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

關燈
未形者,是其勝易也。

    故善戰者常攻其易勝,而不攻其難勝也。

     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

     曹操曰:敵兵形未成,勝之無赫赫之功也。

    李荃曰:勝敵而天下不知,何智名之有?杜牧曰:勝於未萌,天下不知,故無智名。

    曾不血刃,敵國已服,故無勇功也。

    梅堯臣曰:大智不彰,大功不揚,見微勝易,何勇何智?何氏曰:患銷未形,人誰稱智?不戰而服,人誰言勇?漢之子房、唐之裴度能之。

    張預日;陰謀潛運,取勝於無形,天下不聞料敵制勝之智,不見搴旗斬将之功,若留侯未嘗有戰阙功是也。

     故其戰勝不武; 李荃曰:百戰百、勝,有何疑貳也。

    此荃以武字為貳也。

    陳嗥曰:籌不虛運,策不徒發。

    張預曰:力戰而求勝,雖善者亦有敗時。

    既見於未形,察於未成,則百戰百勝,而無一差武矣。

    不武者,其所措必勝,勝已敗者也。

    曹操曰:察敵叉可敗,不差武也。

    李荃曰:置勝於已敗之師,何武焉?師老卒惰,法令不一,謂已敗也。

    杜牧白:措,循置也。

    武,差武也。

    我能置勝不武者何也?蓋先見敵人已敗之形,然後攻之,故能緻鈴勝之功,不差武也。

    賈林曰:讀措為錯,錯雜也。

    取敵之勝,理非他途,故雜而料之也。

    常於勝未形,已見敵之敗。

    梅堯臣曰:睹其可敗,勝則不差。

    何氏曰:善料也。

    張預曰:所以能勝而不差者,蓋察知敵人有叉可敗之形,然後措#1兵以能之雲耳。

     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

     李荃曰:兵得地者昌,失地者亡。

    地者,要害之地。

    秦軍敗趙,先據北山者勝;宋師伐燕,過大岘而勝。

    皆得其地也。

    杜牧曰:不敗之地者,為不可勝#2之計,使敵人叉不能敗我也。

    不失敵人之敗者,言窺伺敵人可敗之形,不失毫發也。

    陳嗥注同李荃。

    杜佑注同杜牧。

    梅堯臣曰:善侯敵隙,我則常勝。

    王哲曰:常為不可勝,待敵可勝,不失其機。

    何氏曰:自恃有備則無息,常伺敵隙則勝之,不失也。

    立於不敗之地利也,言我常為勝所。

    張預曰:審吾法令,明吾賞罰,便吾器用,養吾武勇,是立於不敗之地也。

    我有節制,則彼将自趣,是不失敵之敗也。

     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曹操曰:有謀與無慮也。

    李荃曰:計與不計也。

    是以薛公知點布之叉#3敗,田#4豐知魏武之爻勝,是其義也。

    杜牧曰:管子曰:天時地利,其數多少,其要鈴#5出於計數。

    故凡攻伐之道,計鈴先定於内,然後兵出乎境。

    不明敵人之政,不能加也;不明敵人之積,不能約也;不明敵人之将,不見先軍;不明敵人之士,不見先陳。

    故以衆擊寡,以理擊亂,以富擊貧,以能擊不能,以教士練卒擊歐衆白徒,故能百戰百勝,此則先勝而後求戰之義也。

    衛公李靖曰:夫将之上務,在於明察而衆和,謀深而慮遠,審於天時,稽乎人理。

    若不料其能,不達權變,及臨機付敵,方始超起,左顧右盼,計無所出,信任過說,一彼一此,進退狐疑,部伍狼籍,何異趣蒼生而赴湯火,驅牛羊而啗狼虎者乎?此則先戰而後求勝之義也。

    賈林曰:不知彼我之情,陳兵輕進,意雖求勝,而終自敗也。

    梅堯臣曰:可勝而戰,戰則勝矣;未見可戰,勝可得乎?何氏曰:幾用兵先定必勝之計,而後出軍。

    若不先謀,而欲恃強,勝未必也。

    張預曰:計謀先勝,然後興師,故以戰則克。

    尉缭子曰:兵不必勝,不可以言戰;攻不必技,不可以言攻。

    謂危事不可輕舉也。

    又曰:兵貴先勝於此,則勝彼矣;弗勝於此,則弗勝彼矣。

    此之謂也。

    若趙充國常先計而後戰,亦是也。

    不謀而進,欲幸其成功,故以戰則敗。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

     曹操曰:善用兵者,先自修治為不可勝之道,保法度不失敵之敗亂也。

    李荃曰:以順讨逆,不伐無罪之國,軍至無虜掠,不伐樹木、污井電,所過山川、城社、陵祠,爻滌而除之,不習亡國之事,謂之道法也。

    軍嚴肅,有死無犯,賞罰信義,将若此者,能勝敵之敗政也。

    杜牧曰:道者,仁義也;法者,法制也。

    善用兵者,先修理仁義,保守法制,自為不可勝之政,伺敵有可敗之隙,則攻能勝之。

    賈林曰:常修用兵之勝道,保賞罰之法度,如此則當為勝,不能則敗,故日勝敗之政也。

    梅堯臣曰:攻守自修,法令自保,在我而已。

    王哲曰:法者,下之五事也。

    張預曰:修治為戰之道,保守制敵之法,故能必勝。

    或曰:先修飾道義,以和其衆;後保守法令,以戢其下。

    使民愛而畏之,然後能為勝敗。

     兵法:一曰度, 賈林曰:度,土地也。

    王哲曰:丈尺也。

     二曰量, 賈林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