皆受敵而不敗者,在乎奇正也。
奇正之說,諸家不同。
尉缭子則曰:正兵貴先,奇兵貴後。
曹公則曰:先出合戰為正,後出為奇。
李衛公則曰:兵以前向為正,後卻為奇。
此皆以正為正,以奇為奇,曾不說相變循環之義。
唯唐太宗曰:以奇為正,使敵視以為正,則吾以奇擊之;以正為奇,使敵視以為奇,則吾以正擊之。
混為一法,使敵莫測,茲最詳矣。
兵之所加,如以瑕投卵者,虛實是也。
曹操曰:以至實擊至虛。
李荃曰:瑕實卯虛,以實擊虛,其勢易也。
孟氏曰:瑕,石也。
兵若訓練至整,部領分明,更能審料敵情,委知虛實,後以兵而加之,實同以瑕石投卯也。
梅堯臣曰:瑕,石也,音遐。
以實擊虛,猶以堅破脆也。
王誓曰:銀,治鐵也。
何氏曰:用兵識虛實之勢,則無不勝。
張預曰:下篇曰:善戰者政人而不緻於人。
此虛實彼我之法也。
引緻敵來,則彼勢常虛;不往赴彼,則我勢常實。
以實擊虛,如舉石投卯,其破之爻矣。
夫合軍聚衆,先定分數;分數明,然後習形名;形名正,然後分奇正;奇正審,然後虛實可見矣。
四事所以次序也。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曹操曰:正者當敵,奇兵從傍擊不備也。
李荃曰:戰無其詐,難以勝敵。
杜佑曰:正者當敵,奇者從傍擊不備;以正道合戰,以奇變取勝也。
梅堯臣曰:用正合戰,用奇勝敵。
何氏曰:如戰國康頗為趙将,秦使問曰:秦獨畏趙括耳。
康頗易與,且降矣。
會頗軍多亡失,數敗,堅壁不戰;又聞秦反問之言,使括代頗。
至;則出軍擊秦,秦軍佯敗而走,張二奇兵以劫之。
趙軍逐勝,追造秦壁,壁堅拒不得入。
而秦奇兵二萬五千絕趙軍後,又五千騎絕趙壁問,趙兵分為二,糧道絕,括卒敗。
又唐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