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

關燈


    經雲:知三避五,魁然獨處,能知三五,橫行天下。

    以此法出,不拘諸答,則其義也。

    杜牧曰:守者,韬聲滅迹,幽比鬼神,在於地下,不可得而見之。

    攻者,勢迅聲烈,疾若雷電,如來天上,不可得而備也。

    九者,高深數之極。

    陳嗥曰:春三月寅功曹為九天之上,申傳送為九地之下;夏三月午勝先為九天之上,子神後為九地之下;秋三月申傳送為九天之上,寅功曹為九地之下;冬三月子神後為九天之上,午勝先為九地之下也。

    杜佑曰:善守備者,務因其山川之阻,丘陵之固,使不知所攻;言其深密,藏於九地之下。

    善攻者,務因天時地利水火之變,使敵不知所備。

    言其雷震發動,若於九天之上也。

    梅堯臣曰:九地,言深不可知;九天,言高不可測。

    蓋守備密而攻取迅也。

    王哲曰:守者,為未見可攻之利,當潛藏其形,沉靜幽默,不使敵人窺測之也。

    攻者,為見可攻之利,當高遠神速,乘其不意,懼敵人覺我而為之備也。

    九者,極言之耳。

    何氏曰:九地九天,言其深微。

    尉缭子曰:治兵者,若秘於地,若邃於天。

    言其秘密邃遠之甚也。

    後漢凍州賊王國圍陳倉,左将軍皇甫嵩督前軍董卓救之。

    卓欲速進赴陳倉,嵩不聽。

    卓曰:智者不後時,勇者不留次。

    速救則城全,不救則城滅。

    全滅之勢,在於此也。

    禽曰:不然。

    百戰百勝,不如不戰而屈人之兵。

    是以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我,可勝在彼。

    彼守不足,我攻有餘;有餘者動於九天之上,不足者陷於九地之下。

    今陳倉雖小,城守固備,非九地之陷也;王國雖強,而攻我之所不救,非九天之勢也。

    夫勢非九天,攻者受害;陷非九地,守者不技。

    國今已陷受害之地,而陳倉保不技之小城,我可不煩兵動衆,而取全勝之功,将何救焉。

    遂不聽。

    王國圍陳倉,自冬迄春,八十餘日,城堅守,固竟不能技。

    賊衆痕弊,果自解去。

    張預曰:藏於九地之下,喻幽而不可知也;動於九天之上,喻來而不可備也。

    尉缭子曰:若秘於地,若邃於天,是也。

    守則固,是自保也;攻則取是全勝也。

     見勝不過衆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 曹操曰:當見未萌。

    李荃曰:知不出衆知,非善也。

    韓信破趙,未賽而出井陉,曰:破趙會食。

    時諸将咽然,佯應曰:諾。

    乃背水陳。

    趙乘壁望見,皆大笑,言漢将不便兵也。

    乃破趙,食,斬成安君。

    此則衆所不知也。

    杜牧曰:衆人之所見,破軍殺将,然後知勝。

    我之所見,廟堂之上,蹲俎之問,已知勝負者矣。

    賈林曰:守鈴固,攻叉克,能自保全而常不失;勝見未然之勝,善知将然之敗,謂實微妙通玄,非衆人之所見也。

    孟氏曰:當見未萌,言兩軍已交,雖料見勝負,策不能過絕於人,但見近形非遠。

    太公曰:智與衆同,非國師也。

    梅堯臣曰:人所見而見,故非善。

    王哲曰:衆常之人,見所以勝,而不知制勝之形。

    張預曰:衆人所知,已成已着也,我之所見,未形未萌也。

     戰勝而天下日善,非善之善者也; 曹操曰:争鋒也。

    李荃曰:争鋒力戰,天下易見,故非善也。

    杜牧曰:天下,猶上文言衆也。

    言天下人皆稱戰勝者,故破軍殺将者也。

    我之善者,陰謀潛運,攻叉伐謀,勝敵之日,曾不血刃。

    陳嗥曰:潛運其智,專伐其謀,未戰而屈人之兵,乃是善之善者也。

    梅堯臣曰:見不過衆,戰雖勝,天下稱之,猶不曰善。

    王誓曰:以謀屈人,則善矣。

    張預曰:戰而後能勝,衆人稱之日善,是有智名勇功也,故雲非善。

    若見微察隐,取勝於無形,則真善者也。

     故舉秋毫不為多力,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

     曹操曰:易見聞也。

    李荃曰:易見聞也。

    以為攻戰勝,而天下不日善也。

    夫智能之将,人所莫測,為之深謀,故孫武曰:難知如陰也。

    王哲曰:衆人之所知不為智,力戰而勝人不為善。

    何氏曰:此言衆人之所見所聞,不足為異也。

    昔烏獲舉千鈞之鼎為力,離朱百步觀纖芥之物為明,師曠聽蚊行螳步為聰也。

    兵之成形而見之,誰不能也?故勝於未形,乃為知兵矣。

    張預曰:人皆能也,引此以喻衆人之見勝也,秋毫謂兔毛至秋而勁細,言至輕也。

     古之所謂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

     曹操曰:原微易勝,攻其可勝,不攻其不可勝也。

    杜牧曰:敵人之謀,初有萌兆,我則潛運以能攻之,用力既少,制勝既微,故日易勝也。

    梅堯臣曰:力舉秋毫,明見日月,聰聞雷霆,不出衆人之所能也。

    故見於着,則勝於艱;見於微,則勝於易。

    何氏曰:言敵人之謀,初有萌兆,我則潛運已能攻之;用力既少,制敵甚微,故日易勝也。

    張預曰:交鋒接刃,而後能制敵者,是其勝難也。

    見微察隐,而破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