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關燈
小
中
大
孫子注解卷之二
作戰篇
曹操曰:欲戰必先籌其費,務因糧於敵也。
李荃曰:先定計,然後修戰具,是以戰次計之篇也。
王哲曰:計以知勝;然後興戰而具軍費,猶不可以久也。
張預曰:計籌已定,然後完車馬,利器械,運糧草,約費用,以作戰備,故次計。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驷,革車千乘,帶甲十萬, 曹操曰:馳車,輕車也,駕驷馬;革車,重車也,言萬騎之重。
車駕四馬,率三萬軍,養二人主炊,家子一人,主保固守衣裝,底二人主養馬,凡五人。
步兵十人,重以大車駕牛。
養二人主炊,家子一人主守衣裝,幾三人也。
帶甲十萬,士卒數也。
李荃曰:馳車,戰車也;革車,輕車也;帶甲,步卒。
車一兩,駕以驷馬,步卒七十人,計千驷之軍,帶甲七萬,馬四千匹。
孫子約以軍資之數,以十萬為率,則百萬可知也。
杜牧曰:輕車,乃戰車也。
古者車戰,革車,辎車,重車也,載器械、财貨、衣裝也。
司馬法曰:一車,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炊家子十人,固守衣裝五人,庇養五人,樵汲五人。
輕車七十五人,重車二十五人。
故二乘兼一百人為一隊,舉十萬之衆,革車千乘,校其費用支計,則百萬之衆皆可知也。
梅堯臣曰:馳車,輕車也;革車,重車也。
幾輕車一乘,甲士步卒二十五人,重車一乘,甲士步卒七十五人,舉二車各千乘,是帶甲者十萬人。
王哲曰:曹公曰:輕車也,駕驷馬,幾千乘。
哲謂馳車,謂駕革車也。
一乘四馬為驷,千驷則革車千乘。
曹公曰:重車也。
哲謂革車,兵車也,有五戎千乘之賦,諸侯之大者。
曹公曰:帶甲十萬,步卒數也。
哲謂井田之法,甸出兵車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千乘總七萬五千人。
此言帶甲十萬,豈當時權制欤?何氏曰:十萬,舉成數也。
張預曰:馳車,即攻車也;革車,即守車也。
按曹公新書雲:攻車一乘,前拒一隊,左右角二隊,共七十五人。
守車一乘,炊子十人,守裝五人,底養五人,樵汲五人,共二十五人。
攻守二乘,幾一百人。
興師十萬,則甩車二千,輕重各半,與此同矣。
千裡績糧; 曹操曰:二越境千裡。
李荃曰:道理縣遠。
則内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曹操曰:謂購賞猶在外。
李荃曰:夫軍出於外,則帑藏竭於内;舉千金者,言多費也。
千裡之外赢,糧則二十人奉一人也。
杜牧曰:軍有諸侯交聘之禮,故日賓客也。
車甲器械完緝修繕,言膠漆者,舉其微細。
千金者,言費用多也,猶贈賞在外也。
賈林曰:計費不足,未可以興師動衆。
故李太尉曰:三軍之門,鈴有賓客論議。
梅堯臣曰:舉師十萬,鏡糧千裡,日費如此,師久之戒也。
王誓曰:内謂國中,外謂軍所也。
賓客,若諸侯之使及軍中宴飨吏士也。
膠漆車甲,舉細與大也。
何氏曰:老師費财,智者慮之。
張預曰:去國千裡,即當因糧,若須供饷,則内外騷動,疲困於路,蠹耗無極也。
賓客者,使命與遊士也;膠漆者,修飾器械之物也;車甲者,膏轄金革之類也。
約其所費,日用千金,然後能興十萬之師。
千金,言重費也,購賞猶在外。
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 曹操曰:鈍,弊也;屈,盡也。
杜牧曰:勝久,謂淹久而後能勝也。
言與敵相持久而後勝,則甲兵鈍弊,銳氣挫恤,攻城則人力婵盡屈折也。
賈林曰:戰雖勝人,久則無利。
兵貴全勝,鈍兵挫銳,士傷馬疲則屈。
梅堯臣曰;.雖勝且久,則叉兵仗鈍弊,而軍氣挫銳;攻城而久,則力鈴禅屈。
王哲曰:屈,窮也。
求勝以久,則鈍弊折挫,攻城則益甚也。
張預曰:及交兵合戰也,久而後能勝,則兵痕氣沮矣。
千裡攻城,力鈴困屈。
久暴師則國用不足。
孟氏曰:久暴師露衆千裡之外,則軍國費用,不足相供。
梅堯臣曰:師久暴於外,則輸用不給。
張預曰:日費千金,師久暴,則國用豈能給?若漢武帝窮征深讨,久而不解,及其國用空虛,乃下哀痛之诏是也。
夫鈍兵挫銳,屈力婵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
李荃曰:十萬衆舉,日費千金,非唯頓挫於外,亦财蟬於内,是以聖人無暴師也。
隋大業初,炀帝重兵好征,力屈媽門之下,兵挫遼水之上。
疏河引淮,轉輸彌廣,出師萬裡,國用不足。
於是楊玄感、李密乘其弊而起,縱蘇威、高類,豈能為之謀也?杜牧曰:蓋以師久不勝,财力俱困,諸侯乘之而起,雖有智能之士,亦不能於此之後,善為謀畫也。
賈林曰:人離财竭,雖伊、呂複生,亦不能救此亡敗也。
杜佑曰:雖當時有用兵之衍,不能防其後息。
梅堯臣曰:取勝攻城,暴師且久,則諸侯乘此弊而起襲我;我雖有智将,不能制也。
王哲曰:以其弊甚,叉有危亡之憂。
何氏曰:其後,謂共不勝而敵乘其危殆,雖智者不能盡其善計而保全。
張預曰:兵已疲矣,力已困矣,财已匮矣,鄰國因其罷弊,起兵以襲之,則縱有智能之人,亦不能防其後息。
若吳伐楚,入郢,久而不歸,越兵遂入吳。
當是時,雖有伍員、孫武之徒,何嘗能為善謀於後乎? 故兵聞拙速,未睹巧
李荃曰:先定計,然後修戰具,是以戰次計之篇也。
王哲曰:計以知勝;然後興戰而具軍費,猶不可以久也。
張預曰:計籌已定,然後完車馬,利器械,運糧草,約費用,以作戰備,故次計。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驷,革車千乘,帶甲十萬, 曹操曰:馳車,輕車也,駕驷馬;革車,重車也,言萬騎之重。
車駕四馬,率三萬軍,養二人主炊,家子一人,主保固守衣裝,底二人主養馬,凡五人。
步兵十人,重以大車駕牛。
養二人主炊,家子一人主守衣裝,幾三人也。
帶甲十萬,士卒數也。
李荃曰:馳車,戰車也;革車,輕車也;帶甲,步卒。
車一兩,駕以驷馬,步卒七十人,計千驷之軍,帶甲七萬,馬四千匹。
孫子約以軍資之數,以十萬為率,則百萬可知也。
杜牧曰:輕車,乃戰車也。
古者車戰,革車,辎車,重車也,載器械、财貨、衣裝也。
司馬法曰:一車,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炊家子十人,固守衣裝五人,庇養五人,樵汲五人。
輕車七十五人,重車二十五人。
故二乘兼一百人為一隊,舉十萬之衆,革車千乘,校其費用支計,則百萬之衆皆可知也。
梅堯臣曰:馳車,輕車也;革車,重車也。
幾輕車一乘,甲士步卒二十五人,重車一乘,甲士步卒七十五人,舉二車各千乘,是帶甲者十萬人。
王哲曰:曹公曰:輕車也,駕驷馬,幾千乘。
哲謂馳車,謂駕革車也。
一乘四馬為驷,千驷則革車千乘。
曹公曰:重車也。
哲謂革車,兵車也,有五戎千乘之賦,諸侯之大者。
曹公曰:帶甲十萬,步卒數也。
哲謂井田之法,甸出兵車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千乘總七萬五千人。
此言帶甲十萬,豈當時權制欤?何氏曰:十萬,舉成數也。
張預曰:馳車,即攻車也;革車,即守車也。
按曹公新書雲:攻車一乘,前拒一隊,左右角二隊,共七十五人。
守車一乘,炊子十人,守裝五人,底養五人,樵汲五人,共二十五人。
攻守二乘,幾一百人。
興師十萬,則甩車二千,輕重各半,與此同矣。
千裡績糧; 曹操曰:二越境千裡。
李荃曰:道理縣遠。
則内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曹操曰:謂購賞猶在外。
李荃曰:夫軍出於外,則帑藏竭於内;舉千金者,言多費也。
千裡之外赢,糧則二十人奉一人也。
杜牧曰:軍有諸侯交聘之禮,故日賓客也。
車甲器械完緝修繕,言膠漆者,舉其微細。
千金者,言費用多也,猶贈賞在外也。
賈林曰:計費不足,未可以興師動衆。
故李太尉曰:三軍之門,鈴有賓客論議。
梅堯臣曰:舉師十萬,鏡糧千裡,日費如此,師久之戒也。
王誓曰:内謂國中,外謂軍所也。
賓客,若諸侯之使及軍中宴飨吏士也。
膠漆車甲,舉細與大也。
何氏曰:老師費财,智者慮之。
張預曰:去國千裡,即當因糧,若須供饷,則内外騷動,疲困於路,蠹耗無極也。
賓客者,使命與遊士也;膠漆者,修飾器械之物也;車甲者,膏轄金革之類也。
約其所費,日用千金,然後能興十萬之師。
千金,言重費也,購賞猶在外。
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 曹操曰:鈍,弊也;屈,盡也。
杜牧曰:勝久,謂淹久而後能勝也。
言與敵相持久而後勝,則甲兵鈍弊,銳氣挫恤,攻城則人力婵盡屈折也。
賈林曰:戰雖勝人,久則無利。
兵貴全勝,鈍兵挫銳,士傷馬疲則屈。
梅堯臣曰;.雖勝且久,則叉兵仗鈍弊,而軍氣挫銳;攻城而久,則力鈴禅屈。
王哲曰:屈,窮也。
求勝以久,則鈍弊折挫,攻城則益甚也。
張預曰:及交兵合戰也,久而後能勝,則兵痕氣沮矣。
千裡攻城,力鈴困屈。
久暴師則國用不足。
孟氏曰:久暴師露衆千裡之外,則軍國費用,不足相供。
梅堯臣曰:師久暴於外,則輸用不給。
張預曰:日費千金,師久暴,則國用豈能給?若漢武帝窮征深讨,久而不解,及其國用空虛,乃下哀痛之诏是也。
夫鈍兵挫銳,屈力婵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
李荃曰:十萬衆舉,日費千金,非唯頓挫於外,亦财蟬於内,是以聖人無暴師也。
隋大業初,炀帝重兵好征,力屈媽門之下,兵挫遼水之上。
疏河引淮,轉輸彌廣,出師萬裡,國用不足。
於是楊玄感、李密乘其弊而起,縱蘇威、高類,豈能為之謀也?杜牧曰:蓋以師久不勝,财力俱困,諸侯乘之而起,雖有智能之士,亦不能於此之後,善為謀畫也。
賈林曰:人離财竭,雖伊、呂複生,亦不能救此亡敗也。
杜佑曰:雖當時有用兵之衍,不能防其後息。
梅堯臣曰:取勝攻城,暴師且久,則諸侯乘此弊而起襲我;我雖有智将,不能制也。
王哲曰:以其弊甚,叉有危亡之憂。
何氏曰:其後,謂共不勝而敵乘其危殆,雖智者不能盡其善計而保全。
張預曰:兵已疲矣,力已困矣,财已匮矣,鄰國因其罷弊,起兵以襲之,則縱有智能之人,亦不能防其後息。
若吳伐楚,入郢,久而不歸,越兵遂入吳。
當是時,雖有伍員、孫武之徒,何嘗能為善謀於後乎? 故兵聞拙速,未睹巧